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纽马克提出交际翻译理论与语义翻译理论。交际翻译并不是一种极端的翻译策略。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目的语读者,尽量为这些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使交际顺利进行。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交际翻译 英文公示语 翻译策略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是清朝与法国之间为越南问题而爆发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包括封建统治者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一次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战争双方在***事上互有胜负,1885年3月下旬,在越南战场上中国***队取得了镇南关──谅山战役的胜利,而清***府却在这之后不久接受了议和的条件,决定乘胜即收结束战争。长期以来,学术界的许多论者都认为,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近来,则有学者指出,清***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之后的***事形势,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有利,如果战事继续下去,胜负难卜,清***府决定乘胜即收结束战争,虽然战争的结局与国人的感情和期望有不小的距离,但这实质也是一种明智之举,本文将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一、在镇南关――谅山大捷中,并没有改变中法战争的形势
镇南关大捷的确对中法战争起到一定的影响,但客观地说,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优势仍在法国一方。首先,越南大部分仍为法***占领,在停战前,越南阮朝已受法国实质保护,越南90%以上领土、各大主要城市都已落入法***手上,而清***只有镇南关成功防守,从未攻克大型都市,加上越南和广东海权已失,难以补给,越南实则上已落入法国手上;其次法***退守北宁、河内,已经重新集结兵力,组织防御,准备反扑;再次茹费里的辞职,并不是由于法国人认为他不应该发动侵略越南、中国的战争,而是由于法国人认为他侵略不力,遭受挫折,损害了法国在远东的侵略利益所致。实际上法国资产阶级的对华战争侵略***策并没有改变,茹费里刚下台,法国议会就通过了增拨***费的议案,开始策划新的***事行动。如果不是双方签订停战条约,不能够完全排除中法战争继续下去的可能性;另外根据中法两国当时的死伤情况推算,中国死伤十几个人,法国只死伤一个人。而且法国还可以在越南征兵,而中国只可以用中国人。中国在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必须在法***的十倍以上,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种差距中国能够持久吗?
二、清朝的总体国力仍不如法国
当时的法国,工业***早已完成,成为强大的工业大国,经济实力在世界名列前茅。而中国则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经济实力每况愈下。其次,当时中法两国的***事实力,绝不再一个档次之上,中国是不可能打败法国的。清朝***府武器装备落后,尤其是海***力量更是薄弱,福建水师马尾一战损失惨重,北洋水师尚未建成,无法和法***进行海战。在海上,法国可以利用其海***,封锁中国海面,可以任意进攻中国任何一个沿海城市和***事要塞。这种反差说明中国的国力与法国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中国不足以赢得这场战争。况且战争在中国的家门口进行,时间越长,中国的损失就越大,而法国完全可以把战争无限期的进行下去。
三、严峻的国内外局势(略)
四、台湾局势紧张
当时中国本土台湾也处于危急之中,台湾海峡被法***封锁,台湾告急,刘铭传守***粮援不继,很难持久坚持下去,因此,清***府想尽快结束战争,以解台湾之急。否则,台湾很有可能失陷。1885年签订的《中法新约》内容中提到的“法***退出台湾、澎湖”[3],足以证明保障了台湾的安全。虽然在此条约内容中,中国损失自主的铁路修,但这个铁路修好像并没有实现。至于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如今看来这并不完全是什么坏事,只是海关税率较低而已。而中国得到的好处却是停战和解,保障了台湾安全。两者相比,谁大谁小,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五、清***的后勤保障出现了较大问题,前线缺粮。
在宣光之战时,进攻部队缺粮只能食粥,甚至“辄饿竟日”,大大影响了战斗力。在缺粮的同时也缺饷。张之洞电告清***府:“云、桂两***现皆缺饷,亟须筹借”。滇***进攻宣光时,由于缺饷,后继部队霆***、前进困难,经多方筹借才使该***到达云南边境。中法战争中云南清***的“欠晌达六百余万两”。在武器弹药方面清***处于劣势,***炮五花八门,给弹药的供应带来很大困难。张之洞电告清***府,广西前线,“冯子材出关无炮,不能攻坚及远……请伤借三十尊”。冯子材出关作战的炮还是临时借来的。由此可见,中国并没有长期战斗下去的实力。
六、主和不等于无原则的让步,更不等于投降
中法战争中的主和派和主战派:人们一般认为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和清流派为代表的是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府外交***事实权的李鸿章和慈僖却一意主和,是主和派。对于这两派人们一般赞同前者,认为只要是主张采取强硬措施抵抗的,那一定热血爱国的,即使失败了,那也是悲情英雄,值得称颂的。而后者则***,遭到诋毁,认为朝廷中软弱妥协的一定是坏人,是投降***的,有***的嫌疑。但试曾想过,中国有太多的悲情,反没有了意义。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往往坏就坏在那些高调分子手中,譬如如今网上之愤青,往往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脾气远胜于知识,名为爱国,实则误国,这愤青之流,古而有之,所以,我们如果理性地想一想,这样的评价就太过于简单了。首先,我们要知道,不管是主和也好,主战也好,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在动机上,这两派并没有高下之分。关键要看谁的主张更符合实际,更能够维护国家利益。其次,从上面的判断标准来看,我们却不得不把我们评判的天平向主和派倾斜。因为只要我们具备起码的***事就知道,中国的***事实力与法国是无法相比的。所以,在越南问题上,中国作出让步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越早越好,因为越早,法国的要求越低。时间拖得越长,法国的要价就越高,事实恰好证明了这一点,最终不是扼制了法国的赔款要求吗?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中法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非常严峻,不得不予以高度警惕。因此清***府经过努力抗争,乘胜即收结束了战争。其结果保障了台湾的安全,扼制了法国的赔款要求等,使中法战争成为近代一次没有赔款的中外战争,这是得来不易的。为此,有理由认为中法战争“乘胜即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中法战争(第5册).第537页.
[2]李鸿章全集(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8页.
[3]中国近现代史教参书(上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中法战争乘胜即收也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