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井”字

作者简介: 刘晴(1992.09-),女,汉,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汉语言专业。

摘 要: 关于“井”的本义,学界众说纷纭。今日说“井”首先联想到水井,但查看殷虚卜辞,竟无一例表示“饮水之井”。却出现了表示“陷阱”的例子。本文在整合各家考释的基础上,浅谈已有考释的可取性,以探求“井”之本义。

关键词: 考释 本义 水井 井田 陷阱

甲骨文、金文的井字,与今天的井字总体相差并不大,、 都是常见的古文字形式。许慎在《说文》中曰:“井,八家为一井,象构韩形,瓮象也。古者伯益初作井。”①许之解释令人费解。本文根据《古文字诂林》,整合各家之说,探求“井”字本义。

一、 各家释“井”

查阅《古文字诂林》,“井”主要有以下义项:

1)井田制。相当一部分学者认可许慎解释的“井”指井田制。甚至,金文〖XC刘晴4.tif;%35%35〗中的一点,也被认为是对公田制度的强调。《孟子・滕文公上》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正好与许所谓“八家一井”相似,但如何判断,这一点不是指八户人家合用一口水井呢?王振复认为,“家”不仅是指家庭单位,亦兼为土地面积单位。据《周礼・考工记》,四周挖掘“沟洫”,标出疆界以成一“井”之意。可见,“井”的确与古代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2)水井。段玉裁针对“象构韩形”的注解是:“韩,井上木阑也。其形四角或八角,又谓之银”这是形象描绘井口的状况。王筠认为“井”乃全体象形字,分之为井 ,皆非字也。并认为 为后人加之。马叙伦也认为井表示乡间土井。“以木四交而当井口谓之韩。”“若瓦瓷之井,以石为口,则不用矣。”②高鸿缙认可水井为“井”之本义的说法,并提出“至孟子述井田之制,八家为井,井九百亩云云,为井字之借意。”③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已发明了水井,在郑州商城发现的一眼水井,井底有木结构的框架和复杂的井盘,正是与甲骨文的“井”字形相似,为“井”指“水井”之说提供了证据。

3)陷阱。查看殷虚卜辞,“井”竟无一例表示饮水之井。却出现了“陷阱”之义。如“井获,不易日。”(《合集》20779)有学者认为,卜辞是在贞问捕获“井地”之鸟,而也有学者否认,认为“井”于此为陷阱的意思,并认为陷阱就是“井”之本义。

4)方国名、地名。“井”作为方国名、地名的现象很常见。郭沫若曰:“‘井侯服’者言井侯被征服也。此井殷之古国名。”殷契后编有一片云:“癸卯卜 贞井方于唐汤宗彘”郭指出,卜辞称国为方,井方即井国。④明义士认为,此卜辞中的“井”通邢,为方国名。⑤

5)人名。武丁时期刻辞中多次出现“妇井”连用,表示人名,如:“癸卯,妇井示四屯。”(《合集》3285臼)和“丁卯卜,贞,妇井娩,王占曰:唯戊娩。”(《合集》13949)妇井被认为是武丁较为重要的一位配偶。

二、 议各家考释与探“井”之本义

1)“井”为“水井”之说的疑处。若“井”为全体象形字,根据段玉裁的注解,井象构韩形,(其形四角或八角)应更接近与或形,明显与甲骨文“井”字的形态相差甚远。郑慧生在《释“井”》中提到,通过象形程度高低去判定水井是否为井之本义有较大的风险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观性的差异,像井口之形或水井之形的说法值得商榷。

目前所带有的卜辞都没有考究出水井含义,不排除自古井就有“水井”这一义项,但客观证据不足,水井是“井”本义之说仍不足为训。

2)“阱”之浅析。考释一个字,只对该字的构意、实义与在文献中的用法做出解释还不够,还应针对构形系统中以该字为构建的合体字做出合理解释,才能算对该字的完全考释。笔者认为,分析井部中的合体字,如“阱”,可以对考释“井”本义有较大的作用。

①“阱”为“井”本义。“阱”在甲骨文中写作 ,许慎解释为“陷也。”,后汉书赵一傅注并云穿地以陷兽也。卜辞像兽在井上,正是阱字。这恰好与甲骨文中,一只鹿在井上的字形相吻合。商承祚曰:“卜辞作 。上兽形,殆即阱之初字。其从 者亦像陷阱形。”据叶玉森的考释,古字“阱”的异体字还有 、 等形体,正好吻合商所云“其从 者亦像陷阱形”。由此得,甲骨文 很可能是指 、 这类坎型的陷阱。 是一个合体象形字。

金文“井”中多增了一点,写作 。此点也对揭示“井”本义有着一定的作用。于此,“阱”理解为“陷阱”几乎没有争议,又是合体象形字,每个部件应指较实际的事物。因此,可以先排除“井”作为地名、方国名、人名等义项。若将此点理解为井中之水,似乎与捕获猛兽没有关联。当然也有人质疑,难道坎中有水就可捕获猛兽,发挥“陷阱”的功能?从而说明“陷阱”就是“井”的本义,“井”乃“阱”之初文?《古文字诂林》中有段重要的话:“当春冬之际阱兽时,当于坎底实以锋利之木橛;夏秋之际则常灌之以水,使坎底呈泥糊状。坎口再敷以伪装,导使野兽误陷入阱。”⑥这不仅介绍了猎人狩猎经验,也验证了水在捕兽过程中的作用。

②“井田制”应为文化含义。约夏禹时期,井田制的雏形已形成,《世本・作篇》云:“伯益作井”。其中“井”曾被不少学者考释为“水井”。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井”中的“作”,卜辞中写为或,据《卜辞通纂》,郭沫若曾考释为“封”,即“封井”,王振复认为这极有可能指封疆为“井田”之意。再回到许慎“八家一井”的说法, 则不再解读为八家人共用一口水井,而是“八家”合为一块井田,正好吻合了《周礼・考工记》所言四周挖掘“沟洫”,标出疆界以成一“井”之意。

井部中“耕”的造字本义是指用齿把翻地松土,为播种做准备。与许慎之“也。从耒,井。”的形声字的说法相比,将“井”理解为“井田”比声旁功能的说法更符合逻辑与常理,也吻合了井田制作为中国农耕文化中重要部分的事实。

此外,如“市井”、“背井离乡”、“井井有条”等词汇,可推断古时商品交换,“井”很可能是商贸交易场所。按照井田的格局,有人认为,井字中间的部分离四周人家距离适中,交通便捷,非常适宜商品交易。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可以肯定的是,“井”在商品经济萌芽的时期,是作为一种商贸活动的单位,与市分属不同的规模。尽管今日井的商业功能逐渐消失,一些地方还存在以井为名的商业地区,如王府井。“井”字含义被不断丰富,与社会发展是离不开的。“井田”指界定田地,公平分配的措施。后又引出了“条理分明”的意思,即“井井有条”。

但这些都应属于后起义项,是随着社会文化发展而引申产生的。尽管“井”指井田制的说法可以解释许多词语文化来源,但不可能是初民一开始的意***,土地制度的产生,应是社会发展后的结果,应晚于获取猎物用的陷阱。“井”指陷阱,显然更能反应出初民生存的方式。

三、总结

综上,“陷阱”应最有可能是“井”之本义,“井”指井田制的文化现象很常见,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第5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1999年

[2] 郑慧生《释井》,《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29、30页

[3] 庞小霞《商周时期邢都邢国邢地综合研究》,2007年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注解:

① 许慎《说文解字》转引于《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65页

② 转引《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66页

③ 转引《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69页

④ ⑤转引《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66页

⑥ 转引《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73页

浅说“井”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说“井”字

学习

浅谈DCS系统设计及维护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DCS系统设计及维护,内容包括dcs常见系统维护,dcs系统实例说明。【摘要】DCS是继1969年PLC问世后,由HONEYWELL公司在1975年首先推出的系统。由于DCS系统对于对象的定制性很强,与对象的工艺结合密切。在DCS市场中,方案的设计

学习

宁夏固原博物馆馆藏三件国宝级文物综述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宁夏固原博物馆馆藏三件国宝级文物综述,内容包括宁夏固原博物馆藏品,宁夏固原博物馆三件国宝。[摘要]固原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下,曾是我国历代西北重镇之一,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边塞要冲、历代兵家必争

学习

科技创新平台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创新平台,内容包括科技创新平台政策文件,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重要职责,本文介绍了借助于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总结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所想和感悟。2008年始建的科技创

学习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防护性能研究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防护性能研究,内容包括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特点,输电线路防雷击技术探索。[摘要]随着人们在工业上和日常生活中的用电量增加,输电工程中对超(特)高压输电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

学习

11款WindoWs 7迁移工具

阅读(439)

本文为您介绍11款WindoWs 7迁移工具,内容包括windows11系统迁移,windows11怎么将应用迁移。微软部署工具包开发商:微软价格:免费主要功能:这个控制台所含的工具和指导可以管理部署WindOWS7和WindOWSServer2008R2的工作。一项新的测试版特性

学习

财务部长述职报告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部长述职报告,内容包括财务部部长年终述职报告ppt,财务人员述职述廉报告。我叫,在地质队今年负责管理全面财务工作。做为一个财务工作的新人,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报告,自进入财务工作一年以来,在各级领导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

学习

日式煎饺:抄袭还是创新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日式煎饺:抄袭还是创新,内容包括海德福日式煎饺烹煮方法,正宗日式煎饺的做法窍门。日本煎饺不仅仅是创新,还抢夺了中国水饺的海外市场不少中国人在刚接触日式煎饺时都不以为意,觉得它像是从中国“抄袭”来的。但在日本生活时

学习

轮声辘辘话古车

阅读(37)

车是“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车的发明与进步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出行有火车、汽车、电力车,快捷而舒适,早几年还能一睹风采的马车、牛车、人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只能偶见于乡野山村。尽管这些传统交

学习

远逝的克洛维斯文明

阅读(57)

2004年11月18日,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考古学家艾伯特在《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将人类在北美洲历史推前5万年的新证据》的文章,引起了全球考古学界的瞩目。艾伯特在南卡罗莱纳州阿伦达郡的塔波发现了一些石制器具,将克洛维斯史前

学习

中国骄傲作文500字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骄傲作文500字,内容包括他骄傲了作文500字,中国骄傲作文750字。中国骄傲昨天,我看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中国骄傲的记录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片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感动。中国骄傲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今年汶川大地

学习

汽车业:IT加速研发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业:IT加速研发,内容包括汽车研发管理大作业,汽车软件研发流程。产品开发是降低生命周期成本、获得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决定汽车厂商在未来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4月下旬的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成为一个

学习

改革开放后首场赈灾筹资义演

阅读(41)

个人举办赈灾筹资义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戏剧界的艺术大师如梅兰芳、常香玉等就多次举办这样的活动。现在,这种赈灾筹资义演更成为我国为灾区民众奉献爱心的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也早已为演艺界以及社会各界所熟悉

学习

知青张致远

阅读(35)

张致远,1952年生于成都。18岁时,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加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他来到川南(现重庆市)的南江县插队当了知青,20岁时“嫁”给了31岁有四个孩子的寡妇胡秀云。19岁照顾遗孀和孩子1970年,张致远到南江竹岭公社大湾大队3小队插队的时

学习

天水南郭寺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天水南郭寺,内容包括天水南郭寺宝塔,天水南郭寺。“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这是诗人杜甫歌咏天水南郭寺的诗。穿过车水马龙的天水市南大桥,不久来到南山

学习

浅说古籍印本收藏投资价值及市场行情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浅说古籍印本收藏投资价值及市场行情,内容包括古籍收藏前景,古籍收藏价格。影印本是指影印工艺流传到中国始起,出版者根据原书用照相制版方法印成的书。古籍影印本的选择要求甚高,至少定有四个影印标准:一、按注简明、扼要而能

学习

“气韵”浅说

阅读(35)

自从南齐谢赫对“气韵”一词做出具体表述之后,对这一传统绘画理念的研究一直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具有权威性质的《汉语大词典》对“气韵”一词的注解是:“指文章或书画风格的意境或韵味。”这种解释如果是针对文章辞赋还比较合适,但如

学习

浅说总编辑

阅读(43)

编辑出版界有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编审之称谓,这是国家规定通过专家评审产生的的职称名份,是出版专业的任职资格,也是一项利益待遇的标识。出版实践中有总编辑、副总编辑及名誉总编辑和执行总编辑等,这是出版权益与出版责任的要求和需要

学习

浅说电站枢纽消力池维修的方法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浅说电站枢纽消力池维修的方法,内容包括大坝消力池在哪个位置,消力池设计施工要点。1消力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消力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2年5月,电站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对枢纽进行腾库、排水,对消力池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

学习

浅说叠音词、双声词和叠韵词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说叠音词、双声词和叠韵词,内容包括叠词和叠音词的差别,叠声词和叠词怎么分。叠音词、双声词和叠韵词,是双音节的三种特殊形式的词。课堂上“叠音词”与“叠韵词”混淆的情况时有发生,平时练习、单元检测和期末检测中也存在

学习

“天地君亲师”源流浅说

阅读(30)

学者们一般把“天地君亲师”的起源,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荀子》。这是因为《荀子.礼论》中,有这样的说法:“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

学习

浅说《屈原》中的南后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说《屈原》中的南后,内容包括屈原赋全文九辩,屈原杂说。据田本相、杨景辉《郭沫若史剧论》并参考郭沫若《屈原》及《〈屈原〉与〈厘雅王〉》(均载《郭沫若选集》第三卷上册)里的文字,郭沫若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大致有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