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的古城,星星格外亮,一轮新月高高挂在天上,小城的炊烟与大海融为一体,大海边的渔火星星点点,我深深地呼吸着小城散发出的气息,感慨万分,这真是一个充满世俗烟火气的世界,直叫人流连忘返。
与海阳、莱阳隔海相望的雄崖城,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一座明代古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青岛出发,沿滨海公路驱车100多公里进入即墨的丰城镇后,就能一睹这座历史活化石的真貌。
糯米汁浇出的城门
刚一进村,眼前顿觉一亮,一座巍峨的大城楼赫然矗立在大路的前方。城墙正中端写“奉恩门”三个大字,走到近前发现城墙体是由大块青砖砌垒而成,城门内匾额写有“迎熏”二字,城楼精美独特的建筑风格令人赞叹。
村书记热情接待了我们,并把村里识文断字的陈保旭老先生也推荐过来。陈老先生世代住在村里,对村里的历史了如指掌。当年,宽约十米的南门突然倒塌了近半,额题“奉恩门”也一并倒在废墟之中,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倒塌部分修旧如旧。就是这位陈老先生精研、临摹内额“迎薰”多日,写下了“奉恩门”三字,其笔画、神韵均与原题无二,足以乱真。
据陈老先生讲,南城门上方的三座庙宇是清雍正年间所建,城楼门洞长约20米,按当时的设计标准,宽可过八抬大轿,高可容骑马将***穿行而过,头盔不碰拱顶。地面是用石条铺就,滑溜的石面上,当年的车辙依稀可辨,不过古城墙多已坍塌,仅城东留有一段城墙残基,当年古城四方的拱形城门,也仅尚存南西二门。
西城门矗然而立,是现存不多的拱券形门洞系明代建筑,居高临下可鸟瞰整个小城,此门建筑风格古朴,左右两侧墙角均凿有方形洞孔,为当初城门及安装门轴的遗痕。据了解,当时雄崖所的四座城门均为木制,呈栅栏状,坚实厚重。门洞上方镶一石额,题为“镇威”。所用青砖每块重达8公斤,砖与砖之间是用白灰、木炭、糯米汁混合成粘合剂砌垒而成,陈老先生笑着告诉我们:“这城门结实,比现在的水泥可结实多了。”
十字城中十字街
我们沿着道路步入古城中心,站在几百年前的长街之上,风里似乎都带了些古朴。两条主要街道由此向东、西伸展,笔直地贯穿南北东西四个城门,地势也是西高东低,呈梯级延伸,这样一来,全城就以这个十字为中轴线,沿之四下里辐射开去。当年农贸商贾均建在十字街中心,这些商家贸号在清朝中末期分别有《新源成》、《福聚永》、《福光德》、《源兴隆》等。虽不见当年的繁华,可依然能够感受到它所承载过的厚重历史与岁月,不觉让人心底泛起涟漪。
暂别了城市的喧闹,发现眼前的这座小城真的好静好美。人们缓慢的生活节奏显得那样闲适和从容。村里老人居多,年轻的姑娘,小伙多外出打工。每当日头升起的时候,南城门楼下坐满了聊天晒太阳的老人,据陈老先生讲:当年东城门外建有“九神庙”和“神农庙”,城西门建有“城隍庙”(此三庙1958年拆除)。这些庙宇在当年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早晨和晚间的钟声、鼓声、念经声朗朗入耳,逢年过节灯火辉煌,香烟缭绕。
一根柱子都没有
如果在雄崖所的南门上远望,就能看到远处山头上的一座玉皇庙,庙中的石砌无梁殿十分独特,整体由砖石砌成,没有用一根柱子,充分运用了力学原理的奇特结构,是明代建筑学的一大创举。殿堂有门无窗,山门为券顶门洞,门额题写“玉皇庙”。庙虽不恢宏,但它坐西面东的朝向却是别具一格的,据说是因为当地百姓世居沿海,以捕鱼为生,他们最瞑怕的是海潮、海匪、海难。将玉皇庙坐西向东,面朝大海,以保佑渔家人海上平安。每年农历三月初九是玉皇庙山会民俗节日,这天四乡八疃会集于此,人山人海,戏台高筑,锣鼓喧天,各种小吃、海鲜、日用杂货农需之物应有尽有,摊位摆出五华里之遥。如此三天三夜,声势浩大。
雄崖小城虽然是脊土,但历代人民都能生活自给。皇粮国税照缴不误,土地以粮养民,大海以鲜供众。雄崖海岸线长达10公里,海中盛产泥蚶、紫壳蛤、海刺等海产品。烹调时不用加香料油料,只用海水清炖,味道便极其鲜美不忍下咽。
夕阳西下的古城,星星格外亮,一轮新月高高挂在天上,小城的炊烟与大海融为一体,大海边的渔火星星点点,我深深地呼吸着小城散发出的气息,感慨万分,这真是一个充满世俗烟火气的世界,直叫人流连忘返。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风中的厚重 古城雄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