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新闻策划”?进而解决究竟该如何“策划”新闻活动的问题,确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就从新闻采编策划的缘起谈起,讲讲它的定义、主体及原则。
一、新闻采编策划的缘起
新闻采编策划直接源于近几年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市场加速扩容,网络、短信等新型媒体蓬勃兴起,使得传统媒体有限的新闻资源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新闻资源共享程度也随之提高,纯粹意义上的独家报道已越来越变得不可能,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资源共享为独家视角、独家观点等全新意义上的独家报道。这种同质化竞争状态下为了追求独家报道而催生的新闻竞争手段,就是“新闻采编策划”。
有资料表明:羊城晚报用“策划”两字来概括新闻竞争策略的核心;华西都市报提出策划是都市报的精魂和制胜法宝,并把策划当作报纸发展的助推器;新民晚报则提出了“编辑策划本位论”,认为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本位职能必须强化,改变过去重采轻编的现象,从而逐步走向以编辑策划为中心、记者采写为依托的联合运作机制。而历经波折之后,北京晚报近几年来迅速重新确立了江北第一都市报的地位,编采分离、编辑中心制以及具有采编策划功能的责任编辑制的建立,是保障迈向成功的重要改革举措。
二、新闻采编策划的界定
客观和真实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是不容报道者加以“策划”制造的。但是,新闻的报道过程却带有很强的主观能动色彩,即报道需要组织。组织报道是对报道的具体安排,但这种安排不是具体到稿件的选择和修改、版面的安排和组织等微观编辑层次,而是从某个领域某一时期、某一专题的报道全局上对整个报道作出统筹安排,是属于宏观方面的编辑工作。组织报道在整个编辑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所说的新闻采编策划,其实就是这种职责专门化了的组织报道,与目前一些颇为流行的“新闻策划”概念不同,当然,也与原来意义上的组织报道有所区别。
新闻采编策划与几种“新闻策划”观点的区别。采编策划是对组织报道的扩充和延展,是新闻媒体适应竞争和发展的崭新手段。首先,采编策划与组织报道的工作内容不同。传统认为,组织报道可按报道范围大小分为全局性报道和专题性报道,一个时期的全部报道,就是由若干专题报道组成;而采编策划的任务,则是每日新闻的全方位设计。这种采编策划的日常性,就是要在第一时间抓住重点报道的所有可能的新闻要素,诸如新闻事件、新闻背景、新闻人物、新闻链接、新闻解读以及专家点评等。其次,采编策划与组织报道的实施主体不同。传统认为,全局性报道是总编辑及其助手的任务,专题性报道则是各新闻部门负责人及编辑所承担的任务;而采编策划的实施主体则是从传统编辑群中分化出来的策划编辑。媒体发展至今,已经进入经营时代,总编辑固然要负责全局性报道的组织,但这种组织更多的应在于编辑方针和编辑思想的指导,各新闻部门负责人需要筹划协调本版组各版的报道,而具体到每个版面或者分版组的报道组织,就由采编策划编辑来负责了。他们是各版新闻报道和版面安排的具体指挥者。
综上所述,新闻采编策划是组织报道的扩充和延展,是由策划编辑组织实施的、对每日新闻从采访到出版的全方位设计,是界乎宏观的全局性报道和微观的稿件选择及版面设置之间的日常新闻安排。
三、新闻采编策划的主体
几年来,北京市场上的主流都市报创造了不少新的编辑概念:编辑人、责任编辑、首席编辑、执行人等等。这些新型编辑群体职责定位各有不同:有的单纯承担选题策划功能,有的兼有行***领导责任,有的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责任,就是执行采编策划任务。这些新型的编辑群体,是实施全新编辑方针、完成新形势下媒体使命的重要队伍,本文不妨暂且赋予他们一个统一的名称,就叫策划编辑。
策划编辑跟原来意义上的编辑有什么不同?不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报纸策划编辑:一家报纸其实就是一个新闻工厂,用工厂中常见的一个口号来形容报纸同样十分贴切:质量是成功的保证,设计是产品的生命。这个新闻工厂中的记者是采购员,版面编辑是制造工程师,而策划编辑就是产品设计师。策划编辑是部门主任领导下进行报道组织策划的核心。笔者认为,报纸采编策划编辑是以选题策划为主要任务、对报纸的一个或一组版面进行全面包装设计的新闻从业人员。策划编辑对编委会和各部门主任负责。策划编辑实际上是一个新闻部门的业务负责人。报纸的编辑方针必须要具体化为不同时期的战术决策和战役决策;每一场报道战役都必须有明确的报道思想以及优秀的报道计划;而每个报道计划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采编群体来参与制定和完成。在这里,帮助报纸总编辑和部门主任制定一个个报道计划并加以完成的重任,必然地落到了策划编辑的肩上。这些人,就是报纸采编策划的主体。
四、新闻采编策划的原则
采编策划这种新型编辑群体产生的前提,是新闻竞争的白热化。新闻竞争催生了报纸编辑群的分化,从而加大了报纸整体采编设计的分量,结束了作坊式的粗放式新闻采编活动,把新闻采编推到了集约式、专业化的大生产阶段。在全新的新闻生产时期,新闻采编的基本原则也应该进行适当检查,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新闻竞争的需要。
原则之一:要坚持一个办报宗旨,即报纸存在的理由和前提,永远是丰富、方便、提升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质量。不管竞争如何激烈,“站在人民中间办报”的宗旨不能丢。实际上,这正是报纸在竞争中赢得读者的永恒法宝。
原则之二:要把握好采编两个角度,就是大众角度和社会发展角度。从大众角度着眼策划,是办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始终站在人民中间办报。要做到精英办报,办给大众。在这个物质文化快速更新的时代,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也是不断变化发展提升的。他们的需求就是报人每天的努力方向。要坚持报纸的大众性,在当前要特别注意,报纸不仅是办给有钱人的,也不仅仅是办给贫困者的,而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这就是都市报应该具有的包容性。坚持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策划,就是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胸怀全局为社会分忧,旗帜鲜明为正义呐喊,满腔热情为发展尽责。一张有责任的报纸,要正直、公正,同时要有理性、远见。要把准社会发展的脉搏,适应和推动社会稳定向前发展。
原则之三:要坚持住三个新闻阵地。第一个阵地,是“耳朵”,即对“口内”的新闻要听得清。如今,整个社会都在从计划体制向全面市场转轨的过程中,报纸的采访渠道和信息来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管有多大变化,“口”还是存在的,还是新闻的重要来源,坚持与各“口”通讯员的联系,仍然是媒体联系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口内”新闻,一点也不能落下,更不能出现任何偏差。第二个阵地,是“眼睛”,即对“口外”、边缘性的、社会上新出现的采访领域,在策划挖掘新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横竖上下精细观察,要广泛综合信息来源,把原本认为没有联系的地方,要努力找到其中潜藏的联系,真正成为见微知著的社会“观察家”。第三个阵地,就是“鼻子”。如果把耳朵和眼睛比作“口内”和“口外”新闻阵地,这实际上是一种横向的分类法;那么,鼻子就是纵向的新闻阵地。这种纵向性,在于通过强大的新闻嗅觉,不仅可以遇见到新闻的发生,还可以看到已经发生的新闻即将产生的社会后果;不仅能够发现状态性新闻,还能够发掘出有深度的报道。守好这三个新闻阵地,是对策划型编辑的基本要求,因为它们各有各的针对性,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新闻采编策划脉络。
原则之四:要坚持新闻表现形式的四个要素。其一,解释(解读)新闻的针对性。比如,一项新***策出台了,这种针对性就是指***策出台的社会背景(即其必要性、紧迫性,没有这项***策会怎么样)以及社会影响(即前因后果、改造意***和保护目标)。其二,批评(问题)报道的社会性。要以某个新闻事件为由头,带出对此类问题的社会性关注,而不能就事论事。要把单独的一个新闻事件放在社会层面去观察、分析,问题才能揭露得透彻,批评才能一针见血。其三,服务性新闻的实用性。要实现办报宗旨,满足人们对精神物质生活的急需,显然要强调这一点。其四,话题性新闻的参与(争议)性。要使与话题有关的各方面代表都愿意出来阐明事实和观点,必须要使所选择的话题具有强烈的争议性,以便引发社会读者的共鸣和参与热情。
(作者单位: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