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固原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下,曾是我国历代西北重镇之一,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边塞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固原博物馆馆藏三件国宝级文物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和凸钉装饰玻璃碗,均为固原境内出土,对研究固原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实物依据。
[关键词]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凸钉装饰玻璃碗
[中***分类号]K875/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36-02
固原地处美丽的宁夏山川南部、六盘山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曾是我国历代西北重镇之一,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边塞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于此。商周以来,先后有戎族、义渠、乌氏、匈奴、羌族、鲜卑、吐蕃、突厥、蒙古、西亚栗特人、回族、满族和汉族等民族共同生活在这块热土上,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古代固原文明,留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固原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展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组),国家一级文物123件(组),其中馆藏国宝级文物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和凸钉装饰玻璃碗均为固原境内出土,占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宝级文物的半壁江山。
一、漆棺画
漆棺画为北魏时期文物,1981年出土于固原县西郊乡雷祖庙村北魏夫妻合葬墓中。据《魏书・地形志》载汰延二年(436),北魏于固原置高平镇。正光五年(534),改为原州,治高平(今固原城),是北方著名的***镇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当时,鲜卑、柔然、高车等少数民族聚居于此,西域、中亚使者和商人、僧徒络绎不绝,途经高平往来于洛阳之间。北魏建义元年(528),波斯使者敬献北魏孝庄帝的一头狮子和奇珍异宝,就取道原州高平。该墓葬出土有男、女两副棺具及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60余件文物,男性棺具有漆画。棺具形制为前高宽、后低窄。盖为两面坡式,交角约有140度,前端呈圭形,前宽后窄,残长180厘米,宽87~105厘米。漆画的保存面积占棺具表面的2/3以上,漆棺盖板、前挡及左右侧板大部分漆画尚存,清晰可见,精美无比,乃北朝画迹的重大发现,也是同期高水平的绘画作品。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棺盖边缘画有宽约7.5厘米的忍冬纹饰带,正中顶端至尾端绘7~9厘米涡纹曲波状金色长河,寓意为天河。天河上方两侧为两座房屋,房屋内各绘中年男女画像。长河两侧布满缠枝圈草纹***案,在长河及圈草纹之间绘有百合、鱼、鸭、异鸟、兽、虎、人面鸟身的仙人等形象。左边屋内榻上坐一中年男子,盘腿袖手,着红色长袍,左右各一无冠女侍立。右边屋内为一中年女子,室内设置、服饰及人物姿态与左室相同,只是在屋外两侧站立着高冠、长衣袖侍从。左屋左侧有黄底墨字榜题“东王父”三字,右屋榜题已残缺。天河两侧***案为缠枝圈草纹***,中间点缀有珍禽、怪兽、仙人等。画面上房屋中的男女,可能代表墓主人夫妇。
漆棺前档画面,残高52厘米,残宽66厘米,为墓主人生前生活饮宴***。正中一屋内长方形榻上屈膝斜坐一中年男子,头戴高冠,身穿圆领宽袖长袍,窄裤口,脚蹬尖头乌靴,属于鲜卑贵族的装束。一耳杯执于右手,小指翘起,左手执麈尾。右侧站立两侍从,一人头戴黑高冠,巾角披于肩上,上身穿交领宽袖白色大衣,下身着宽带长裙,足着乌靴,一只手下垂,另一只手执耳杯。另一人发髻低平,上身着交领宽袖红色大衣,下身着彩色长裙,足着乌靴,交手于腹前。左侧亦站立两侍从,一大一小交手而立,头部均残,上身着宽袖长衣,腰束带,下身着窄口裤,足着乌靴。其下两侧饰忍冬纹。中下部画面残缺,残留两侧各一人物上身,两人均头梳高髻,面部丰圆,硕耳戴环,颈着项圈,长眉大眼,嘴部有胡须,裸胸佩饰璎珞,手臂着钏,侧身站立,天衣绕臂而下,弓臂于耳际,似为佛教故事中的菩萨形象。
漆棺两侧棺板画面,左右两侧依内容可分为上、中、下三栏,上栏为孝子故事画,中栏为装饰性***案,下栏为狩猎***。上栏孝子故事由数幅具有连续性的单幅画面构成,每幅有榜题。右侧有蔡顺、丁兰、尹伯奇等孝子故事。表现蔡顺的榜题为“东家失火蔡顺伏身官(棺)上”。表现丁兰的榜题为“供养***”等三条。表现尹吉甫之子尹伯奇故事的榜题有“尹吉符(甫)伯奇化作飞鸟”、“上肩上”等。左侧是郭巨与舜的故事,以舜的故事最为有趣,其故事11则,画面构成一连环故事画,榜题为“舜后母将火烧屋欲煞(杀)舜时”,“使舜井灌德(得)金钱一枚赐石田(填)时”,“舜德(得)急从东家井里出去”,“舜父朗萌(言)”,“舜父共舜语”,“父明即闻时”等。表现郭巨的画面有三幅,榜题五方,即“孝子距(巨)供养***”,“以食不足敬昔母”,“相将土冢天赐皇今(黄金)一(釜)”,“衣德脱私不德与”。在《孟子・万章》、《史记・五帝本纪》中都记载有舜的故事,民间流传也较广,北魏司马金龙墓漆屏风、宁懋石室孝子石棺等出土文物上也有所表现,但都以高冠博带且高大的形象出现,两侧侍立有娥皇、女英。而北魏漆棺画上的舜,两次均以形象出现,与帝王形象相去甚远。故事以连环画形式表现,是古代连环画史上的又一进步。
二、鎏金银壶
鎏金银壶为北周天和四年(569)文物,1983年出土于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我国的中亚风格的稀世珍宝,精美绝伦,独树一帜,在现存的鎏金银壶中绝无仅有。1996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宝级文物。通高37.5厘米,腹径最大处为12.8厘米,重1.5公斤。长颈,鸭嘴状流。上腹细长,下腹鼓圆,单把,高圈足座,壶把两端铸两个兽头与壶身连接。壶把上方铸一深目高鼻戴盔帽的人头像,面向壶口。颈、腹、底座边缘相连处各饰联珠纹一周。壶身腹部一周手工打押出三组男女相对人物***像。
银瓶腹部六个人物分为三组,每组各有一对男女。第一组为一男一女相对,左侧女子面向右,长发呈波浪状,身着长裙,上有披肩,脚蹬软靴,侧身头微低,右臂前伸,被男子握住手腕,左手放在抬起的右膝上。右侧为一青年男子头戴帽,肩披斗篷,脸朝左与女子相对,赤身露体,右手伸出二指托女子下颚。第二组为一男一女相对站立,左侧为一青年女子发束带,长发呈波浪状,高鼻大眼,嘴唇微合,表情显得非常安详。上身穿圆领衫,无系扣,下身穿贴身长裙,足穿软靴。左手食指指向自己,右手向前弯曲伸出拿物,似在诉说。右侧为一青年男子,上身穿短袖衫,圆领,腰系带,下身着短裙,脚蹬半简皮靴,头发卷起,梳至前额,高鼻圆眼,右手曲伸向前,手中持物,似乎在将手中物品送给女子。第三组为一男一女相对站立,左侧为一男子,头发四周卷起,眼睛大睁,嘴唇用劲闭合,表情严肃,似在生气。上身穿短袖衫,下身短裙连着短袖衫,脚穿半高筒软皮靴。右手执盾,左手前曲持西方式矛。右侧为一青年女子,波浪状头发,头戴花冠,大眼直鼻,嘴唇微合。上身着圆领紧身服,细腰,束带,下身着长裙,足穿软靴。右手向上弯曲用食指指向自己,左手向上端一尖顶盖小盒。
这六个人物展现的故事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即“帕里斯裁判”和“特洛伊战争”。故事讲述在遥远的古代,爱琴海上有一个叫特洛伊德的岛国,都城为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时,他的后妻在怀第二个孩子时,梦见生下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炬,将特洛伊城烧成灰烬,因此被预言它将给国家带来毁灭之灾。于是就把生下的孩子丢弃,被一名奴隶收养,取名帕里斯。有一天,神的使者赫尔墨斯带着三位女神从天而降,让正在牧羊的帕里斯评判并将金苹果送给她们之中最美丽者。三位女神赫拉、雅典娜、阿芙罗狄蒂都美丽无比,帕里斯王子斟酌再三仍无法定夺。阿芙罗狄蒂向帕里斯许诺,如果自己被选中,将把天下最艳丽的女人海伦送给他。最后他决定把金苹果送给爱情女神阿芙罗狄蒂。以后,帕里斯一直期待着阿芙罗狄蒂的诺言变成现实。再一次赛会上,国王认出了帕里斯是他们遗弃的儿子,就收留了他。后来,对希腊战争开始,国王派帕里斯率领庞大的舰队出征,途经斯巴达岛国时靠岸,恰逢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不在,王后海伦主持***务。帕里斯一见到海伦,就觉得见到了爱神本人,于是忘记了使命,抢走了海伦和大批财宝。帕里斯的这种行径很快激起了希腊各城邦的愤怒,墨涅拉俄斯组织联合部队出兵征讨特洛伊,引起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经过10年的激战,希腊人取得了胜利,海伦也回到了丈夫墨涅拉俄斯的身边。银瓶上的第二组人物表现的就是帕里斯裁判,男子为帕里斯,手中拿着金苹果,女子为阿芙罗狄蒂。第三组人物表现的是帕里斯劫持海伦上船时的情景,画面忽略了船只。第一组人物表现的是海伦回到丈夫墨涅拉俄斯身边的情景。
鎏金银瓶是波斯萨珊王朝贵族享用的酒具,但其却是具有萨珊风格的中亚巴克特利亚地区的制品,堪称艺术精品,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它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日本美穗博物馆收藏的同类萨珊金属器和国内已知的萨珊金银器比较而言,无论是工艺水准还是表现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啻为“丝路瑰宝”。
三、凸钉装饰玻璃碗
凸钉装饰玻璃碗为北周天和四年(569)文物,1983年出土于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高8厘米,直径9.5厘米,直口,矮圈足,圈足由一个直径3.1厘米的突起的凹球面组成。玻璃为淡黄绿色,透明,内含小气泡,分布均匀,直径不超过0.5毫米。腹深6.8厘米,内壁光洁,腹下部最大直径为9.8厘米。外壁有分化层,呈金黄色,饰以凸起的圆形装饰两周,上下错位排列,圆形为不规则形,上层分布八个,下层分布六个,凸起的圆形表面为凹球面,一个凹球面就是一个凹透镜,透过其中一个凹球面就可以看到对面的三个凹球面。经科学检测,玻璃成分为钠钙。它是波斯帝国萨珊王朝时的制品,属伊朗高原上萨珊玻璃系。在玻璃器上装饰凸起的凹球面的工艺特征是使用烧吹技术制造,然后利用雕花技术进行腹部、底部凸饰及口缘的整形。这种工艺在帕提亚及萨珊王朝时期的伊朗高原上一度很流行。类似的玻璃器在古代伊朗高原,我国的楼兰、鄂城、巴楚、北京,朝鲜的庆州,日本的福冈冲之岛、大阪安闲陵均有发现,但是固原出土的玻璃碗更具典型意义,器型完整,纪年明确,对确定同类制品的年代具有标尺作用。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宁夏固原博物馆馆藏三件国宝级文物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