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探析藏弦胡――以巴塘地区弦子为对象》(项目编号:CX2017SP171)]
摘要: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多种多样、风格迥异的歌舞形式。弦子歌舞在康巴藏区流传历史悠久,传播范围广大,在整个藏区都广负盛名。藏弦胡弦子是弦子歌舞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它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动人的音色,在整个弦子歌舞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藏弦胡;弦子;演奏技法;重要地位
一、藏弦胡的由来及功能
藏弦胡是一种与二胡相似的胡琴类乐器,藏语称之为“比旺”。因其外形与二胡接近,当地的汉语俗称其为“弦子”,之后这一汉语俗称流传全国。藏弦胡的来历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据相关史书记载,在公元633年左右,就已存在一种名叫“比旺”的弦乐,因此,藏弦胡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关于藏弦胡的由来还有一个凄美的民间传说:“在很多年前,草原上有一对热恋的情侣经常一边放牧,一边唱歌跳舞,但由于当地土司的阻挠,他们的爱情被终结,姑娘后来抑郁而死,但为了能够天天听到男子的歌声,她变成了一只温顺的小羊陪在男子身边,后来小羊也死去了,男子就按照小羊的愿望将它的皮做成了草原上第一把羊皮琴,也就是今天的藏弦胡。”
最初跳弦子舞时并没有使用藏弦胡弦子作为伴奏乐器,藏族人们本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各活动中都是边歌边舞的形式表演,而弦子只是在跳舞过程中作为一舞蹈道具使用。慢慢的发展之后,巴塘的文化艺术也飞速发展,从而在弦子歌舞中融入了弦胡弦子作为伴奏乐器,使之艺术性更,更丰富多彩。民间和学术界都认为弦子歌舞最初起源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巴塘县。现汉语俗称这种广为人知的表演形式为“巴塘弦子”。
二、藏弦胡的基本构造
藏弦胡的构造与汉族拉弦乐器二胡相似,琴筒较大,琴身较短(700~750毫米左右)。藏弦胡主要由琴筒、琴杆、琴弦、琴皮、琴码、琴弓、琴轴、千斤等8个部分构成。琴筒是藏弦胡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弓毛与琴弦的摩擦使之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箱。它的琴筒比二胡的琴筒大而厚,与二胡相比其音色更加深沉浑厚。琴杆是藏弦胡的支柱,主要是连接着琴筒和琴头。藏弦胡的琴杆(约720毫米)相对较短,是由于藏弦胡所独有的拉奏时不换把的特点,还要满足持琴者边跳边奏的需要。琴弦是藏弦胡的发音体。藏弦胡的琴弦由30根左右的内弦和15根左右的外弦组成,通常选用尼龙线或马尾制作,其特征表现为浑厚、深沉、穿透力强。琴皮是通过琴码的导振使之产生振动的发声体,于二胡的蟒皮相比藏弦胡的琴皮多采用不易热胀冷缩的马皮或羊皮。琴码是琴皮与琴弦两者振动的媒介体。琴弓主要由弓毛和弓杆两个部分构成,在琴弓的头部都会安置长条螺丝用来调节琴弓的松紧,弓毛放置于两弦之间,通过拉推运弓与琴弦的摩擦而发音。琴弓长短不一,一般约为50厘米左右,弓杆是由藤子或细木制成,弓毛会选用较为结实耐用的马尾或牛尾。琴轴分上下两个,主要是用来调整内外弦音高。千斤主要对藏弦胡起到固定琴弦的作用,它的高低直接影响音高。千斤形式多种多样,一般选用丝线、棉线等材料制成,常以线绕千斤为主。
三、藏弦胡的定音、定弦法
藏弦胡的定音和定弦是有区别的,定音是指藏弦胡的实际音高,如内弦定a音,外弦则会定e1音,也就是根据钢琴上a和e1来定音。音域一般在九度,其音色深沉、浑厚,具有穿透力。藏弦胡的定弦一般采用五度定弦法,根据不同的旋律调式,内外弦两音通常定为首调唱法的sol-re弦、la-mi弦、do-sol弦、re-la弦等等。巴塘弦子曲目的音乐调性多为五声调式,常用的几种调式为羽、商、徵调式,少数曲目中也会用到宫、角调式,因此首调唱法的la-mi弦。
四、藏弦胡的演奏方法
(一)演奏状态
巴塘弦子是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歌舞艺术形式,藏弦胡作为伴奏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常常以边奏边舞的立姿展现于众。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藏弦胡也会以独奏的表演形式出现,这时通常为坐姿,但巴塘地区坐姿演奏弦子很少见,其坐姿状态与演奏二胡无异。立姿,在整个藏族弦子歌舞表演中较为常用,而且立姿演奏也是藏弦胡区别于其他拉弦乐器演奏的主要特征之一。演奏者为了演奏方便,用腰带把乐器固定于腰部边奏边舞,以免把位移动。藏弦胡是一件伴奏功能很强的拉弦乐器,它为歌唱、舞蹈、朗诵、说唱等伴奏,通常其伴奏类型以节奏伴奏和装饰音伴奏为主。通过不同的演奏表达形式,为伴奏对象增加了活力,增添了变化,增强了感情,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巴塘弦子独有的韵味。藏弦胡演奏的旋律与歌唱的旋律基本一致,在巴塘弦子表演过程中通常以慢―中―快三种速度为主。藏弦胡演奏旋律对整个弦子歌舞的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弦子歌舞的表演过程中,藏弦胡主要起到领舞、领奏、伴奏、间奏、后奏等作用。人们在围圈起舞时,领舞者拉着藏弦胡,边奏边跳,通过快慢不同的旋律整理舞步节奏,控制整个弦子表演的速度与节奏,起到领舞领奏的作用;伴奏通常是藏弦胡随着演唱者的歌声对主旋律进行伴奏,男女老少沿着顺时针方向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向外散开;间奏在整个弦子音乐中起着过渡的作用,主要是对两个演唱者中间的旋律进行重复演奏,使得整个旋律在衔接过程中演奏得更加完美;后奏主要表现了持琴者将整个弦子表演达到升华,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二)演奏手法
藏弦胡的按弦方式与其他拉弦乐器截然不同。一般的拉弦乐器通常采用指尖按弦法,而藏弦胡由马尾制成的琴弦面积较大,因此在藏弦胡中会采用指肚按弦法。在演奏时通常将左手手指伸直平铺于琴弦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则运用一二关节之间处即指肚按弦。装饰音在拉弦乐器中可以起到美化声音、丰富乐曲情感的功效,藏弦胡演奏过程中采用的装饰音以“打音”“滑音”为主。“滑音”在藏弦胡和二胡演奏中最常见的是“上下滑音”。“打音”在藏弦胡的拉奏中运用的较多,这也是藏弦胡演奏中的绝妙之处。打音奏法通常是在该音上方大二度或小三度音上进行演奏,主要在同音反复以及长音上频繁使用,进一步丰富了弦子歌舞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藏弦胡因琴弓短小,为了保持音乐旋律的流畅性,在演奏长音时只能用长短不一的分弓。颤音作装饰音将长音奏成连续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使曲调具有舞蹈节奏感,“打音”成为藏弦胡中的演奏之绝。藏弦胡的弓法以分弓为主。演奏藏弦胡只在一个固定的把位上演奏,即为“传统把位”,也就是“第一把位”演奏法,藏弦胡单纯的第一把位奏法虽然在音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一音区的共鸣最好,音色最饱满。
五、结语
巴塘弦子是一门将诗、歌、舞、乐四者融为一体的歌舞艺术形式,由于藏弦胡特殊的取材造就了深沉而浑厚的音质,在整个歌舞弦子的表演中,音色卓异,风格独特,而且巴塘弦子结构划分清晰,运用典型的二部曲式结构,通过使用藏弦胡特殊的领奏、伴奏、间奏、后奏作用将巴塘弦子演绎至完美,成为藏区民间歌舞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歌舞艺术形式,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1]格勒.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边多.音乐[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172.
[3]马郎吉,洛桑.巴塘弦子曲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4]米玛洛桑.藏族拉弦乐器综述[J].研究,2003(02).
[5]李娜.藏族牛角琴的历史演进[J].文艺争鸣,2010(12).
[6]扎西达杰.牛角胡论[J].艺术研究,1998(03).
作者简介:门璐璐(1993―),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理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探析藏弦胡――以巴塘地区弦子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