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一中学生,父母对他期望过高,要求每科考试都要在95分以上,否则不准睡觉、上网和外出娱乐。为此,他整天闷闷不乐,一到上学时间就心慌心跳、面色苍白、两腿发软,感到喘不过气来。在最近一次中考时,他因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坚决不肯进考场,后来虽经老师、家长劝说进了考场,但却晕倒在考场里。
案例2一位白领丽人,因工作压力大、经常出差错而导致紧张、心悸、失眠、胸闷、易疲劳、呼吸困难和神经过敏等症状。继而把不良情绪带回家中,经常因小事向丈夫发脾气,发完脾气又后悔。最后发展为不愿上班,不得不脱离原工作环境,只好去看心理医生了。
案例3一科级干部,为晋升副处级而经常周旋于上级和身边同事之间,每天早出晚归,经常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去交际,为此弄得心身疲惫;又因为经常应酬喝酒吃饭,大鱼大肉,患上了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冠心病;经常出入声色场所,又患上了泌尿生殖系感染。为此,他时常感到紧张、恐惧、烦躁、心悸、头晕、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似有“大难临头”之感。虽然如此,他还是不肯放松自己,因为在官场上行走“不进则退”。
提示:例1是患了急性焦虑症,例2、例3是患了慢性焦虑症。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是以莫明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障碍为主,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特征的一种精神性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焦虑症约占心理或精神科门诊患者的6%~27%,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20~40岁,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等。其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患者性格特点、遗传因素、内心冲突和内分泌改变等均有关联,而学习、工作和生存压力过大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心理社会因素主要为学习或工作任务过重,超过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性格特点主要为进取心过强,对自己要求过高而又患得患失;遗传因素主要有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焦虑症的临床症状基本同上述三例。
随着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患焦虑症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患者本人、亲属、老师、单位领导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对本病了解甚少,易被误诊为“神经衰弱”和“心脏病”等,或被误以为“胆小怕事”或“有思想问题”等,使患者长期得不到***,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患了焦虑症后该怎么办?首先,患者可进行自我精神疗法:要认识到本病是一种非器质性的病变,而不要怀疑自己某些器官得了什么病,以解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要正确对待来自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凡事尽力,不要逼迫自己去抓够不着的东西,不要让身体超负荷运转;要广泛争取亲友和社会关系的支持,力争把来自外界的不合理压力减至最小。其次,患者可进行自我松弛疗法:在工作和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呼吸训练、生物反馈、自我催眠,练太极拳、静默法、冥想法、瑜珈、坐禅、气功、站桩以及听音乐、练书法、写作、画画、唱歌、跳舞、种花和钓鱼等有益心身健康的活动,有意识、有步骤地控制自我生理活动和情绪体验,以改变不良的行为反应方式。再次,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服用一些抗焦虑药,如安定、多虑平、谷维素和补肾益脑胶囊等,或请中医辨证施治,均有助于焦虑症的痊愈。最后,如果经上述努力还不见效的话,就有必要去请教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了。值得提醒的是,有病要积极求治,以免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