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辛弃疾家室的研究著作较少。江西上饶纪念辛弃疾学术大会召开,铅山稼轩乡出土辛弃疾之孙的墓志,都为其家室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本文拟就辛弃疾的家室做些考证。
【关键词】辛弃疾;家室;典籍
典籍中关于辛弃疾妻妾的记载甚少。但辛弃疾“室赵氏,再世范氏,三室林氏”i已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赵氏,笔者认为:一,“赵氏是辛弃疾的原配夫人”ii,“知南安之修之之女孙,卒于江阴”。iii二,由于辛赞“由绍兴二十五年”至绍兴二十八年iv在开封府任上,而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一年在济南“***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恢复”v,所以辛赞卒于开封。又“大父臣赞,尝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vi,故辛赞卒于绍兴二十八年,即辛弃疾十九岁时。古代男子“二十曰弱冠”vii “必三十而娶” viii而辛弃疾次子?生于绍兴二十九年ix,故赵氏是绍兴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辛赞于病中让十八九岁的辛弃疾迎娶的。再次,赵氏卒于隆兴元年秋冬,即辛弃疾二十四岁时。因辛弃疾南渡之初便改差江阴通判,赵氏为江阴人x,而辛弃疾在乾道九年冬因病离滁州任前官职稳定,在江阴、广德、建康各任职三年xi,当时宋廷较看重辛弃疾。故辛弃疾归宋便首差江阴即为当时赵氏生病或思乡之故。而据笔者对辛弃疾兴隆元年春所作《汉宫春·立春日》、兴隆二年清明所作《满江红·暮春》xii和不久后所作《满江红·中秋寄远》(时间不可考)三首词的分析,三首都应为赵氏所写,后两首为追思亡人之作。据辛更儒先生《辛弃疾子女新考》,赵氏于绍兴二十七年末到二十九年生长子稹和次子?。若赵氏于绍兴二十八年出嫁,则二子为双胞胎。该结论也恰好与上文赵氏因产后身体不佳而早亡的推断相印证。最后,“辛弃疾长次子在辛弃疾卒后”,“因家庭矛盾”xiii由上饶铅山期思外迁至抚州菱湖辛村,易姓辜xiv。
辛弃疾淳熙十六年作《浣溪沙·寿内子》,邓广铭先生据此推断范氏与辛弃疾同龄xv。辛弃疾与范邦彦“忠义相知,辛公遂婿于公”xvi。邓广铭认为绍兴三十二年“稼轩……与范邦彦之女结婚”xvii,而辛更儒考证“辛弃疾再娶范氏……在淳熙改元以后”xviii。笔者认为,二人成婚于乾道九年。据《书范雷卿家谱》“公与辛公弃疾先后来归,忠义相知,辛公遂婿于公”知范氏成婚在范邦彦逝世前。而《西江月·为范南伯寿》中的“驻春亭”在建康xix,“奠枕楼”在滁州,有“滁人阙守,诏用右宣教郎辛侯幼安……既又揭楼于邸之上,名之曰奠枕”xx为证。说明词人当时身在滁州,将往建康。“稼轩之因病离滁州守任。回京口居第”当在乾道九年冬xxi,故该祝寿词应作于乾道九年秋冬。其二,范邦彦在乾道五年二月至六年五月间,即陈俊卿、王炎“任审察之责”时xxii,由镇江“召赴都堂审察”。乾道六年五月后,“添拆通判本府,以寿终于官”xxiii。都堂在今杭州,距镇江二百六十九公里,沿途多丘陵,走运河还须绕远。故年迈的范公从杭州到镇江赴任要很长时间。若范公乾道六年五月审察完,因路途遥远或生病耽误行程,乾道六年末才到镇江是完全可能的,则其必于淳熙元年前卒于任上。综上,范邦彦在乾道九年秋将女嫁于稼轩,稼轩欲“留君一醉”,但范公稍停后即返通州xxiv任。其年冬,卒。故乾道九年秋范氏嫁于辛弃疾,乾道九年冬范氏回家奔丧。祭祀礼毕,范氏于淳熙元年或二年回到镇江。则辛弃疾第三子生于淳熙二、三年xxv。其次,辛更儒《辛弃疾家室再考》言:“辛生于淳熙二年或三年”,“辛是范夫人所生第一子”;辛之妹辛??生于“淳熙六、七年”。第四子辛?生于淳熙八年四月十四日巳时,卒于淳?二年三月二十九日xxvi,“盖在淳熙十年之后” 辛夭折xxvii,故第三子为辛?xxviii。第四子辛?生于淳熙十一二年,“应为范氏所生”。次女辛??生于淳熙十年(1183年)前xxix。
最后,考林氏生平与范氏卒年。稼轩“再到期思卜居”在绍熙五年(1194年)xxx,他卜地建居时“取崩洪”xxxi,而范氏与辛弃疾同“葬本里鹅湖乡洋源”xxxii。洋源即崩洪xxxiii。故范氏卒于绍熙五年(1194年)前。辛弃疾绍熙五年作《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中 “长笑”、“喜”等词说明其卜居时心情舒畅,故范氏卒于绍熙四年(1193年)前。淳熙十六年(1189年)辛弃疾作《浣沙溪·寿内子》说明其年五月xxxiv范氏朱颜犹在。故辛弃疾于淳熙十六年秋冬至绍熙四年之间首往期思
居,并葬范氏于此。有词《卜算子》为证:“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坐坐行行有倦时,更枕间书卧。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xxxv依辛弃疾淳熙末年所作《水调歌头》(簪履竞晴书)xxxvi中“红莲幕底风定”、“冰颊醉红潮”、“晓亭梅蕊初绽,定报鼎羹调”等句,此词为其未婚妻林氏所写。故范氏卒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秋,葬于瓢泉xxxvii。次年春辛与林氏成婚。第八子?生于开禧元年(1205年)xxxviii,故第五子穰、第六子?、第七子秸均为林氏所生。
注释:
i辛弃疾《济南辛氏宗***·陇西派下支分济南之***》
ii辛更儒《辛弃疾家室再考》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
iii《铅山辛氏族谱·济南派下支分期思世系》
iv邓广铭《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31页
v《进美芹十论札记》
vi《进美芹十论札记》
vii《礼记·曲礼上》
viii《褚氏遗书》
ix 辛更儒《辛弃疾子女新考》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3月第24卷第1期
x《菱湖辛氏族谱·稼轩公历任始末》
xi邓广铭《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34-154页
xii邓广铭增订本《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第5-15页
xiii辛更儒《辛弃疾子女新考》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3月第24卷第1期
xiv《铅山鹅南辛氏宗谱·辜墩辛氏宗谱序跋》1984年江西铅山紫溪出土
xv邓广铭《辛弃疾传 辛稼轩年谱》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47页
xvi 牟?t《陵阳集》卷十五《书范雷卿家谱》
xvii邓广铭《辛弃疾传 辛稼轩年谱》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38页
xviii辛更儒《辛弃疾家室再考》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
xix《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
xx《宫教集》代严子文《滁州奠枕楼记》
xxi邓广铭《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北京三联书店 2007年版第154页
xxii《宋史·宰辅表》
xxiii牟?t《陵阳集》 卷十五《书范雷卿家谱》
xxiv《至顺镇江至·人物志》
xxv辛更儒《辛弃疾家室再考》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
xxvi《菱湖辛氏族谱》
xxvii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页
xxviii《济南辛氏宗***·济南位》
xxix 辛更儒《辛弃疾子女新考》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3月第24卷第1期
xxx 邓广铭《辛弃疾传 辛稼轩年谱》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37页
xxxi《铅山县志》卷三十《轶事》
xxxii《期思世系》
xxxiii 同治《铅山县志》卷首地***
xxxiv邓广铭《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北京三联书店 2007年版第219页
xxxv此词原名《卜算子·闻李正之茶马卜音》,与词意不符,“疑是另有闻讣之卜算子一首”。邓广铭先生疑原词名为“广信书院本编刊时偶尔夺落页也”。笔者认为此词极似吊念范氏之作。见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253页
xxxvi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59页
xxxvii《铅山县志》卷五《古迹》“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泉为辛弃疾所得,因而名之。”
xxxviii《期思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