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的记者丁丁成了猎艳高手。一部包含多处场面的丁丁连环漫画,上市后遭遇全世界丁丁迷们的强烈抗议。
丁丁,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比利时人。他顶着“洋葱头”发型,穿着花格子灯笼裤,脚踩大头皮鞋,手牵小狗游历世界。从1929年诞生至今,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在埃尔热笔下,丁丁虽是记者,却更像侦探、冒险家。他讲友谊、重许诺,扶弱斗强,智勇双全,从战火纷飞的中国到黑帮横行的美国,从神秘的原始非洲到遥远的月球,丁丁的身影无处不在。
就是这样一个超级英雄,最近却起了“色心”。西班牙作家安东尼奥・阿尔塔里瓦以丁丁为主角,创作了一部《粉莲花》。这一次,丁丁成了三十郎当岁、光荣不再,且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小报记者。阿尔塔里瓦还觉不过瘾,把猎艳高手的帽子也扣在了他头上。
版丁丁
《粉莲花》的封面,就带点味道。色彩斑斓的中国花瓶,近乎的丁丁从里面钻出来,迷茫地看着面前一支巨大的粉色口红。阿尔塔里瓦说,此书取材于《丁丁历险记》系列的早期名篇《蓝莲花》。
《蓝莲花》的故事本是这样的:1931年,丁丁来到战前的中国。他发现中国人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裹小脚、拖长辫,落后而狡猾:他们其实谦和,勇敢,不畏强权。在中国,丁丁目睹了“九・一八”事变,目睹了日本***国主义的暴行。全书充满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吁。二次大战后,《蓝莲花》被西方社会看作“第一本揭示战争真相的漫画读物”。
埃尔热本人一直把《蓝莲花》看作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他曾说:“从那开始,我才真正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和笔下人物,之前多是一种游戏式的态度。”创作《蓝莲花》时,埃尔热拜中国学生张充仁为师。把他接到家里,一连几个星期听他讲述中国,从历史、哲学到文学、艺术。通过他,埃尔热学习了中国画的勾画、上色技巧。为力求真实,《蓝莲花》中所有中国文字,全部都出自张充仁之手。最后,“张”还作为了丁的好友,出现,在作品中。
这样来看,除了“花瓶”这个仅有的中国元素,真不知阿尔塔里瓦的新书,和《蓝莲花》有何关联。而四处留情的花花公子更是和几代人心中的丁丁扯不上关系。于是,《粉莲花》一出,全世界的“丁丁迷”纷纷发起抗议。英国《卫报》评论此书“严重歪曲了主人公的本质”。《丁丁》版权的持有者――埃尔热基金会更是无法忍受这位效仿者的行为,力压出版商,终致此书下架。
不能有污点的角色
在如今这个娱乐化的年代,人们并非不能接受“可爱带点小坏”的主角。《南方公园》里下流话连篇的卡特曼、《辛普森一家》中的坏小子巴特,都有着各自的“粉丝”。《蜡笔小新》里的小新也够好色,够可爱,但是,丁丁不能坏,他要集真、善、美于一身,走到哪里都要表演“完美英雄”的戏码。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当初有人在全球最大的丁丁讨论区省略上,玩笑式地谈起丁丁的“断臂”倾向,竟会引发一场全世界的口水战。
而这次的《粉莲花》事件,也不是“丁丁故事”头一次遭到非议了。就在一年前,英国种族平等委员会就曾要求停止销售埃尔热本人1931年创作的《丁丁在刚果》。理由是,书里的丁丁“***治观不端正”,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
书里的丁丁到底做了什么?他一口气杀了15只羚羊做晚餐,还打死了一只大猩猩并剥了它的皮,这些无疑会让环保主义者愤怒不已。故事里还有一只犀牛,它对丁丁带来的相机与***支感到好奇,结果误触扳机,被***声吓跑。据说两次大战期间,有钱有闲的欧洲人常去非洲狩猎玩乐,《丁丁在刚果》多少反映了当时部分欧洲人的心态与作风。
另外,书里的丁丁还经常流露出殖民者的优越感。而书中当地人的表现则显得滑稽可笑,好似低能儿。比如他们常满脸崇拜地对着丁丁说:“伟大的白人先生。”书里还有一个情节:丁丁的车子卡在了铁道上,火车撞了上来,因而出轨。丁丁号召众人把火车搬回轨道。可当地人却没一个帮忙。这时,小狗白雪出场,大骂他们是懒惰的黑人。
因为这些情节就斥责丁丁品行不端,犯了***治错误,倒是有点委屈他。评价文学作品总要考虑它的时代背景。《飘》里有大段文字,为南方奴隶制辩护:《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也出现滑稽低能的黑人:《苦行记》中,印第安人的形象也不怎么高大伟岸。埃尔热在创作这集故事时,必然受到上世纪30年代社会偏见的影响。
其实早在1946年,埃尔热自己就意识到这一集的丁丁性格上的缺陷,于是进行了多处修改,并几次坦诚道歉。可认识到错误的丁丁,仍无法被大众接受。《丁丁在刚果》也因此销声匿迹,沉寂了许久。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重见天日。只是没想到,三十年后,这又成了敏感话题。
丁丁是这世上唯一一个不能有污点的故事主角。即便埃尔热生前又修改又道歉,也有无数专家学者提醒大家要学会宽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可只犯了一次错误的大英雄,还是一次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种族平等委员会的风波刚过,一个在比利时念书的刚果学生,又将此书告上了法庭,风波不断。
有人说,这本书早该送进博物馆,当成过时的种族主义产物,留着也是给丁丁摸黑:有人说,这书就该全部烧掉,丁丁履历上“变质英雄”那一笔也就顺便擦掉了。这样看来,起了色心的丁丁,最终被舆论骂下架,恐怕也是必然结果。或许,阿尔塔里瓦也该由此获得一个教训:从此之后,别再恶搞丁丁了,他惹不起。
借鉴还是抄袭
埃尔热去世前曾在遗嘱中强调,其他人不得以丁丁为主题创作,丁丁的故事不再继续,“丁丁就是我,我们会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阿尔塔里瓦一口咬定,他完全是尊重埃尔热的遗愿。而这本《粉莲花》,是他在埃尔热诞辰100周年时向他老人家献礼。他只是借鉴,而绝非众人口中“抄袭经典,牟取暴力”。《粉莲花》下架后,他还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过去我在书中也用了许多文学形象,从无麻烦。对现存文学人物的使用,本就是很正常的现象嘛。”
就是阿尔塔里瓦这副抄袭有理、剽窃无罪的劲头,再一次惹怒了读者。在世界各大网络论坛里,对他的批评声音不断。就连他之前的作品,也被捎带着讥讽了一番。其实,并不是把丁丁束之高阁就算好。像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样,把《丁丁历险记》搬上银幕,多数人就双手赞成。至少,斯皮尔伯格怀着一颗崇敬之心:“谨以此片,向埃尔热致敬。”
至于版“丁丁”,无论是大众的批评,还是作者的辩白,刚好都是围绕创作中最常见的一件事儿――借鉴还是抄袭?其实,不仅国外人讨论得热烈,这个话题也是国内创作界的热点。比如,《少年包青天》,是否和日本动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情节、线索如出一辙:《机灵小不懂》是否是《GTO麻辣教师》的翻版《青苹果乐园》是否套用了大矢和美的漫画《月光馆物语》。
前几年,一只胖嘟嘟的,有点婴儿肥,满脑子自杀念头的“漫画兔”,更是让“借鉴与抄袭”的论战越发热闹。部分读者质疑其创意和兔子形象涉嫌抄袭英国漫画家安迪,莱利的“小白兔”。
中国版“自杀兔”的作者名叫“右手”,他笔下的兔子不仅搞笑而且耐人寻味。它的死,把当代中国人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即便兔子的形象、寻死的主题,有点“拿来主义”,但总归是把作者的人生体验融了进去,“思想境界”比原著更胜一筹,比《粉莲花》那样“恶搞”经典强上许多。
或许,中国版“自杀兔”能够给阿尔塔里瓦这样的懒家伙上一课:别以为只要把别人的精彩篇章拿来,就可以毫不费力、风光地赚上一笔。文化创作中,从来没有没有这样一本万利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