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是一个古老的田径项目。在古希腊奥运会上,就有跳远比赛。近代跳远是在十九世纪开始的。1886年有人首次采用起跳板,使跳远成绩出现较大的提高,到1900年开始有了在20cm宽跳板上起跳的规则。自此,行家们开始在窄窄的起跳板上为这一跳各显身手。后来,随着挺身式、走步式跳远技术的出现,1931年,日本运动员南部用挺身式创造了7.98m的世界纪录,1935年,美国运动员欧文斯用蹲踞式也跳出了8.1m的好成绩,他的最后几步助跑和起跳时好象是直接跑过起跳板,没有为加大腾空高度而作专门准备,他所取得的成绩说明,快速助跑起跳比空中姿势更为重要。世界纪录保持者比蒙,在1968年创造了8.9m的优异成绩。他的跳远技术具有助跑速度快、动作幅度大、起跳时间短、腾空高度高的特点。跳远技术目前正向更快速的助跑与更有效的起跳方向发展。起跳是跳远技术的关键,本文就此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跳远起跳技术的特点
起跳的任务是改变身体重心向前运动的方向,按适宜的腾起角(一般18°-24°)向空中起跳。腾起的水平速度越大越有可能跳出优异的成绩。起跳时,从脚掌着地到离地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距离约一米左右,起跳时间为0.1秒―0.13秒,在极短的时间内起跳,保持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这一点从前面两位世界纪录保持者的技术特点也能看出。
二、起跳技术分析
起跳是一个全身协调的动作,要求在起跳脚着地时进行退让,而后又以很快的速度强有力的蹬伸。因此,起跳过程可分为起跳脚着板、退让和蹬伸三个部分。
1.起跳脚的着板:起跳是在调整助跑下完成的,在助跑的最后一步,起跳脚前摆时,大腿抬得比助跑时稍低,并积极下压,几乎是伸直腿快速着板,起跳脚跟先着地然后迅速滚动到前脚掌,起跳脚触地时,起跳腿与跑道间的夹角约65°-70°,两大腿间夹角约38°-32°(这说明着前两腿剪绞动作是积极的),上体保持正直的姿势,下颚稍微抬起,眼睛注视着前方。
2.退让:由于退让时身体重心仅次于支撑点的后上方,支撑反作用力起阻力作用,为了减少阻力,着地后要及时屈膝(屈角30°―40°)屈踝,进行退让缓冲,同时迅速前移身体,为快速蹬地创造有利条件。
3.蹬伸起跳:当身体重心缓冲至起跳腿的垂直上方时,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开始伸直,头抬起并提腰提肩、积极伸展上体,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协调地摆动,起跳结束时摆动腿,大腿接近于水平面的位置,大小腿夹角90°时突然停止,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和脚趾充分伸展,上体保持正直,起跳时蹬地角为70°-78°,此外,合理的摆臂也为提高重心、增加起跳力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技术
起跳是依靠起跳腿的缓冲、蹬伸动作以及全身整体动作完成的。据生物力学分析,起跳的缓冲阶段,在起跳力的制动冲量作用下,使身体水平速度损失1.15±0.25/秒,制动行程为73.7±107cm,此时,动作损失398±150焦耳,热能83±22焦耳。
根据跳远成绩与助跑速度方程,在助跑速度为9―11米/秒时,跳远成绩为6.56m―8.84m,起跳后的身体腾起角为21.6°±3.1°,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与跳远成绩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03,说明水平速度是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跳远时应尽可能保持水平速度。
四、一点尝试
综合上述,跳远的成绩在获得适宜的腾起角的情况下,取决于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但在起跳的缓冲中,失去了一部分动能(398±150焦耳),虽然在此过程中肌肉的收缩也补充了一些弹性热能(83±22焦耳),但这时可利用转化的能量毕竟是一定的,因此也就决定了跳的远度。
在正确起跳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成绩呢?前苏联学者曾指出,在助跑速度一定的前提下起跳脚前脚掌内扣的起跳技术,使前苏联运动员成绩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样,由于前脚掌的内扣,既纠正了一些起跳脚掌外展的错误动作,又不影响身体的水平前移(也几乎是直腿落地)和增加起跳时间而损失能量,反而使身体下肢各关节扭紧,就像扭紧的弹簧,获得额外的非代谢弹性热能,增加了可利用转换的能量,从而增加了起跳的能量,使起跳后重心的高度和水平速度都有提高。
在实践中,我指导学生尝试了这一技术,运用前述正确的起跳方法,起跳脚适当内扣(10°―20°),提高了起跳效果,他们的跳远成绩都有所提高,因此,我认为这一技术对提高跳远成绩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唐月香.浅谈跳远踏板准确性与助跑起跳技术的关系[J].龙岩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3).
[2]杜立新.心理障碍与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关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04).
[3]佟艳华.跳远中踏板准确性与成绩关系之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2(10).
[4]陈火木.发展跳远爆发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