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首尔明洞繁华的街道上,一个被售票机占去半边的小门脸处,号称“首尔十大观光景观”之一的“乱打”专用剧场就在这里。
乱打是韩国无言音乐喜剧《NANTA》的译名,据说这种以“四物游戏”的旋律为创作素材的艺术,衍生为任何东西都可以敲打,其中包括用利刃敲击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锅、碗、瓢、盆、砧板。传说中“四物游戏”源自韩国米农集音乐、杂耍、舞蹈与民俗仪式的表演,四物为大锣、低音鼓、小锣及长鼓,代表风、云、雷、雨四种自然现象。演绎出来的“乱打”可以形象的理解为随意敲打。
果然,走进乱打剧场,会以为错进了谁家的厨房。入口处的门框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厨房炊具,正是展示演奏的乐器。从剧场的楼梯拾阶而上,墙壁上挂着从1997年首演至今几代演员的剧照。楼梯的狭仄、剧院的小巧,看不出这就是创造韩国演出历史上最高票房纪录的NANTA演出根据地。
关于乱打有很多趣闻轶事,最有趣的一个桥段是传说演员练习用锋利的菜刀敲打会伤到自己。当问起表演者会不会受伤时,他们总会故做严肃地伸出手指说:“伤到了,原来我有六根手指。”
随着开演时间临近,剧场的显示屏与观众互动起来。通过简单的英语、汉语、日语与韩文对照的字幕,让观众跟随着做出鼓掌、与邻座打招呼等渐入佳境的热身。
在雾气缭绕的神秘情境中,第一幕开始,演员身着传统服装,音乐袅袅,把人的情绪带到遥远的地方。还没等回过神来,走下场的表演者换装成头戴高帽的厨师,突然推出工作台上场。舞台也变身现代化的厨房:烤箱、微波炉、冰箱、油烟机、灶台等设备一应俱全。神秘转为现实,委婉转为激情,各种器具的撞击声渐起。
三名厨师开始工作,一位脾气火爆的经理走上台,要求他们在6点之前准备好晚上喜筵的所有菜品。显然,这个要求太突然了,厨师们表现出完全没有准备的状态。经理又安排笨手笨脚的侄子加入其中,四位主演急急忙忙地准备,又偏偏麻烦不断,屡屡出错。细节中透出笑点,剧场笑声不断。
舞台上的时钟嘀嗒走动着,离喜宴剩下的时间越来越近,经理不时过来催促。繁忙之中,年轻英俊的男厨师和活力四射的女厨师还互送秋波,上演了一段小人物的爱情。6点整,在明亮的灯光下,演员们敲打四物农乐,在轻快节拍中,婚礼顺利举行。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发生在厨房里的简单故事,不过“乱打”似乎才是真正的重点。厨房用具所发出来的声音皆具有原始的爆发力,在时而欢快、时而劲爆的旋律中,厨师用锋利的刀具,有节奏地把食物切得飞舞起来。
做菜使用的原料及器皿皆为实材,敲打还在油锅和滚烫的热水中进行。煎炒烹炸,阵阵菜香弥漫剧场。据说每场演出至少要消耗100张饺子皮、1公斤面粉、10根黄瓜、7根胡萝卜、8个高丽菜、5个大洋葱。演出食材清单上还有:朗姆酒、色拉油、肉类调味酱和番茄酱……漫天飞舞的蔬菜、案板上飞溅的水花,现场一片狼藉,人的情绪却在情境中得以尽情宣泄。
演出过程中,演员时不时穿过观众席,邀请观看者到台上深层次地参与剧情。一次馒头制作的比赛,演员们故意撤到台后,几名观众在台上不知所措地忙碌着。原本仅有6人表演的舞台剧,请上台去的互动者竟多于表演者本身。互动的高潮处,演员向台下的观众席抛洒塑料球,惹得台下的观众又将球扔了回去。此时的剧场根本不像是在演出,倒像是一群人参加嬉闹的开心派对。
除击打厨房乐器之外,乱打也混杂了舞蹈、魔术和小品的表现形式。融入这些元素后的表演比单独的杂技、魔术难度要小很多,但比单纯的打鼓又有趣许多。最后还会把老底翻给你看,用幽默的方式说明,那些高难度背后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小把戏。
整场表演中没有台词,却恰恰让观众没有了语言障碍。又因频繁互动、幽默诙谐的表演,形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语言—笑声。
两个小时的演出,演员倾尽全力,没有休息。最后一幕,厨师干脆变成鼓手,在一明一暗的灯光中,演员们全部用轻快的身手、强劲的节奏,忘情敲击,发泄着青春过剩的能量。那个大腹便便的经理,出人意料的身轻如燕、舞姿灵活。韩国传统三面击鼓舞中,敲击的是桶装水的塑料罐。加上摇滚和电子乐的元素,现代的气息与传统文化,在一个多元而包容的舞台剧中各得其所。这时,敲打不仅是激越,还有亢奋。
古装、围裙、牛仔裤轮番出场,灯光暗下去又再次亮起,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器具,一遍又一遍。观众还在笑着,但过于拖沓的结尾,让邻座的情侣已经开始讨论夜宵吃些什么。终于,声音嘎然而止,一晚上的乱打结束了。
十多年来,韩国人竟然把这样一台戏,做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商品和必看的景点。在韩国几个主要城市与旅游景区,相继建立了乱打的专用剧场,每个场馆每天演出几场,受到韩国本国人和外国游客的拥趸,已有大约30余万人观看了剧目。它没有歌剧的高高在上,也不像话剧那样端着架子,或许就是韩国人的生活状态,开朗、积极、又充满自嘲的内心,成就了乱打的长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