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散记 9期

西园地处兰州市华林山西麓,南以狗牙山为屏障,北临黄河,就是现在七里河区的上西园、下西园、林家庄、柏树巷一带。明清时代,西园因得溥惠渠灌溉之利,是兰州著名的冬果梨产地,园圃连绵,绿树成荫,曾以独特的“梨园风光”被列为兰州古八景。兰州通往甘南的官道就从西园的千亩梨园中穿过,明嘉靖朝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彭泽的墓园也建在这个地方。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地区逐渐变成新的居民区,昔日的“梨园风光”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西园度过的,见证了西园从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变成杂乱居民区的历史沧桑,留下了梦萦魂牵的记忆。

消逝的柳树巷

一溜高大的柳树,从巷口绵延排开去,跨过一堵矮墙,伸向远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冬去春来的日子,柳树柔软的枝条,缀着鹅黄色的嫩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婀娜多姿。树下是一条3尺宽的水渠,平常是干的,只有农民灌溉菜地时,才有哗哗的流水。

这是兰州近郊一条无名小巷,南北走向,大约40米长,东侧是柳树和水沟,西侧是一溜民房的土坯墙。巷口住着一户人家,巷里是一所四合院,是兰州***前最后一任市长的私宅。由于祖上的某种瓜葛,我家小院与这所四合院有一扇小门相通。***后,这所私宅一度成了***营,不久又变成一家食品厂的车间,与我家小院合二为一了。这条小巷仅有两个院子,归属上西园,当地人叫它柳树巷。

20世纪50年代,旧市长早已离开这所院子,新建的兰新铁路从巷口通过,柳树巷基本还保持着原貌,成了我童年的游乐场。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水渠里的水哗啦啦流起来了,我们像一群出巢的小鸟,整天在小巷里喧闹嬉戏。小小的柳树巷,一天到晚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那时,巷里的柳树有水桶粗了,高大的树冠枝柯交错,浓荫蔽天遮日。七八岁的时候,我已经学会爬树,四肢并用,在10多米高的枝柯上,像小猴子一样行走自如。有一次,我爬上巷口那棵树,在树杈上悠来荡去,很快窜到巷里的一棵树上。我抓住一枝小臂粗细的树杆,悬空吊着荡起秋千来。那树枝突然“咔嚓”一声响,我知道不妙,赶忙伸手抓住身旁的一根树枝。没想到,那是一根枯枝,我身体的重心还没有挪过来,枯枝就折断了,我从10多米高的树上掉下来,吓得树下的小伙伴大呼小叫。我心里一惊,两只手乱抓,就在快要落地的一瞬间,一只手抓住了一把柳条,把整个身子吊起来,上下晃悠了几下,随着柳条折断,我“嗵”地掉在水渠里。幸好柳条缓冲了一下,水渠里泥土湿软,有惊无险,我只摔痛了屁股。

大概由于我们经常爬树,那些喜欢在树上垒窝的乌鸦、喜鹊等鸟类,从不在柳树上做窝。每天在柳树丛跳跃嘀啭的,大多是麻雀,偶尔有黄鹂、布谷、戴胜、雨燕光临。很自然,逮鸟捕雀就成了对我们最有吸引力的活动了。巷西侧的土坯墙上有许多小缝隙,是麻雀筑窝的好地方,我们就在春天麻雀抱窝的时候,捣鸟窝,掏鸟蛋,捉小鸟。麻雀与人类最亲近了,却最不宜人工饲养。有一次,我听见树上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顺手拿起弹弓,射出一粒石子,听声音打在树杆上了,群雀全飞了,只掉下一只,在地上扑腾。我扑过去捉住,是一只刚刚学飞的小雀,没有一点伤,大约是震晕了掉下来的。这只小雀,我装在笼子里养了几天,它不吃不喝,终于绝水、绝食而死。

夏天的晚上,柳树巷又成了土狗子的天下。土狗子,学名蝼蛄,生活在水渠旁的泥土里。太阳一下山,土狗子就活跃起来,叫个不停,整个柳树巷里此起彼伏,非常热闹。天黑以后,我们借着月光,拿把小铲子,捉几只土狗子,装在玻璃瓶里,压上土,盖上盖,挂在窗户前,半夜里它就会欢叫起来,给沉寂的夏夜增添一点灵性。

60年代初,不知为什么,柳树巷的柳树,被附近生产队砍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堵土墙,粗陋不堪。从此,柳树巷名存实亡,成了一条狭窄、脏乱,没有一点生气的小巷,仅仅作为我们院子的通道,至今还静静地横卧在兰新铁路旁。

柳树巷,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同那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小巷,永远消逝了。

小院沧桑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上西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院,东、南两边是一个***队单位高高的围墙,小院正好被夹在两堵围墙形成的直角里,杂乱、拥挤、破旧。院里的居民大多是生活在这个城市最底层的劳动者,还有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市民。

这个在今天的兰州已经成为“贫民窟”的小院,却埋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那是20世纪30年代初,这儿还是兰州大户人家孙氏的祭田。30年代末期,孙氏长子、时任甘肃省财***厅科长的孙汝楠在这儿修了一个四合院式的别墅。院里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正房的东侧和东厢房平齐,是一排佣人的住房,大门就在佣人房和东厢房之间。房屋一律砖基土墙,外面搪了一层大约3毫米厚的白灰浆,这在当时的兰州已经是很高级的民宅了。院内用黄河石铺了两条东西、南北走向的大约1米宽的甬道,在院子中央交叉,把小院隔成四块花圃,中间形成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圆圈。甬道和圆圈的外侧用侧立的青砖围砌,路面上用黄河石精心拼出各种几何形、花卉形***案。靠南的两块花圃中间种着两丛繁茂的兰州玫瑰;正房门前两旁种着两棵丁香树,繁茂的枝叶高过屋顶。兰州常见的丁香是灌木,开紫色花,而这两棵丁香却是小型乔木,开白色花,是兰州不多见的稀有品种,据说是引进的西洋丁香。春夏时期,玫瑰和丁香一起开放,整个小院就充溢着浓郁的花香。

小院大门外,有一条大约2米宽、50多米长的小路,旁边是明代修建的溥惠渠西渠的一条支渠,渠边生长着一排高大的柳树,夹杂着几棵同样高大的沙枣树,因此当地老百姓把这条小路叫作柳树巷。巷口连接着当时兰州通向临夏、甘南地区的唯一大道。在巷口的东侧,横跨大道修建了一个门楼,下面是拱形通道,上面是神殿,供奉着当地老百姓信奉的神像,当地人俗称“楼楼子”。从巷口向西北3里多路就进入兰州市区,向西南不远处就是明代兵部尚书彭泽的墓园。小院周围是当时兰州著名的西园冬果梨产地,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

1941年,民国***府正式批准兰州市建制,为甘肃省***府直辖市。第一任市长蔡孟坚在筹建兰州市***府时,暂时借住在这个小院里,正房三开间的堂屋就是蔡孟坚的办公室,堂屋西侧的一间小偏房是蔡孟坚的临时卧室。因此,兰州建市后的第一届市***府就诞生在这个小院里。蔡孟坚早期留学日本,是中统的重要特工人员,在任湖北省警察局长期间,曾抓捕了中国***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特科的负责人顾顺章。顾顺章被捕后,立即表示投降***府,由于其掌握大量***机密,成为***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直接威胁到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中央机关的安全。由于蔡孟坚报功心切,没有听从顾顺章关于不要向南京打电报的提醒,当晚就急忙向南京中统***连发六封绝密电报,被中共特科打进中统***机关任机要秘书的钱壮飞破译,才避免了中共的灭顶之灾。如果蔡孟坚不发这六封电报,中国的现代史可能要重写了。后来有史家评论,蔡孟坚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差点改变了中国的现代史。

由于我家祖上与这个小院主人孙家有一些亲戚瓜葛,这个小院与我家的小院有一扇小门连通。蔡孟坚住在这个小院时,从堂屋西侧小偏房开了一扇小屋门,出这个小屋门向右一拐,走三四步跨过连通我家院子的小门,就可以直接进入我家院子。蔡孟坚那个时期犹如惊弓之鸟,只要听到柳树巷大门那边有什么动静,立即从那个小屋门出来,躲进我家院子,请我父亲出去打探动静,如果平安无事,他重新回去办公;如果有什么不妥,他可以立即从我家院子里逃到西面大街上。

蔡孟坚离任兰州市长时,推荐这个小院的主人孙汝楠接任兰州市第二任市长,这儿就成了孙汝楠的官邸,直到兰州***。这个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院,诞生过兰州历史上的第一届市***府,住过差点改变中国***历史的蔡孟坚,住过兰州建市以后的第一、第二任市长,也就是民国时期仅有的两任市长,它在兰州市的历史上也算有过一段值得炫耀的岁月。

***以后,这个小院收归国有,一度成为***营的幼儿园。20世纪50年代初,新修的兰新铁路从小院门口的柳树巷前通过,巷口大道上的门楼被拆除了。随着从小西湖通向甘肃南部的省级道路修通,这条昔日的交通要道渐渐萧条,成了一条街巷。到了时期,小院交给地方管理,变成了一家食品厂的制醋车间,院中的花圃被毁,两丛繁茂的兰州玫瑰移栽到我家院子里,只留下那两棵丁香树蓬蓬勃勃地生长着,追忆着小院昔日的繁华。60年代,小院又变成了区上的家属院,搬进了六七户人家,旧社会兰州市第一任市长的办公室,住进了一对抗战时期的老***夫妇。由于管理比较规范,小院的布局没有大的变化,院子里整洁宽敞,丁香树还很繁茂,每到春天就缀满白色的丁香花,浓郁的花香招引着蝴蝶和蜜蜂,给小院居民平淡的日子增添了不少生气。夏天,偶尔有燕子光顾小院,逗引得孩子们大呼小叫,令人不由产生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历史感慨。

到了“”时期,小院人口急剧增长,居民们为了缓解住房拥挤状况,各自在门前圈地盖简易住房和小厨房,把小院的布局彻底毁坏了,变成了一个大杂院。不久,那两棵丁香树也枯死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兰州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小院周围大多变成了楼房,而这个小院却面目全非,越来越破败,静悄悄地蜷缩在高墙的旮旯里,默默承载着兰州市建市以来70多年的历史沧桑,成了一个被忘却的历史陈迹。

童年的狗娃山

这是一个凄婉而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在离我家1公里外的南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民。那年,兰州地区大旱,南山草木枯焦,庄稼绝收,水窖干涸。这位农民背井离乡,举家迁往他乡度荒。临走时,匆忙中将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遗忘在山上。他家的一只狗就忠实地守护着,一步也不离开,终因饥渴而死。后来,这位农民返回南山寻找那件遗物,见此悲景,深受感动,洒泪埋葬了这只义犬。从此,当地老百姓就把这座南山叫作狗娃山。

狗娃山是一座干旱、贫瘠的黄土山,高出兰州市区500多米,没有水源。如果天旱,一年有八九个月光秃秃的,一片苍凉,只有秋天才能见到一点绿色。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秋天是狗娃山最富饶、最有生气,也最吸引我们的季节。每天放学以后,我和几个同学拿着早准备好的绳子、铲子,离开坐落在华林山西侧半山上的小学,沿着南边山腰,走10来分钟就到狗娃山。那时候,我们那一带人家,冬天烧炕引火,用不起木材,就用狗娃山上的一种蒿草。这种蒿草灰白色的枝干,灰白色的小叶,米粒大的小黄花,特别耐旱,在大旱之年也能顽强生长,雨水好的年头,可长1米多高,当地人叫米蒿子。米蒿子含水量少,晒干后遇一点火星就着,是最好的烧炕燃料。每年秋天,上山拔米蒿子,是男孩子的任务,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差事。

狗娃山山势陡峭,山麓和山头地势平缓处,稀稀拉拉几块农田,种着苞谷、洋芋等一些耐旱庄稼。这是附近生产队的“撞田”,春天播种就怀着侥幸心理,耕作粗放,疏于管理,撞上雨水好的年景收获也不少,碰上大旱就颗粒无收。到了狗娃山,我们不忙着拔草,先溜进洋芋地里偷挖几个洋芋,或者在苞谷地里偷掰几个苞谷棒子,选一个背风的小土坎,上面挖碗口大个小深坑,侧面掏个洞相连,围小坑边沿一圈用鸡蛋大的土疙瘩一层层垒起来,形成一个1尺多高的空心塔。然后,把米蒿子从侧洞口塞进去烧,等垒在上面的土疙瘩烧得发红了,坑里面也积了许多发烫的草灰,这才把洋芋、苞谷棒子扔进草灰里,洞口用大土块堵起来,再把土疙瘩推进坑里,用脚踩实。这时,我们才去拔草,待每人拔够一大捆草,就高高兴兴扒开土,里面的洋芋、苞谷棒子正好煨熟了。用这种土灶煨的洋芋、苞谷棒子,不焦不生,香喷喷的,别有风味。有一次,我们刚扒开土,一个看田的农民走过来,不仅不骂我们,还和我们一起享用刚出土的热洋芋。他告诫我们,偷几个洋芋烧来吃是可以的,不准在地里乱糟蹋。那时候,我们还比较单纯,每次只偷够吃一次的,决不糟蹋,也不往家里带。

吃饱了肚子,如果时间还早,我们就去挖“洼婆娘”。这是一种植物的根茎,大小、形状像蕨麻,表皮有点苦,里面甜甜的,很好吃,当地方言叫“洼婆娘”。“洼婆娘”分两种,一种白皮的我们叫白面的,一种褐皮的我们叫黑面的。白的甜,黑的微苦。“洼婆娘”埋在很深的土里,我们一般都选择长在崖畔上的,顺着崖坎挖起来非常容易,如果运气好,一次挖的可以装满衣兜,回家分给亲友们解馋。挖“洼婆娘”的时候,顺带能挖到手指头粗的甘草,嚼起来特别甜,可以补充我们身体里非常缺乏的糖分。不过,甘草吃多了容易流鼻血,我们也不敢多吃。

秋雨霏霏的日子,狗娃山上烟雨茫茫,是地达菜生长的好时节。地达菜是一种生长在地上的藻类,像木耳,当地老百姓认为地达菜是羊粪蛋变的。狗娃山上地达菜很多,平常干枯,比纸还薄,紧贴着地皮;秋雨一滋润,很快肥厚起来,遍布在浅草间,好像黑色的花朵。我们拔米蒿子时,顺便捡地达菜,如果雨水好,一次能捡一书包。把地达菜淘洗干净,或炒,或凉拌,或包包子,都很好吃。在那个食品奇缺的年代,地达菜是我们最好的山珍美味了。

狗娃山植被稀少,除了稀稀拉拉的各种野草,和一些野枸杞之类的小灌木,几乎没有任何树木,所以连野兔都见不到,最常见的动物就是小小的蝎虎子,常见的最大动物可能就算黄老鼠了。这是一种灰黄色的田鼠,在农田附近的土坎或坟堆上打洞,秋天从农田偷粮食储存起来。到了深秋,我们就上山找黄老鼠储藏粮食的洞穴。黄老鼠很狡猾,一般一个洞穴有几个洞口,住的洞穴和储藏粮食的洞穴相隔较远,有地道相连。它还非常善于伪装,在一些废弃的洞口,留一些爪印、粮食颗粒等,诱我们上当。如果找到一个储藏粮食的洞穴,可以挖出几十斤粮食来。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几年时间里,我有幸挖到过两次,挖出来的几十斤粮食让母亲非常高兴,筛选、晾晒,忙活几天才收拾好,让我们吃了几顿饱饭。

狗娃山的秋天,给我们饥饿的童年带来了几多欢乐,几多慰藉,几多希望,至今让我怀念,让我留恋。

挂在山腰的小学

我的小学时代是在一座旧庙里度过的。20世纪50年代末,我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懵懵懂懂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那是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八蜡(音zha)庙,坐落在兰州市华林山西侧半山腰上。“八蜡”本为古代腊月祭祀之名,兰州人却将其本土化,演变出一个八蜡爷来,还说八蜡爷是兰州著名女神金花娘娘的舅舅,相貌丑陋,专管农田治虫,非常灵验。这个八蜡庙就是供奉八蜡爷的。民国时期,利用这个八蜡庙办了一所国立西园小学,***后仍称为西园小学,当地老百姓俗称八蜡庙小学。

华林山是南山的余脉,横亘在兰州市区,直指黄河,好像一条巨龙在饮黄河水。八蜡庙正好在这个龙头一侧,好像巨龙的眼睛。可能由于地形所限,八蜡庙一反天下庙门朝南开的惯例,庙门朝北。进了山脚下骑楼式的庙门,数百级石板台阶顺山就势,直通半山腰上的山门。为了防止山体坍塌,庙外侧山体用石头包砌,成为一堵壁立数十米的悬崖,南北两头各有一间庙堂半边悬空,下面用柱子支撑着,非常险峻。那时候,八蜡庙的山门和主要殿堂保存完整,许多神像还端坐在各自的神龛里。院子里生长着10多棵参天古柏,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古柏下,有一个焚烧字纸的青砖炉,像一个小神龛,很精致,两边的楹联当时我也认不全,只记得横额是“敬惜字纸”四个字。整个八蜡庙挂在半山腰上,站在三四里外的我家门口,远远望去,八蜡庙高悬在半空,屋宇巍峨,古柏森森,宛如仙山琼阁。

我上课的教室是一个神殿,泥塑神像还端坐在神龛里,只在神龛外蒙上一层草席,外面糊上旧报纸,我们的课桌就摆放在殿堂。我们每天与神像共处一室,倒也相安无事。这个殿堂阴湿昏暗,经常出现一种奇怪的声响,令人毛骨悚然。个别胆子大一点的同学,一听到声响就把草席一角揭开,向里面张望,有时候还钻进去看个究竟,大约是老鼠在作怪。那时,周围的老百姓每到农历初一和十五,或什么纪念日,就成群结队来进香,焚烧字纸,我们下了课就围着看热闹。殿堂里书声朗朗,殿堂外香烟缭绕,现代教育和封建迷信和平共处,大约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特色吧。

“”时代,破除迷信运动轰轰烈烈,这个八蜡庙也未能幸免,神像被砸烂,神龛被拆毁,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庙宇毁于一旦。在靠山一侧,修了一排新式教室,我们终于告别了与神像共处一室的历史。在我上四年级的那年夏天,由于暴雨造成山洪下泄,把我们班教室的后墙冲塌了,学校没有备用的教室,我们只好将课桌搬到院子里,在古柏树下上课。古柏浓密的树冠为我们遮挡阳光,树枝间常有各种小鸟栖息,时而婉转啼鸣,时而跳跃争斗,倒也热闹。有时飞来几只喜鹊,在枝头“嘎嘎”叫个不停,我们一个个仰头看喜鹊登枝,没人听讲了,老师也只好停下课耐心等待。有时侯喜鹊似乎有意捣乱,久久不肯离去,我们就以撵喜鹊为名,争先恐后去找石头往树上扔,把课堂搅得乱糟糟的。最有趣的是秋天,柏果开始成熟,微风一吹,或者小鸟一啄,柏果裂开,麦粒大的柏籽就往下掉。那个年代,我们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只要柏籽掉在课桌上,就捡起来放进嘴里咀嚼。柏籽仁涩中有香,多少能为我们寡淡无味的嘴巴解解馋。有一次上课,我座位上方枝头有小鸟鸣叫,只听桌子中间轻轻的“啪”一声,我和同桌不约而同迅疾伸出手去捡,不料掉下的是一粒鸟屎,我俩的手指上都沾了一点,尴尬地相视一笑。

院子靠悬崖边砌着一堵半人高的青砖墙,趴在墙头往下看,令人头晕目眩心打颤。放眼望去,山下正是兰州当时颇负盛名的西园冬果梨的产地,阡陌纵横,果园连绵。春天,梨花盛开的时候,白灿灿一片,望不到头,非常壮观;夏天,果园里绿树成荫,山下又成了绿色的海洋,清风徐来,碧波荡漾,别有风韵;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另是一番景致;大约最动人心魄的要算冬天下大雪的日子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在这儿一览无余。身临其境,令人不由不赞叹古人诗句的神妙。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趴在围墙上放纸飞机了。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玩具,自己用废作业纸叠成各种各样的纸飞机,使劲往前一扔,纸飞机就随风飘游,有的忽忽悠悠飞向山下的果园,有的兜个圈又飞回来,落在校园里。如果几十个同学一起放纸飞机,半空中同时有几十只纸飞机飘游,好像几十只白色的蝴蝶翩跹飞舞,非常好看。

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校园里那些古柏还非常茂盛,显得生机勃勃,我们的毕业典礼就是在古柏的浓荫下举行的。我们离开学校不久,不知什么原因,那些古柏就被砍伐了,校园立即黯然失色,没有了生气。离开小学50多年了,那挂在半山腰的小学,那郁郁葱葱的古柏,至今让我牵念。现在,每次经过小学附近,我多么想进去重温儿时的旧梦。然而,想到那曾给我们庇护,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灵性的古柏早已不复存在,就不忍心跨进去。还是让那童话般美好的记忆,留在我的牵念里,虽然是一个远逝了的梦。

西园散记 9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西园散记 9期

学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策,内容包括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原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正在全世界被广泛地讨论。尽管许多人半信半疑地接受了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但许多科学家仍

学习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和意合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英汉互译中的形合和意合,内容包括形合和意合的主要区别,形合和意合的典型例子。摘要:在英汉互译中,英译汉时,会用到大量的意合句,而汉译英时,则会用到大量的形合句,这充分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学习

社会网络分析在引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网络分析在引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内容包括国外社会网络分析文献,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方法。[摘要]提出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到引文评价中,以改进评价方法,补充评价指标。从引文网络的构成及性质、社会网络分析的内涵及元认识论

学习

试析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形象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试析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形象,内容包括司马迁笔下的项羽的英雄观,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写进帝王篇。内容《史记》作为史传文学巨著,其叙事的精彩奇妙、悲壮的文章风格,尤其是对人物的精彩描写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习

拉拉杂杂冯氏电影

阅读(40)

冯导第一部贺岁片上演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埋头背书的中学生,对于电影最美妙的经验就是在上夜自习的时候偷偷跑出去看子半场《半生缘》,在小城破旧而空荡荡的电影院里,倒忘了有没有买票了。那时并不知道导演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天下还有人想借拍

学习

保卫地球的空间物理学

阅读(33)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普通的早晨,美国电报公司在波特兰市的操作员像往常一样打开机器,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前一天夜里,城里的夜空难得一见地被绚烂的极光所笼罩。操作员一边打开机器,一边回味昨夜天边绚烂的彩光带。“谁知道上帝在搞什么鬼?”

学习

公安交警支队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

阅读(76)

本文为您介绍公安交警支队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公安交警大练兵方案计划,公安交警大练兵简报。按照自治区公安厅《关于深化和推进全区公安机关大练兵活动的意见》和《__市公安机关二0__年度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以及自治区交通民

学习

快快行动 从头到脚搞革新

阅读(36)

人的许多器官是左右对称的,如左右手、左右脑、左右眼等,可是据统计,约90%的人多用左脑,约65%的人多用右眼,约98%的人主用右手。临床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脑萎缩、脑出血、飞蚊症等老年病变一般发生在右侧;而偏瘫、脊柱侧弯、肢体麻木、下肢静脉曲

学习

儒释道三家修心要旨(中)

阅读(77)

本文为您介绍儒释道三家修心要旨(中),内容包括佛家修心道家修身儒家修灵,儒释道修心之法。释家:明心见性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

学习

秋日影像童话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秋日影像童话,内容包括秋日童话小说,秋日童话经典片段。跃动在对角线上富士FinePixZ100fd数码相机在四边形中加入一条对角线,便能划分出最坚固的三角形结构,从而在美观与稳定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时尚型数码

学习

论重复保险责任的分摊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论重复保险责任的分摊,内容包括重复保险分摊原则案例,保险法规定重复保险的分摊方式。【摘要】当前我国《保险法》对重复保险责任分摊的规定并不明确,这导致了被保险人在一定情况下无法获得足额补偿,也使保险人的分摊责任不明

学习

印度尼西亚铁路UIC54钢轨12号单开道岔设计

阅读(30)

UIC54钢轨12号单开道岔适用于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铁路发展项目,道岔的设计、制造、检验及测试主要采用UIC国际铁路联盟标准及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本次研究设计的UIC54钢轨12号单开道岔主要参考国外同型号道岔的设计、制造和现

学习

金槌朱汤生

阅读(32)

朱汤生(1941.7―2011.1)是JulianThompson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从字面上看港味十足,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朱汤生1973年率苏富比(SOTHEBY’S)拍卖公司进驻了香港,并在那年主槌了香港第一场中国古董的拍卖。那时的拍卖都在少数富人小范围中进行,场地局促

学习

大型企业云计算管理运营平台服务模式与技术架构分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型企业云计算管理运营平台服务模式与技术架构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喜欢云计算的什么运营模式,传统企业云计算建设。随着云计算进程的逐步推进,各大企业不断快速实施自身的云计算战略,云计算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发展最为成熟与快

学习

新天鹅城堡散记

阅读(36)

渴望见到新天鹅堡,就像渴望见到心仪已久的老友。我在脑海中已经勾勒过无数次它的轮廓。吸引我的不仅是城堡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还有在历史中尘封的、发生在古堡中的凄美故事。对古堡的遐想,终于兑现成了我手中的国际列车票,于是打点行囊,从巴

学习

散记作文600字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散记作文600字,内容包括散记600字读后感,行文杂记600字作文。彼岸花开,等待凄凉的到来。——题记雨,轻挥于指隙。刹那间,消失无踪。时光逝去,美好的光景一去不复返。相聚亦短,情永存,思绪万千,无处从之理其。静静赏析一曲《月光》,

学习

散记孔仲起

阅读(27)

也许是一种缘分,2000年10月底,我在杭州张蒟林女士家里第一次与中国美院教授孔仲起先生通电话,就同他很讲得来。听言谈,我觉得他是一位淳厚长者、谦谦君子。半个月后,张女士同孔先生夫妇到衢州,我在火车站一见到孔先生那一副弥勒佛相,便

学习

台湾散记:苏花公路

阅读(36)

苏花公路,又是一个好名字。台湾景色最好的是台南和台东咯,而垦丁、台东、宜兰、花莲这一带山是山,海是海,真是美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