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文化的“化外”能力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力一直津津乐道,也就是说在近代以前,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和贡献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不论是任何外来文化,只要一踏入中国的土壤,就被中国文化强大的融合力所融化,消失在中国文化的大海中,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被中国人所接受、认可。

但是近代以降,随着西学东渐进程的加剧,特别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东渐,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现代化进程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西学对中国文化具有的决定性因素,使中国主流思想文化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被作为封建落后的文化遭到空前的批判、否定和抛弃,在中国思想文化界,西方的思想文化成为中国人膜拜、效仿的对象,于是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笼罩下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更谈不上中国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能力了。

在人们极力引进、吹捧西方文化、并以西方文化来改造、建构中国文化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在研究文化的时候,我们除了借用西方的学术术语和学术思想,几乎找不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因素,面对文化建设,我们已经无法用中国传统思想来表述现代的文化,中国文化处于“失语”状态,中国文化除了被外来文化融化外,很难再找到中国文化“化外”的功能。

中国文化曾有过“化外”的辉煌

中国思想文化现代以来的“失语”,并不表明中国思想文化缺乏“化外”的功能,在历史上中国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化外”历史,最成功的范例就是东汉以来佛教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融合和会通,儒、释、道三教合流并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东汉开始,佛教传入中国。作为和中国本土思想文化―儒学完全不一样的文化,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产生了极大的震荡,开始了和中国本土文化冲突。因为儒学、佛学、道家所宣传的教义不同,三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文化各有特色,所以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不一样,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于***治社会制度和公私生活的一切方面,而佛道两家却于思想信仰层面似乎更胜擅场。在东汉以前,影响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是儒家,道教产生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后,儒家独尊的地位受到挤压,儒家思想因与两家不同而产生冲突。虽然在***治社会层面儒家仍然高高在上,但在人们的精神信仰方面,佛教和道教利用自身的教义,影响着世俗的精神生活。不论是帝王还是世俗百姓,崇佛信道的大有人在。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留存下来的那个时代的石窟佛龛可知,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宗教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告诉人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佛教在中国是何等的盛行。

虽然佛教从传入中国以后就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但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儒家的冲突一直没有停止,甚至还出现了武宗灭佛这样的历史事件,可想而知儒佛之争是何等的惨烈。在很长一段时间,崇佛、排佛一直是思想文化交锋的主线,儒佛之争说穿了就是以捍卫儒家道统的学者和佛教徒关于儒学和佛学价值和作用的争论,也是本土思想文化和外来思想文化谁主沉浮的较量。从东汉到隋唐甚至宋初,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的交锋,基本上都停留于表面,我说我的,你说你的,论战双方都没有沉下心来仔细研读对方的思想理论。尽管交战激烈,却趋于表面。从唐朝排佛领袖韩愈、柳宗元以及宋初“三先生”对佛教的排斥,就可以看出当时两种思想文化冲突的激烈程度。

韩愈是在儒学思想甚浓的环境中长大的,后来尊崇儒学并自视为儒家正统的接班人,在《上宰相书》中,自诩:“业者读书著文,歌颂尧舜之道……所读皆圣人之书,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约六经之旨而成文,抑邪与正,辨时俗之所惑。”(《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39页)他一生的志向就是“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进学解》,《韩愈全集校注》,第1909页)。他从儒家卫道士的立场出发,高举灭佛的大旗,用犀利的文字抨击佛教,最著名的排佛文章有《原道》《论佛骨表》。在这些文章中,他历数了佛教的种种罪恶:佛教为夷狄之法,中国人不应该信奉;佛教传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动荡、王朝更迭加速;人们痴迷佛教,伤风败俗,有损孔孟传统;佛教是外来宗教,不应该对他顶礼膜拜。表现了对外来文化的极度排斥的心态。

到了宋初,以“三先生”为代表的儒士,同样对外来文化―佛教抱有极度的敌意。他们从维护儒家的道统出发,批判佛教“非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之位,是悖人道也”(《徂徕先生集》卷七《宗儒名孟生》)。石介自命“吾学圣人之道,有攻我圣人之道者,吾不可不***彼也”(《徂徕先生集》卷五《怪说・中》),表现出与佛教毫不妥协的姿态。孙复更是站在儒家道统的立场,力辟佛老,痛斥佛教为异端邪说,“去君臣之乱,绝父子之威,灭夫妇之义”(《睢阳子补集》)。宋初的儒学之士对佛教的抨击,只是单纯从儒家正统出发,对佛教教义并没有深入研究,很显然这种批评并没有击中佛教的要害,因此显得软弱无力。

面对儒学之士的抨击,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不得不面对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的抵触开始适合中国生存的变革,于是佛教开始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悄然变化,不论从教义还是其他方面,逐步吸纳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儒佛互补、儒释道合流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慢慢启动。儒佛互补,其实就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互动,儒家吸收佛教的精神,佛教吸纳儒家的精髓,从相互抵触到相互吸纳,并形成新的思想文化。儒佛互动的历史进程,从佛教进入中国就已经开始,禅宗的形成就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结果。而宋学等同样吸纳佛教的养分,自此而后,儒释道合流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而佛道亦能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生存发展,中国文化的“化外”能力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范例。

中国文化“化外”的经验

佛教中国化、儒学融合佛教的历史经验,开启了两种不同文化融合互补的成功范例。禅宗集中显示的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以至于自唐以后不领会禅宗思想就不能参透中国思想文化。同样,宋以后的儒学也包容了佛教的一些思想精髓,并形成新的儒学学派,影响着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文化发展到这一地步,不得不迫使人们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儒学如何融合才能成功,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化外”能力在何种情况下才能确保两种不同文化融合成功?

细细思考这个问题,或许对今天中国文化的“失语”有所借鉴。

第一,文化融合的前提是“固本”。唐之前,儒佛势同水火,针锋相对,前提就是各自不认同,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文化。唐之后,矛盾和冲突虽然未能彻底解决,但已经开始融合。佛教的中国化表明佛教积极吸纳儒学的精神养分,向儒学靠拢,同时不再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之所以能接纳佛教,也是因为儒学正统的根基没有受到佛教的冲击,在高扬儒学的旗帜下,在儒学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吸纳、融合其他文化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儒佛道三教合流正是在固守儒学的前提下完成的。如果佛教不肯放弃外来文化高贵的身躯,凌驾于儒学之上,并时时想取而代之,文化的融合也就不可能。正是因为佛教中国化,依托的母本是中国本土文化,这才有了儒佛互补的可能。放弃根本,照搬人家,中国文化不可能“化外”,佛教也就不可能中国化、儒学化。

第二,儒、佛、道三教之所以能合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文化的“化外”能力的强弱与国力、国势的强盛的关联。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之所以处于被否定、被批判的地步,并被作为封建落后的文化代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近代中国孱弱、被西方列强欺凌的现实有关。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与文化发达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撑,文化也就不可能繁荣昌盛,从汉唐盛世直到明清,中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在外人看来,中国文化也就代表着当时最优秀的文化。从文化互动的规律出发,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融合落后的文化,中国文化“化外”、中国文化具有话语权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三,两种思想文化的融合、会通和互动,就是必须保持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态度,如果一方想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一种文化想征服另外一种文化,文化融合就不可能实现。儒学之所以能融合佛教,与唐宋以后两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切磋有关。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与中国本土文化水火不相容,两者攻伐不断。随着冲突加深,也迫使两种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尤其是宋代以后,不仅很多僧侣与当时的士大夫都是好朋友,“援儒入佛”“援佛入儒”成为当时有名的僧人和儒士共同的取向,只有平等的心态,才能心平气和地探讨学术问题,才能不带情绪化地深层次了解对方。如宋代的智源和尚除了佛学修养外,“旁涉老庄,兼通儒墨”,对于儒、佛,他认为“言异而理贯,莫不化民,俾迁善远恶也”,所以“儒乎,释乎,其共为表里”。(《闲居编》卷十九《中庸子上》)当时的许多士大夫也有同样的认识,如王安石就认为:“佛书,乃已经合,盖理如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三)正是能够保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化心态,两种文化才有可能吸收、融合。

第四,文化融合的目的不是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而是本土文化吸纳其他文化并在文化上创新。宋明理学的产生,既是坚持儒家道统的结果,又是吸取佛道等思想文化的产物。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是儒家消灭佛道,也不是佛道取代儒家,儒家的正统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加强;佛道也没有被儒家蚕食,反而在吸纳儒家的成分后,进一步被中国人接受,儒、佛、道真正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观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失败,走的就不是文化融合的路径,作为传教士的汤若望、南怀仁、利玛窦等,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基督教文化取代中国思想文化,不论是汤若望试***让顺治皇帝归顺基督教,还是南怀仁尝试让康熙皈依基督教,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失败的原因就是在文化会通上,西方的传教士没有采取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的态度,试***以基督教思想文化征服中国思想文化,这种做法是绝对行不通的。像康熙朝发生的“礼仪之争”,不能仅仅从表面上理解为不同的礼仪差异,实则是两种不同文化融合的路径之争。罗马教皇严禁“祀祖祭孔”,一副高高在上的霸权行径,岂能不引起中国人的反感,所以康熙皇帝下令从此以后洋人不得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张西平:《中国与西欧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东方出版社,2001年)

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化外”的能力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所以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对于异域文化能处在主导地位,保持长期的话语权,就是在面对异域文化渗透的时候,坚持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再会通、吸纳、融合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并有所创新。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西文化互动中“失语症”问题研究》(2009FZH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漫谈中国文化的“化外”能力

学习

林歌与我 第2期

阅读(44)

初见林歌是在一个夏日的中午,灿烂的阳光充斥着夏天的快意,天很蓝,没有云,仿佛见证了我们历史性会面的神圣一刻。林歌的父母与爸妈是很好的朋友,在我出生那年调任北京,直到5年后才又回来。终于,当两家大人见面寒暄一番之后,我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她

学习

传统中药发酵炮制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内容包括炮制发酵的方法有,中药发酵炮制方法。【摘要】本文论述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发酵工艺,并与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工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经发酵炮制后生产的传统中药神曲、红曲、淡豆豉等进

学习

家法族规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家法族规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内容包括家法族规的历史价值,中国的家法族规。【摘要】家法族规是中国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法律具有同源性和互补性。明清时期家法族规高度发展并达到鼎盛,既宣扬传统礼治思想,迎合儒家

学习

汪氏世系·统宗总谱·远古世系(1―12世)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汪氏世系·统宗总谱·远古世系(1―12世),内容包括汪氏世系一至七十四世,汪氏远古世系考核。少典――黄帝世系考(一世)少典,传说为氏七十世、伏羲氏九世,有熊氏之子。姓公孙,少典国君。娶有氏女安登,曰任姒为妃,身孕游华阳之常羊,九

学习

陪伴母亲的最后“旅程”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陪伴母亲的最后“旅程”,内容包括散文陪伴母亲,陪伴母亲好文。1.我正在上班,忽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他说母亲被检查出了肝癌,已进入了晚期。一种前所未有的愧疚,吞噬着我的心。成家后,我一直忙于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庭,回家的次数日

学习

衡山文化遗产特点与价值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衡山文化遗产特点与价值,内容包括衡山的文化价值,衡山文化遗产推荐表。南岳衡山自古以来就有“文明奥区”之称,这是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南岳衡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从宗教角度来看,从南岳衡山走

学习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模板,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演变的过程。【摘要】水利工程是发展水利事业,发展水利经济的重要硬件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特

学习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内容包括古代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蒙养教育就是中国古代的基础教育。我国历代重视蒙养教育,旨在对少儿实施知识和道德启蒙,依此规定教育内容多为识字和习惯的培养,还缩写出一系列

学习

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内容包括要不断进取的感悟,个人的不断进取。刚造出来的航海罗盘,没有磁化前,指针方向混乱。一旦磁化,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指向同一个方向,永远指向那里。在人的身上,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进取心,使我们向目

学习

汉字:最美的“洋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汉字:最美的“洋文”,内容包括常用1000个汉字大全,汉字与洋文字母相结合。刚开放那阵子,北京常能见到一些老外穿着印有“我登上了长城”字样的T恤游荡,后来流行文化衫,老外们的前胸后背上就爬满了“别理我烦着呢!”、“巨搓火”

学习

浅谈双火花塞点火发动机燃烧测试与诊断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双火花塞点火发动机燃烧测试与诊断,内容包括本田cg125火花塞燃烧最好状态,发动机火花塞点火测试。[摘要]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私家车驶入路面,需要更多的能源

学习

职教园区多样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职教园区多样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内容包括职教特色发展之路,职业教育园区发展的困境。【摘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国家加快人力资源建设,为各行各业输送

学习

操盘手常用洗盘手法揭秘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操盘手常用洗盘手法揭秘等,内容包括股市庄家洗盘手法揭秘,主力边拉边洗盘手法揭秘。操盘手常用洗盘手法揭秘――可爱操盘手较常采用的洗盘手法有:一、打压洗盘。先行拉高之后实施反手打压,但一般在低位停留的时间(或天数)不会

学习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内容包括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心得体会,刑法第几条是保护个人财产。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公民个人信息存在严重被泄露的风险,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个人信息

学习

Mixi财富之路 日本第一大社交网站

阅读(28)

日前,《商业周刊》网站发表分析文章称,Mixi成最受日本用户欢迎的社交网站,在日本已将Face-book、MySpace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是日本社交网站当之无愧的霸主。在不久前的福布斯日本富豪榜上,Mixi创始人、31岁的笠原健司也成为日本最年轻的

学习

南明河:生态河流的回归之路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南明河:生态河流的回归之路,内容包括南明河生态治理对比图,南明河护城河。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加强治理,贵阳南明河逐渐成为具有自然之美的城市休闲河岸、生态走廊。如今的南明河,绿柳拂堤,白鹭翩跹。无论清晨还是黄昏,在河岸边散

学习

田中千绘 一个日本演员的中国演艺之路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田中千绘 一个日本演员的中国演艺之路,内容包括田中千绘个人简历,演员田中千绘简介。离开爸爸的王国“想离开爸爸的王国。”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想法,改变了田中千绘的人生轨迹。在日本,田中千绘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彩妆大

学习

田雨霖花鸟画的变通之路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田雨霖花鸟画的变通之路,内容包括田雨霖花鸟画精品欣赏,田雨霖国画作品。在他人的画笔停下的地方,雨霖先生径自往前了,越过“笔墨”的雷池,做着墨与色,情与景的交响诗。画上的蔬果繁花,姹紫嫣红,笔笔墨足色浓,处处见出生机。桃红柳

学习

美丽管家的上市之路

阅读(31)

从法国到香港,护肤品牌欧舒丹借助资本市场打响了在新兴市场的新战役。原本在亚洲市场并不突出的法国护肤品生产商欧舒丹(L’OCCITANE)凭借香港IPO的聚焦效应,赢得了众多投资者与消费者关注的目光。在亚洲市场声名远播之后,欧舒丹依然延续一

学习

“一分五统”的“大华西”共富之路

阅读(45)

从1961年建村开始,华西村就不仅把致富本村村民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坚持“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共富理念。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华西村创造性提出了“一分五统”新农村建设思路,走出了一条农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学习

清香阁 海鲜家宴的突围之路

阅读(25)

在北方人的饮食字典中,年尾岁末的这顿团圆饭还是会圈定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式正餐,菜单里的主角多是被赋予各种吉祥寓意的牛、羊、鸡等。这既是从小到大一种约定俗成的传承,也是我们味觉记忆中一份难舍的情怀。以海鲜为主题的新春年夜大餐,要想

学习

中国文化中的“德性内省”及其育德意义

阅读(24)

摘要中国文化中的“内省”不同于西方出于知性的自我反思,而是一种“德性内省”。它是个体在思考和处理自我-他人关系中对自我言行、品质、观念进行道德检视的实践活动,是与个体道德感知力、道德自觉性、理想自我等相关联的,能够提升个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