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又称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现今全球90%的冰川位于南极大陆,北极只占9%,而北极的9%,又基本上都位于格陵兰岛这个较大块陆地上。除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其他地区的所有冰川,合起来还不到全球总冰川量的l%。全球拥有一样的二氧化碳浓度,拥有相近的行星轨道,这些目前认为可能造成冰川形成和消融的原因,南、北极都是一样,为什么现在90%的冰川位于南极呢?
冰川的形成和消失,主要受地球大气层的温度控制。而大气层的温度,又主要由阳光强度和大气层保温强度共同制约。若阳光强度基本不变的话,大气温度主要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越高,气温越高:反之,则气温越低。
但是,北极和南极,受共同的大气温室气体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北极冰川的消失,南极冰川的扩大呢?或者说,在同样的温室气体和同样的大气层及同样的阳光强度作用下,为什么会形成南极和北极的冰川的交替出现呢?
这可能主要与冰川形成时冰川距极心的距离有关,也与冰川形成时位于陆地还是海洋有关――正因为南极是南极大陆,而北极是北冰洋。为什么北极的冰川绝大部分位于并不在北极中心的格陵兰岛上呢?也是因为格陵兰岛是大块的陆地,而其他部分都是海洋。我们再看南极冰川,目前大家一致公认,东南极的冰川不但没有减少,甚至可能还在增加;但西南极,特别是南极半岛,冰川正迅速消融。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东南极大部分为陆地,而西南极则大部分为海洋。那为什么纬度低的东南极冰川不易消融,而纬度较高的西南极冰架反而迅速消融呢?这是因为东南极是陆地,就算纬度稍低,冰川也不易消融,而西南极的冰架位于海洋之上,易于消融。这说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或其他的原因造成冰川形成时),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位于高纬度区域;第二,冰川必须位于陆地之上。也就是说,除非有像新元古宙及石炭二叠纪时那样的极冷环境,一般情况下,极地冰川只能形成在大块陆地或大陆上,海洋上无法形成大冰川。
因为海洋上无法形成大冰川,所以,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下降等因素造成地球温度下降时,若两极均是大陆,就可能形成双极冰川;当一极是陆地一极是海洋时,就形成单极冰川;当两极都是海洋时,就不形成冰川。两极都是海洋时,并不是永远不形成冰川。当温室气候继续减少,温度继续下降,两极结冰面积也随之逐渐扩大,最终抵达陆地时,阻断了海洋的水平对流或海水的水平对流时,就有可能形成巨大冰川,如新元古宙和石炭二叠纪时的巨大冰川。所以,两极都是海洋时,除非地球温度极低,一般不形成冰川。但是,若冰川一旦形成,那肯定是巨大冰川。
大陆在漂移,这是魏格纳已经证明了的结论,也已得到地学界的公认。大陆漂移,有东西向漂移,也有南北向漂移。当大陆南北漂移时,就可能改变大陆的纬度。有的大陆可能从高纬度区域移出,有的大陆可能从低纬度进入高纬度区域。
当地球温度下降时,若极区某一大陆块上已经形成冰川(假设地球温度不变或变化不大),当已形成冰川的大陆始终保持在极区,或形成后向极心漂移,则这样的冰川就不容易消融,保存的时间就比较长;或甚至会有所扩大。若极区某一大陆块上已经形成冰川,假设地球温度不变或变化不大,当其逐渐漂离极区时,它上面的冰川就可能逐渐消融。若当地球温度下降时,某一大陆块原本没有冰川或冰川很少,当其逐渐漂移入极地区域,它上面就会逐渐形成冰川。如中始新世末期,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地球开始降温,始新世末期,随着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之间的洋中脊扩张,塔斯马尼亚海道的开启将南极洲推向极区。可能就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始新世末期第一次南极大规模冰盖的形成。
始新世末期地球降温南极冰川开始形成时,及中新世中期南极地区形成大冰川时,可能北极位于海洋之中(北太平洋),所以,虽然同样的温度条件,仅能在南极形成巨大的冰川。后来,由于大陆漂移,北极点进入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区,当再一次温度下降至足够低时(晚中新世),在北极地区形成冰川。第四纪大冰期时,冰川扩展现象几乎都发生在北半球,南半球所占比重不足3%。所以,北极冰川规模远大于南极地区(因南极大陆远小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
冰川的形成和消融除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或其他影响冰川形成的因素影响之外,本身还有一个正反馈作用在加速冰川的形成和消融。因为冰川只能形成于大陆上,所以,当某一冰川下是海洋时(即为冰架),这种冰川因海水的水平对流作用,就容易消融。当冰川形成时,大量的海水转移至极地大冰川上,海平面下降。由于海平面下降,原来的冰架因海平面下降,而变成了稳定的冰川,这就减少了冰川的消融,增加了冰川的稳定性,甚至有可能使冰川增加。这样,冰川越大则越稳定,冰川增加得就越快。反之亦然,当冰川消融时,大量海水从冰川转移至海洋,海平面上升。由于海平面上升,原来本是稳定的冰川,因下部被海水浸泡,变成不太稳定的冰架。不太稳定的冰架的形成,又加速了冰川的消融。
同时,我们可以从现今世界洋中脊分布***看出,在西经0°至西经80°之间,没有南北向***的洋中脊。这说明北美一北大西洋西欧和南美及南极洲之间,没有扩张,但却有收缩。所以,北美一北大西洋一西欧和南极洲之间的距离,也即西经0°至西经80°之间的经线长在不断缩短,而东经100°~180°经线之间的经线长在伸长。
目前,环南极洋洋脊的南纬60°~150°的段落仍为主要张裂段,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之间较快速张裂,同时,南极大陆通过西经90°~30°仍整体向北运动。这样,就造成北极从近北美大湖地区通过格陵兰岛逐渐移往北冰洋;而南极则逐渐从较小的西南极半岛移向面积较大的东南极。北极区从大陆中心(如北美大湖地区)或大面积陆地(格陵兰岛)移向了海洋(北冰洋)(也可能还有北冰洋的大西洋北海峡侧和白令海峡侧通道的开启,打通了封闭北冰洋和其他大洋的联系,加快了冷、暖海水的对流和交换),加速了北极冰川的消融;而南极从陆地面积较小的南极半岛移向陆地面积较大的东南极大陆,则造成了南极冰川的扩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南极冰川为何多于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