什么是课程?
课程理论层出不穷。在国外,课程(Curriculum)一词是从拉丁词“Currere”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或“道路”,也有“沿着跑道奔跑”的意思。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路线”或“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我们比较喜欢课程这个最本初的比喻。如果把此刻的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那么“教育目的”就是一个终点或阶段性终点。在起点与目的地之间的这段道路和历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只是,我们强调这段道路两旁的风景,也是道路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段道路的意义,绝不仅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行走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指向未来(目的地),同时也指向当下(风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的每一步也是目的地。课程最本质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体验,而不是一堆知识的罗列。
在我们的课程意蕴中,起点处是人,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各种可能性;终点处还是人,是人的问题的解决,是幸福的实现。这活生生的人,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学生不断成长,教师不断超越,这正是师生以穿越课程来共同书写传奇的新教育生命叙事。
什么是卓越课程?如果我们把课程视为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包括起点、目的地组成的道路和历程的话,那么,所谓卓越课程,就是在其中最好地完成了课程的目的,最完美地实现了人的完整幸福。新教育的卓越课程应该具有这样的体系架构: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为主干,以“特色课程”(个性)为必要补充。
研发卓越课程是新教育的“天命”。新教育要成为一家“百年老店”,就必须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些年来,我们根据读写绘、晨诵、每月一事、童话剧等项目,已经进行了“在农历的天空下”等一系列课程的探索,并在全国许多学校广泛使用,深受欢迎。那么,一个实验区,一所新教育学校,一个新教育实验教师,应该如何研发卓越课程?
第一,必须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许多校长和教师都认为,现在的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已经把学校的手脚捆住了,课程研发没有太多空间,研发风险很大。同时,研发课程需要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任务已经很重,压力已经很大,再进行课程研发,可能会缺乏内在动力。研发卓越课程,首先要打破这样的心理定式,激发校长和老师的课程意识。
第二,必须掌握课程研发的基本方法与程序。泰勒曾经把课程研发分为四个基本阶段:(1)学校试***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已经达到。所以,确定课程目标、整合课程资源、组织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效果,是研发卓越课程不可或缺的基本过程。教师要参照这些理论与原则,择其课程框架中的某些留白,结合自身的能力与资源,或对现有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或开发出新的校本课程、班本课程。
第三,必须明确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做课程不能盲目行动,因为教育时间与学生生命是那样的珍贵,由不得我们浪费。
第四,必须充分挖掘和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社区资源、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等。
第五,必须坚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课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筛选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资源,才有可能研发出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的课程。共鸣发生之际,才是课程卓越之时。
第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该具有“我就是课程”的胸怀和气魄,认真地理解资源、理解学生,积极地整合课程资源,用心地从一次次小的课程改进、一个个小的课程创造开始,研发卓越课程。
(本文整理自朱永新2013年7月14日在浙江杭州萧山区召开的新教育实验第十三届研讨会上的发言。)
(摘自《中小学管理》2013.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朱永新:研发卓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