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古称“汤饼”,是中原地区一种非常古老的食品,在北京,简称为“面”。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已是饥肠辘辘,放下书包就问:“晚上吃什么?”“吃面。”即表示吃面条。至于是炸酱还是打卤,那是其次的。在北京,除非特别强调“吃炸酱面”或“吃打卤面”,一般情况下,只说“吃面”就足够了。
北京面条的通常做法,是用白面(小麦粉)和成较硬的面团,饧好后放在案板上,用大的擀面杖将面团擀成两毫米厚薄的面片,往复折叠成10厘米宽窄的长方形,然后用刀均匀切成面条,洒上点儿干面粉——北京话叫“薄面”,用手翻拌均匀,以防粘连,然后放在细秫秸杆做成的锅盖上,随吃随煮,这就是普通的“切面”。
北京人吃面,比较讲究的是吃“抻面”,也叫“抻条儿面”。做“抻面”时,对面粉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含面筋量高、过“细罗”的好白面。和好的面要软硬适中,饧好后擀成厚度为半厘米左右的面片,再切成宽窄与面片的厚度相同的条状,而且必须一边切,一边顺手单向把面条搓成麻花儿状。然后,双手攥住面条的两端,上下甩动,同时向横向抻拉,动作一定要协调,注意不能把面条抻断。抻一次,多半达不到粗细的要求,还要抻第二次,这就是把两端合在同一只手上,另一只手的拇指挑住折过来面条的中间部位,再次上下甩动,并向横向抻拉。如此反复个几次,面就抻好了。如果喜欢吃宽面条,切的时候要掌握住宽窄,可以一条一条的抻,也可以一把一把的抻,这种面叫“板儿条”,犹如西北地区的“拉面”。
把面切好了或抻好了,接着,就要做拌面的调料了。
【炸酱面】
北京炸酱面的炸酱,做法十分讲究,通常不用甜面酱,而是用北京的特产——带着豆瓣的干黄酱。这种干黄酱,当年以西单“天源”酱园的最好,后门桥“大葫芦儿”酱园出的也还不错。
选好了酱,接着就是选肉。肉,一定要用稍薄一点儿的“五花三层”,切成一厘米见方的肉丁,葱花儿大小如之,姜要切成大片,以便拌面时容易挑出来。
“油大”是北京炸酱的一大特点。一般说,一斤干黄酱,要用半斤肉丁,不低于150克(当年用16两秤,油不能少于4两)的植物油,因为这种干黄酱一定要在锅里用油“炸透”,拌面时才能散发出黄酱特有的香醇味道。
底油150克一次放足,中火烧至八九成热,放入姜片、肉丁,翻炒煸熟,再放葱花儿。趁葱香冒出,放入干黄酱(如果黄酱较干,可先把黄酱放在碗里,用少许温开水“泻”一下。近年,特地从北京买来名牌儿干黄酱,除了防腐剂,就是咸度太大,酱香味炸不出来,口感自然就差多了。现在,有人改用韩国风味的“葱伴侣”,效果相当不错,有兴趣的不妨试一试),不断翻炒,一定不能让黄酱“巴锅”。待油、酱融为一体,咕嘟出小泡时,就可以出锅了。炸酱放在碗里,锃光瓦亮,上面的浮油不能低于一厘米,这碗酱才算合格。
面码四盘儿,可以随时变化;以春末夏初而论,多为青豆、掐菜(豆芽菜去头尾)、黄瓜丝儿和小水萝卜丝儿,另有醋壶以及青蒜或蒜瓣一碟。
把煮好的面放在凉开水盆里过水,挑进笊篱沥水,再放到碗里,注意不要超过一碗的三分之二(不然,加上面码就拌不开了),浇上炸酱,再加一点醋,用菜码拌匀,一碗“喷鼻儿香”的炸酱面摆上了桌子,就等着您张嘴了。至于浇醋或食蒜与否,那只能悉听尊便啦。
【打卤面】
北京打卤面的卤,也有一套比较独特的做法,做出来的卤,稠而不黏,肥而不腻,香而不咸,而且,打出来的一砂锅卤,不上饭桌,而是放在旁边儿的小桌儿上。
做好北京的打卤面,也有一套诀窍。首先是,要想卤好,先要汤好,这汤,就是传统的白(肉)汤。
先选鲜嫩的小薄皮儿五花肉一块,用开水焯去血沫。在砂锅中放入凉水,肉与装入纱布袋的花椒、大料、砂仁、豆蔻,以及大段的葱、大片的姜同时下锅,大火儿见开儿,小火儿慢煮,约四十分钟,用筷子戳一下肉皮,如果一戳就透,说明肉已经煮好了。趁热把肉捞出,晾凉,切成大片备用。
滗出白汤里的佐料,放入发好的大虾(海米、开洋)、口蘑(一定不能用其他的蘑菇替代)、黄花儿和木耳,也可以加些鹿角菜(因为其中的胶质,可以适当增加卤的浓度,但不加的居多),煮熟后放入白肉片,烧至滚开,再加青酱(不同于酱油,是缸里的黄豆酱制成后,浮在酱缸上面的青紫色汤汁,撇出后过淋。上等青酱,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味极鲜美)找咸淡和调色。
紧接着的三道工序,非常重要。
一是勾芡。打卤面卤的好坏,除了口感之外,另一个指标,就是绝不能面吃到一半,卤就“泻”了。我问过几位老于此道的主妇,她们异口同声地认为,卤“泻”与“不泻”的关键,在于芡粉的选择,其中以藕粉、菱角粉最好,晚近流行的土豆淀粉就差了,玉米淀粉更差。过去的藕粉、菱角粉之类,并不属于贵重食材。
芡粉选好后放入大碗,用温水泡开化匀,以稠为好;再用马勺慢慢兑进滚开的砂锅中,只见汤逐渐变浓;此时一定注意先减火儿,再用马勺在砂锅底不断搅动,防止“巴锅”。
二是在卤中放入打匀的生鸡蛋,让蛋液徐徐进入开锅冒小泡儿卤中,形成大片的鸡蛋花儿。
三是在炒菜的铁勺里放入花椒和香油,用文火儿把花椒炸成黑色,然后把打好的一锅卤,置于地上,趁热把冒烟儿的花椒油浇在卤的表层之上,只听得“刺啦”一声,顿时香气四溢。
至此,这锅肥厚浓稠的面卤,就算大功告成。浇在面上(只能盛半碗),褐色的卤中,有明黄的鸡蛋,粉白的肉片,黑色的木耳,圆圆的口蘑,细长的黄花,远看近看都显着特别的美观、透亮。
如果这锅打卤面是过了春节吃,您别忘了加点儿腊八醋,就点儿青蒜。卤剩下了怎么办?千万不能用锅热,而是放到大碗里上蒸锅蒸。不过,蒸过的卤,就没有那么香滑适口了。
北京人过生日,多半都要吃顿打卤面。清代的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节俭型皇帝,但每逢“万寿”(生日)时,也忘不了嘱咐御膳房,在卤中给臣下多加几片肥肉——这就是打卤面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老北京的炸酱面和打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