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沉的雾号“哞哞”地在耳畔回响的时候,船已经徐徐驶进了胶州湾。去国怀乡已久,那雾号恰似母亲声声的呼唤。
灯塔沧桑
传说世上最早的灯塔是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位于法罗斯岛东端,建于公元前300~前280年。据说该塔高135米,比当今世界最高的日本横滨灯塔还高29米,迄今无望其项背者。亚历山大灯塔塔身用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缝隙以玻璃或熔铅弥合;燃烧木柴发光,射程为60千米;中间有人工升降装置运送燃料;1375年因地震沉入海底。遗憾的是至今没有确切的实证,这就不能不让人对该塔的真实性心生疑虑。
建于公元2世纪的西班牙海克力斯灯塔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灯塔。分别建于公元9世纪初、1304年和1716年的法国科杜昂灯塔、意大利莱戈恩灯塔、美国波士顿灯塔都毋庸置疑,因为它们至今仍在使用。
中国最早的灯塔始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当时动用了20万士卒日夜施工,最终建成了一座高30余丈的“土山”――宝山烽堠。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为郑和船队进出长江口提供了标识。明成祖朱棣亲撰《永乐烽堠御碑》记之,并赐名“宝山”。上海市宝山县即由此而来。
明万历年间,普陀洛伽山上曾高悬一灯,指引船舶航行。大学士屠隆有诗赞曰,“荧荧一点点迷津,光夺须弥日月轮。万劫灵明应不灭,五灯传后与何人”。这也是一座灯塔,简陋而已。
灯塔的核心在于能源、发光器和透镜。早期的灯塔均以木柴或木碳为能源,以燃烧的烟火为发光器。直到1698年,英国朴次茅斯港的艾迪史灯塔采用了60支羊油蜡烛发光,才开启了新燃料时代。以后渐次用煤、煤油、植物油、鲸油、鱼油、乙炔、电力、太阳能等为能源。1716年,波士顿灯塔就采用了鲸油和鱼油为燃料。
以反射镜或聚光镜集中光束,当时无疑是高技术。1780年,瑞士人阿冈德发明了抛物面反射镜,用于灯塔后轰动一时。1822年英国弗雷斯内尔发明的光束集中组合透镜、1875年俄国亚伯劳可夫发明的电碳弧光灯、1906年瑞典达林设计的气体闪光灯以及上世纪晚期的长弧氙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均成功应用于灯塔。如今,随着太阳能电源、自动控制灯、雷达反射仪、无线电应答导航仪、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灯塔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灯塔的射程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发光器的强度,亦即光源视距;二是发光器离海面的高度,亦即地理视距。发光器的发光强度越强、离海面的高度越高,射程当然就越远。不过,实际的射程显然由二者的最小值决定,一般在10~25海里之间。
雾号春秋
灯塔射程的远近还有一个先决条件――天气。不言而喻,在浓浓大雾中,无论昼夜,再高再强的发光器也茫然。英国作家狄更斯如实描写了泰晤士河口的大雾:“潮湿的雾霭从泰晤士河及周遭的泥沼地中蒙蒙升起,不一会就弥漫了幽暗凄清的原野。寒气逼人,一切都阴森可怕,一切都黑如鬼影。”
如此大雾,灯塔又有何用?于是就辅之以雾号。最初的雾号是人力鼓吹的号角或人工敲响的钟,用于灯塔而已。后来逐步改进,出现了各种专门的雾哨、雾钟、雾锣、雾角、雾号和雾笛等等,通称为雾警设备。它们以悠扬而低沉或高亢的声音作为航标,弥补雾中灯塔射程的不足。
灯塔用的雾警设备五花八门,主要有:
雾钟有手动、机动、波击和电动发声多种。最简单的与和尚所敲之钟无异。浮雾钟和浮雾哨漂浮在波浪里,有风浪波击时才发声,且声音大小随风浪大小而变。海底电雾钟设在海底,以电缆传输电能使之发声。雾哨亦然。
爆响雾炮用爆炸物发声。比如电石雾炮就由电石瓦斯(乙炔)及空气混合于圆膛内,点火爆燃发声。1915年,珠江口舢舨洲灯塔就装置了这种雾炮。
高音雾角又名弱高音雾角,发出较弱的高音以免过于惊扰周围居民。
气雾笛或雾号以压缩空气发声。因其类型不同,音调和功率差别很大。最简单的气雾号以人力鼓吹。近现代的则利用空气压缩机,把压缩空气储存在数个巨大的钢储能器中。大雾时,启动阀门,有规律地释放高压气体驱动雾号发声。最主要的一种气雾笛是低音雾笛,又名气压雾笛,译名地亚风雾号。1929年,荣成镆铘岛灯塔装置的气压雾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雾笛之一,听程达32海里。
然而,雾号存在着一些缺陷。由于大气密度随处各异,雾号的听距差别很大,难以准确判定;雾号的传播有听不到的盲区;雾的分布和密度随气候和地区而异且多变,雾号的反应往往迟滞。
孤独的守望者
如果说灯塔是孤独的守望者,守塔人便是它忠贞不渝的伴侣。
胶州湾有5座著名的灯塔。名气最大的是小青岛灯塔,其白色的锥形塔身和红色的光束早就融入青岛风光,被誉为“琴屿飘灯”。最高的是大公岛灯塔,塔高10.4米、灯高131.8米、射程12海里。最老的则是团岛灯塔和潮连岛灯塔,二者都配有雾号。大雾中,团岛灯塔每隔两秒鸣5秒,低沉的“哞哞”声响彻市内外,这“海牛”也就驰名中外。
潮连岛灯塔位于胶州湾外,像个忠诚的卫士,俯瞰着烟波浩渺的太平洋。守塔人钟明时21岁登塔值守,历33年之久,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灯塔。如今他已到退休之年,却依然无怨无悔。
普陀是著名的佛国圣地,整个舟山群岛遍布庙宇。中国早期的许多灯塔常由和尚代为燃灯。如今,许多渔民仍然把守塔人视为佛家子弟:二者同样背井离乡,同样面对青灯和孤独,区别仅在于身处庙宇或灯塔之中。
舢舨洲灯塔位于伶仃洋和虎门水道交汇处,也就是文天祥和林则徐“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地方。每天进出珠江口的船只成百上千,无一不见证着守塔人的赤胆忠心。
法国的塞尼群岛上有座灯塔,塔高只有11米。然而由于地势险恶,高达14米的巨浪时常从天而降,岛上寸草不生。孤独、凶险之下,守塔人有的暴毙,有的疯狂。以致重金招聘也无人应聘守塔。当局无奈,1910年就改成世上首座无人值守的自动控制灯塔。
好望角灯塔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处。塔下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沉船无数。几个世纪以来,塔上的灯光温暖了无数海上漂泊者的心,是他们避险求生的唯一希望。美国哈特勒斯角灯塔位于百慕大三角西侧,兢兢业业的守塔人上了塔即全神贯注,引导船只安然通过“大西洋墓地”,这是他们唯一的心愿。
博斯普鲁斯海峡西侧伊斯坦布尔的一座无名小岛上有座“处女灯塔”。该塔历史悠久,许多守塔人长眠于此,生生死死与灯塔和雾号声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