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筋是工程检测最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在其检测工作中有一些细节问题,往往为检测人员所忽视或误解,如接头断距的测量、标距的刻划、钢筋规格尺寸的测量、现行标准更新不同步等。
关键词:标距;断距;断裂特性;更新;不同步
Abstract: Reinforced project is the detection of the most common one kind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 the detection work in some detail, often for detecting personnel ignored or misunderstood, such as joint fault distance measurement, the gauge description, reinforced size measurement, the current standard update synchronization.
Key words: gauge; fault distance; fracture behavior; update; synchronization
中***分类号: TU5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近些年大量标准的更新,部分钢材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检测方法有了许多不同之外。本文就在钢材检测中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与各位朋友相互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1 原始标距的标记
1.1 标距测量器具的选择
测量器具的选择对断后伸长率影响较大,尤其对处于合格边缘的样品。GB228-2002《钢筋拉伸试验方法》第11.1条规定试样“断后标距的测量应使用分辨力优于0.1mm的量具或测量装置测定断后标距,准确到±0.25mm”。目前,钢筋检测工作中常用长度测量器具有精度为1mm、0.5mm的钢直尺和精度为0.02mm、0.01mm的(数显)游标卡尺,显然只有游标卡尺才满足钢材原始标距及断后标距的测量精度要求。
1.2 原始标距的标记
1.2.1 本人曾参观很多检测单位,钢筋原始标距的标记做法基本有3种:
钢直尺三分法(三等分法或准三等分法),即直接将钢直尺紧靠在钢筋(有纵肋则贴纵肋),然后根据标距长度使用磨口后的钢锯条轻划一细横。
镀锌角钢法,即按照常遇标距制成一系列固定长度(亦三分法)的自制标距量具,当然这些标具也通过标定。
使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标距仪。
1.2.2三种方法的优劣
钢直尺精度不符合标准规定,而且常用钢锯条刻划标记,很容易划伤钢直尺,使标距误差加大。
尽管镀锌角钢经过标定,本人尝试一段时间后发现用钢锯条刻划时易发生朝槽口两侧倾斜,打好标距之后再用游标卡尺复测,往往在测量三分之一标距时误差0.5mm左右,一个标距段则可能更大,同样不符合标距精度要求。
相对准确,但要求标距仪必须经检验合格,钢针口要尖锐,刚度要大,且根据使用频率定期更换,配合游标卡尺测量断后标距。
1.3 断后标距的记录
要正确记录断后标距必须先区分“精确度”、“准确度”、“准确到”、“精确到”的相关含义。所谓“精确度”指得到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或使用同种备用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重现性。“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一致程度。“一致程度”只是定性,而不是定量的。“精确到”是指数据具体精确到多少位,如精确到千分位。GB228-2002第11.1条“准确到±0.25mm”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25mm~-0.25mm,而不是精确到0.25mm,“精确到”不存在正负号问题,并且标准中未明确精确到何程度,故可认为断后标距数值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精度,而并非如某些单位将断后标距修约到0.25mm。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再现性,如用0.01mm精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则断后标距应记录到0.01mm,用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则应记录到0.02mm。
2 新标准对钢筋检验批、试样数量和牌号调整
2.12008年3月和9月实施的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热轧带肋钢》和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热轧光圆钢》两标准中第9.2.2.1条都一致规定“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尺寸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每增加40t(或不足40的余数),增加1拉1弯”。可见,热轧带肋钢、热轧光圆钢由以前的2拉2弯和热轧圆盘条1拉2弯统一改为2拉2弯或3拉3弯,代表批量由以前的最大60t至少可以扩大到100t,甚至更大。
2.2GB14991-2008同时替代GB/T701-199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标准中建筑用热轧圆盘条相应部分和GB 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热轧光圆钢》,因而在房屋建筑上再无建筑用热轧圆盘条的说法,其牌号由以前QXXX、R235统一调整为HPB235,而且增加了HPB300,解决了几年来,施工验收及设计***纸中牌号的不一致。
3 各种接头断距的测量与断裂特性的判断
3.1在常规检测中,焊接方式包括电弧焊(又细分单、双面搭接焊、绑条焊、预埋件、电阻点焊等)、闪光对焊、气压焊、电渣压力焊等,接头的断裂特性分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
3.1.1 前者主要表现为:
几乎不伴随塑性变形而形成脆性断口即无颈缩,通常断裂面与拉应力垂直,宏观上由具有光泽的亮面组成,断面比较平整。
通常断口位于接缝处,此时接头连接强度明显低于母材强度,主要是由于未按照焊接工艺操作造成,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更换工具、加强对焊工质量教育、制定各种焊接工艺的操作规程并要求焊工严格执行来解决,正式生产前实行“班前焊”,班前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当断口位于原材即离开接头一定距离,发生这种断裂主要是因为原材碳当量偏高、金相组织异常,磷产生冷脆,硫产生热脆,导致性质较差。这种情况可以对不合格接头原材做化学分析等确定原材的脆断原因。
3.1.2 后者主要表观为:
伴随明显塑性变形而形成延性断口即颈缩,通常断裂面与拉应力垂直或倾斜,断面上具有细小的纤维状突出。
断口与焊缝距离或远或近。
3.2常遇几种焊接接头的断距测量方法与断裂特性不完全相同,具体如下。
3.2.1单(双)面搭接焊这种接头断裂时,通常为延性,发生脆断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发生脆断也是因为原材化学成分异常所致。多数断口离焊缝很近,断口呈多峰状或纤维状。断口距离是从焊缝量到断口最远处还是量到最近处,笔者认为应从断口内部离焊缝最近处量起,这种接头之所以断距最小是因为焊接时钢筋受高温影响,热影响区强度降低,但基本都呈延性断裂。如果测量的距离小于0.7d则判为断在热影响区。在检测中偶而会出现沿焊缝处撕裂的情况,产生原因:焊缝高度宽度不足、长度不够、不饱满、内部焊渣未清理,结果抗拉强度不足,判断在焊缝内(断距为0)脆断,接头断裂是突然间发生,无任何颈缩等预兆。
3.2.2单(双)面绑条焊这种接头往往因绑条长度长又多采用双面绑条焊,因此断口常位于在原材,离焊缝端部或远或近,断距应从焊缝末端而不是从绑条末端量至断口。如果断距小于0.6d则判断口位于热影响区,至于是判延性断裂还是脆性断裂主要取决于母材是否有颈缩现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钢筋标准更新后检测过程中的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