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孔门中多才多艺、擅长理财的弟子

【摘 要】冉有是孔门私学中多才多艺、擅长理财的弟子。孔子对冉有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冉有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补偏救弊――孔子对冉有的批评教育艺术;此外,冉有与同门弟子的关系也值得考述。

【关键词】冉有;孔子;教学艺术;问对

【中***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5-0036-05

【作者简介】李如密,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南京,210097)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

冉有是一位有突出优点和突出缺点的人。他出身微贱,活泼乐观,擅长从***理财,是孔门弟子“***事”科的第一名;但是他对仁德修养不感兴趣,曾因处事失度、聚敛附益等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深入了解冉有其人以及孔子对他的教育策略与艺术,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教育那些优缺点并存且都突出的学生,可以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一、冉有的生活史、形象及成就

冉有出生于公元前522年,春秋末年鲁国人。卒年不详。

冉有出身微贱。孔子有三位冉姓著名弟子,分别是冉伯牛(冉耕)、冉雍(仲弓)和冉有(冉求),并且他们来自同一宗族。据《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载:“冉求,字子有,仲弓之族。”又云:“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仲弓父,。”三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冉有的多才多艺,或许与其出身寒门、历经磨难不无关系。

冉有性格活泼,常常保持乐观的心态。《论语・先进》记载他侍立于孔子身边“侃侃如也”,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与闵子骞的恭敬谨慎、子路的躁进刚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平日做事有些退缩,因而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还特意安排以培养他积极上进。

在周游列国前,冉有就给季氏做事。孔子周游列国时,冉有伴随左右,甚至亲为驾车。“子适卫,冉有仆。”(《论语・子路》)《史记・孔子世家》载冉有于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被召回国,为季氏宰,时年31岁。《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冉有在与齐国的战斗中勇立战功,并成功说服季康子迎接孔子回鲁。

冉求在孔门弟子中以多才多艺著名。孔子多次称赞冉求,如他对鲁大夫孟武伯说:“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论语・公冶长》)在鲁国执***季康子面前说:“求也艺,于从***乎何有?”(《论语・雍也》)并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把冉求的多才多艺作为培养成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冉求的多才多艺,集中地体现在***治、经济、***事三方面的才能上。在这点上,孔子是很欣赏冉有的。《论语・子罕》载孔子曾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大概因为自己拥有“艺”的经历和感受吧,所以对同样“艺”的冉有就多了一份惺惺相惜。

孔门私学分四科,冉有居“***事”科之首。《论语・先进》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其在孔门的地位。

二、孔门问对――孔子对冉有的个别化教学艺术

孔子教育教学精彩纷呈,往往表现在对各弟子的个别化教学上。对于冉有,孔子在教育教学中既有精心的指点,又有巧妙的评点,也有着意的激励。冉有在孔子因材施教的培育下,在从***、理财及个性优化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1.指点艺术――周游路上指点冉有治国方略

《论语・子路》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意即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就问:“人口已经够多了,再要做些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再问:“那富了以后还要做些什么呢?”孔子说:“教化他们。”在去往卫国的颠簸路途上,师生间的对话就构成情境教学的生动画面。师生颇有兴致,讨论的也深入。冉有意气风发,问了再问,非常好学,表现出对于***事的特殊兴趣。孔子深谋远虑,答了再答,语言高度简洁概括,体现出孔子对冉有“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艺术。整个师生问答气势恢宏,展现了师徒俩的雄才大略,是孔子与冉有关系最默契时的真实写照。孔子认为***事治理要遵循“庶―富―教”的发展逻辑,相信这对于冉有日后非常重视和擅长财经工作不无影响。孔子这一思想也是一贯的。《说苑・建本》载:子贡问***,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与此处对冉有进行点拨教育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孔子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从他在路上与驾车的弟子对话即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还有一次与上述“冉有仆”教学情境类似的是“樊迟御”。《论语・为***》载: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同时也可以看出,孔门弟子对于驾车技能(仆、御)均可熟练掌握。其实孔子本人也是这方面的能手。《论语・子罕》载:达巷***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2.评点艺术――同学侍坐时评点冉有的从***志向

《论语・子路》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让大家谈论各自的志向,在子路主动发言之后,孔子主动询问冉有:“求!尔何如?”冉有回答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此后,孔子评点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从孔子主动询问冉有来看,孔子是非常关心冉有的发展志向的。从冉有所做的干练回答来看,冉有对自己的***事管理能力是自信的,对自己并不擅长的礼乐则谦虚地说“以俟君子”。冉有的这段话说的确实非常有谦谦君子的风度,他才讲了句“方六七十”,又退缩成个“如五六十”;才讲了句“可使足民”,又周旋了个“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这句话。正如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所说,“冉有能治大国,而只言小国,是其性谦退也。”尤其和子路的莽撞不让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孔子事后的评点来看,孔子对冉有的志向还是比较满意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冉有在***事能力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即他擅长的是“足民”。应该说这是抓住了当时***事的重点与关键。先秦思想家都看到了“富民”的重要性。如《管子・治国》就有这样的论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但是冉有的谦虚也暴露了日后从***的最大弱点,即欠缺“礼乐”。这与孔子“庶―富―教”的治国逻辑相对照,存在严重的缺陷。同时也就埋下了冉有在思想行动上同孔子屡屡发生冲突的隐患。

3.激励艺术――针对冉有个性退缩鼓励其“闻斯行之”

《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在这里,孔子对于冉求所问“闻斯行诸”的问题,根据其个性特点给出了肯定性的回答“闻斯行之”,他的理由是“求也退,故进之”。说明孔子对学生的了解是非常准确深入的,教育策略是因材施教的。问题是孔子对冉有的激励教育究竟有没有产生效果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从他后来能够主动为公西华的母亲请求粮米、积极建议伐齐并在战争中表现英勇、大胆起用年轻的樊须担当重任、想方设法说服季氏迎接孔子归鲁等均能得到证明。如果没有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冉有就很难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

三、补偏救弊――孔子对冉有的批评教育艺术

冉有是一个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的孔门弟子。针对冉有的缺点与过错,孔子进行了相应的旨在补偏救弊的批评教育。或指出要害,或阐明原则,或训导过错,或极言警醒,孔子对冉有的批评教育形式也是多样的。

1.指出要害――批评冉求不能坚持

《论语・雍也》载: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大意是冉有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的仁道,只是个人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够的话,一定是走到半路才不得不停下来。现在是你还没走呢就画地自限。”冉有从***能力非常突出,但仁义修养十分欠缺,自己又不想努力学习,就向孔子辩解,推脱为“力不足也”。孔子一针见血地挑明这是冉有为自己所找的借口,指出他的实际情况与“力不足”的表现根本不符,暗指其行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孔子的批评准确而深刻,非常到位。但方式上还较为委婉,且留有余地,言外之意含有期待:仁德的学习对你来说不是能力问题,只要愿意努力你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对于“力不足”的问题,孔子曾在另一次与弟子的对话中明确表示:“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意即有没有人能在一整天内将其心力用在行仁上?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这样的人吧,只是我没见到罢了。冉有在仁德修养上“画地自限”,自然让孔子不满意。特别是和好学的颜渊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在孔子看来,君子修养是不自我设限的。因为没有人能限制自己的成功,只有自己限制自己。应该说,“德能不配”是冉有在孔门学习时就存在的问题,孔子为此对冉有进行多次因材施教,但正是因为冉有的“画”(画地自限),致使收效甚微。孔子虽然多次称赞冉求的***治才能,但大多同时对其仁德修养有所保留:“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冶长》)

2.阐明原则――批评冉求不能适度

《论语・雍也》载: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事实大致是公西华出使齐国,冉有热心地为其母亲申请粮米。孔子说:“给她一釜(一釜等于六斗四升)吧。”冉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那就加一庾(一庾等于二斗四升)吧。”结果,冉有给了五秉(一秉等于十八斗)米。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一没有怀疑冉有假公济私,看来粮米补助确实符合有关规定或惯例;二没有批评冉有自作主张,看来冉有的处理也确实在其可以做主的权利范围之内。只是这件事反映了冉有处事不能适度,所以孔子便委婉地批评他说:“公西华这次去齐国,车前驾着肥马,身上穿着轻裘。我听说,君子应周济穷急之人而不应周济富裕之人。”这句话前面是通过事实说明公西华家是“富”而非“急”,后面是从道理上让冉有明白“周急不济富”的原则。在孔子看来,对于公西华母亲的粮米补助给一“釜”就可以,顶多再加一“庾”足够了,可是冉有最后给的远远超过这一数量,便不是适度了。

当然,孔子并不是单纯心疼粮米,如有必要就是再多点也是应该的。《论语・雍也》还记载了另一件事:原思为之宰,与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乎!”原思也是孔子弟子,据《史记・游侠列传》载,他“终身空室蓬户,褐衣蔬食”,家境清贫。此次孔子请他出任总管,给他小米九百斗作为俸禄,原思觉得太多,推辞不受。孔子就说:“不要推辞!真要有多余的话就送给你的邻里乡亲吧!”如果联系前一例来看,对比何等鲜明:冉有是嫌少追讨,原思则是嫌多推辞;孔子对前者不愿给多,而对后者却主动给了许多。其原则一要视周济对象是“急”还是“富”来确定需要的程度,二是视让其个人享用还是与人分享来评判价值的大小。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与其替人锦上添花,不如为人雪中送炭。

3.训导过错――批评冉有不能谏止

《论语・季氏》载:季氏要攻伐邻国颛臾,孔子对冉有提出批评,认为不能谏止此事是冉有的过错。他说:“求!无乃尔是过与?”意即: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接着阐明不该攻伐颛臾的理由,“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面对老师的疾言厉色,只好辩解说这是季氏自己的主张,他和子路都不想这样做。孔子说:“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此时冉求非但不接受孔子的指责,反而为季氏的举动寻找借口说:“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对此,孔子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冉有三次说话:第一次,是报告孔子季氏将伐颛臾的消息;第二次,是辩解伐颛臾不是自己的意思;第三次,是为季氏伐颛臾找借口。孔子也有三次说话:第一次,直接责问冉有的过错;第二次,进一步指出冉有的过错在于没有履职谏止;第三次,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及观点。每次开口均以直呼冉有的名字“求”开始,对话语气急促显示内心情绪激动,在前两次讲话中竟使用了四次反问:“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言辞犀利,直逼要害,使冉有无法躲闪文饰,只好说出真相。在第三次讲话中,对冉有提出诚恳的批评,语调逐渐舒缓,逻辑雄辩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回归他一贯的晓之以理、以理服人的教育家风范。

4.极言警醒――批评冉求助纣为虐

《论语・先进》记载说:“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孔子非常生气,对众弟子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据《左传》哀公十一年的记载,事情原委是这样的:当时冉有为季氏家臣,季氏想“用田赋”,让冉有去寻求孔子的意见,孔子不予回答。后来孔子私下告诉他,做事情要“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即向百姓索取要微薄。但是最终冉有没有听从老师的劝诫,帮助季氏聚敛财富。所以,孔子才说:“冉求不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这些学生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大概是想以如此极端之言,令冉有反思警醒吧。

孔子一句“非吾徒也”,表达了对于冉有的极度失望。在孔子批评学生的话中,可能是最严重的一次了。但如果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对于冉有来说发展到这一步,也是有些逻辑线索的:冉有以“力不足”为由放弃仁德的学习,就已经释放出思想上的信号了;他不听孔子建议,执意多给公西华母亲粮米,就已经在行动上走偏了;他帮着季氏策划攻伐颛臾,就已经严重违背孔子仁***德治的教诲了;他利用自己所擅长的财经管理能力,为季氏聚敛财富,则实属助纣为虐,直接走向孔门的对立面了。前几次,孔子对冉有的过失均给以批评教育,希望他能改过迁善。但冉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本加厉,终于触及孔子能够容忍的底线,迎来孔子不满的大爆发。眼看着当年曾驾车同游、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的弟子,一步一步发展为依附权贵、为害人民的人,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该是怎样地“恨铁不成钢”啊!那么,孔子在激愤地说完“非吾徒也”之后,是不是就把冉有开出了孔门呢?看来是没有,要真是那样的话,就不会有孔门十哲、***事科第一的记载了。

四、冉有与同门弟子的关系

孔门弟子众多,同门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以重要弟子为中心形成的“同学圈”,可以反映孔门私学内部的亚文化现象。其中,冉有与同门弟子的关系,就值得深入考察。

1.冉有与子路

冉有与子路都是孔门“***事”科的高才生,冉有甚至还排在比自己年长二十岁的子路之前。《论语・先进》载:“***事:冉有、季路。”二人的个性却明显不同。《论语・先进》载:子路与冉有问孔子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但孔子分别给予完全不同的回答,告诉子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但告诉冉有的则是十分肯定:“闻斯行之。”因为在孔子看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二人虽同擅***事,但所长各异。《论语・先进》载:在谈到管理***事时,子路说“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而冉求则说“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可见子路擅长的是******司法,而冉有擅长的是财经管理。《论语・季氏》载:在季氏将伐颛臾时,冉有和子路曾一同拜见孔子,接受老师的教诲。二人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2.冉有与子贡

《论语・先进》载:“冉有、子贡,侃侃如也。”也就是说在孔门弟子中,他们二人的个性比较相像,都是温和而快乐的。《论语・述而》载: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在这里,冉有有了问题不敢直接去问老师,是子贡向孔子探得意向然后告诉冉有的。《孔子家语》载:子贡根据自己与冉求长期相处的了解,对冉求做出如下评价:“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史记・孔子世家》载:在季氏召冉有回国前,子贡知道孔子思归,在送别冉有时就叮嘱说:“即用,以孔子为招。”冉有回国后几经努力,终于促成召孔子归鲁。

3.冉有与公西华

冉有出身“”之族,公西华的生活相当富足。冉有擅长***事,公西华擅长外交。公西华曾自述志向为:“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孔子也称赞他:“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论语・公冶长》)冉有对学弟公西华比较关照。当公西华出使齐国时,冉有曾为其母亲申请粮米补助,最后还给了远远超过孔子所建议的数额,甚至还为此受到孔子的批评,可见关系非常不一般。公西华也很关心学兄冉有。当孔子回答冉有“闻斯行诸”的问题后,公西华感到疑惑,因为他发现这一回答与对子路同样问题的回答竟然完全不同,就特别向孔子请教其中的原因。

4.冉有与曾

曾是曾参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论语・先进》载: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各言其志”,冉有的志向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而曾则表达了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番志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得到孔子的当场赞叹:“吾与点也!”可见,冉有是现实主义者,曾则是浪漫主义者。讨论会后,曾还特意留下,询问:“夫三子者之言如何?”孔子一一作了回答。其中曾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孔子回答:“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对冉有的志向也做了肯定。

5.冉有与樊须

冉有对学弟樊须相当关照,曾力荐樊须担当重任。《左传》载: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樊须是年三十一岁,季孙担心他有些弱,冉有则力荐说:“他懂得服从命令。”结果樊须的表现确实不错:“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说明冉有对樊须能力的认识是准确的,樊须也以自己的实力回报了冉有的知遇之恩。

6.冉有与其他同门

从文献记载来看,冉有与同门中的“德行”科弟子是没有交集的,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最大的可能应该是他们与冉有在“礼乐”方面没有共同语言。当冉有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冲突,特别是帮助季氏敛财暴富后,完全背弃了孔子对他的“富民”教导,孔子忍无可忍,遂向其他弟子发出:“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击之,可也!”冉有很可能就此成为孔门一个反面教材,从而在其他同门那里陷入“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孤立境地了。冉有长期出入于孔门和***坛,应该最能体会其中的两难和冲突吧。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孔子对其弟子的教学艺术及现代价值”(课题批准号为:DOA1402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冉有:孔门中多才多艺、擅长理财的弟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冉有:孔门中多才多艺、擅长理财的弟子

学习

短脉的临床分析

阅读(81)

本文为您介绍短脉的临床分析,内容包括短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短脉对应的病证。短脉的临床分析

学习

生前身后名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生前身后名,内容包括了却生前身后名,不问生前身后名。三百年前的一个夏天,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他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在卢梭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而逝世。10岁时,他的父亲因和一个名叫戈

学习

百丽:“灰姑娘”变身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百丽:“灰姑娘”变身,内容包括灰姑娘的蜕变小说,灰姑娘变身计小说完整版。5月23日挂牌以后,百丽国际将成为港市最大的内地零售业股,市值超过500亿港元

学习

浅谈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率的计算与分析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率的计算与分析,内容包括各类发电厂的厂用电率一般为多少,火力发电厂负荷如何计算。摘要:介绍了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率的计算方法,分析影响厂用电率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厂用电率的措施,供火力发电厂降低厂用电

学习

老男人的爱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老男人的爱,内容包括老男人的爱情的小说,老男人的爱情txt。年长些的男人(这里是说50岁以上的)陷入爱情经常被人嘲弄,尤其是爱上年轻一些的女子的时候。事实上老男人的爱,如果经历过的话,是无以伦比的。

学习

一树梅花一放翁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一树梅花一放翁,内容包括一树梅花一放翁,一树梅花一放翁什么意思。【原诗】

学习

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特征及作用分析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特征及作用分析,内容包括舞蹈表演时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特征。摘要:舞蹈表演是一种综合实践以及艺术的表演形式,需要舞蹈演员能够结合舞蹈音乐深刻理解舞蹈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舞蹈演员的面

学习

第三十七计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第三十七计,内容包括第三十七计之试目以待,三十七计是什么。书房里也有些闷热,习题册上一个个“拦路虎”在向我示威,更像是在幸灾乐祸,无奈的我不断地转着手中的笔。

学习

浅析我国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我国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内容包括农业集约化经营是什么意思,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摘要:本文从农业集约化的定义出发,简述我国农村经济的经营过程;通过对家庭承包制面临问题的分析,得出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原因;最后探讨集约化的

学习

美国“早期开端计划”简介及其启示

阅读(822)

本文为您介绍美国“早期开端计划”简介及其启示,内容包括美国开端计划发起的时间,美国开端计划。[摘要]美国“早期开端计划”始于1995年,是“开端计划”延伸到3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项目。本文介绍该计划的产生、基本原则、组成部分、

学习

玫瑰仙子(转载)作文500字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玫瑰仙子(转载)作文500字,内容包括粉色玫瑰花苞作文,玫瑰仙子100字作文。在一个花园里,有很多红玫瑰。在一朵又大又红的玫瑰里,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仙子,她叫玫瑰仙子。一天,玫瑰仙子在家里住得无聊,便出来游玩。她看见了一位英

学习

瑞金方言疑母字研究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瑞金方言疑母字研究,内容包括瑞金方言研究,瑞金方言字。摘要:本文以客家方言中的江西瑞金话疑母字为研究ο螅论述疑母字在瑞金方言中的来源、现状和分布规律,以期能对客家方言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学习

“大师”弟子邹勇之死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大师”弟子邹勇之死,内容包括王林弟子邹勇,王林大师与邹勇。王林以“空盆来蛇、断蛇复活、纸灰复原、意念移物、凌空题词、徒手断钢筋、轻功悬空提水行”等所谓的“超凡本领”,被称为气功“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