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年篇1
有关气候问题的推测总能吸引众多关注,一家俄罗斯媒体日前引用波兰科学家的推测称:2010年,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此消息一出,煤炭、燃气等诸多相关的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千年极寒”真的会出现吗?
两个“圣婴”
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年~7年便会异常升高,当地渔民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就是人们常说的“厄尔尼诺”现象。
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大陆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正是据此,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2010年冬天将会异常寒冷。但“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
“千年极寒”观点的影响逐渐扩大,引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就可以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
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2010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1度左右,并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人为夸大了。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2010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等。同时,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
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完全的证据,但联合国***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人类对自身活动的控制已经迫在眉睫。
一诺千年篇2
关键词:千年白族村;SWOT分析;4P策略
前言
诺邓是云南最古老的、历久未变的村邑名称,自唐代南诏时期以来名字一直没有改变,故被称为千年白族村。它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早的盐业经济重镇。明、清以来是连通腾冲、缅甸和西藏、大理、保山等地的“盐马古道”轴心地。诺邓村的演变发展完全依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随着盐业的衰败,诺邓似乎一下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较少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诺邓古村见证了历代王朝在云南的变迁,目前它还保留着滇西地区最古老、最集中、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遗踪,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诺邓的旅游市场营销概况
(一)诺邓的地理、人文环境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位于云龙县城北部的山谷中,历史上盛产食盐。明清鼎盛时期全村有400多户人家,3000多人口。诺邓古村距云龙县城7公里,行车时间约17分钟。距州府大理市165公里,行车约3小时。距省会昆明市560公里,行车约8小时。
据万历《云南通志》载:“汉代云南有二井:安宁井、云龙井。”又据《新纂云南通志》考证,今之诺邓井即汉之云龙井。唐人樊绰写于公元863年的《蛮书》中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诺邓最迟在唐代就已开井制盐,是以盐井为生的村落,载于史册至少有1149年之久。①古时的诺邓因有卤水而开发了盐井;因开发盐井而殷实了地方;因地方殷实而人口繁荣文化发展,外来文化和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多元汇融,儒文化成为主旋律。是云南境内少数名族地区少有的村名、居民族别、语言、产业越千年不变的古村庄。
(二)诺邓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云龙因为社会经济问题以及交通条件相对闭塞的问题,旅游业起步较晚。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府的重视,旅游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整体上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
目前,诺邓景区已初步开发或基本形成的旅游点仅限于诺邓古村、天池、虎头山和河口温泉四个景点。游客以散客为主,2003年昆明国旅把诺邓推向法国,到2004年底开始有大量欧美游客走进诺邓村。现有旅游接待设施主要包括宾馆、旅社及“农家乐”、山庄等住宿、餐饮单位。目前***府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宣传推介、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修复四个方面。管理方面,组成“诺邓保护与利用领导组”并设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指导村民组建了“诺邓村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会”实施自治管理。
(三)诺邓旅游业的开发前景
“深闺”之中的诺邓,享有盛名,从2002年起,先后获得“历史文化名村”、“开发建设型旅游小镇”、“中国最具有旅游价值的古村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等称号。随着***府以及诺邓当地居民的重视与开发,随着人们对这个千年古村的认识,诺邓有望摆脱“盛名之下的荒芜”的局面。
诺邓景区是云龙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无论自然的还是人文的,资源类型丰富、景观品质优良。中国旅游看云南,云南旅游看滇西。“诺邓景区”作为滇西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处女地,其前景应是非常可观的。
二、诺邓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在五千年文化的中华大地上,古村古镇,俯拾即是。但是诺邓资源的独特性显示了其价值:诺邓深闺千年,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相对封闭,民族文化保留了一批原汁原味的东西,人文和生态景观结合良好。旅游资源绝大多数都具有“原生态”性质。
1、历史文化资源
盐文化:千古盐井以及卤脉龙王。诺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至今历两千余年。包括历代向掌管五井卤盐龙王“祈旱”的习俗,也与当地的盐业密切相关。诺邓的兴衰与盐有关,盐文化是所有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三教合一:在诺邓的传统文化中,宗教文化渗透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极其深远。从庙宇、家堂中所供奉的神灵来看,包含了本主以及儒、释、道三教信仰,也有着原始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内涵。
山地白族文化:云龙白族文化具有较浓郁的山地民族文化特征,有《猎狩神话》等一些神话传说和叙事长诗,有山歌、打歌调、吹吹腔、吹腔戏等独具一格的民歌、乐奏,有“力格歌”、“田家乐”、“霸王鞭”等民族歌舞,有“春水节”、“尝新节”、“花山节”、“刀杆节”等十几种民族节日,还有独特的服饰和刺绣工艺。
“家庭生态博物馆”:诺邓民间保留着相当数量的、传统风格浓郁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诺邓村目前建设了“杨黄德家庭生态博物馆”和“黄霞昌家庭生态博物馆”,主要展示诺邓千百年来反应诺邓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些“文物”,包括一些生活用具、文化用品和劳动工具等,也有一些保护价值较高的文物。
(2)建筑艺术――诺邓现存最能表现其悠久历史、展现其辉煌与衰落的景观,建筑的魅力是诺邓吸引游客的很关键的因素。民居建筑占村中建筑比例的6499%,属于特殊的山地白族民居建筑形式。建筑大部分是二层,极少数是三层。主要有:北山重楼、盐街盐局、万寿宫遗址、“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道长月台、“文庙秋阳”、玉阁星***、滇西地区现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棂星门”等等。
(3)桥梁博物馆――云龙县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因古代盐井开发与清代银铜矿的采冶需要,修建了各式桥梁,按类别可分为浮、吊、拱、梁4类,从远古的溜索、藤桥、独木桥到近代的木伸背梁桥、石拱桥、石墩木梁桥、铁链吊桥到现代的钢混桥、铁板钢衍桥、钢绳吊桥等。有资料记载云龙的桥梁约50多座,其中有23座梁桥、20座吊桥、10座拱桥。
(4)饮食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属《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介绍的诺邓火腿,还有豆腐肠、石门熏肉、五井冻肉、云龙天麻炖鸡汤、诺邓豆饼等等传统风味饮食和大栗树绿茶、康鸿山珍系列等地方特产品。
(5)自然资源
被誉为“高山明珠”的天池自然保护区同时具有森林、湿地、草甸生态系统,景观资源独特而多样。有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和动物,因而在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极具潜力和价值。
天然太极***――云龙县城北面因江水绕出一个“S”型大弯子而形成罕见的天然地貌奇观,通过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被人们赋予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成为了一个天生的道教文化符号。太极***乃自然之神功,天下唯一。也正是因如此,太极***景观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成了云龙对外宣传重要的标志。云龙是道教兴盛的地方,因此对于太极***资源,不仅要把它当做自然奇观,而且应挖掘其背后源远流长的“道”文化。
(二)劣势
1、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善,可进入性差。云龙县位于云南西南部,山地地形导致区域闭塞,交通设施落后,影响境内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
2、村落建筑保护情况不理想,文物古迹保存完好度较差,景区开发落后,景点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3、旅游产业基础薄弱,相关接待设施有待改善。旅游策划单一,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并且与其它景区雷同度较高,没有突出自身特色,不能满足游客观光、休闲、求知、购物多层次需求。诺邓的旅游开发缺乏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展现诺邓多彩文化的旅游产品。
4、资金短缺问题,开发面临资金上的瓶颈,多个项目计划尚且无法展开,投融资模式有待拓宽。
5、“盐文化”作为诺邓旅游资源的首要,但是文化资源因其无形性、隐蔽性很难在短时间内绽放其光彩。
(三)机会
1、大理是滇西的旅游集散中心,海外游客量位居全省第三,国内游客量位居全省第二。大理州旅游业的发展将有效带动诺邓旅游业的发展,为诺邓旅游的开发奠定优越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良好的客源基础,千年白族村联合天池自然保护区将成为大理西部旅游区的一个“亮点”。
2、随着***府对诺邓旅游资源越来越重视,与之相对应的***策也进一步落实。
3、生态旅游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这种保持较好的旅游地偏好程度较高。
(四)威胁
整个中华大地上对古镇古村的开发热,导致处处可见古村古镇,竞争者较多。就省内而言,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风情浓郁。以古村古镇结合少数名族风情加以开发的地区较多,比如孟连傣族娜允古镇、丽江的束河古镇等,且很多地方开发得较好,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云南交通相对闭塞,自然以及人文旅游资源结合较好但尚未完全开发的地方很多,类似腾冲的和顺古镇、大理的喜州古镇、沙溪古镇,楚雄石羊古镇、黑井古镇等等,推介出去之后会吸引较多喜爱生态旅游的消费者。资源的集群性虽然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但另一方面,竞争之后也会分流部分消费者,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又会影响游客的积极性,从而减少游客数量。
三、诺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营销策略
(一)诺邓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1、主要景区及其特色设计
(1)千年白族古村――诺邓
此景区主要包括几点内容:
a、盐文化开发
诺邓文化的一大部分是盐文化,盐文化可以串出诺邓的历史。诺邓井盐熬制早在上世纪下半页就退出历史舞台,在诺邓古建筑里改造建设一个以盐为主题的博物馆,恢复食盐生产流程供游客参观,也可直接参与生产,提升趣味性;同时按古代“分灶煮盐”办法生产一些盐制品和工艺品。此外,利用卤盐生产的副加工产品如诺邓火腿、面酱等等可通过包装制成旅游产品。
b、明清白族传统古建筑
建筑景观除了一般的为普通游客展示以外,还可以邀请一些建筑、摄影、美术方面的专家学者前来研究,推动科学旅游。
c、山地白族民族风情
组织民间艺人,传承吹吹腔、白族调、洞经音乐等富有特色的文化,借助火把节、祭孔大典等节庆宣传活动,提升趣味性,吸引游客。
d、散落民间的文物――家庭生态博物馆
家庭生态博物馆作为诺邓首创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式,能为旅游者提供一种平民式的文化导读,为游客深入了解诺邓文化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就目前的两家来说展品多数雷同,所以开发中应当注意提高整体质量,突出特点,而非增加数量。
(2)天然太极***和虎头山――“道”文化
a、天然太极***四景:太极锁水、狮象把门、云岭天仪、沧海桑田。
b、虎头山道教建筑群
诺邓一直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天然太极***除观赏价值以外,还应进一步挖掘道教文化,太极***西南位置地形平坦,有秀美的田园风光,适合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产品。可建造一个道文化体验园,提供道家养生康体疗养服务,发展体验旅游。虎头山作为大理地区的第二个道教名山,石壁千寻,风光无限,有老君殿、虎头寺、王母寺、张仙祠等庙宇及众多的石窟、石观、石雕等。将天然太极***和虎头山道教建筑群结合起来,进行道文化的发掘和演绎。
(3)天池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天池片天池管理站以南的实验区,可以开发高原湿地、观鸟、云南松植被景观、亚高山草甸景观、天象景观。主要进行科普、科考及风光旅游。
(4)桥梁博物馆
贯穿县境南北的江河上以及其支流师里河等地,各种古桥的风格形式变化多端,堪称“古代桥梁博物馆”。主要开发观光、科考项目。城沿江往北行70公里至顺荡彩凤桥,途中可观览江古桥诸景点:碧嶂回澜(青云桥),盐路津梁(果郎中州桥),河口三峡,长春三渡(木梁风雨桥:阳春桥、永镇桥、安澜桥),金桥通京(包罗通京桥),藤桥卧水,梵碑古道,彩凤凌波(顺荡彩凤桥)等。
2、保护与开发并行,加强旅游环境建设
(1)关于古村古镇的保护方法:“首先要保护整体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因素,除建筑物还包括路面、院墙、街道小品、河道、古树等,外观按历史面貌保护修整,内部可进行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更新改造。其次要采取逐步整治的作法,切忌大拆大建,对历史性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整饰,对后人不合理改造的方法,可恢复其原貌,对不符合整体风貌的建筑要予以适当改造。”②
(2)在诺邓古村旁恰当位置划地进行新村建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也可相应进行游客的食宿接待。
(3)恢复古盐井生产,恢复以诺邓传统村落集市、以火腿为主的名特食品加工业、传统种桑养蚕业、传统的水碓、水磨、水碾和手工酿酒作坊等,不仅仅作为展示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建造一部活着的《天工开物》,让人体会和承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质和魅力,以活的方式保护一种文化。
(4)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诺邓村内的古建筑均属土木结构,民居构建密集,因此,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完善消防通道建设,加强消防用水建设,添置消防设备。对现有电网、通讯网络进行适当改造,这不仅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也美化了景观环境。
(二)诺邓的旅游产品价格策略
因为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导致旅游价格具有特殊性和灵活性。诺邓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不同的游客目的不同。同时,季节的原因,游客的数量也会受到影响。采用旅游差价,对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游客实行不同的收费,可以起到刺激需求、扩大销售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旅游地控制需求、改进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诺邓古村的开发不仅局限在观光等,还有更高端的学术、科研方面的交流等,采用旅游差价也容易对诺邓形成一种保护。在旅游旺季不用担心旅客太多而破坏古村的古朴风貌,对天池自然保护区等的维护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细节上,农户可自行接待游客,为他们提供饮食住宿及导游服务。但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村民依标准向游客收取费用,此部分费用归村民所有。
(三)诺邓的旅游产品渠道策略
首先,诺邓旅游资源的推广不能单纯依靠***府以及自主成立的开发协会,应当与专业的旅游机构合作,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达到共赢的效果。
其次,对于旅游资源应当采取直接的销售渠道。
在生产现场进行销售,强调游客参与、体验。建设以盐为主题的博物馆,恢复食盐生产,演示“分灶煮盐”的过程,将其制成一些工艺品。这样的工艺品如果少了制作的过程,就少了很多的意义,所以游客可参观其生产和工艺过程,有的可直接参与生产。还有其它的一些特色食品、民族工艺品等,都可以强调游客的参与、体验,在生产者现场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一些特色的风味也必须是在当地才能品尝得到。
在村口处开设旅游商品展销店,展销店主要销售包装类的商品,可以是绿色生态食品、民族风纪念品,也应该包括云龙地方歌舞音像作品、摄影***册、明信片、书籍等文化音像类旅游产品。目前诺邓很难买到专门的、有特色的产品。即使有出售一些商品的村民,也需经过询问之后才找到位置,比较分散。展销店应在两个地方开设:诺邓村口和县城。特别是村口的展销店,可以鼓励村民提供一些具有民族特点和较为古朴的原生态的旅游商品,既方便游客购买,又能让村民从旅游经济的开发过程中得到直接的受益。
通过网络预订、销售商品,对不同商品模块进行设计,部分产品接受客户订制。
(四)诺邓的旅游产品促销策略
1、网站建设与新媒体工具使用网络是最快速的宣传平台,加强网站建设,借助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等平台,可以系统的向外界推出深闺千年的诺邓,促进旅游服务的提升。
2、举办节庆活动,公关营销
摄影艺术节:举办摄影艺术节,邀请摄影爱好者参与,一则摄影节自身的影响力会吸引一部分的游客,二则云龙秀美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会通过摄影家的镜头传向更广泛的人群,无形中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太极“道”文化论坛:诺邓地区自古道家文化兴盛发达,玉皇阁、虎头山道教建筑群便是明证,诺邓又有天然太极***景观,只要在太极文化、道文化上作深刻的挖掘,提供一个“英雄论道”的平台,邀请一些文化名人,前来交流。
祭孔大典:诺邓祭孔大典作为一种文化景观,与诺邓儒家文化传承相结合进行宣传。
征集宣传作品活动: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体工具,针对学生展开云龙县宣传视频、歌曲、海报等的征集比赛,以学生带动周边人群,推广生态旅游。
3、旅游产品宣传
旅游商品可以宣传推广旅游地印象形象,从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上加强标记,设计专门的标志、包装等将诺邓的旅游商品进行推广。云龙资源丰富,有许多富有特色的物产,开发绿色生态食品民族风纪念品、文化音像等,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形象进行产品宣传。(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施江义,陈亚颦,余明九.从“诺邓模式”看旅游古镇开发的竞合博弈[J].旅游研究(季刊).2009.9,第1卷第3期。
[2]时晓兵.浅析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模式――以“诺邓”模式为例[J].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0.8。
[3]阿达茵暑期社会实践队.诺邓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调研报告[R].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11.9。
[4]李文笔,黄金鼎.千年白族村――诺邓[M].昆明:云南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3。
[5]阿达茵暑期社会实践队.诺邓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调研报告[R].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11.9.第19页。
[6]贾秀禹.中国景观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以云南诺邓村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08.7
注解:
①李文笔,黄金鼎.千年白族村――诺邓[M].昆明:云南名族大学出版社,2004.3.第3页。
一诺千年篇3
灿烂阳光中的诺邓,与蓝天白云相连的诺邓,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风貌。我的视线从山脚移向山顶,仿佛绘制了一幅绝美的画:树中有房,房中有树。画中的树,密密麻麻,高高低低。密至无法屈指可数,低至比墙角还低,高至蓝田白云;画中的房,依山构建,形式多变,一时无法提炼成一句精美的话。房,并非整齐划一的红墙青砖白瓦,而是没有粉刷的土墙加上老得乌黑的瓦,没有统一的方向,而是随性而为,主人家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我走到千年盐井遗址,两口盐井像井字,并用井字木架保护,我想当场鉴定,走到井边,匍匐,伸手,蘸一下井水,用舌一舔,太咸。这一品尝,品出了盐井的悠久历史。身边的碑文告诉我,这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井深21米,不可想象,古人用吊的办法,从下面取卤再分给各家火炉煮盐。尝了盐,进村。
村道并非柏油路或水泥路或平整的弹石路,也不是土路,而是坑坑洼洼高高低低的石头路,狭窄的路两边是沿路砌的高高石墙,墙上有绿色蔓藤、小草、大树,还有仙人掌,一看,便有清凉而清幽的感觉,但,不能心无旁骛地欣赏,而要一边蹬阶,一边看前面的路,看一步走一步,脚踏实地,否则,会跌倒或马失前蹄或崴着脚,所以,走这样的古路,不能心急,心急也白急。所以,欣赏这千年古道,要慢慢来,慢慢咀嚼,慢慢消化,才能化出真味来。
路,既陡又多,千条万条,短巷长巷,曲径通幽。抬头看见的是层层叠叠首尾相连的房子,前后人家楼院重接,台阶相连,往往是前一家的后门与后一家的大院相通,千年相通,我明白一个道理,通则和,和才通。院落有三坊一照壁,有四合五天井,有五滴水四合院,有一颗印四合院……风格各异。我无法辨明方向,只好乱走,不知何时,走到了提举司衙门旧址,因为石墙上的碑文提醒我。“公元1383年明***府在全国置七个盐课提举司,云南就有四个,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后来提举司衙门外迁,这里就演变成了诺邓黄化家族私宅,族人将原提举司大门改造成登载本家科举功名的题名坊。清代黄氏门中共出两进士、五举人及上百名秀才,康乾年间举司人黄桂是名噪一时的饱学之士,曾被誉为滇中一儒杰。”我读后十分敬佩!远离城市的一个小山村,一个古村落,竟然成为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我怀着敬佩之情,看了清代乾隆年间进士黄绍魁旧居一幅***:“黄榜题名荣归故里”,看了“麒麟探花,双凤朝阳”书案,看了木雕***案,看了珍品,让我为之倾倒,赞叹不已。赞叹之声正萦绕心间,又看见了粗糙的黄色墙壁上嵌着一块文化旅游招牌:“诺邓白族千年村黄遐唱家庭生态博物馆。”朝前一看,看见大门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门前墙壁里做了一个独特的前言。前言是几块小长木条做的,并非是金字,而是规规矩矩的毛笔字。“我家是白族民间工艺美术世家,擅长纸扎、木雕和泥塑艺术,到我祖父黄遐昌时,将祖传技艺发扬光大,成为云龙五井的民间艺术家……”进去一看,果真如此。在一个60岁左右的农民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讲解下,我参观了三个展室,浏览了古老的书房,书房有他祖辈读过的书籍如《大学集注》、《千家诗经》;浏览了雕版,民居装饰绘画遗存作品;浏览了制盐的大锅、大木桶、精致小秤……我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因为要回永平,只好返回,按规定,我拿给他5元钱的参观费,便依依不舍地匆匆离开。
走到了村脚,走到了古桥,看见一群晚归的吃饱了的黑山羊,在千年盐井边,正津津有味地舔着井字的木架……
一诺千年篇4
家乡诺邓,坐落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城以北的山谷里。诺邓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它灿烂的建筑文化艺术,直至今日还较完整地保留了山地白族原生态文化。走进诺邓,犹如在解读一本鲜活的史书。
沿着山涧边的水泥大道,渐渐入山。诺邓古村的全貌就映入你的眼帘,一座座房子挨挨挤挤,但又排列有序地从山脚到山腰直至山顶。山谷中不时洒落着微雨涂浓了的庄稼的绿色,缠绕在山腰上淡淡的云雾似乎舍不得离开。旁边地里的庄稼给山野增添了鲜明的色彩。峰峦叠翠,碧波潋滟,空气清新,原始古朴的民俗、建筑风格的迥异,使整个村庄散落在风光秀丽的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世外桃园。诺邓古建筑院落是目前国内罕见的、保留完整的传统建筑群落。建筑式样有“四合院”、“一颗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建筑布局。建筑依山而建,构思奇巧多变,无论是四合院,还是三坊一照壁的结构,平面组合都巧妙地结合山形地势特征,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千年的古村落,宛如一个动态的博物馆,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千百年来的大理,乃至云南地区在文化、经济、***治和社会民俗方面的历史进程。
诺邓人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在精神上积极而顺应天命。在看似沉闷的村居生活中,他们自有点缀生活的乐趣。曾几何时,繁荣的盐业经济时代给诺邓人带来鼎盛时期,而今天看似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又让诺邓人心中产生了巨大落差。但他们始终用最朴素典雅的方式面对生活:耕田割草、劈柴喂马,年复一年的劳作。
朋友们,如果你想了解诺邓千年白族民居的悠久历史,感受盐井文化的渊源传承,观赏那民间收藏的古董和繁荣多年的古村,那您就赶快来吧!淳朴好客的诺邓人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一诺千年篇5
诺邓的民居建筑式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每一处门、窗、梁、柱、檐上都雕刻着精细美观的***案,山墙、院墙上均有绘画,或疏影横斜,或浓淡相宜。屋脊上常骑着各种瑞兽,兼具辟邪美观的功能。寸金之地,再富庶的人家也不会拿出大面积的地方作院场,所以整个诺邓村尽管都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格局摆布,但与大理其他地方相比还是显得挤促与窄小。但再小的院子,总有花花草草,那些美丽的花朵,会让你联想起阡陌小路上冲你莞尔一笑的女孩。
诺邓并不庞大,看上去有些杂乱的人家,其实都按山的脉系布阵。当然,抢占主脉的人家,一定是那些发了盐财的灶户,抑或是来往于盐马古道的商家。现在发财的诺邓人家大有人在,但依然保持了原本的古朴。
我在诺邓住了一晚,鸡叫得亢奋,我却一直赖在床上,直到阳光拍响了生锈的窗子。这时,驮沙石料的马走出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客栈年轻的老板早起床干活了,只有一位老人捂着肚子不停地吹火,那张黑不溜秋的大铁锅盛满了卤水。电完全可以驱动一应俱全的炊具,但主人似是更喜欢柴火。老人指了指屋檐下的燕巢,说燕子也喜欢有烟火味道的人家,他说村子里不烧柴火的人家都没有燕子前去筑巢。抬头看,新垒的燕巢就在烟灰浓尘的屋檐下面。
诺邓美得很接地气。夜间,有蛙声伴奏。随地所取的红泥,粉筛和浆,就是糊墙粉刷的好料子,不龟裂、不起皱、不粘衣物,不论时间多久,都不会褪色。除了井盐的清香,还会有书卷气息弥漫。周末,诺邓小学大门紧闭,在一处处老屋的屋檐下,那些捧着课本诵读的孩子与衔泥的燕子一样忙。黄秋莹带我逛完秀才的故居,又领我走进贡生院的深处。春天有暖阳催人下地的耕作,扛着犁背着种子的男人,已经沿石阶走了好长一段,还会回头喊“孩子好好读书”。父母再苦,也要让孩子在书中汲取营养。看到这,也就不怀疑才有1000年历史的诺邓村竟会出200多个秀才、40多个贡生,以及很多举人进士。
大多数诺邓人家都有祖传的古董,随便拿两件出来,那历史就足以让人惊诧。而能系统地把诺邓的古旧物品集在一屋的,只有一个叫黄家昌的人能做到。治马病的偏方、秀才留下的毛笔、穿得薄似纸张的马掌、真真假假的印鉴,那是诺邓的曾经与过往,都在与他一家人的生活打挤。我喜欢上了博古架上的一顶黑丝绸缎的瓜皮帽,一定是老人舍不得把它带进棺材,才流落到黄家昌的藏品中。看到这顶瓜皮帽,我无端地想起戴一副老花镜、就连布谷啼、桃花落都会感伤不已的秀才。
黄昏来临,廊灯静寂,井盐清芬漫溢。此刻,位于村子中间的大青树下,老人们围坐闲聊。不说昨天,也不说家长里短,聊的还是自己身上新添的毛病、夜晚离奇的梦、好久没回家的孙子。村子为什么选择这么陡的山坡,盐泉客栈老板黄树江说是风水好。一个好的村子既要有靠山,来脉周正,绵延数里,还得有蹬脚。诺邓之所以千年平安,就是因为脚下的盐井。至今村子里起房盖屋的用料都是人背马驮运上去的,气喘吁吁的马与它同样气喘吁吁的主人,我都觉得心疼。
我抵达诺邓,春天刚刚撒手,春风催促树木忙乱地抽枝,花朵笑脸相迎,天空像是被使劲地擦过,干净而湛蓝。水不再寒意蚀骨,步子变得笃定而自信。由于制盐,诺邓周遭的山剃度般光着,那些葳蕤的森林都喂进了灶嘴,变成清盐和现钞。从中可以想象诺邓盐井发现之前的样子。当然,没有盐井,也就不会有滇西最大的灵星门、文昌阁,也不会有千年古村源远流长的文化。现在,当年大水泱泱的诺河也只剩一河床石头,有一天将成为一处遗址,这么美好的古村肯定只供人凭吊了。
佛教道教乃至白族的本主崇拜轮番登场,村里庙宇林立,既有文庙,也有武庙。管财的、降水的、送子的各司其职。尽管如此,诺邓人最终相信读书明理、勤能补拙、劳动才会致富的道理。
诺邓的富是用盐浸出来的,然而,当海盐大量产出,诺邓盐便淡出“咸恶”江湖,只剩下一条七断八接的盐马古道接受着旱灾与雨水交潜的浸泡。而现实的诺邓人,依旧把卤水抽到祖屋下、盛在铁锅里,在轻烟浮冉的晨昏,硬是把一锅水煮出精盐来。这是一种尚商的延续,走在诺邓,每个临路的窗子都变成了商铺,当然最多也就摆几斤诺邓井盐、个把火腿。守铺子的多是上了年纪的大爹大妈,游客是世景,买不买都无所谓,老人们是在安度时日。进屋,他们会给你泡茶、点烟,而他们就坐在废弃的石臼上,与你说彼时的诺邓。
我也站在了灵仙门前,看不出诺邓前山后水的脉络,一幅历史的画卷却在我面前徐缓铺展:五滴水老宅升起的炊烟,四合院上盘桓的鸽哨,大青树风中的舞姿……
诺邓有谜,也有悬念。是谁最先捧起诺河之水,嗅出盐细弱游丝的冽香,才有了寻源而来的先人,在深不可测的洞穴,舀出一瓢瓢沉睡的卤水。那些衣裳褴褛的外省人,以怎样的谦卑与坚忍赢得本土白族人的接纳,最终把心爱的金花下嫁给这些盐井上的劳工,让那些福建人、四川人、湖南人最终成为诺邓最先的居民。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盐总是与白花花的银子有关,因盐而设的关卡与盐司,总是把民生的食品变成价格飚升的财富。驮盐的人离开诺邓有些就没再回来,贩盐的路充满凶险与变数,我听过黄树江父亲关于盐马古道的调子,悲壮而泣血的声线,就在我投宿的客栈时隐时现。有些盐贩当然是发了,置物盖房,取大小老婆,添头骡大马。更多的人还是守着贫苦的日子,舍不得离开诺邓。
2012年,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来到诺邓,便把这里独特风味的火腿推荐给全国观众,古村一夜之间红得有些疯癫,蜂拥而至的客人、临时起念的客栈、供不应求的火腿。有人把形已荒废的古盐井再度掘开,焚香烧纸,唤醒管卤水的龙王,仓促上阵炼制井盐,整个古村再度飘起井盐的清香。诺邓火腿的有名与诺邓的质盐有关,诺邓火腿的历史与诺邓的盐一样悠久。诺邓火腿很多时候用来煮食,当然还可以炒、蒸、炸、烩,配什么素菜都成。即便是一锅清汤,也因为煮过火腿,放一把苦菜都会令人食之不忘。
诺邓火腿的腌制方法很讲究,本地土猪,加上传统方法饲养,从本质上保证猪肉品质。全手工腌制,也是诺邓火腿品味的保证。将猪宰杀后,先用50度以上的纯包谷酒喷洒抹匀,再涂抹揉搓上诺邓井盐,酒与盐都是杀菌功臣,如此一支诺邓的猪火腿才能敌过蚊蝇的觊觎与细菌的侵蚀。想想,海盐未投产前的盐那么紧缺与昂贵,又会有多少人家把大把大把的食盐往一支猪火腿上拼命地敷呢?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诺邓的井盐,也就没有诺邓那支1000多年历史的火腿。
我喜g诺邓火腿的鲜香,诺邓井盐的传奇。烧一砣盐丢进菜汤里与放一些盐面味道总是不一样。肚子疼,有盐入茶,盐同样需要火烧得通红再投入茶水中,立竿见影的疗效让医生费解。骨伤,文火慢炙的精盐揉搓,有止痛通脉的奇效。把卤水转化成精盐,没有捷径,都得经过煮熬。熬盐需要功夫,与一大铁锅水叫板,还得培养耐性,一点点蒸馏水分,其间实际是对弈和搏斗的过程。
诺邓村的盐井位于村子最下面的诺河边,两年前新建的具有保护性质的房子罩住了有些颓废的老井。每一位到诺邓的游人,都会在这里补上属于诺邓千年史的重要一课,那就是一井盐与一个村庄千丝万缕的联系。诺邓过去有80多户灶户(熬盐的人家)从事熬盐、烧制成盐等技术性的工作。1995年,诺邓村的盐井正式停止生产,少数离卤房较近的人家利用闲暇时间做点筒盐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用以添补家用。与辘轱绞车提卤相比,现代人只需在家中一合闸,电便驱动抽水设备,将深井的卤水冲送到铁锅。
万驮盐巴千石米,百货流通十士奇。
行商坐贾交流密,铃时鸣驿道里。
这是诺邓至今流传的古诗,可以想象出诺邓当年盐业繁荣的情形了吧。我再也看不到管卤水龙王的神龛,据说还藏在民间,主人有意将其遮蔽起来,人间嘈杂,龙王寿年不轻。
当然,那时的盐不是随性而为的产业,需有制盐的灶户将制成的盐交到盐局,再由盐局分配发放到各地经销的。想来,彼时的灶户不过是苦点工钱的手工业者罢了,扯不上富,养家活口的行当而已。就像时下的诺邓村,虽然以火腿之名声迎来众多客人,但也只有那么几家客栈做得活。很多人家只留老人与孩子,年轻力壮的都出去打工了。然而,也不是每家都会腌制火腿,也不是每家都把管子伸进盐井,制出让客人掏腰包的纪念盐。诺邓冷清了许多,但诺邓不会因此失去美。
这个喝卤水长成的村子,似乎仍可品出咸味来。雕花马鞍,有马很咸的汗液;账房先生的算盘珠子,据说年末都要有专人清洗,洗下来的水有盐的成分。一大锅卤水要熬多久才变成精盐,老人不答,依旧注视着锅中水的变化,顺着他的目光,在渐渐升温的锅里,我看见一朵朵时间的旋涡。黄秋莹不小心弄响了挂在墙上的大铃,那对系在头骡脖子上的铃子,响声与粉尘同时落下。就在这时,我看见锅里有絮状结晶物,我想,老人家,我终是懂了一锅卤水熬制成盐的时间,那就是诺邓千年的时间长度。这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转换,而转换的结果是,盐还年轻,熬盐的人一代一代老去。所以,别把诺邓想得过于富有,不过诺邓人也不会因为游人蜂拥而至就当起甩手掌柜,凡事亲历亲为,据我所知,除了规模大一些的客栈,很多人家的主人既是老板也当小工。
住在黄树江家的客栈,老板一再问我感觉如何,我说这客栈还不是我想要的样子,它新得有种都市的味道。当然,它的价格也不允许我待上一年半载。第二天,换了家比较旧的、离万寿宫比较近的风清客栈,我喜欢它的旧,有种淡淡的陈腐。老椽被雨浸渍得有些朽,勾头瓦缝长满了喜欢与风较劲的野草,梅花窗雕功精细,有些颤动的楼板散发着微弱的松脂味。一杯茶放在苔藓满面的石桌,颤巍巍的老人便咂着长长的旱烟锅凑近,向你说起万寿宫的缘来缘去。
一诺千年篇6
――《舌尖上的中国・诺邓火腿》
藏匿在深山中的古村落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短短6分钟的影像让诺邓火腿一夜之间风靡全国。正如纪录片中所说“藏匿在深山中的美味,正在慢慢生成。”但是,藏匿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山坳里的诺邓村,曾经是盐马古道的中心,有着千年历史的诺邓盐井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深情馈赠,这片风水宝地还拥有“太极锁水”的震撼奇观。这里与世隔绝、静谧美好;这里民风淳朴、文风盛行。
诺邓村是滇西北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据唐代樊绰所著《蛮书》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经方国瑜先生考证“细诺邓井”即今诺邓盐井。从唐代南诏时期至今,诺邓的村民沿用至今,这里曾是滇西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重镇,这里的村民长久以来都以煮盐为生计。然而,世事变迁,随着井盐的没落,这个失去了经济支柱的千年盐村逐渐被世人淡忘,继而遗落在时代变迁的历史长河中。
诺邓地处山谷,几面山坡上到处构建着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风格各异的古代民居,院落形式多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颗印四合院”等,还有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明清时期的众多庙宇建筑和古盐井、盐局、五井盐科提举司衙门旧址以及街巷、驿路(盐马古道)等古代建筑。这些建筑无论是民居还是庙宇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古代先民的高超智慧。此外,无论是门、窗,还是梁、架、斗、拱、柱、枋等,都十分重视传统工艺,雕刻的***案大方美观且各不相同。
今天,走在那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上,聆听着那阵阵的马蹄声,遥望那历经沧桑的诺邓古井,我的目光仿佛穿越到那过往的时空中。“万驮盐巴千石米,百货流通十土奇;行商坐贾交流密,铃时鸣驿道里。”
自然的馈赠――诺邓火腿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对诺邓火腿的介绍,诺邓火腿之所以别具风味,是得益于“自然的馈赠”。
诺邓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诺邓镇南部,距云龙县城7公里,诺邓村最低海拔1900米,最高2300米,恰好位于江水转弯的地方,常年处于温润空气中,这种环境特别适合火腿的深度发酵。
此外,当地村民放养的猪多以苞谷及野生植物为饲料,最后产出猪肉不仅肉质细腻,而且油脂薄、瘦肉多,口感上乘,营养丰富。
除了当地优秀的生猪食材,成就美食的调味剂同样来自自然的馈赠――诺邓井盐。盐是腌制诺邓火腿的关键原料。诺邓井盐口味清淡,且富含钾、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于诺邓火腿而言,是成就美味的关键因素。据说,普通的大粒盐只能腌透六层肉,而诺邓井盐至少可以腌透七层。
在腌制火腿之前,村民们会从诺邓古井中取出卤水熬盐。村民们熬盐技术依然是传承于祖祖辈辈的“土法”,首先就地搭建土灶,支上铁锅,将从诺邓古井中取出卤水倒入锅内,然后生火熬煮,大约熬制24小时后井结晶,取出晾干,这种盐,称为锅底盐。虽然用这种方法熬制出的盐颗粒较大,纯度不高且含有较多杂质,但村民们认为正是这种古法熬出的“土盐”成就了诺邓火腿的美味。
温润的气候,千年的井盐,高原的山猪,独特的工艺,四者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这藏在深山中的美味。
诺邓火腿的完整工序
腌制诺邓火腿,村里每家都会,只是口感略有不同。村里的火腿生产大户,有杨、李、黄等几家。云龙县诺邓镇金腿商贸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诺邓火腿制作技艺传人李天嗣师傅已经有近40年的诺邓火腿腌制经验,由于技艺精湛,他腌制的火腿就连当地人也是十分喜欢。
品尝了老李家美味的火腿,我们请教他如何能腌制出好火腿的奥秘,李天嗣师傅说:“诺邓火腿就像茅台一样,离开诺邓这个地方就再也腌制不出真正的诺邓火腿了。”他还说:“外面的世界太喧嚣,只有在深山中才能腌制出不为世俗所左右的好火腿。”老李如他自己所言,就这样一年年地隐匿在诺邓的大山深处专心地做自己的诺邓火腿。
李天嗣师傅介绍,制作诺邓火腿一般在每年的立冬至立春时段,尤其是这段时间中的“生甲”和“死甲”日子更是制作诺邓火腿的最佳时机。
诺邓火腿的制作流程包括以下阶段:
1、选料。制做诺邓火腿要选取优质的生猪后腿作为原料,不能用死猪、病猪、***猪作为原料制作火腿,主要选取当地放养的黑山猪作为原料制作火腿。这种黑山猪的后腿瘦肉厚,肥肉薄,肥瘦均匀。将选取的黑山猪宰杀后,取其后腿作为制作诺邓火腿的原料。
2、清洗、晾晒、修割定形、挤血。将选取的山猪后腿清洗干净后,晾晒12―24小时至火腿温度大约15度左右,用刀打削火腿边缘打整光滑、修割定型,之后用锥子在猪腿的血脉处扎几下进行挤血,将猪后腿内残余的血水用力挤压干净。
3、洒酒除菌、拍压上盐。用当地酿制的苞谷酒均匀地喷洒在火腿上面,之后用当地出产的诺邓井盐拍打于火腿上,反复揉压,让猪腿充分吸收盐份,最后再在猪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盐,使诺邓井盐能够均匀地覆盖在火腿上。
4、木缸腌制。将上盐的火腿皮面朝下放于木缸内,盖上缸盖腌制于20-30天左右,在腌制过程中每5-10天翻一次,使表层的盐分均匀地渗入火腿内。
5、涂抹盐泥。腌制完成后,将火腿从木缸取出再抹上一层盐,滤干表皮水分后再在火腿外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灶灰、诺邓盐卤水下沉淀的泥浆混合的盐泥,据说这种稀泥有保鲜、增香和防虫的作用。
6、悬挂发酵、风干。将上好盐泥火腿悬挂于阴凉通风、湿度适中的库房中,让火腿自然发酵风干。一般悬挂半年以上即可,存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浓,发酵风干三年的火腿味道最佳,可以生吃。
这样制作的火腿,盐分比其他火腿更少,味香而不咸,质优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红,肥瘦均匀。食其味,甚至比顶级的西班牙火腿更鲜嫩。
美味有传承
长期以来,村民们腌火腿的时间一般都是在立冬以后到立春以前,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腌制的火腿被称为“正冬腿”,也是真正意义上传统的诺邓火腿。
这个季节,山间放养的猪已经到了膘肥肉美的宰杀时节,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加大,适合火腿的初期加工。一只只腌制好的火腿,用绳吊于阴凉通风处,通常需要三年左右时间,一只油脂薄,瘦肉多,鲜滑味美的火腿才能够完全腌制好。
这样漫长的制作周期,造成诺邓火腿的产量并不高。如今,在诺邓火腿逐渐出名后,人们自己驾车,不远千里,来到诺邓村,只为品尝最纯正的诺邓火腿,诺邓村里也由此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农家乐,每到周末,村里停满外地牌照的车辆,各地饕餮汇集在这里,就着清冽的包谷酒,下着最醇香宜人的诺邓火腿。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关诺邓火腿的制作过程片段里,诺邓村村民黄桂生与黄树江父子俩几乎全程出现在镜头里。片子一播,黄家父子跟诺邓火腿一起出了名。
纪录片播出不久,父子俩就托人制作了一张大幅广告贴画,立在农家乐的大门处。广告上面是父子俩制作诺邓火腿时的部分视频剪切画面。两人笑称,他们似乎成了农家乐的活招牌。
诺邓火腿是每桌必点的菜肴,客人们吃完饭后意犹未尽,还跟老黄商量想买点走。父子俩有些尴尬,对方说尽了好话,才勉强同意他们带走一小块。临走时,对方连声称谢、道别,约好下次光临的时间。
农家乐的厨房与餐厅走道中间,有一间父子俩储存火腿的库房,里面摆放着上百只火腿半成品。因为腌制的时间不够,这些火腿一只也不允许上桌。
除了村里,一些村民也开始尝试走出诺邓,在云龙县城里创建自己的火腿企业,开始尝试将诺邓火腿推向市场,甚至与电商结合,开始在网络上卖起了纯正的诺邓火腿。
一诺千年篇7
诺邓很早就成为部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但一直声名不彰,但随着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这个古村中微不足道的火腿却飘香四海,突然之间人们发现在火腿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有着两千多年生命的古村落。诺邓盐井的开发始于公元前110年,公元863年成书的《蛮书》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1151年过去了,村名依然未变。明初,在诺邓设五井盐课提举司,“专理盐课”,工商业兴盛一时,东通大理、昆明,南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兰坪、丽江,成为滇西北商业中心之一。村中常住户达400多户,近3000人,另有商、工、艺等数千流动人口。现在的诺邓人祖上大多是明代从各省来的移民,他们和当地的各族不断交流融合,最后被融化为白族,同时也保留了许多汉文化的特点。
盐是诺邓的灵魂。两千多年来,盐支撑着诺邓的***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流淌于云岭山脉中的a江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盐矿,自古以来就是滇西和滇西北最大的盐业中心。在交通不便的三江并流区域内,广大人民的生活就依靠这一个个盐井,而盐井自然也成为经济、文化发达的所在。居住在盐井的人自称为“井上人”,以有别于“山里人”。“井上人”从事的是工商业,即使是一般的工人,也比“山里人”的收入多,所以在诺邓,见不到茅房,全是清一色的瓦房;“井上人”不种田,马帮驮出去的是盐,驮回来的是大米;“井上人”唯有读书高,所以在诺邓有文庙、武庙和书院,出了“二进士、五举人、贡爷五十八、秀才四百零”;“井上人”追求精神上的信仰,于是诺邓的祠堂、庙宇超过40座。这一切放到通都大邑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边地山村来说,应该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村里的居民建筑都是“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白族民居建筑。至今还有元、明、清代的建筑院落90多个,民国后的建筑院落60多个,以及寺庙、祠堂、牌坊等20多处。每一处院落都巧妙利用山势地形布局,一层叠着一层往上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由于山势较陡,前后人家之间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往往是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诺邓的民居建筑物工艺精美,门、窗、木梁、柱、檐都讲究雕刻***案的美观精细,山墙、院墙上都绘有***画或***案。每户人家正房、厢房、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艺都各显特色,几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两家来。
诺邓火腿是云南除宣威火腿、鹤庆圆腿之外的三大名腿之一,早在清代就经“南方丝绸之路”出口缅甸、印度等国家。其制作方法独特,先要用松毛将猪皮烤黄后,浸渍在卤水中,腌制3至5天,捞出晾至微干,喷抹上白酒、盐、红曲、硝、草果粉等,挂于通风处晾10多天,再喷抹酒、盐一次,再用白纸糊严,抹上草灰或石灰,再包一层白纸,最后埋入地窖,一二个月后即为成品。用诺邓火腿烹制的菜肴有几十种之多,皆色香味美。最简单明了的如火腿荷包蛋,在煎得半熟的鸡蛋上放上一片肥瘦相间的诺邓火腿,反转再煎至火腿熟即成,外焦里嫩,色泽金黄,香气沁脾。复杂点的如烧火腿,将煮至熟而不烂的火腿捞出去皮,穿在铁叉上在粟炭火盆上烧烤,边烤边用鸡毛刷蘸鸡蛋清与蚕豆粉调成的糊于其表面,烤呈黄色后再刷,如此三遍,然后将烤黄的火腿切成片码盘。三番五次的烤、切,皮酥脆,肉肥而不腻,味鲜香浓郁,入口化渣。
千年依旧,诺邓人就这样生存着,打造出一个繁荣昌盛的诺邓村,过起了“井上人”的生活。直到二十世纪的后半期,现代工业文明冲垮传统手工业的时候,两千多年的诺邓井就这样封闭了,卤水依然在流淌,淹没了井口。但古村的价值终究不会没埋没,作为云南保存最为完好的民族文化传统村落之一,诺邓也将和她的火腿一起,飘香世界。
链接:
一诺千年篇8
尽管此时,黄昏已把脸色调暗
我仍要为你,预订一片阳光
给你一览无余的光芒
你是石骡子,临水而居,三十亿立方米的水
域
翻卷着细碎的花朵,爱抚着你苍老的容颜
我是望夫云,飘浮在苍山之巅
我用十九座山峰做桨,划动
你眼眸里一波一波的柔光
亲爱,你要沿着十八条溪水的走向
将阳光举到山顶,阳光叠加着阳光
即使一千次一万次地滑落,也要一如既往
像你离开之前,退下所有的暖
带我们回到初见
我挚爱着十月,我要用积攒了一生的风
吹开,通往你的水路,即使每一次相会
都有两颗心碎裂的声响,我也要让殷红的碎
片
缠住半遮半掩的水色,在你栖身的洱海
守望千年
爱的火把
七月,擎着火把,重逢
在古老的城墙,投映誓言
在上刀山下火海的狂欢中
时光被麻醉,我浪漫的王
我们在烈焰中升腾
千年前,你是王,我是妃
在苍山之巅,洱海之滨
你用智慧打理城郭,我用仁爱
消除贫瘠与苦难,你手执信念
劈开夜,拽风疾驰
以佛祖的梵音,吻遍群山的额头
那场烈焰下的阴谋,你
用一堆焦骨回馈我的期望
抱着你滚烫的余温,摇晃
我纵身洱海,火光烤焦波涛
水草呜咽。黎明在焦渴的鱼阵里
发出血腥的叹息,我的残骸
被重新置换成晨曦的微光
千年多来,延绵奔涌的血液
滋长七月,流火葱茏
噼噼啪啪地脆响
再次点燃,风花雪月
诺邓,今生最美的遇见
野杜鹃染红了面颊,像布谷
送来千年白族村的美酒,醉了春天
炊烟如云雾般散淡,古道深处
你游动的目光,邂逅顾盼的落红
诺邓,在时光里流动,孔文化
千年不散,犹如你的耳语
飘散着盐道的沧桑,群山之巅
想要采摘一缕,太极之光
像秘境的光环,在春天里徜徉
等到季节再次返青
用桃木的粉簪,梳理
一颗印心宽不怕屋窄的气度
晨光中,你用笑声吐纳风云
你用情话,织补空白
诺邓,今生最美的
遇见
永平的美
永平的美,像一朵漫步的炊烟
让婀娜的女人,浅笑着
从初见的羞涩里抽出坚毅
点染,博南古道含苞的春色
永平的美,像彝家瓦罐里的老酒
让远足的游子,踌躇着
从手心里的田埂上,耕耘远方
收获,汉文化飞地的种子
永平的美,像火塘里的烤茶
让静待的心路,匍匐着
从马蹄印的碎片中拼凑记忆
烘托,浪花淘尽英雄的气度
永平,以月光做桨
划出江南的烟色,长长的丝路
永平,托着布满苔藓的蹄印
在城市的眉角,化为一尾相思
醉入,马樱花的灿烂
游走在体内的暗香,在古驿站
用原始的辞藻,安插路标
藤蔓围剿着古道,潜伏
与蹄印相依,像一缕
穿越博南山的风,溜进祠堂
交出飞翔的力量,褪下零度的河流
飘香的缅桂,把语言放在古道口
无数次,喊回擦肩的名字
炊烟与鸟鸣共舞,羊群与云朵缠绵
歇脚的马锅头,从血液中
抽出春天,醉入
马樱花的灿烂
风是穿越峡谷的鼓手
高原上,风是穿越峡谷的鼓手
嘶鸣,狂奔,擂响彝山的铜鼓
那些鼓点像箭,击落雁阵
露出炭火一样的唇
风,驮着霞光,擦亮
黄昏的灯盏,像我流浪多年的情人
拥着鸟鸣,和稻穗交谈
用稻香,装饰我的花房
溪水,开始在风里交出欢叫
畅快的拍打,青涩的翅膀
风把怀里的光阴染成,金黄
在峡谷的底部,传递,燎原的星火
云朵里流淌的寨子
是谁把山寨安插在云里
如礁石或岛屿在大海里航行
飞檐流淌,我担心它会在忽明忽暗里
绊倒啃草的牛羊;也甚至是唱着山歌的姑娘
哦,慢一点。请云的梦幻散开吧
山的对面,有人在深情地凝望
姑娘扬起的鞭子,镇不住羊群的嬉闹
它们在草绿的醉意里,以楞头青的无知
撩起晚霞的裙裾。那被羞红的一片
迅速地滑向山坳
姑娘的心思呢,她多想拽一片回家
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做一件出嫁的衣裳
缀上山的祝福,水的欢畅,羊的吉祥
风,轻盈,诉说,绕过纤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