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前两部分是简单概述了本文中所说的“老”和“了”的界定;第三部分,分述了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了”结构槽中所能使用的成分,以及该结构槽的语法特征。对于继续研究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了”结构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了”;句法槽
中***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一、“老”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老”字有三种用法,即老1程度副词,相当于“极其、特别”之义;而“老2”和“老3”是形容词,“老2”表示“极多”之义,“老3”比较特殊,只位于动宾式动词和动宾式形容词中间,修饰该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本文中的老只是就老1程度副词在东北方言中的运用,及其与语气助词了的组合构成的句法槽进行分析。
二、“了”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虚词“了”有两种用法[1],即动态助词“了1”,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了1”着眼于点表明动作,性状已经实现,它就可以跟这些补语同现,如:“激起了一束束浪花。”另一种是“了2”,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同“吧、了、啊”。或者表示陈述语气:同“的、了、吧、呢、啊、嘛”等。作为语气词的“了2”的语法特征有:1)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者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2)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三、“老” ++“了”句法槽
熟悉东北方言的人知道,在东北方言中,程度副词“老”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的程度副词如:“很,非常,相当”等,通常人们在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程度“很高”“特别高”,或者“极其高”的时候,人们会运用“老……了”而很少使用“极其”,“特别”二词,如:“饭老香了、衣服老漂亮了、人老好了”等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会倍感亲切,达到非常好的交际效果。
(一)能进入“老”++“了”句法槽的成分:
1、形容词
能被“老1”修饰的形容词一般为单音节和双音节的非绝对的性质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大致包括四类:
第一,表示人或事物属性的一般形容词。如:“滑、傻、帅、皮、狠、倔、损〈方〉、牛、黑、红、土、虎〈方〉(傻)、忙、逗、背、惨、好、坏、破、准、火、熟、铁、次、响、挤、悬〈方〉(危险)、狠心、客气、时髦、能干、窝囊、听话、幽默、幸运、大方、热情、吃香、差劲、能耐、风光、邋遢、碜〈方〉(丑陋,难看)、结实、讲究、好看、好听、吓人、可怜、感人、麻烦、烦人、过分、可怕、热闹、好玩儿、难看、漂亮、难听、眼熟、清楚、抢手、扎眼、敞亮、气派、明白、严重、带劲、危险、厉害、埋汰〈方〉(脏)”等。例如:
(1)上养殖场住去,那条件老好了,环境。(乡村爱情2)15)
(2)治失眠老好使了。(《马大帅3》21)
(3)这词儿我告诉你老讲究了。(《马大帅3》24)
第二,表示嗅觉、味觉、触觉的形容词。如“香、臭、甜、酸、苦、咸、涩、
热、烫、冷”等。例如:
(4)你家肉真好,上回我买完回去吃啊,老香了,一顿让我全干了。(《马大帅》3)
(5)这胶鞋老臭了。(《马大帅》4)
(6)(水)老热了,注点意啊。(《马大帅》15)
第三,表示身体状况的感知形容词。如“乏、困、累、饿、渴、疼、痒、闷、舒服”等。
(7)哎呀妈呀,这(牙)老疼了。(《乡村爱情2》11)
(8)你这事儿整的呀,我老累了。(《乡村爱情》8)
(9)老舒服了,那玩意。(《马大帅》6)
第四,表示心里感觉的形容词。如“烦、难受、痛苦、着急、郁闷、高兴、过瘾、痛快、憋屈、揪心、恩爱、絮烦”等。
(10)坚强有啥用啊,其实我心里老痛苦了。(电视剧《乡村爱情》2)
(11)你大老远回来看我,我也老感动了。(《乡村爱情2》22)
(12)我只要看见你我老高兴了。(《乡村爱情2》20)
2、动词性成分
东北方言中,能受程度副词“老1”修饰的动词性成分包括单个动词、动宾短语、兼语短语、偏正短语以及中补短语。它们在语义上都蕴涵了一定的程度义。
2.1、单个动词
能进入“老1”++“了”结构槽的动词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或情绪、态度以及评价的动词,如:“激动、感动、闹心、喜欢、讨厌、后悔、生气、憋气、担心、心疼、伤心、害羞、害怕、灰心、解恨、解气、后怕、失望、窝火(儿)、纳闷儿、刺激、痴迷、愁、犯愁、佩服、同情、尽兴、上瘾、体贴、重视、迷信、孝顺、顾家、招笑儿〈方〉(引人发笑),值得、难得、配套、像”等。例如:
(13)我老喜欢了(指自行车)。(《乡村爱情2》19)
(14)这当主任老操心了。(《乡村爱情2》22)
(15)戴着帽子老配套了。(《马大帅3》34)
2.2、动宾短语
A.动宾结构的宾语为体词性的如:
(16)A:你闺女不反对你再婚吧?
B:不反对,老支持我了。(《马大帅3》第20集)
(17)我可老尊重你了。(《乡村爱情2》第18集)
(18)人家刘英吧,老牵挂你了。(《乡村爱情》8)
此外,还可以说“老讲义气了、老感兴趣了、老是时候了、老伤自尊了、老想家了、老费钱了、老够哥们了、老占地方了、老给面子了、老够意思了、老感谢他了、老怕他了、老喜欢他了、老惦记他了、老恨他了、老同情他、老伤人了、老坑人了、老愁人了、老膈应〈方〉(使讨厌,使腻味)人了”等。
还有一种就是由动词“有/没”构成的动宾结构,即“有/没+名词”,“有/没”的宾语以抽象名词为主。如:
(19)这衣服老有派了。(特别有派头、有风度)(电视剧《乡村爱情》2)
(20)今天的说天下老有料了。(辽宁卫视《说天下》)
(21)老有哲学了,我跟你说。(央视《暑假乐三天》)
此外,还可以说“老有眼光了、老有主见了、老有意思了、老有水平了、老有力度了、老有眼力见儿〈方〉(见机行事的能力)了、老没平了”等。
B.动宾结构的宾语为谓词性的如:
(22)他老爱凑热闹了。
(23)他老注意保养了。
(24)他长得壮,老抗冻了。
2.3、兼语短语
“老1”所修饰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致使类兼语短语,而是动作性较弱的“引发”类兼语短语,其中的兼语一般是不定指的,而兼语短语的第二个动词,都是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例如:
(25)这孩子老招人喜欢了。
(26)他能有机会出国,老让人羡慕了。
(27)他老让人失望了。
(28)他做的事老使人感动了。
2.4、状中短语
(29)这门课老难学了。
(30)这孩子老能捣乱了。
(31)新媳妇老会过日子了。
此外,由否定副词“不”构成的状中短语也可以受程度副词“老1”的修饰。
即“老1”在进入否定结构时,只能放在否定副词“不”的前面,构成“老1不VP”格式,加深了否定的程度。该格式中的“VP”是有选择性的,即“VP”必须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动词。例如:
(32)影响老不好了。(《马大帅》1)
(33)我老不舒服了。(《乡村爱情2》22)
(34)老姨我老不满意了。(魏三小品)
2.5、中补短语
能进入“老1”++“了”结构槽的中补短语一般是由动词带可能补语的否定式构成的。例如:
(35)我心里老过意不去了。(《马大帅3》32)
(36)这个人老靠不住了。
(37)对于那件事,他老想不通了。
3、名词性成分
东北方言中,程度副词“老1”还可以修饰少数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名词。
例如:
(38)他老孬种了。(孬种:〈方〉怯懦无能的人)
(39)别提了,他可老废物了。
(40)这个人老财迷了。
拿上面的“孬种”来说,就含有[+胆小怕事,+很没有能力]的语义特征。但是这种用法并不普遍,能进入“老1”++“了”句法槽的名词与普通话中“很、非常”后的名词很相近,一般能受“很、非常”修饰的名词,通常也可以进入该句法槽中,如:很阳光/很淑女/很男人等,也可以说:老阳光了/老淑女了/老男人了(一个人很有男子汉的气概,不是指男人很年老)。
(二) “老”++“了”句法槽的语法特征
1、该句法结构中必须有“了”
由上述例证,我们可以清晰得到,在东北方言中能够受程度副词“老”修饰的词,在进入句法结构中运用时,多数要加上句尾附着的语气助词“了”才能组合成完整的句子,了 属于语态内容,表示说话者对命题进行判断,确认命题的成立,也就是说了表示说话者命题的成立的一种肯定语气(彭小川、周芍(2005))。
在普通话和东北方言中不能单独的说:这个人老狠、那个东西老破、这个人老土、张三老能干、小明老听话、饺子老香、西瓜老甜、水老烫、天气老冷、身体老乏、天气老闷、心里老难受、玩的老过瘾、吃的老痛快、看到你老激动、这个笑话老招笑儿、父子俩长得老像、对看书老感兴趣、你来的老是时候、这孩子老能捣乱、这个人老淑女等。
2、句尾语气词“了”不可更换为其他的语气词
该结构槽中不能将句尾的语气词换成其他的语气词如:吧、啊、的、呢等。如我们不能说:小明老听话吧,而会说小明很听话吧,或小明老听话了;不说心老难受啊,而说心理好难受啊;不说张三老能干的,而说张三挺能干的(程度不如“老能干了”深);不说“饺子老香呢”而说“饺子好(很)香呢”。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换成其他的语气词,整个句子的强调程度没有“老”++“了”程度深。其整个句子的语义就会发生质的改变。
3、可以充当句法成分
“老”++“了”作为一个句法槽,在使用的时候也是共同出现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能够充当谓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她那人老淑女了(谓语)、孩子那画画得***真了(补语),表达其“极其,相当”的语义特点。
4、有很强的口语色彩
“老”++“了”句法槽结构所组成的句子,多数具有很强口语的色彩,在所举得例句中也多来自于东北的电视剧或者东北大众娱乐节目中,而电视剧所演的内容也多为东北日常交际的活动,我们能够从话语中感受到东北人的豪放,洒脱,直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这也正是该句法槽能够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广泛被使用的主要原因,近些年随着东北文化在全国推广与传播,使得东北方言愈来愈受各地人民的接受,“老”++“了”句法槽的使用范围也愈来愈广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3]曹曼莉.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的研究[J]2006年.
[4]卢惠惠.近代汉语程度副词“老”的语法化.J]语言研究.2009年.
[5]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6]马思周.东北方言词典[Z].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论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