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商业街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筑结构形式、空间形态以及各具特色的商业环境构成要素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是科技水平的一个反映,更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最真实的反映。街道界面及其组合,具有强烈的实用性、艺术性及精神功能,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本文试***去探讨传统特色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的一些手法。
关键词:沈阳;近代;建筑技术
中***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而空间是由界面围合而成的。在商业步行街中,街道空间主要由建筑界面围合而成,因此界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界面设计的好坏即是决定步行街是否具有活力的关键要素。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应该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和当地建筑特色元素融合在一起,使传统特色商业街的内容与地域文化达成和谐统一,创造出适应传统特色文化需求的现代商业步行街设计。
1界面在商业步行街设计中的功能及重要性
1.1商业步行街中界面功能
界面是商业步行街的重要实体因素,它界定出空间,赋予街道活力,主要具有围合和认知两大功能[3]。首先,连续而完整的界面围合出商业步行街的整体轮廓,创造了作为实体的步行街建筑空间,同时也创造了依赖两边界面而围合出的街道空间。其次,街道界面不仅有认知和识别单体建筑的主要功能,同时也肩负着整个城市的认知功能,人们通过对街道直接的视觉感知能够进一步构成对整个城市的印象,唤起场所的精神体验。
1.2界面的重要性
1.2.1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根源
界面作为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其存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就明确的表达了老子对于空间的认识,“无”因为“有”的存在而存在,“有”和“无”有力的对比产生了空间,这里的“有”即可认为就是界面。而里坊制度则表现了中国传统城市布局对于界面的重视,例如里坊制的代表唐长安城,利用“墙”围合出以“里”为单位的领域空间,使得“曲”“巷”相隔,形成了集中内聚式的大规模封闭型城市[4]。从心理学根源分析,“边界效应”则从行为心理学方面解释了界面的重要性。“边界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提出,他指出空间的过渡区域是人活动和交往发生最多的地方。
1.2.2界面与城市空间环境
城市空间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界面作为城市组成的有机局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围合性强的界面能够使人们完全的感受到城市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2重视地域特色的现代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策略
2.1塑造界面的可识别性
可识别性是界面之于建筑的最主要的功能体现,作为地域性的现代商业步行街,更应注重界面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精神的理解、继承和发扬,使其独具地方特色风貌。特征突出的界面元素增强了界面的可识别性,使得不同地域的街道显示出不同的地域性格,给人带来了不同的地方印象。
2.2符合当地建筑尺度的边界轮廓线
在处理地域性商业街时,应仔细剖析当地传统建筑的形体特点,把握形体体量,抓住轮廓要素,重复尺寸相近的建筑组群,建立起一种韵律和肌理,以符合当地城市肌理。
2.3利用界面创造特色空间
符合地域特征的特色空间使商业步行街更具识别性,特点更鲜明。现代步行商业街的大量建设给城市带来活力的同时难免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统一的大招牌、底层架空的连廊、大片的玻璃幕墙,这些单调的建筑立面让人在现代化大都市里失去了方向,失掉了对于不同地域街道的记忆。为使商业街各具风格,提高其辨识性,必然需要特色空间带给人们别样的感受。
3 康平大辽圣市商业步行街界面实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康平历史悠久,境内被发现的辽金城遗址已有6处。县城东南22.5公里,辽河之滨的辽代棋洲城遗址清晰可辩,辽代千年佛塔巍然耸立。东西辽河的源头亦在康平,所以康平县***府为展现康平的城市形象、特色风貌以及历史文化内涵,在卧龙湖东岸建设了一条以辽代传统文化主题的商业街。于是从延续辽代北方建筑地域特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辽代传统文化以及辽代建筑特征元素的挖掘,设计了大辽圣市商业步行街方案。
3.2挖掘建筑文化内涵的立面设计
康平大辽圣市商业步行街借鉴了北方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界面处理手法,进行了具有辽代传统文化内涵的立面设计。仔细研究辽代传统建筑,发现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屋顶和斗拱上。辽代建筑继承了唐代建筑的很多特点,并且学习了很多宋式建筑的作法,所以辽代建筑的屋顶曲线很平缓延展,雄浑大气。庑殿顶是辽代建筑主要的屋顶形式,高低起伏的屋顶和交错的层高形成了其独有的错落感,商业街立面轮廓依旧沿用这种形式,并进行简化,在2层,3层之间进行层高变化,局部4层,结合双层檐口,形成了丰富的天际轮廓线。辽代很多建筑也会采用庑殿顶的形式,两坡顶就用于等级更低的普通建筑。所以在建筑屋顶也会有很多变化。辽代鸱吻很有自己的特点,有别于其他各朝代,有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野性特征。所以屋顶上的鸱吻是体现辽代建筑风格非常重要的标志,如***1所示。
3.3关注“阴角”空间
“阴角”空间是城市与街道设计中常采纳的空间处理形式,在泽当镇商业步行街中创造“阴角”空间,增强了街道的空间吸引力,使街道更具魅力。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指出:“用‘阴角’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这有助于积极的向使用者提供街道的精神。在泽当镇商业步行街设计中,也运用了这种现代步行街设计手法,将商业楼间隔有序的后退,自然的形成可供人停留的内向型阴角空间,改变了商业街过于平淡的界面形式,同时也加强了界面的阴影,使得沿街界面更加立体、生动。这些后退2 m~4 m形成的空间也提供给人们一个暂时停留场所,赋予商业步行街可游憩的功能。
3.4连续性原则
连续的街道界面给人整体完整的印象,康平大辽圣市商业街利用连廊加强了街道的连续性。根据规范中防火要求,商业街每隔80 m需要断开做消防通道,在长度不过300 m的街道如果进行断开,必然会影响其界面的连续性,街道感减弱。于是在需要断开的建筑之间设计连廊连接,加强了视觉连续性,且不影响消防疏散的需求,如***2所示。
3.5结合总体规划的多层次界面设计
康平大辽圣市商业步行街总体规划以街道景观轴线为中心,在22 m街道红线范围内设计大量中心绿化,并设置灯光照明设施、小品、座椅等,加强其对整条街的主导作用。结合总体规划,沿街建筑设置成骑楼形式,底层形成退廊,形成灰空间,增加了介于建筑实体界面的“有”与步行街道空间的“无”之间的层次,再加上景观树阵的景观层次,构成了建筑—连廊—树阵—中心景观的多层次街道界面。
4结语
在全球化浪潮下的今天,尊重当地文化,延续传统文化才是建筑符合不同城市环境的发展模式。在研究建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传统建筑的设计要点,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创造出既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又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以求在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的今天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此,笔者通过分析界面在商业步行街中的功能和重要作用,发掘传统特色文化的现代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策略,并将之运用于设计中。
参考文献:
[1]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30-139.
[2]克里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37-157.
[3]杨雪.汉正街街巷空间界面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刘继,周波,陈岚.里坊制度下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解析——以唐长安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6):89-9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传统特色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