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姹紫嫣红的苗期、光周期诱导期、绿蕾形成期和绿蕾期,分别用2、10、20、50 mg/L乙烯利(ETP)的水溶液对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在不同时期喷施ETP对姹紫嫣红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喷施ETP对花期的调控效应不同,总体上随ETP浓度的升高效应增强。在苗期、光周期诱导期、绿蕾形成期喷施ETP推迟了花期,其中以在光周期诱导期处理效应最强,50 mg/L ETP处理姹紫嫣红初花时间比对照推迟了19 d;在绿蕾期喷施ETP提前了姹紫嫣红的花期,50 mg/L ETP处理初花时间比对照提前了6 d。
关键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乙烯利(ETP);处理时期;花期
中***分类号:S6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590-03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国际切花市场主要品种之一,在花卉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前人围绕花期的化学调控开展了大量研究[1-3],以期能够代替高成本的光周期处理手段[4,5],但至今尚未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化学调控措施。已有研究发现,在短日照下生长素类和多效唑(PP333)等生长调节剂对有延缓开花的作用[1-3],目前有关乙烯利(ETP)对花期影响的报道较少。ETP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应因植物品种、处理浓度和时期而异。ETP进入植物细胞后,经分解逐渐释放出乙烯,能诱导或抑制植物的开花,促使植物多开雌花,催熟果实,加速衰老和脱离[6]。6~60 mg/L的ETP能够抑制花芽形成,推迟花期[7,8]。然而目前有关不同时期喷施ETP对花期影响的报道较少。为此,试验结合河南省生产特点, 研究在苗期、光周期诱导期、绿蕾形成期和绿蕾期4个时期喷施2~50 mg/L ETP对花期的影响,以期为利用ETP对花期进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品种姹紫嫣红为供试材料,试验于2012年在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园地圃进行。
1.2 方法
1.2.1 材料处理 姹紫嫣红于2012年5月22日定植。ETP处理设4个处理时期,各时期每3 d处理一次共5次,分别为苗期(6月21日至7月3日)、光周期诱导期(8月7日至8月19日)、绿蕾形成期(8月22日至9月3日)和绿蕾期(9月7日至9月19日),分别用2、10、20、50 mg/L ETP(ETP为40%乙烯利水剂,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产品)的水溶液对姹紫嫣红进行叶面喷施,每种处理试剂中都加入0.5%吐温-80(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同时为增黏剂),每处理10株,以喷施只加入0.5%吐温-80的去离子水为对照,分别以ETP2、ETP10、ETP20、ETP50和CK表示。
1.2.2 花期变化的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 于2012年9月1日起,记录绿蕾出现日期和初花日期,并计算绿蕾出现时间、初花时间和绿蕾发育时间。以每株半数以上分枝出现绿蕾的日期记为绿蕾出现日期,以每株半数以上分枝达到初花状态(外轮1~2轮花瓣伸出)的日期记为初花日期,以自定植之日起至绿蕾出现日期和初花日期之间的天数计为绿蕾出现时间和初花时间,以自绿蕾出现至初花状态两日期之间的天数计为绿蕾发育时间。每处理5次重复,测定结果取平均值。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6.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期喷施ETP对姹紫嫣红花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姹紫嫣红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绿蕾出现日期在9月7日,初花日期在10月9日,绿蕾出现时间为108 d,初花时间为140 d,绿蕾发育时间为32 d。在苗期ETP处理下,的绿蕾出现日期、绿蕾出现时间、初花日期和初花时间变化表现出推迟和延长的趋势,且总体上ETP处理浓度越高效应越明显;但绿蕾发育时间均较对照缩短,且以高浓度的ETP50处理最短。表明在苗期喷施2~50 mg/L ETP对的绿蕾和初花状态的出现均有明显的推迟效应,但对绿蕾发育均具有促进效应,且随ETP浓度升高效应增强。
2.2 光周期诱导期喷施ETP对姹紫嫣红花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光周期诱导期在ETP处理下,姹紫嫣红的绿蕾出现日期、绿蕾出现时间、初花日期、初花时间和绿蕾发育时间的变化与苗期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变化幅度比苗期的大。表明在光周期诱导期喷施2~50 mg/L ETP具有与苗期一致的对绿蕾和初花状态出现的推迟效应,以及对绿蕾发育的促进效应,而且其效应比苗期更强。
2.3 绿蕾形成期喷施ETP对姹紫嫣红花期的影响
由表3可知,绿蕾形成期在ETP处理下,的绿蕾出现日期、绿蕾出现时间、初花日期、初花时间和绿蕾发育时间的变化与苗期和光周期诱导期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与苗期和光周期诱导期处理相比,其绿蕾出现日期和绿蕾出现时间介于二者之间,初花日期较早,初花时间和绿蕾发育时间较短。表明与苗期和光周期诱导期处理相比,绿蕾形成期2~50 mg/L ETP处理对绿蕾和初花状态的推迟效应居中,但对绿蕾发育的促进效应最强。
2.4 绿蕾期喷施ETP对姹紫嫣红花期的影响
由表4可知,绿蕾期在ETP处理下,的初花日期均早于对照,初花时间和绿蕾发育时间也短于对照,且ETP处理浓度越大变化幅度越大。表明绿蕾期喷施2~50 mg/L ETP具有提前花期的效应,能够加速绿蕾的发育,且具有剂量累加效应。
3 小结与讨论
乙烯利能促进菠萝等凤梨科植物开花,如用乙烯利处理后菠萝抽蕾率可达90%以上,并且开花提早,花期一致[9]。有研究指出,在50~200 mg/L浓度范围内,苗期喷施ETP推迟甚至彻底抑制了的成花进程。试验所设ETP浓度范围下调至2~50 mg/L,与对照相比,在姹紫嫣红苗期、光周期诱导期和绿蕾形成期ETP处理均表现出推迟其花期的效应,且随ETP处理浓度升高效应增强,以光周期诱导期处理效应最强。在绿蕾期ETP处理则提早了花期,其效应也随ETP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不同时期喷施ETP对姹紫嫣红花期的调控效应是其对绿蕾出现时间和绿蕾发育时间调控效应的综合反映,最终表现为初花日期的早晚和初花时间的长短。在苗期、光周期诱导期和绿蕾形成期3个处理时期中,按对绿蕾出现日期的推迟效应从强到弱排序为光周期诱导期、绿蕾形成期、苗期;按对绿蕾发育时间的缩短效应从强到弱排序为绿蕾形成期、光周期诱导期、苗期;按最终对初花日期的推迟效应从强到弱排序为光周期诱导期、苗期、绿蕾形成期。表明光周期诱导期ETP处理推迟花期效应最强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绿蕾出现强烈的阻抑效应和对绿蕾发育相对温和的促进效应;苗期ETP处理对绿蕾形成和绿蕾发育的推迟效应均较弱,其对花期的推迟效应居中;绿蕾形成期ETP处理对绿蕾形成的阻抑相对温和且对绿蕾发育的促进作用强烈,其对花期的推迟效应较弱。绿蕾期处理临近开花,ETP发挥促进绿蕾发育效应的可调控时间段较短,其效应仅表现在绿蕾发育时间的缩短上,对绿蕾发育时间的缩短效应低于绿蕾形成期和光周期诱导期,与苗期效应一致,但由于该时期处理时花蕾已经形成,不涉及ETP对绿蕾形成的阻抑作用,因此绿蕾期ETP处理的初花日期和初花时间均比对照提早和缩短。
在苗期、光周期诱导期和绿蕾形成期喷施2~50 mg/L ETP可以实现推迟花期的目的,在光周期诱导期处理效果最佳;在绿蕾期喷施则可以获得提前花期的效果。从取得较强调控效应角度考虑,可以适当选择较高浓度的ETP处理,以喷施50 mg/L ETP处理效果最佳。但总的来说, 试验中的外源物质处理方法与缩短或延长光照方法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在生产实践中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章智.花卉的花期调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WILFRET G J. Comparative effects of foliar sprays of growth regulator on potted chrysanthemums[J]. Proceedings of the Florida State Horticultural Society,1990,103:197-201.
[3] FURUTANI S C, SAKAI W S. NAA-induced leaf epinasty in chrysanthemum[J]. Hortscience,1987,22(1):100-101.
[4] 穆 鼎.鲜切花周年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 何清正.花卉生产新技术[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 王三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施用方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7] 陈香玲,卢美英.乙烯利在植物成花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5,36(2):110-112.
[8] 刘海英,崔长海,刘 伟,等.乙烯利对苗期叶片营养状况和花期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4):877-879.
[9] 王宝山.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不同时期喷施乙烯利对花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