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太监西洋记》简称《西洋记》,是我国明清小说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为明代罗懋登①,鲁迅称将之列为与《西游记》《封神演义》同类的神魔小说之类,“书叙永乐中太监郑和和王景宏服外夷三十九国,咸使朝贡事”②。小说以我国航海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为基本事件,冠以神话人物“金壁峰”,突出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
《西洋记》是以神魔化的手法演绎的历史事件,虽然从文学角度来看没有《西游记》及《封神演义》的影响大,但其基本线索“郑和下西洋”是真实的,且是本朝人写本朝事,使用了大量明代人常用的词汇,对于近代汉语词汇及语法的研究、古代海洋的深入认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船只及其零部件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据《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六月,(明成祖)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造船业非常发达。
《西洋记》中出现的关于船类的词汇主要有:宝船(412)③、番船(34)、南船(76)、战船(36)、马船(14)、坐[座]船(5)、粮船(7)、巡船(1)、楼船(4)、贼船(33)、哨船(12)、海船(3)、海鳅[船](35)、海梭船(2)等。
《西洋记》中除了使用许多表示船类的词汇外,还使用了很多表示船只零部件的词汇,如:棕缆(15)、篷(53)、锚(122)、帆(22)、棹(6)等。其中许多词汇现在人们仍在用,有些人们已经很少使用。下面是《西洋记》中出现的船只及其零部件词汇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宝船
“宝船”一词在众多船类词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几乎小说中的每一回都会出现。《汉语大词典》“宝船”条释义:特指古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大船,如:郑和宝船。
“宝船”,中国明代修造的一种大型远洋木帆船。为航海家郑和7次下西洋所乘的大船,因此得名。船长约150米,张12帆,可载千人。其造船水平之高及规模之大,均为世界木船建造史上所罕见。
分析比较《西洋记》中所有的“宝船”,可以归纳出“宝船”的两个含义。一是指郑和等一批职位较高的官员所乘坐的船。如:
(1)那小字儿就填着说道:“宝船三十六号,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第十五回)
“宝船”的另一义是泛指明朝***队所乘坐的船只。如:
(2)田田道:“小的职掌巡关,只见沿海一带有宝船千号,名将千员,大***百万,说是甚么南膳部洲大明国朱皇帝驾下,差来甚么抚夷取宝。”(第二十二回)
(二)番船
番船,《汉语大词典》未收录,《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义为:外国轮船。《西洋记》中的“番船”指郑和下西洋所经诸国的民船、商船、***船等。如:
(3)第二处叫做新村,原系沙滩之地,因中国人来此居住,遂成村落。有一个头目,民甚殷富,各国番船到此货卖。(第三十四回)
此处指“商船”。
(4)安排已毕,自家全装披挂,手拿着一杆三股托天叉,叫一声开船,那些番兵番船一齐蜂涌而来。(第三十六回)
此处指“***船”。
(5)他把我们宝船也当是番船,一拥而来。(第五十回)
此处泛指“番人之船”。
(三)南船
“南船”在《西洋记》中出现了76次,《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西洋记》中 ,“南船”多用来表示番人对中国船只的称谓,即“南朝之船”,在文中指郑和等人乘坐的船。如:
(6)(咬海干)安排水陆两枝兵马,点齐番兵一千名在船上,各执短刀,预备南船沉底,倘有漂泊的***将来,以便截杀。(第三十六回)
另外,“南船”有时也指“南船之人”,即郑和等人。如:
(7)咬海干心里想道:“南船全然不曾儆觉,这莫非是天助我成此一功?”(三十六回)
《西洋记》中番人多用“南船”来表示中国的船只,很少用“宝船”一词。而郑和等人多用“宝船”来指他们所乘坐的船只,用“番船”来称呼番人的船只。
(四)马船
《汉语大词典》释义:大船;官船。明清其他小说中也出现过该词。如《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彼处吏书差役,带领马船,直至长沙迎接。”《西洋记》中的“马船”具有统一规格: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西洋记》中“马船”共出现14次。如:
(8)一阵大风不至紧,马船上早已吊下一个***士在海里去了。(第九十三回)
(9)元帅许诺,另拨一只马船,付国王居止。(第九十五回)
(五)巡船
《汉语大词典》释义:巡船,清水师巡防船只,供警戒、缉私等用。例子如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记载:“其突增至二十五艘,烟二万箱者,则在道光六年,两广总督李鸿宾设巡船之后,巡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
《汉语大词典》释义“巡船”为清代的船只,不过“巡船”一词在《西洋记》中已经出现。如第二十四回:
(10)(姜侭牙)实时点齐***马,奔出关来,黄草坡前摆开阵势,高叫道:“你们巡船小校,探事儿郎,早早报与总兵官知道,教那甚么唐状元出来受死。”(第二十四回)
另外,《三国演义》中也出现了巡船一词。如:
(11)只见班部中二将挺身出曰:“小将虽幽、燕之人,也能乘舟。今愿借巡船二十只,直至江口,夺旗鼓而还,以显北***亦能乘舟也。”(第四十八回)
(六)哨船
《汉语大词典》释义:哨船,巡逻警戒的船只。《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尚未及对,哨船来报道:‘夏招讨,舟已解缆先行,不知去向。’”
《西洋记》中12处“哨船”均与上述释义相近。如:
(12)却说碧峰长老传令,着前后五营四哨船只,尽行落篷下锚,不许前进。(第二十一回)
(13)杀得正在兴头上,只见巡哨的百户刘英,原是个多谋足智之人,坐在哨船上,猛可里心生一计。(第六十四回)
(七)海鳅(船)
《汉语大词典》收录“海鳅”一词:小型战船名。宋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战舰自十五车以下,已制造得十余只,海鳅棹舩之类二十余只。”另《水浒传》第八十回篇名为“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此处的“海鳅船”即与《西洋记》中的“海鳅船”意义相同,均指小型战船。以下是《西洋记》中两处关于“海鳅船”的描述:
(14)道犹未了,蓝旗官报道:“咬海干领了无限的海鳅船,顺风而下,声声讨战。”( 第三十五回)
(15)盘龙三太子别了番王,自行其计。坐上牛皮番帐,点齐五百只海鳅船,精选一千余人会水的兵卒,另选四员水***头目做个副将。(第六十三回)
(八)(海)梭船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该词,《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对“梭船”的解释为:梭形小船,闽语。“海梭船”在《西洋记》中指海洋中形状类似梭形的两头尖,中间粗的船只。如:
(16)道犹未了,文番官驾的海梭船接着,参见元帅。(第七十九回)
(17)(番王)一面差下文番官二十员,带领民快二百名,驾海梭船十只,水路上往东迎接。(第七十九回)
(九)棕缆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该词,《近代汉语大词典》释义:用棕树皮加工而成的绳子。《警世通言》第十一卷:便将棕缆捆做一团,如一只馄饨相似,向水面扑通的撺将下去。《西洋记》中共出现15次“棕缆”,现举两例如下:
(18)国师起眼一瞧,不见有些甚么,只见船头上有根锁锚的棕缆。(第七十七回)
(19)道犹未了,那棕缆在船头之下,一声响,划划刺刺,就如天崩地塌一般。(第九十八回)
二、海洋地点
《西洋记》从第十八回“金銮殿大宴百官 三叉河亲排銮驾”开始,便是在描述郑和等人在海洋上征服各国的事迹。其中出现许多在海洋中表示地点与标识的词汇,如:海口(31)、海沿(3)、海峤(4)、汊港(1)、埠泊(1)、码头(1)等。
(一)海沿
《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近代汉语大词典》中有“海沿子”一词,释义为海边。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你们山坳海沿子里的人,哪里会知道这道理”。《西洋记》中有3处用到“海沿”一词,与《红楼梦》中的用法不同,但根据文中意思能够大致推出《西洋记》中的“海沿”也应该是海边的意思。如:
(20)行得半日,船上纪功颁赏尚且未完,蓝旗官报道:“前面到一个国,离海沿上还远些。”(第七十一回)
(21)蓝旗官道:“远远望见海沿之上堆石为城,城里面隐隐的垒石为屋。”(第七十二回)
(二)海峤
《汉语大词典》释义:海边山岭。明何景明《明月篇》:“长安月,离离出海峤。”朱祖谋《望江南》词:“不信明珠生海峤,江南哀怨总难平。”《西洋记》中有4处出现“海峤”一词。如:
(22)三宝老爷道:“咱们今日扬旌旆于辕门,捧九重之命令,洗甲兵于海峤,张万里之神威(第十八回)
(23)王爷道:“海峤飓风,自午时起,至夜半则止。(第九十三回)
(三)汊港
《汉语大词典》释义:汊港,水流的分支。引用的是现代著名作家丁玲作品《记游桃花坪》中的一句话:“还不到十二点,船就进了一个小汊港,停泊在一个坡坡边。”
“汊港”在《西洋记》中只出现1次。如:
(24)夜不收道:“这个崖上,中间是一条小汊港儿,两岸上有百十家店房。(第二十二回)
不过,在《明史》与《清史稿》中均出现过“汊港”一词。如:
(25)近因倭寇冲突,汊港之交,率多钉栅筑堤以为捍御,因致水流停潴,淤滓日积。(《明史》)
(26)运道、官河及湖海巨工,自当发帑官修。其支河汊港,蓄水灌田,向皆民力疏浚。(《清史稿》)
(四)埠泊
各词典均未收录该词。《汉语大词典》关于“埠”的释义为:泊船的码头,也称埠头。如《二刻拍岸惊奇》第一卷:到得下船埠头,正值山上烧香人多,坐满船上,却待开了。《西洋记》中“埠泊”意应同“埠头”,即“码头”之义。如:
(27)天师道:“府、州、县、道、集场、埠泊一切,赦臣不说了。”(第九回)
三、海洋工作人员
《明史》中记载,郑和下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这些人以及其他一些明代在海洋中工作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称谓,如水手(1)、舵工(12)、瞭手(2)、碇手(1)、舟人(6)、渔翁(7)、渔父(3)等。以下是《西洋记》中关于海洋工作人员称谓的词汇。
(一)舵工
《汉语大词典》释义:掌舵的人,亦泛指船夫。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吾忧夫航沧溟者之无舵工也。”《老残游记》第一回:“船主舵工听了,俱犹疑不定。”
《西洋记》中描写舵工的句子有:
(28)舵工一荡子跌起脚来,口里连叫道:“苦也!苦也!”(第六十四回)
(29)各船得令,各舵工一齐着力,把船望东北攒着。(第九十六回)
(二)瞭手
各类词典均未收入“瞭手”一词。根据文意,“瞭手”应指在船上负责掌握船只航行方向的水手。如:
(30)(元帅)着舵工掌定了舵,碇手掌定了篷上斗,兜定了绳索,瞭手看定了方向。(第九十六回)
(三)碇手
各类词典中均未收入该词。《汉语大词典》释义“碇”为:停船时沉入水底用以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太平广记》卷十九引:“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韩滉》:‘有客商李顺泊船于京口堰下,夜深碇断,漂船不知所止。’”因此碇手应是指“操作碇的水手”。
《西洋记》中有1处“碇手”:
(31)你众将官听咱传示:每战船一只,捕盗十名,舵工十名,瞭手二十名,扳招十各,上斗十名,碇手二十名。(第十八回)
(四)舟人
《汉语大词典》:舟人,指船夫。清代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岭头积雪未消,舟人谓春夏之间,花放满山,香闻百里,诚胜境也。
《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酒玩江楼记》:月色明朗,船行半路,舟人将船揽于无人烟处。《西洋记》中关于舟人的描述有:
(32)舟人捉摸得定,遇潮时便走。(第九十六回)
(33)到明日,自朝至中,大清气朗,万里无云。舟人累请解缆,陈不许,舟人再三促之。(第九十八回)
四、结语
《三宝太监西洋记》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描写海洋事物的词汇远不仅这些。除上述词汇外,书中还有一些关于海洋生物、南亚诸国稀有动物以及明代人日常口语所用的一些词汇。《三宝太监西洋记》对于研究明清时汉语词汇的特点依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受浙江财经学院学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本文在成文过程中得到谭耀炬老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注释:
①罗懋登,字登之,号二南里人,明万历年间人。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162.
③括号内数字为该词在《西洋记》中出现的次数。
参考文献:
[1][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4]袁世全,冯涛.中国百科大辞典[Z].北京:华厦出版社,1990.
[5]许宝华,[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6]许少锋.近代汉语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8.
(翟占国杭州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31001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明清小说中的海洋类词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