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十六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意思是说,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毁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拿给它。凡是读过《老子》书的人,对这段话大概都会记忆犹新。在这里就体现了老子的辩证谋略观。老子称此为"徵明",即深沉的预见。
预测是一种谋略的艺术,它在谋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人所云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豫哉!豫哉!"都说明了预测在谋略中的重要意义。预测艺术的高明与否,直接关系到谋略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事业的成败。这一辩证谋略要求一切以大局为重,以长远利益为本,不计较眼前的暂时得失。在这里"与"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夺",一切的"与"都是以"夺"为前提的。这实际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舍小取大,舍不得孩子逮不着狼。
因此,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要想夺取或保存某种东西,必须暂时交出或放弃它,等待时机,创造条件,最后再把它夺回来。春秋末期,各种新兴势力不断壮大,在晋国,形成了以韩、赵、魏、智、范、中行为首的大族,史称"六卿"。范、中行被兼并后,智伯就向魏宣子提出领地要求,魏宣子当即拒绝。魏宣子的谋士任章却献计说:请不要正面拒绝智伯,不妨满足他的要求,他尝到了甜头,一定骄傲得意,更加贪得无厌,四处伸手,到那时,其他大夫必然会不满,从而促使各家联合起来去收拾孤立又骄傲轻敌的智伯,他的性命还能保住吗?魏宣王听从任章的妙计,划出一些土地给智伯。后来,智伯果然被赵、魏、韩三家所厌。魏宣子不但收复了失地,还分得了更多的土地。
在***治***事争斗中,有时故意给对手小利,让对手尝到甜头,然后集中力量打败对方。***事中采用的"抛砖引玉"计就是如此。公元前七OO年,楚国侵伐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两***相持在绞国都城南门,绞***闭城坚守。楚国大夫莫敖屈瑕认为"绞国弱小而轻躁,轻躁则少谋略",于是,他向楚王建议,先派些士兵化装成樵夫引诱绞***,然后设计歼灭绞国。楚王接受了他的建议,派人化装成进山打柴的樵夫,诱引绞***出城掠夺。又派两支人马分别到达山里埋伏,并且断其回路。头一天,上山砍柴的士卒让绞***捕捉了三十余人。第二天,绞***又争先恐后地追捕化装成砍柴人的楚兵。楚***这时已埋伏在绞城北门外山中,等到绞兵追至,楚***伏兵四起,绞兵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楚***迫使绞国订立了投降条约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