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姓的来源与迁徙

邓姓的来源

邓姓源于邓国,是因国而得姓。邓国始受封于殷商时期,邓国立国之君是商朝高宗武丁的叔父,因封曼地而姓曼。《世本》说:“邓为曼姓。”《说文解字》:“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此后的典籍也多持此说。如晋代王羲之的《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说:“而世族之所通显者,则莫如南阳邓氏为最著。粤籍邓氏自商武丁封其季父曼于河北(按:指长江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国为姓,南阳为郡,分封食采。”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说:“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宋代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苏洵的《邓氏族谱序》、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清人陈廷炜的《姓氏考略》都因袭了《世本》、王羲之等的说法。南宋理学家朱熹的《邓氏族谱序》说得更为详尽:

余观邓氏,俗尚简质,而家世教颂,犹有先王之遗凤焉。因按***谱,而详考源流。其脉出自黄帝曾孙高辛,生后稷,嗣传及叔虞,封唐、子燮父,国号更晋,又五世,生吾离,始封邓。其先世在殷,为曼姓,商王武丁封叔曼于邓地,赐姓曼,后以国为氏,依地封邓。吾离之后嗣日祁侯者,不用三甥之言,于鲁庄公十六年,为楚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

在这之后的明嘉靖《邓州志》、清乾隆《邓州志》也都承袭此说。

邓为曼姓之说也得到了邓姓的一致认可。如南阳堂《邓氏家史》云:“邓氏受姓始祖曼季,考余邓氏,系出曼姓之后。”河南新野《邓氏家谱》说:“殷武丁封叔父曼季于邓国,后以邓为氏。”马来西亚邓威廉的《邓氏家谱》称:“邓氏家族之太始祖乃商王武丁叔父曼公德阳,被武丁封为邓侯,赐曼公为邓姓,邓氏家族由此繁衍生息。”由曼姓改为邓姓,脉络是清楚的。

邓姓还有一个来源,即李姓改邓姓。据湖南安化《邓氏族谱》说,南唐后主李煜曾封其第八子李从镒为邓王,南唐覆亡,李后主及后妃、宗室300余人作为亡国之俘,被押往开封。从镒之子天和侥幸逃脱,迤逦来至安化隐居,为躲避追杀,便以乃父的封号为姓,改姓邓。这是邓姓的第二个来源。

邓国、邓县与邓城

邓国虽小,历史却班班可考。邓国始封于殷朝,周朝取代商朝,王朝虽然更迭,但邓国仍然存在。《左传・昭公九年》,晋师伐颍,周天子派詹桓伯对晋人说:“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国语・郑语》记载,郑桓公为周朝司徒,对史伯说,周王室多灾多难,我担心灾难临身,怎样才能躲过一死?史伯分析形势说:“当成周(指西周东都洛阳)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其时楚国还未强大,故邓国与荆蛮、陈、蔡等国并列,均为周朝南方边陲小国。后来“楚强,凌江汉问小国,小国皆畏之”(《史记・楚世家》)。邓国就是畏惧楚国吞并的小国之一。《左传・桓公二年》:“蔡侯、邓伯会于邓,始惧楚也。”由于楚国已经强大,蔡国、邓国感觉到了威胁,才商讨应对之策。《左传・桓公七年》:“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名,贱之也。”这是说鲁桓公七年夏天,邓国国君吾离曾去鲁国朝见鲁桓公。其时他已由伯爵升为侯爵,不过在鲁国国君眼里,邓侯的地位还是不能和鲁国国君相颉颃,故《左传》中说:“名,贱之也。”之所以提及他的姓名,是因为他身份不够高贵。桓公九年邓国与楚国发生了一场战争,结果以失败告终。起因是巴国(子爵)派韩服通报楚国,打算与邓国修好,楚国派道朔同巴国使臣一起到邓国聘问。行至邓国南边的小国有国时,人杀死了道朔和巴国使臣,抢走了聘问的礼品。楚国派人责备邓国,邓国不肯承认错误。楚国恼羞成怒,派大将斗廉率领楚国、巴国***队围攻国,邓国也派养甥、聃甥二人率兵救,结果是“邓师大败,人宵遁”。楚国强大后,欲问鼎中原,卧榻之旁自然不容他人鼾睡,申、邓等小国便在劫难逃。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率兵攻打申国时路经邓国,邓国国君祁侯认为,楚国与邓国是甥舅之国,便设宴犒赏楚***,邓国大臣骓甥等三人请杀楚文王,邓侯不许,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后君噬齐,其及***之乎?***之,此为时矣。”邓侯没有采纳。10年之后,即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邓国果然被楚国所灭。《史记・楚世家》也记载:“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曰:楚王易取,邓侯不许也……十二年,伐邓,灭之。”骓甥等人建议杀掉楚文王,这固然可以延缓邓国灭亡的时间,但楚强邓弱,势力相去甚远,覆亡只是时间问题,邓国最终难免成为楚国刀砧上的鱼肉。

邓国覆亡了,留给后世的是邓国都城在何处的难题。关于这一问题,一向有邓州说、湖北襄阳市北邓城镇说两种说法,邓州、邓城镇两个地名都有一个邓字,但史籍上出现的邓字并非都与这两地有关。如《史记・秦本纪》云:秦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说“故邓城在怀州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即今河南省孟州市境内。又如《左传・隐公十年》:“公今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注:“邓,鲁地,在今山东滋阳县境。”滋阳即今之山东兖州市。再如《左传・桓公二年》:“蔡侯、邓伯会于邓。”邓为春秋蔡地,故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这三处邓地均与邓国无关。

邓国都城在邓州,西汉、西晋时期从未有过异议。《汉书・地理志上・南阳郡》辖县36,其中有邓县,应劭注曰“邓国侯”,表示邓县乃邓侯故地。南郡辖18县,无邓县。《后汉书・郡国志・南阳郡》条云:“邓有邪聚”,注云:“《左传・桓公九年》,楚师围鄄。”也表明邓国在南阳郡内,而南郡条下则无邓县或邓地。直到西晋初年杜预在《春秋释例》一书卷六“邓地”条注曰:桓公七年,“邓,义阳邓县”。义阳原为义阳国,西晋设置,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东晋时“分南阳立义阳郡”,《晋书・襄阳郡》条下辖有“邓城、”,而在《义阳郡》条下辖有“新野、穰、邓”等地,在“邓”下注日:“故邓侯国。”正因为故邓侯国在义阳郡,而义阳郡又在河南境内,因此后世学者认为邓国都城在今邓州。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一肯定邓州为“春秋时邓侯国”,《辞源》释邓为:“古国名,曼姓……故地在今河南邓县一带。”《汉语大词典》:“邓,古国名,曼姓,在今河南邓州市。后灭于楚。”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录考释》也认为古邓国在河南邓县。童书业、吕思勉等学者也持此说。

最耐人寻味的是郭沫若的表态。他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录考释》中明白无误地说古邓国在河南邓县,但在他主编的《中国史稿》中又说:“楚国……东北有曼姓的邓国(今湖北襄樊北),北逾汉水就是汉阳诸姬的旧地了。”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扑朔迷离,令人捉摸不定。该书197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郭老是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史学会会长,他如此表态,使得许多学者从风而靡。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写,1986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邓国条”说,邓国“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北,西周、春秋时国,前678年灭于楚”。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邓条:“古国名,曼姓,在今湖北襄樊市北邓城镇,一说疆域到达今河南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湖北省社科院何浩先生撰写,1989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楚灭国研究》说:“邓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北邓城,其北境约达于今河南邓县,邓是申、吕的近邻,也是楚人溯唐、白河北进南阳盆地的门户。”已故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石泉发表在1980年第3期《江汉论坛》上的《古邓国・邓县考》也持此说。

郭沫若作出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表述,其实并不难理解。个中原因是,他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录考释》,出于他一人之手,而《中国史稿》是集体著作,出于多人之手,郭老虽是主编,但肯定不是撰稿人,况且他又公务丛脞,未必审读过书稿,才出现了这种不应该有的错误。

《晋书・地理志》既在“义阳郡・邓”条下注有“故邓侯国”,表明古邓国就在这里,但在“襄阳郡”条下又注“邓城、”,给人以邓国既在邓州,又在邓城的假象,从而导致了后世的纷争。为什么邓国都城邓州在两汉以前从未有过争议,到了《晋书・地理志》却引起歧义了呢?究其原因,与东晋侨设郡县有关。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起东晋王朝。由于北方动荡不安,引起了百姓大量南迁。为了控制他们,东晋在南迁侨人集中之地,建立了许多与侨人原籍同名的侨州、侨郡、侨县,让南迁的百姓著籍。“这些州、郡、县时合时分,境界不太确定,情况复杂异常。”(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二册,第83页)《晋书・地理志》说:“元帝渡江,以春谷县(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侨立襄城郡(今属河南)及繁昌县。”这就是说东晋春谷县一分为二,从中划出了以河南襄城人为主的襄城郡。襄阳郡所辖的邓城也应是这种情况,即在邓县人聚集的地方设立了侨县邓城,后人不察,便把邓城误以为邓县了。

其实,把邓县与邓城混淆在一起的始作俑者并非《晋书》,而是南朝刘宋时人盛弘之。他在《荆州记》中说:“樊城西北有城……城西北行十余里,邓侯吾离之国,为楚文王所灭,今为邓县。”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又推波助澜,《水经注・清水》云:

南过邓县东。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U水右合浊水,俗谓之弱沟水。上承白水于朝阳县,东南流经邓县故城南。习凿齿《襄阳记》曰:楚王至邓之浊水,即此水也。浊水又东径邓塞北,即邓城东南小山也,方俗名之为邓塞……U水又南径邓塞东,又径径城东,古子国也,盖邓之南鄙也。昔巴子请楚与邓为好,人夺其币,即是邑也。

郦道元对盛弘之的说法并未详加辨析,便以讹传讹写入了书中,说邓国在襄阳东北。唐代房玄龄、褚遂良在撰写《晋书》时,显然是受了郦道元的影响,但又不完全赞同,于是把邓县、邓城都写入了《地理志》中。清代嘉庆年问官修的《大清一统志》对这一疑案剖析得切中肯綮:“按志有邓,属义阳郡,又有邓城属襄阳郡。疑汉、晋之邓县尚在新野、襄阳之间,白晋分置邓城。宋、齐以后,当即因邓城地为邓县,唐以后遂属襄州,是唐之邓城,未必古之邓国也。”行文至此,邓城非邓县,邓国在邓县已经梳理清楚,可下定谳了。

邓姓的迁徙

邓国灭于楚国后,邓姓人大多数仍安居故土,这些邓国遗民被称为楚人。到了汉代,由于兵燹战乱、出仕等原因,邓姓有移居于今四川、陕西、广东、江苏等地者,如西汉的邓通家于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邓先家于成固(今陕西城固),邓宓家于番禺(今广东广州),等等。西汉中叶,邓况始自楚地移居新野(今属河南)。《古今姓氏书辩证》说:“汉之中世,邓况始白楚徙居南阳新野,子孙以农桑为业。”刘秀建立东汉,称光武帝。新野人邓晨跟随其转战南北,又娶光武之姊为妻,成为戚畹贵族。新野人邓禹随光武帝平定天下,功勋盖世,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光武帝封其为高密侯。从此邓姓成为钟鸣鼎食、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邓禹传》称:“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

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干戈不息,匈奴人刘曜率兵攻破长安,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中原世家大族及流离失所的百姓被迫播迁,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到了江南。按《晋书・地理志》记载,西晋辖区内有人口700余万,南渡人口就有90万,占八分之一强。南渡的人群中就有邓姓。这些邓姓并非来自一地。如从陈郡(今河南淮阳)南迁的有6个姓氏,邓姓是其中之一。陈盛美《明山秀水客家人》载,西晋太熙元年(290年)邓姓有从山西汾水迁居福建宁化石壁者。又据广东梅州《邓氏族谱》记载,“河东太守邓攸,于永嘉末年避乱,白山西南迁居宁化石壁”。《晋书・邓攸传》记载,他是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县东南)人,南渡后任吴郡(今江苏苏州)太守、会稽太守,直至尚书右仆射。他所至之处宦囊萧然,弊绝风清,颇受百姓拥戴。在南渡途中,他弃己子,保全侄子,成为一段历史佳话,后世遂有“天道无知,使邓伯道(邓攸字)无儿”的谚语。

在唐末农民起义的大潮中,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兵经江西进入福建,先后被唐王朝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后梁建国,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翰建国称王,即五代十国中的闽国。随王氏兄弟父子入闽的就有邓姓。据葛剑雄主编的《中国移民史》第三卷统计,共有邓、黄、潘、孙等40个姓氏跟随前往,数量在3万人左右。《竹屿邓氏族谱》称:“邓兴,唐末从河南光州固始随王审知入闽,卜居闽县竹屿。”《沙邑邓氏族谱》称:“邓光布,河南光州固始人,唐僖宗授殿中侍御史,随王潮入闽,为剑州路(今福建南平)将***,定居沙县。后裔人丁兴旺,播迁海内外。”

宋代邓姓也有迁移者。广东梅州《邓氏族谱》称,以曼公为一世,传至89世大猷,宋徽宗时为国子监,于宁化立业。至93世显公,生三子,世居宁化。志圣,生五子,子孙分衍上杭、丰顺、梅县、英德、斗门、惠阳、揭西、兴国。志贤,生四子,支分福建、云南、贵州。志斋,南宋进士,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白宁化石壁移居潮州(今属广东)程乡,为梅县一世祖。生九子,分衍粤、闽、赣、桂、港、台等地。福建宁化肖坊、邓坊、路头《邓氏族谱》载,宋代中郎公自涂水县入迁邓家塘,生子田郎。传一世钺公,举进士,迁居肖坊。后世子孙分徙宁都(今属江西)、瑞金(今属江西)。湖村邓坊《邓氏族谱》载:先祖德郎公,于南宋间自沙县移居邓坊。

明代邓姓迁徙比宋代频繁。福建宁化肖坊、邓坊、路头《邓氏族谱》载,始迁祖志龙,于明万历年间自河南迁入宁化,定居新村里(今安乐乡)。浙江建德有邓姓4000人左右,是从明代迁入的。明以前的世系已无从得知,入明以后的邓氏则有迹可查。邓家村、洪宅村之邓姓明初白江西抚州邓家庄迁来,张家村、骆家村的邓姓与邓家村的邓姓是一支。浙江兰溪市纯孝乡上金村(今黄店镇)的邓姓也是从邓家村分出的。台湾《邓氏族谱》说:“台湾邓氏始祖邓显祖,明代末年由江西宜黄县经福建移居台湾。邓显祖的先祖由邓州迁徙新野,后由新野经江西、福建而迁入广东、香港。再由福建、广东等迁入台湾繁衍发展。”四川广安的邓姓也是明初从江西吉安庐陵迁入的。

清朝立国之初,四川因明末战乱造成死亡枕藉,地广人稀,遂有“湖广填四川”之说,即迁湖北、湖南、两广之人赴四川屯垦。***家族就是这时由广东返回四川的。据毛毛在《我的父亲***》一书说,明朝末年,四川广安邓鹤轩的裔孙邓士廉任广东海阳县令,其子邓日方携邓嗣祖、邓绍祖二子随父赴任。因战乱,邓士廉、邓日方父子先后殉难,只剩嗣祖、绍祖兄弟二人浪迹天涯。后来二人来到伍家村,伍员外将女儿许配嗣祖,生子邓琳。嗣祖参加科举考试时,偶遇祖父邓士廉故人之子李仙根。李时为督学使者,详告其祖父邓士廉殉难之事,并谕令他回籍,于是嗣祖携妇将雏与其弟绍祖于康熙十年(1671年)回到四川。因当时广安“荆榛满地,虎踪遍野”,绍祖竞“为虎所食”。湖南祁阳邓氏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奉旨入蜀”。又据西蜀《邓氏族谱》,四川华阳县的邓姓也是清初从江西经湖南进入四川的。

清代邓姓迁入台湾者也不少,最早的当推郑成功的部下江西宜黄人邓显祖,殁后葬于彰化县八卦山。见于文献记载的还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邓旋在北投垦荒,康熙六十年(1721年)广东人邓彦移居下淡水(今屏东)。嗣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问,均有大陆邓姓人赴台,为台湾的开发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邓姓的来源与迁徙

学习

雍正死亡之谜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雍正死亡之谜,内容包括雍正死亡之谜全集,雍正死亡之谜大结局。雍正之死,始终是被层层神秘浓雾掩盖的历史之谜。官书对雍正之死的记载非常简单,所以,历来对其死因猜测颇多。有传说是被吕四娘刺杀的,还有说是被宫女、太监缢死的。

学习

欧洲名吃――西班牙海鲜饭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欧洲名吃――西班牙海鲜饭,内容包括paella西班牙海鲜饭,西班牙海鲜饭正宗做法。读书时结识的西班牙朋友卡洛斯,一直说他的家乡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邀我一定找时间去走一走、看一看。不久前利用休假,我登上了马略卡岛

学习

《变形金刚》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变形金刚》,内容包括变形金刚领袖之证,变形金刚编年史全文。《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主演:乔恩沃伊特约翰托尔托罗迈克尔克拉克邓肯伯尼麦克乔许杜哈明凯文邓恩类型:动作片出品:美国梦工厂电影公司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发行:20

学习

华师大二附中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华师大二附中,内容包括华师大二附中有哪些教材,华师大二附中语文教材。也是一种美丽审题半命题作文首先应该完成题目的填空,这类似于完成一道语言题。我们首先应该保证自己的这道填空题的准确性,其次是艺术性。所给出的题干部

学习

丧葬礼仪范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丧葬礼仪范文,内容包括丧葬文化范文大全,丧葬礼仪台词。丧葬礼仪范文第1篇关键词:丧葬礼仪;灵魂不死;念祖怀亲;崇拜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死、澌也,人所离也。死亡对人而言是无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在这里诞生成长,直

学习

夫妻AA制,你能接受吗?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夫妻AA制,你能接受吗?,内容包括aa制夫妻离婚财产怎样分,夫妻aa制的相处模式。如果赞成夫妻财产AA制,理由是?让财务更自由……41%让投资更安全……7%让生活更浪漫……13%挖掘女性潜能……20%为婚姻减压……7%有利于女性的自我

学习

关于“君太百货"的英文译名

阅读(38)

君太百货是北京市规模较大的一家百货公司,知名度较高。但是,若是对你说“GrandPacific”,你还能想到这是君太百货吗?笔者前几天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当时在公交车上发现了一张促销广告,只见“君太百货”下面赫然写着GrandPacific两个单词,当

学习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内容包括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全文免费阅读,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意思。《彼岸花》里没有尽头的漂泊让我难过,也许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场又

学习

论安娜的生死本能

阅读(36)

关键词:安娜;生本能;死本能;升华一、前言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我们不可否认仍然有些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对于每天忙碌的人们而言,“死”,似乎太遥远了……然而,生与死是生命的两个端点,换言之,生命的有限性是生命的特征。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是

学习

潮人.潮语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潮人.潮语,内容包括潮人潮语大全,潮人潮语2。潮人创史上最短婚龄的小情侣中国新闻网报道,一对小夫妻上午高高兴兴地去婚姻登记处领了结婚证,中午吃饭庆祝,为了谁的父母该坐主座的问题吵了起来,当天下午两人怒气冲冲地一起去

学习

风流乾隆爱上村姑女

阅读(29)

我的老家河南新蔡县,史上称为古吕国,是吕雉、干宝的故乡,境内文化古迹较多,每一处都有着诱人的故事。县城往东40里有一集镇叫李凤集,曾留下乾隆帝下江南巡察时,在此与一乡村姑娘产生爱情的佳话。据传说,一日,乾隆帝散朝回宫后,感觉身体有些疲惫,就

学习

感恩的心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的心,内容包括感恩的心全文欣赏,感恩的心全文朗读。当旭日越出地平线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再一次冉冉升起,这预示着新的一天的来临.在新的一天里,我们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体贴,也多了一份感恩的心.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

学习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代名臣李固

阅读(38)

李固(94~147年),东汉人,字子坚,汉中城固人,司徒李之子。历任议郎、荆州刺史、太山太守、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等职,是享誉千古的忠直耿介名臣。李固在同以梁商、梁冀父子为首的外戚势力作殊死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坚定决绝和义无

学习

孤独英雄的“宜家”之路

阅读(35)

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而“宜家”这个全球化的家居品牌让人们的这一梦想不再遥远。“宜家家居”在全球拥有240多家连锁商店、8万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到122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连锁商场。这个豪门企业的创始人就

学习

南漳街道名的语言特征及其命名来源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南漳街道名的语言特征及其命名来源,内容包括南漳肖堰街道新闻,南漳大巷子路属于哪个街道。南漳的街道名极具特色,在语音和结构类型等语言特征上有一定的规律性:语音上三音节居多;专名有五种基本结构类型,通名有“路、街、线、巷

学习

SSK的理论来源及发展困境

阅读(39)

SSK最大的成就在于把科学的人类和社会维度置于首要的位置,社会结构、社会利益、人类技能,这些要素都被视为科学的组成部分,并以极为重要和有意义的方式与科学有机结合。同时,由于受到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影响,强调认知和社会、思想与行动、

学习

传奇非洲 动物大迁徙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传奇非洲 动物大迁徙,内容包括非洲动物大迁徙国语版,非洲百万动物大迁徙。推荐理由:每年7月,非洲草原上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

学习

格雷码的来源以及格雷码的应用

阅读(117)

本文为您介绍格雷码的来源以及格雷码的应用,内容包括格雷码的应用案例,格雷码怎么生成。【摘要】简述了格雷码的来源和发展历史,介绍了格雷码的轴角编码器的输出原理,以及格雷码的两大特点,一是数与数之间都只发生一位跳变,二是在利用格雷码

学习

甲醛的来源及危害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甲醛的来源及危害,内容包括家装中甲醛的危害及来源,室内甲醛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前言:甲醛是在自然界中能找到的最简单且最常见的醛类物质。它普遍存在且有强烈的刺激性,因此是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随着人们的环

学习

鸟类迁徙的秘密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鸟类迁徙的秘密,内容包括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鸟类为什么迁徙。鸟类为什么会迁徙?一般都认为这是鸟类的一种本能。候鸟对于气候的变化感觉很灵敏,只要气候一发生变化,它们就纷纷开始迁飞。这样,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严寒,以及南方夏

学习

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来源与供应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来源与供应,内容包括生物质燃料发电厂的工作原理,生物质燃料发电厂工艺流程。一、工程概况黑龙江省安达县拟新建一座生物质电厂,电厂建设规模为2×75t/h中温中压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配备2×12MW抽凝式汽轮

学习

英语词汇的来源

阅读(37)

摘要: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词汇的来源是很复杂的。本文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来了解英语词汇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并且对现代英语词汇发展的趋势和出现的现象做出分析和解释,以便更好地、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英语。Abstract:Englis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