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为文如造屋。”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写作文就像造一座房子,而造好一幢房子首先就要有一个框架,也就是说先要解决谋篇布局的问题,结构问题解决了,再用相关材料去粉饰它,最后就好完工了。如果不先打好框架,即使文采再好,内容再新颖,也无非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其思维逻辑,自然只能得到较低分数。
那么,小学高年级同学在作文写作中可能出现的结构问题是什么,又要如何加以解决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问题呈现】
写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先描写一段景物,描写一种人物活动的意境,可在文章中除了这样一处描写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描写景物语句;有的同学除了在文章的结尾点题之外,文章中间再也找不到一处点题(哪怕是间接点题)的语句;有的同学文章中前面没有交代,可后面却能“冷锅里蹦出个热豆来”。凡此种种作文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其实就是作文结构中的照应问题。本节作文就与同学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教会同学们写作中照应的技巧。
【支你几招】
什么是照应呢?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简单地说:就是前面说的,在后面要回应一下;后面说的,在前面要先交待一下。照应,能使文章意脉相连,文气贯通,构成浑然一体。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做到照应呢?
招式一:前呼后应,一脉相承
这种照应方法在写作的运用,可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来形容,运用这种方式可以让文中前后文字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层次上来看,这样可使结构严密,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示例:一学生作文《生日快乐》在结构中就善于运用前后照应的方法,一步步把作文的情感推向高潮。开头写道:“我站在窗前,静静地望着天空,让疏疏散散的阳光落满肩头。视线转到洗得有些泛黄的窗帘上,上面似乎还残留着父亲的指纹。不觉记忆流转。”引入回忆;接着写道:“如今,细细回想,总是会发现有些什么在我的青春时节,被遗失在生活中。也许是我该改变的时候了――”转入现实,前后照应,层次分明。
方法总结:伏笔在前照应后,内容精巧有看头。
招式二: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这是照应的方法,是同学们在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b相呼应的方法。前后照应它能使文章显得连贯、严谨、和谐、统一,能增强文章的聚合力。如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就是这样一篇首尾照应的佳作。开头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作了很好的呼应,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
示例:一学生佳作《我们一起走过》便是这方面的范例,开头“我回过头去,看见你站在记忆中,对我微笑。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我都还记得”与结尾“我回过头去,看见你在我的记忆里撒下一路海棠,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美好时光”遥相响应,文章浑然一体。
方法总结:首尾照应结构紧,浑然一体印象深。
招式三:点题照应,主题鲜明
为了突出题目这个中心,除了首尾之外,作文中还多次点题扣题,让行文思路更清晰,结构更完整,这种点题照应的方式可以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的表现,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
示例:一学生佳作《画一扇窗给自己》文章中便处处运用这种点题技巧。开篇写道:“但我们却可以画一扇窗给自己,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点题,总领下文。文章中间用三个中心句“画一扇窗给自己,你会拥有快乐的源泉。”“画一扇窗给自己,你会拥有豁达的心境。”“画一扇窗给自己,你会拥有灿烂的明天。”既扣题,又让结构匀称。结尾点题,深化中心:“用乐观的笔画一扇窗给自己,在奋斗中静待着快乐、豁达以及未来胜利的到来吧!”
方法总结:点题照应巧结构,开篇点题领全文,结尾点题深中心,明暗点题在中间。
当然,照应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时间照应法、地点照应法、问句照应法、反复照应法等,只要我们用心领悟,一定可以写出一篇结构精巧的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