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圣经》的探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关于它的研究也是异彩纷呈。本文即从历史观这一角度出发,对《旧约》《新约》进行比较,得出了历史观在这两者中的相同与不同。
【关键词】上帝;救世论;基督;审判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作为《圣经》这一宗教正典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的历史观概括来说总是:历史是神意的体现。
下面从一些具体的问题来大概解释这一历史观的体现,来发现这一历史观还具有的其他特点以及在《旧约》《新约》中这一历史观有什么微观方面的不同。
一、创世纪和订立神和人的“约”
宇宙和万物都是被某种外力创造,而不是自身演进的结果。《创世纪》生动细致的描述了这一上帝按自己的意志,六昼夜创造有形的物的过程,并且把人制造为高等于其他万物的“管理者”,然后神用与人立约定的形式祝福,管理人,双方按着信实履行约定。但后来夏娃、亚当吃了禁果,破坏了这蒙福之约,导致人类陷入没有盼望的光景,所以神就又不断拣选人来与他立约,以赐福人类。耶稣代表人类立了最后之约――就是信之约。凡悔改信耶稣为救主,遵守新约的人,上帝将国赐给他们。
上帝机缘性的在世界上行动着,但也许有祷告而无回应,也许奇迹总不降临,因为上帝并不会经常性的破坏世界自身固有的秩序:1,上帝通由机缘对世界运动方向所进行的适时地调校,保证了上帝对世界的统治,2,上帝通过自然选择等给世界留出了任其自由行动的广阔空间,保证了世界自身的充分自由。
二、整个历史都违背着上帝的律法和“救世论”
先知的这样一个认识很接近基督教的原罪说。认真来说,历史的终局并不是出现了救世主帮助义者战胜不义,以和平取代了冲突,或者扶弱抑强。历史意义的完成只能在一种神圣的仁慈中寻找到。只有这一神圣的仁慈使历史不再是反复的审判。先知论认为历史问题不是指上帝有足够的能力消除藐视他的意志的邪恶,而是指上帝有足够的仁慈对世人不仅进行审判而且也加以拯救。
以色列人在流放时所受的苦难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已经执行了上帝的愤怒,但当他们思考自己的命运时,却看到囚禁他们的人,执行神的审判的人比他们还坏,他们不禁困惑了――先知们当然可以强调每个骄傲的民族都要守法,但历史的不义掩盖了上帝的公正。所以,简单解释历史,认为所有人和国家因不符合神的要求而受到审判是不恰当的。所以,提出善必定战胜恶的前景的救世希望必然逐渐兴起并占上风。因此,“救世论”最合理的做法是用“义”来取代某一特定的民族或种族,然后通过实现所有民族的“义”来追求历史的完成和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的隐藏的权威肯定能保障善最终在历史上战胜恶。
三,历史阶段划分
《旧约》把物质世界看作一个被自由创造出来的祛除了神明与恶魔的东西。也没有直接提到耶稣,只预示将有一个弥赛亚(救世主)。《新约》详细划分了基督教的历史分期(降临尘世之前叫圣父时代,尘世之间叫圣子时代,升天以后叫圣灵时代)和宇宙分期(现存的时代是正义力量与邪恶势力的搏斗,未来的永恒时代和介于现存时代和未来时代之间的1000年“千年王国”,并且千年王国的统治者是耶稣)。基督教把耶稣成为第二个亚当,这样,人类历史的整个特征在基督教的象征注意力就被界定成“第一”和“第二”亚当。
《新约》说到历史的末端时会有假基督和敌基督者出现,这和“末日审判”一起,体现了其历史观的悲观一面。《新约》也从来没有保证过十字架在历史上的成功。耶稣就提醒他的门徒别对历史抱太乐观的期望:“不要因魔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
总之,《圣经》中的人类历史是有始有终的,以上帝造人始,以末日审判终,最后一篇启示录预言了末日的来临:“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报昨与坐在上面的,从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了。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有另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的历史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