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种植规模较大,但水资源分配不均,加大了农田灌溉难度,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灌溉水渠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保障水资源科学调配和高效利用的关键,解决了水资源匮乏地区的灌溉难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传统施工经验和方法的影响,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各施工环节缺乏质量控制措施,导致水渠质量难以达到灌溉要求,易造成水资源渗漏和蒸发等问题。为了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须对水渠工程施工流程加以全面优化和改进,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结合施工环境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构建完善的农田灌溉体系。
1农田灌溉渠道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过程中渠道渗漏问题频发,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当所选用的渠道工程施工技术存在弊端时,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无法有效提升农田灌溉质量,对地区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提高农田灌溉质量,需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强化渠道应用效果。目前我国农田灌溉渠道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渗漏是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面临的一大难点,大部分质量问题都由此引发,究其原因是施工单位不够重视防渗漏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发生渗漏现象时,某些区域已存在应力撕裂的情况,力学平衡被打破,处理不及时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二是养护对于农田灌溉渠道极为重要,尤其是在渠道施工后期。部分施工单位在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养护工作不足的情况。养护人员缺失、人员素养不高、专业能力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导致养护质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存在着极为隐蔽的安全风险,只有专业的检测才能发现,倘若施工单位没有进行日常检查与维护,则不能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后续施工过程中风险因素的危险等级不断升高,给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三是施工材料选择不当也是导致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质量受损的一大原因。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施工单位往往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土壤开展施工,但土壤土质存在差异性,很难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导致渠道工程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此外,当地土壤所涉及到的土质因素多以可种植为基础,其本身需具备较强的渗透性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这类土壤被应用于工程施工时其渗透性会影响工程质量,水资源也会被大量浪费。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需对土壤进行测定,判断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四是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对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部分施工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甚至存在盲目施工的现象,对农田灌溉水渠工程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2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的特点
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需明确相关工程的施工特点,科学选择施工技术。农田灌溉水渠一般靠近水源区域,该区域的土质较为松散,易出现结构沉降现象,进而引发结构破坏,给施工造成困难。若不做好施工区域的全面调查与分析工作,则会导致施工存在盲目性,不仅会造成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还会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威胁,难以保障灌溉水渠的运行效益[1]。水渠施工各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只有做好各个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才能保障工程项目顺利竣工。施工道路缺陷和水渠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会加大技术应用难度。同时,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施工时不能完全依靠机械设备,还需人工操作加以辅助。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需充分了解物理力学、基础设计和结构学特性等,并遵循水渠建设标准,为农田灌溉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水渠作为农田灌溉的重要工程,将江河水引入农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有干渠、支渠之分。水渠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灌溉质量和农作物产量,因此水渠工程施工十分重要。一方面,农田灌溉水渠工程建设是为了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确保施工质量可充分发挥水渠应有的功能,保障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充足,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水渠工程建成后可减轻农业生产人员在灌溉环节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要点
3.1施工原则
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需遵循相关原则,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效率。首先,灌溉渠系要尽可能地布置在高地和分水岭上,避免渠系经过建筑物或过大的挖方填方,降低施工难度,同时有助于控制更多的自流灌溉面积,进一步促进灌溉功能的发挥。其次,要考虑其他水利设施的布置。农田中可能存在其他沟渠,在进行灌溉渠道施工时要考虑已经存在的设施,避免对原有设施产生干扰,确保各水利设施的功能正常发挥。再次,要遵循“短、直”原则,使灌溉渠道尽可能的短且呈直线施工,施工设计环节要尽量避开岩石、山体等,降低施工难度。最后,将渠道布置与行***区划相结合,综合考虑机耕、土地规划及用水管理等因素,尽可能确保各用水单位有***的引水口。
3.2地质勘测
为了降低外界环境对施工的影响,需提前开展地质勘测工作,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并结合地质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作业顺利开展。仔细分析相关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确保勘测技术选择的合理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对地质勘测过程加以控制。对已建成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资料,结合勘测信息选择施工技术。若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较好,可采用覆膜技术对水渠进行处理,解决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问题。表面铺设和埋铺方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较多,埋铺可有效保护塑料薄膜不被破坏。若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较差,存在土质松软的问题,可应用混凝土技术[2]。地质勘测工作的实施,可有效控制水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3.3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效果是决定水渠施工质量的关键,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开挖效果良好。基础施工时对周围杂物及时进行清理,保障基础的平整性和承载力。以地质勘查报告为依据对基础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存在较多的不良土质,可选择夯实工艺和加固工艺等改善力学性能,尤其是在软土地基施工时可应用换填加固法,用性能良好的填料置换原有软土,防止造成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水渠沟槽开挖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预留剩余开挖量(通常为20cm左右),是保障首次开挖质量的关键[3]。施工中多采用U型预制件和L型预制件,在规定位置完成预制件安装。对周围土质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开挖施工造成严重破坏,尽可能避免超挖问题,必要时以回填土压实的方式进行弥补。积水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开挖施工中应做好排水处理。最后,对沟槽进行夯实处理,虚土回填后用电动夯实设备进行夯实处理,确保沟槽平整度和稳定性良好,回填厚度约30cm。
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能够提高水渠的稳固性、强度、承载力和抗渗性,从而改善槽底结构性能。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加以控制,可延长水渠的使用寿命。施工前应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尤其要关注骨料的粗细程度,保持骨料均匀性,根据相关规定确定最佳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材料性能良好。混凝土搅拌施工以均匀性和充分性为基本原则,保障混凝土的饱和度,合理规划混凝土运输线路,科学控制温度,防止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影响混凝土质量[4]。在施工现场及时浇筑,分段式浇筑的方式较为普遍,适应了灌溉水渠施工的特点。上一段水渠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原浆收面,按照设计标准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其达到验收标准后再开展下一阶段的施工。振捣方式是决定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可采用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相结合的方式,振捣前要保证容器的清洁性,尽量避免因外来杂物残留而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此外,混凝土在凝固环节会出现粉化和开裂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需采用洒水和覆盖的养护方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防止在后续使用时出现严重裂缝和渗漏水问题。
3.5砌体施工
砌体施工可采用浆砌石体砌筑工艺,砂浆配置时选择M7.5水泥砂浆,可增强砌体的黏合效果,保障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良好。对水泥标号和安定性等性能进行检测,施工中通常选择统一标号的水泥,混合使用会对砌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河砂是主要原材料之一,应合理控制其含泥量(通常不超过5%)[5]。严格控制骨料和水泥的配合比,做好实验室检测工作。为了增强材料的和易性,砂浆搅拌时间不能少于2min[6]。结合水渠施工进度对砂浆搅拌施工加以控制,既要避免材料供应不足,又要避免因停留时间过长而影响砂浆质量,放线时严格遵循***纸要求。压实施工时应注重对砌体的保护,避免出现松动。
4结语
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易受周围环境和技术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会对水渠建设质量产生影响,不利于灌溉工作的高效开展和农业发展。应掌握地质勘测、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和砌体施工等不同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并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技术,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消除灌溉水渠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王翠娟.农田水利灌溉水渠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J].农村实用技术,2021(3):177-178.
[2]吕柏霖.农田水利工程水渠设计与施工管理关键点分析[J].农家参谋,2020(23):84+91.
[3]郑琴.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8):91-92+96.
[4]潘兴岩.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乡村科技,2019(22):124+126.
[5]于建国.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现代物业,2018(6):78.
[6]马楠.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关键技术分析[J].乡村科技,2018(2):115-116.
作者:赵全善 单位: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