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八戒形象和猪有密切关系;猪八戒为何那么贪色;猪的水神、雨神、云神和雷神角色。
[关键词]《西游记》猪八戒 渊源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猪八戒是其中之一。猪八戒有很多优点,亦有不少缺点,他性格鲜明,血肉丰满。他身上的诸多缺点使他这一艺术形象更为复杂,但同时又让他全身飘逸出一股人情味,因而更具有可信性。在他所具有的种种缺点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要算是贪色了。从在天上做天蓬元帅到在高老庄做女婿到赴西天取经,他始终具有贪色之性。他的贪色之性。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猪八戒形象和猪有密切关系
猪八戒原为天上神仙,因对嫦娥耍流氓而触犯了天条,依律当斩,多亏太白金星说情,他才保全性命,不过被赶出了天关。在慌乱中,他错投了猪胎,变成了一幅特别的模样。所以,他的外貌与猪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西游记》十八回:“高老道:‘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第十九回行者道:“他本是天蓬元帅临凡,只是因错投了胎,嘴脸象个野猪模样,其实性灵尚存。”
猪八戒的姓名亦认同了他同猪之间的密切关系。猪八戒原不叫猪八戒,他“以相貌为姓”,“姓猪,官名叫做猪刚鬣”。后观音菩萨与他摩顶受戒,给他取了一个法名叫猪悟能。再后唐僧在高老庄收他为徒,又给他取了一个别名叫猪八戒。
猪八戒的本名、法名、别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以长相为姓,带了一个“猪”字。猪八戒的本名叫“猪刚鬣”,《礼记・曲礼下》说“豕曰刚鬣。”陈浩《礼记》注:“豕肥则鬣刚。”《西游记》注:“刚鬣,我国古代对猪的一种称呼。”
猪八戒的外貌、姓名都表明了他同猪之间的亲同关系,他实际上就是一个猪妖怪。虽然后来他受观音菩萨指点,归依佛门成了和尚,但仍然猪性尚在,同猪有着无法割裂的亲缘关系。猪八戒为何那么贪色
猪八戒无论是在天上做天蓬元帅,还是到高老庄做女婿或是赴西天取经,他始终具有贪色之性。猪八戒为何会贪色?它的贪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猪”的意象有关。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养猪历史的国家,养猪史已有约八千年之久。长期以来,猪成了人们生活中朝夕能见的动物,人们对它的特点,习性等十分熟悉、了解,并很自然地将它的某些特性同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传统文化有的“猪”的意象。
猪的生殖力与性。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口数量愈多,愈能增强群体力量,提高生存能力。由于生产力的极端局限又使古人子女的成活率和成年率都普遍很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注意到,猪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之特点,它的生殖力强,一胎可产十几个崽。这样,猪对于古人而言无疑具有神秘感和诱惑力,古人将猪视为神,并希望自己能具有象猪那样的旺盛的生殖力,古人把这种生殖崇拜很自然地同猪联系起来,产生了对猪的生殖崇拜。古人一般认为,生殖力强则强,于是对猪生殖力的崇拜便又演变成了对猪强盛的向往。这是吴承恩把贪色的特性附在错投猪胎的猪八戒身上的原因之一。
猪的贪食与贪色。中国古代典籍中有“食”“色”并举的现象。《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男女”指男女之事,亦即色。《水浒传》第二十四回:“须知酒色本相连,饮食能成男女缘。”在古人的意识中食和色有互渗现象,这种意识在华夏民族中是很普遍的,而且自古迄今从未间断过。《礼记・昏义》言新婚夫妇要“共牢而食,合卺而S。”这是用饮食象征性的和谐的仪式。对色的企慕情绪古人常用“饿”“馋”这样的字眼来表述,也反映了食色互渗的观念。《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中张生见了崔莺莺,意惹情牵,唱道:“饿眼望将***,馋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第七十八回:“蓝氏已换了大红遍地金貂鼠皮袄,林太太是白绫袄儿貂鼠披风,带着金钗玉,家人打灯笼族拥上轿而去。这西门庆正是饿眼将穿,谗涎空咽,恨不得就要成双。”
在猪、牛、羊、马、骡、驴、猫、鸡、鸭、鹅、狗等家畜中,猪的食量可谓首屈一指,此乃不争之事实。食量大则强,贪食和贪色成了猪之突出特点。这在古代神话中猪怪即猪神的形象身上亦可见一斑,唐人传奇小说《乌将***》(一名《郭元振》)即是一例。《乌将***》中的猪怪鸟将***既贪食又贪色。他一见鹿脯就忘乎所以,以致失了左蹄,负痛而逃。他“每岁求偶于乡人,乡人必择处女之美者而嫁焉。”
猪八戒本为猪胎,食量自然大,贪食是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关于猪八戒之食量,《西游记》采用了虚、实两种方法作了不少描写。小说对他食量的首次描写便突出了“甚大”二字,这是借他岳父同孙悟空交谈时道出的:“高老道:‘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这是虚写。还有不少实写,最为精彩的当属第四十七回在陈家庄吃饭那节。食量大则强,贪食则贪色。小说一再描述猪八戒食量极大和极其贪食,实际上从侧面反复暗示了他旺盛和贪恋女色。
猪的水神、雨神、云神和雷神角色
猪属水。《汉语大字典》:“猪,水停聚的地方。后作‘潴’。”《字汇・豕部》“猪,又水所停止日猪。”《尚书・夏书・禹贡》:“大野既猪,东原底平。”孔安国传:“大野,泽名,水所停曰猪。’《周易・说卦》:“坎为豕。”“坎者,水也。”《礼记・月令》“食黍与彘”。郑玄注“彘,水畜也。”猪之属水还可从其汗腺不发达之生理特点中找到依据。汗腺不发达则难于将体内多余的热量释放出来,故猪喜欢在天气炎热之时将身体浸泡于水中,以此达到驱热纳凉之目的,四川民间亦因之有猪浮四海狗浮三滩之说。
猪八戒颇有水性。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中,唐僧是凡胎肉骨,当然不识水性;孙悟空出身于猴,猴乃山中之物,亦不会水;沙僧原是流沙河之妖怪,自然识水性;猪八戒出身于猪,猪属水,亦会水。《西游记》二十二回对猪八戒习水战的描写很是出色。八戒道:“哥哥不必迟疑,让你先去拿他,等老猪看守师父。”行者笑道:“贤弟呀,这桩儿我不敢说嘴。水里匀当,老孙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还要捻诀,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变化成甚么鱼虾蟹鳌之类,我才去得。”八戒道:“老猪当年总督天河,掌管了八万水兵大众,倒学得知些水性,――却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七窝八代的都来,我就弄他不过。”
《西游记》中还有不少关于猪八戒水性的描写。在除灭水妖水怪的一些活动中,猪八戒和沙僧一般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孙悟空 则因对“水里的勾当”“不大十分熟”而常常显得有点狗咬刺猬找不到地方下嘴。如在通天河斗鲤鱼精时,平时在陆地上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这时也只有爬到猪八戒身上,由猪八戒背他到通天河去寻妖怪。此时,猪八戒之识水性与孙悟空之不会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猪是水神。由于黄河流域古气候温和湿润等原因,黄河流域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古神话中的黄河之神就是水神,即河伯冯夷。《韩非子・内储说上》“齐人有谓齐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何不试与之遇乎?臣请使王遇之。’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有间,大鱼动,因曰:‘此河伯。’”屈原《天问》“帝降夷弈,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殡?冯珧利决,封g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河伯冯夷的原型是猪。封,大也:g,野猪也;封g,大野猪也。闻一多说《天问》上言河伯,下言封g,河伯即封g。
猪八戒的原型是水神。龚维英在《猪八戒艺术形象的渊源》中认定猪八戒形象的最原始依据应是河伯冯夷。河伯冯夷的原型为猪,天蓬元帅猪八戒的原型亦为猪。封豕为神兽,故上应天象,是天上的星宿。《古典录略》引《孝纬经》“黄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河。”。可见,天河是黄河的升天,而天蓬元帅则是河伯的升仙。吴自牧《梦梁录》和元剧《锁白猴》都曾提及,“天蓬”本为道教仙官门。猪八戒被逐出天庭之前,是掌管天河的天神,“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掌管一天河的天神实际上就是水神。
水神贪色,古代先民有为水神娶妻之俗。《史记・六国年表》载秦灵公八年(公元前417年):“城堑河濒,初以君主妻河。”以君主妻河即将公主嫁给水神河伯为妻。《史记・滑稽列传》载有为河伯娶妻的故事。古代神话中有名无名的神甚多,偏有为水神娶妻之俗,这与水神贪色之性恐怕有关吧!龚维英坊本《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交待嫦娥的来历,认为她原来是黄河神河伯的新娶夫人,是宓国之女,名为宓妃即洛嫔,小字嫦娥。后河伯新妇嫦娥改嫁羿,河伯索妻被羿射杀。这些都说明了水神贪色。
猪是水神,水来源于雨,雨来源于云,云由雷而下雨,猪又成了雨神、云神、雷神。水、雨、云、雷又同性事相联。云雨之与性事相联,出自乌山云雨的典故。楚国宋玉作《高唐赋》,叙述了楚怀王于高唐梦见乌山神女自愿献身的故事,神女离去时赠言曰:“妾在乌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据《神女赋・序》载,楚襄王游云梦,其夜梦与神女相遇,其情状甚为壮丽。这样,云雨便同性事扯到了一起。由于云雨同水雷密切相关,故水雷又同性事产生了联系。于是,在汉语中,“云雨”“翻云覆雨”“翻江倒海”等同水、云、雨等相关的词语便成了“”的委婉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
猪与水、雨、云、雷相关,而水、雨、云、雷又与性事相连。猪八戒生于猪胎,是水神,和水、雨、云、雷相联,于是便同***扯到了一块。
另外,从古代占卜中也可看出猪的作用与性分不开。猪可兆婚媾。《周易・ァ飞暇牛骸邦ス拢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冠婚媾。往遇雨则吉。”在该卦中,“见豕”、“遇雨”和“婚媾”三个本不相同的事物已形成了密切的关系。“猪”、“雨”和“婚”三者相联的观念可能在先民的思维中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现在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但在民间尚可找到这种观念残留的痕迹。在四川农村,若有人在举行婚礼之日遇到下雨,人们便会开玩笑说,新郎新娘小时候一定骑过猪。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壮年期,传统文化的骨架完备坚固。吴承恩是一个在浓郁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必然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种传统文化的基因又反过来作用于他对《西游记》的创作。因此,猪八戒形象浸透了传统文化的基因,这大概就是猪八形象的渊源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猪八戒形象的文化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