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腹腔镜麻醉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85例腹腔镜麻醉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CO2)临床资料。结果85例患者腹腔镜麻醉中, PETCO2变化均较为稳定, 患者全麻后PaCO2呈升高趋势, 全麻120 min后显著升高。患者腹腔镜麻醉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腹腔镜麻醉;呼末二氧化碳;应用分析PETCO2作为一种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监测手段, 由于具有无创性这一优点, 在各种通气功能监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 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85例腹腔镜麻醉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CO2)临床资料, 探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腹腔镜麻醉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择期在腹腔镜下进行泌尿外科手术患者85 例, 其中男47例, 女38例, 年龄31~63岁, 平均年龄(44.3±3.6)岁。85例腹腔镜麻醉患者行肾脏手术53例;肾上腺手术32例。
1. 2腹腔镜麻醉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按常规术前排尿、排便准备, 进入手术室前进行常规心理辅导, 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 给予患者常规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后, 采用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率频次、呼吸频率、血压水平、氧饱和度进行监测。患者麻醉后通过手动调控呼吸频率, 插管以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Y型接口连接监测仪, 监测患者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动态变化情况。
1. 3观察指标收集并记录患者的手术和临床资料, 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前及术中不同时间点PaCO2、PETCO2、呼吸频率、血压水平、心率等。
1. 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以P
2结果
本研究选取病例腹腔镜麻醉平均时间为(172.5±55.7)min, 监测指标结果显示, 有7例患者出现异常情况, 占总数的8.24%;机械通气不足者4例;插管误入食道者2例;机械通气过度者1例。手术过程中, PETCO2变化均较为稳定, 患者全麻后PaCO2呈升高趋势, 全麻120 min后显著升高。患者腹腔镜麻醉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有学者研究表明, 健康人麻醉时PETCO2平均值为5 mm Hg (1 mm Hg=0.1333 kPa), PETCO2在0~10 mm Hg的波动范围内与PETCO2有很好的相关性[3]。临床上, PETCO2已成为除动脉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心率、呼吸外的第六项生命体征, PETCO2成为基本的、麻醉期间需常规监测的指标。临床上测定PETCO2的方法主要包括质谱仪法、比色法和红外线法, 其中以红外线法监测方法最为常用。血液中肺泡通气量、肺血灌注量以及CO2含量对肺泡CO2的浓度或压力有着协同影响, 因CO2弥散能力较强, 较易经肺毛细血管从而进入肺泡, 加速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形成, 故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可较快达到平衡。PETCO2可很好的反映患者的通气、循环、代谢的状态。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检测作为一种无创、连续的监测手段, 极大地改善传统的需要进行血气检查的临床应用, 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和普及, 对于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应用的成本、稳定性、准确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腹腔镜麻醉中进行呼末二氧化碳监测, 能达到无创的效果, 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性, 能及时监测患者全麻期间机械故障等异常及呼吸功能不全等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奚云.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5):45-46
[2] 张红艳, 陈文定, 赵黎丽.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 6(5):388-391.
[3] 李新平, 王萍, 常亮, 等.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171-172.
[收稿日期:2014-04-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腹腔镜麻醉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