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奶奶唱家乡民谣,说的是亲家婆来作客了,女主人马上到前院去杀鸡。不料鸡反驳道——
“俺的身短脖子矬,你咋不杀那头鹅?”
鹅也不肯,同样予以反驳——
“俺的身团脖子长,你咋不杀那头羊?”
羊也不服,而且引起了许多家畜都不服——
那羊说:“四个金蹄往前走,你咋不杀那条狗?”
那狗说:“晚上看家白天嗓子哑,你咋不杀那匹马?”
那马说:“拉着金鞍往前游,你咋不杀那头牛?”
牛当然也不服。指了一圈,最后还是猪有自知之明——
那猪说:“你们都怪俺不怪,俺是人家的一道菜。”
矛盾终于就这么解决了。近年来忽然几次想起它,是因为由此联想起一个成语——“六畜兴旺”。 “六畜兴旺”,六畜缺一不可。可这么浅显的道理,移到人才培养的教育领域上来,大家似乎都不懂了。
有位教授批评我们的教育,说是“用驯马的办法来喂牛,不出问题才怪呢”。教授的话固然一针见血,但现实社会仍然只是“目中有马”。进不了大学,尤其是知名大学,也就是当不上“千里马”,那就得“窝囊”一辈子。
生活中应当“六畜兴旺”,社会上也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可严峻的现实是: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操作型人才严重短缺,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用工荒”;另一方面,培养这类人才的高职、中职等院校却仍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办学举步维艰。这就如同把牛喂得再壮实,不能像骏马那样驰骋万里也是白搭。
其实,近年来,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是在发展的,至少在就业率方面不比本科与研究生差,成了“香饽饽”。笔者曾就对中职毕业生的印象访问过金茂君悦酒店和德国拜耳公司的相关人员,他们的满意度都很高,认为中职生“比较容易沟通,想法比较灵活,要求相对较低,忠诚度比较高,流动性也比较小”。而从中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的反馈情况看,他们在月薪待遇、提升机会与继续学习机遇等方面与本科生,尤其是高职生也没有显著的差异。
然而,这些红红火火的情景仍然难以融化职教领域的坚冰,像往年一样,职业院校仍然要为生源绞尽脑汁——学生们要么不愿来,要么来了也是无可奈何,自视“落难”。
这就不能不归结到社会的教育理念上了。“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不从观念上扭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对“蓝领”前途的恐惧,如此尴尬的局面实在是难以改变的。
近日去参加了一所中专师生自办的“技术博览会”,展出的教学成果固然吸引我,但展板上有些学生的题词更引我深思,下面不妨抄录几条:“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
有人提倡要“提早进行求职启蒙教育”,首先需要启蒙的应当是教育界人士、各级领导干部,以及那些人才市场上的伯乐们,不要拿相马的那套去考察牛、羊、猪了,须知,“六畜”同时“兴旺”, “各得其所”,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
【原载2012年8月27日《文汇报·笔会》】
题*** / 你能奈我何?/ 姜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