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暮光之城4:破晓(下)》于2012年11月上映,这部影片由著名魔幻系列小说改编,继续前作风格,讲述一个凡人少女和吸血鬼的爱情故事。本文试以《暮光之城》系列影片引介吸血鬼文化,浅要梳理吸血鬼文学及电影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通过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说来分析其内心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及其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找到影片中吸血鬼角色引起观众共鸣、受追捧的原因,解析观众的情感投射。
关键词:《暮光之城》系列影片;吸血鬼;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
中***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1-0079-02
《暮光之城》系列影片采用在魔幻文学或电影中占有极大分量的吸血鬼题材,塑造了以爱德华为主的卡伦家族众多吸血鬼角色,他们不再是传统吸血鬼影片中的恐怖符号,而是善良、忧郁、内心充满了挣扎,与人类相似的“新吸血鬼”。系列影片受到众多影迷的喜爱,缔造了新世纪吸血鬼影片的票房奇迹,完成了吸血鬼影片巨大的美学风格转变,并将吸血鬼影片与时尚文化结合在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吸血鬼热潮。具有显著倾向的观看行为往往能够折射出银幕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就此以弗洛伊德人格论分析影片中的吸血鬼形象,进而探索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暮光之城》系列影片
(一)《暮光之城》系列影片简介
《暮光之城》系列电影,目前上映四部作品,分别为:《暮光之城:暮色》、《暮光之城:新月》、《暮光之城:月食》、《暮光之城:破晓(上)》和《暮光之城:破晓(下)》。该系列影片以伊莎贝拉和爱德华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狼人传说、校园爱情、惊奇喜剧冒险、恐怖悬念等各类吸引眼球的元素,而爱情则是其中最强烈的情愫。它以吸血鬼与人类的爱情发展为主线,在所有吸血鬼题材的故事中实属另类,被评价为最著名的吸血鬼影片之一。
(二)《暮光之城》系列影片影响力
从 2008年上映的《暮光之城1:暮色》开始,这个系列电影就吸引了欧美乃至全球千百万少男少女的眼球。这部改编自畅销小说的影片一上映,就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吸血鬼热潮,成为2009年美国青年少年选择奖最大赢家,包揽剧情类最佳电影、爱情类最佳电影、剧情类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反派、最佳接吻、最佳打斗等10项大奖。其后2009年 11月《暮光之城2:新月》和 2010年6月《暮光之城3:月食》的上映更屡创票房新高。
(三)《暮光之城》系列影片情节、主要角色与爱情
四部影片以爱德华与贝拉的爱情为线索,从《暮色》中相识、一见钟情到《新月》中相爱、与狼人对抗再到《月食》中结婚、与吸血鬼联合直至《破晓》中生下女儿,卡伦吸血鬼家族的成员逐步壮大,爱情也跨越了人类、吸血鬼和狼人的界限,可以说,《暮光之城》系列属于穿着吸血鬼外衣的琼瑶式浪漫爱情故事。
吸血鬼,卡伦家族——爱德华·卡伦,能力:拥有相对于其他吸血鬼更快的速度,读心术(除了Bella的思想);由罗伯特·帕丁森饰演。
伊莎贝拉·卡伦,种类:生下女儿Renesme之前是人类,之后是吸血鬼;能力:防御;由克里斯汀·斯***尔特饰演。
蕾妮斯梅·卡丽·卡伦 Renesme Carlie Cullen,种类:一半吸血鬼一半人类;能力: 让别人看到自己在想什么,反防御。
狼人家族——雅各布·布莱克,种类:人类+狼人;能力:狼群的阿尔法血统;配偶:蕾妮斯梅(狼人专属烙印)。
人类,斯旺家族——查理·斯旺 Charlie Swan,女主角贝拉的爸爸,职业:警察。
此外还有德纳利血族、爱尔兰血族、埃及血族、亚马孙血族、罗马尼亚血族和流浪吸血鬼等。
二、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吸血鬼影片
(一)电影与“想象界”
声音与画面开启了一个关于恐怖传说和日常生活、死亡与诱惑的梦境,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见到的怪物成为银幕上最独特的景观。观众被设计进电影中,电影为观众带来凝视的和“白日梦”般的观影体验。电影再现了想象界,或者可以说它从一开始就是想象界,一个把电影自身作为“能指”来构成的想象界,而这也正是电影的特性。
(二)观众对于吸血鬼影片的情感投射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千百年来,人们热衷于追求肉体与灵魂不朽。电影以直观、动态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和吸血鬼在死亡与永生间的挣扎与执着、爱恨与情仇,其实是我们凡人不切实际的梦幻被搬到了荧幕。影片中的吸血鬼,被称为“行走的死身(walking dead)”,这是他们的外在形式;内在形式上,他们拥有一部分人性,也有着明显的魔鬼烙印,这些外在、内在特性既与人类形成区别,同时也是虚构的人类形象。对于人类来说,死亡意味着生命的完结,对于吸血鬼来说却是新的生命状态的开始。这给作家和电影人带来饶有趣味的创作题材,吸血鬼“活死人”的特殊状态被戏剧化地表现在文学作品与荧幕上,演绎人类关于死亡或永生的想象,既有对宗教文化的反思意义,又有艺术感染力。面对吸血鬼角色,观众的心理是复杂的——观众在解读、感受吸血鬼们内心的同时,也将吸血鬼的内心世界虚化并投射到自身;在观影过程中,观众暂时丧失了自我,自我恐惧的同时仿佛也暂时获得了一种莫名的幸福。
三、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视域下的吸血鬼内心冲突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认为:人格自身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是潜意识的、非道德的,受本能的驱使,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尽最大努力使原始欲望和冲动获得满足;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而来的,是后天学习和对外界环境适应发展的结果,用理性来保护本我,使其既接受本能的冲动,又把这种冲动限制在理性所允许的范畴之内;超我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个体在生活中,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目标在于完美。《暮光之城》讲的虽然是吸血鬼的生存故事与爱恨纠葛,实际说的却是人。作为《暮光之城》中吸血鬼的代表,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来看,爱德华的痛苦主要是来自内心的斗争,是其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
(一)本我——爱与血的冲动
吸血鬼爱德华爱上了人类女孩贝拉,两情相悦,由于“人鬼殊途”,双方都陷入危机之中。然而与贝拉在一起的强烈渴望使男主角难以斩断情丝,因为爱能使他永恒却孤独的生命感受到愉悦和幸福,而快乐正是本我所追求的目标,这驱使着吸血鬼在险境中靠近爱人。此外,本我的唯乐原则体现在对血的本能渴望上:爱德华虽是吸血鬼中的善良者,却改变不了初次见到贝拉就强烈感觉到血的诱惑的本性,之后男主角也多次提到,贝拉的血对他的诱惑力如同罂粟一般。吸血是吸血鬼的本能,爱德华对于鲜血的欲望以及相关举动,正是本我受本能的驱使,满足原始欲望和冲动的体现。
(二)自我——爱的守望者与素食主义
爱德华深爱着贝拉,却似乎对她保持着距离,这份若即若离的爱时常引起误会。本我提出与贝拉在一起,但这一诉求却受到了现实人类社会和超我的制约。无奈之下,自我找到了一个权宜之计,那就是徘徊、守护在伊莎贝拉身旁,无论内心有多狂热都要尽力控制自己。自我是本我与外界接触的媒介,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卡伦家族,用素食主义的方法来控制本我体现出来的嗜血冲动: 采用动物之血替代人血,即使要承担其副作用——食不果腹、能量大减。第一次见面,爱德华唯恐难以抵挡贝拉之血的诱惑,竟匆匆逃离课堂。当本能、外部社会以及超我的要求之间存在不平衡时,自我便进行调节,这些行为就是这种调节的体现。
(三)超我——良心的审判者
吸血鬼无法如同人类一样通过生殖的方式延续家族血脉,他们把自己的血给予一个普通人类来“转化”出一个“新生吸血鬼”,因此每个吸血鬼都曾经作为人类接受人类社会文化的熏陶及道德规范的约束教育,相当一部分吸血鬼依然用人类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体现在爱德华身上,超我时时压抑着另两个“我”,个体常感到焦虑和痛苦,于是观众能从他棱角分明的脸上和深情的眼中读出忧郁。在古希伯来文化中,血同时象征着生命、不洁与罪恶,然而吸血鬼的诞生、生存以及延续都离不开鲜血。爱德华生前是基督徒,因而对他而言,其身为吸血鬼的这一生命是罪恶的,因为它来自于罪恶的吸血鬼之血,为了家族的壮大自己还必须将这份罪恶继续延续下去。这种认知带给他强烈的痛苦和罪恶感,令其认为自己不配去爱,不配拥有一个人类作为爱人。在超我扼杀这份“孽缘”的要求之下,自我作出妥协和让步,这正是爱德华不得已一次次回避伊莎贝拉的原因。
四、结 语
吸血鬼属于人类历史未知的一部分,他属于一个复杂的整体,这个整体代表了生命和死亡的意义,从古至今人类对这一整体的思考和探索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在短暂的生命中追寻自身存在的意义贯穿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1]。《暮光之城》系列电影正是通过对吸血鬼内心挣扎的细致刻画,传达出了人类精神领域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斗争。对死亡的恐惧与生俱来,这让人类缺乏安全感,渴望拥有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希望长生不老或是得以永生 渴望得到超自然的能力。这些能力,吸血鬼都拥有了,然而一切却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永生模糊了时间的概念,身为不死幽灵吸血鬼必须不断寻找存在的理由和意义。对于人类而言,岁月流逝如大河东去不能复回,因而“生”对于人类来说弥足珍贵;对于吸血鬼自身来讲,历史只不过是一轮轮的周而复始,变得毫无意义,于是吸血鬼们越来越感到生存的虚无和荒谬。电影借助吸血鬼使人类获得永生的渴望得以实现,并通过吸血鬼的眼睛、从吸血鬼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变迁,可是从影片中,我们所看到的并深深撼动我们的却是吸血鬼对自身存在性的无尽追寻。吸血鬼们即使肉体获得了永生,然而其灵魂未必就能够超越死亡并获得内心的平静,不如像人类一般在有限的生命里,寻得那份弥足珍贵的存在感。
参考文献:
[1] (法)克罗德·勒库德著.米晓祟译.吸血鬼的历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2]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 陆扬.精神分析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
[4] 戴锦华.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J].文艺争鸣,2010(5).
[5] 邱安.红酒中绽放的魑魅——吸血鬼影片的隐喻世界解读[J].电影评介,2009(9).
[6] Wright, Dudley, Vampire and Vampirism: Legends from Around the World . Lethe Press.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弗洛伊德人格论看《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