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德性内省”及其育德意义

摘要 中国文化中的“内省”不同于西方出于知性的自我反思,而是一种“德性内省”。它是个体在思考和处理自我-他人关系中对自我言行、品质、观念进行道德检视的实践活动,是与个体道德感知力、道德自觉性、理想自我等相关联的,能够提升个体道德品质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对当代道德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知性内省;德性内省;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 王雅丽,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一、中国文化中的“内省”:

语义学的解释

汉语中的“内省”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借助语义解释的方法,可以略知一二。“省(xǐng)”字约有四层含义。

(1)“省”字本义为“察视”,但其内含有“善”之隐义,因而可称为“因善之察视”。“省”字,小篆作“省”,视也,从目上屮。“目”指眼睛,“省是目活跃,故转为省察的意思”,[1]故“省”的本义是察看。《说文解字注》中,“省”又作“察也”,“察者,(核)也”,指审查、核察之意。“汉禁中谓之省中。师古曰,言入此中者皆当察视,不可妄也。”[2]由“省”作为“察”之意引申出“善”的意思,《尔雅・释诂》中提到“省,善也”。“省”为何内含着“善”的意思?《礼・大传》曰:“大夫有大事省于其君,谓君察之而得其大善也。”《注》中曰:“善于其君,谓免于大难也。”[2]所以,省于其君,君察之,可得善,此善谓之免于灾难。

(2)“省”指“察于微”,即渗入到细微的察视。省在“目”字之上为“屮”(chè)字,意指草木刚长出来,古语也将其读作“草”之音。用眼睛观察刚长出来的草,意指“省”字非一般之察看,而是观察到细微之处,仔细察视。如《列子・杨朱篇》中曰“实伪之辨,如此其省也”,又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

(3)“省”指“察于内”,意为察视个体内心。《论语・学而》中的“吾日三省吾身”、《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朱熹的“无时不省察”、王阳明的“省察克治”思想等,皆是应用“省”之“观察、检视自我”之意。从“省”字之写法演变中亦可看出这一意义,上部逐渐演化为“少”字形,下部则演化为“濉弊郑该字非今天大众文化中的困窘、窘迫之意,在古文中,“目”作“濉保因而,“古文从少,从濉保意为“从少目者,少用其目省之,用甚微也。”[2]眼睛用以观察外部世界,“少用其目省之”,只能是用“心”去省察,自然省察的对象也不再是外部世界,而是个体内心。

(4)“省”也有明白、领悟之义。如《西游记》中:“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厢记》里:“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此外,“省”还引申出探望、问候之义,多指对尊长的敬意,这与中国文化中重视孝道的精神相一致。如《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酰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指为人子女,侍奉父母时,冬天要使其温暖,夏天要使其凉爽,晚间要服侍就寝,早上要省视问安。

西方文化中也有“内省”的概念,英译为introspection或self-examination,意思是向里观察、自我检视,转化为具有社会意味的表达,即“个体对自我进行观察的活动”。从表面上看,“察于内”与西方文化中的“内省”意思是相似的,均为观察自我,认识自己内心世界,但实则由于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的差异而迥然不同。西方文化是一种个人主义文化,更关注焦点目标的西方人在思维习惯上坚持***,自我建构比较明确,内省作为自我建构的重要方面,其含义相对比较简单和客观。而中国文化则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关系。[3]关注“关系”的中国人,对“省”的认识要丰富得多,从“省”之本义“视察”,或是“察于微”、由察而明、探望、问候等意,已体现出人与人、自我与他人(物)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由于这种关系性表征,也使得中国人的自我不是一种***型自我,而是一种相互依赖型自我,即自我是需要在我与他人(物)的关系中建构成,故内省的内容往往是对自我-他人(物)关系的思考,内省的目的在于从改变自我达到对自我-他人之间关系的改善。由此,中国文化中的“内省”明显带有一种道德实践的意义。

二、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德性内省”:意涵与层次

亚里士多德对人的灵魂中的“知性”与“德性”作出过区分。所谓知性是指灵魂中严格含有逻各斯(理性)的部分,表现为智慧、明智、理解等,是通过教导而发生和发展;德性是指灵魂中分有逻各斯的部分,表现为各种徘徊于欲望与理性之间的道德品质,是通过习惯而养成。[4]西方文化中的“内省”表现为一种知性内省,要求个体对自我的明确认知和把握,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内省智力,或使用内省方法;而中国文化中的“内省”则是一种德性内省,是在思考和处理自我-他人关系中对自我言行、品质、观念进行道德检视的实践活动,是与个体道德感知力、道德自觉性、理想自我等相关联的能够提升个体道德品质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同时,自觉地内省本身也是一种善的行为。这在“内省”的语义学解释中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中更是班班可考,并由此形成与人的道德发展相一致的层次特点,这在儒学中尤其显露。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重的分量,礼乐教化、身心人己、忠恕仁义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影响颇深。“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达至“至善”需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过程,其中,“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主要内容,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实现也依赖于个体的修身。故而,儒学之根本要义是在教人如何修身。儒学中之“修身”要将学于外和省于内两项并重。如孔子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的“取于人”与“反求诸己”、荀子的“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如果说“学”是一种输入,那么,“省”则是一种深加工和反馈,是对“学”的斟酌和内化,是对自我的思考,它对提高个体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境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儒学中,相比于教人“学”,教人如何“省”、“省”什么占有更大的比重。如《论语》中除提及自省、内省、三省、参省、内自讼等,实则也是强调君子在修身过程中要时时省察自我,省察人-己之关系,以此促进个体德性的不断提升。比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

从先秦的孔孟荀,到汉宋明的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儒家所崇尚的德性内省,具体说来,在内容上是有着层次间的递升联系。

省己之过以行“善行”。“省”有反省、省悟之意,其基本目的在于考察个体言行是否有过失,以便及时更正。因而,省己之过被看作是德性内省最基本的内容。曾子三省吾身,是否与人谋时不忠,与友交时不信,传之内容自己还未习,以防自己出现过错;孔子感叹“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也是在说,人见到自己过错时应当自觉的诉讼自我。善于省己之过,才能及时改正,以行善行。

省己之学以致“知明”。如前所述“学”与“省”的关系,朱熹更是将“自反内省”作为“得为学之本”。[5]常常省己之学,或以学省己,促使个体“知明”。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知明”可理解为明智、不糊涂之意。“参”有两种释义,一是参照,指君子用每日所学内容来参照省察自己的言行;一是同“叁”,古语“叁”为复数,表示“多次”。故原句可理解为,君子学问深广并且每日多次省察自己言行。两种释义,都突出了“学”与“省”不可分割,以学省己,或省己之学,使得个体更加明智,更加理性,从而能确保言行无所过失。

“反求诸己”以“正其身”。与“善行”“知明”相比,“正身”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整体评价。何怀宏认为,儒家之学坚持的信念是一种道德的自我主义,或高尚的自我主义。这是因为“它确实是立足自身,关注自我的,但却又追求道德,追求道德上的纯洁与高尚……它强调履行自己的义务,强调限制自我的欲望和利益。”[6]所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宪问》)“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在人-己关系处理中,儒家之学更重于改变自我以达到对关系的改善,因而,“反求诸己”自孔孟以来就是儒家学说思想中的主要观点之一,并被看作是君子修身的重要体现。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反求诸己”与“求诸人”相对,指凡事要“厚于责己,薄责于人”。“求诸己”不是在自我出现行为过错时的内省改过,而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检视自己的言语行为、道德品质是否有不善之处,如孟子所提之反其仁、反其智、反其敬,目的在于端正人的道德品质。

省己私欲以“求本心”。这是德性内省的最高层次。与孔子培养君子人格不同的是,孟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为“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如何成为“大丈夫”,简而言之,“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认为人有善端,然心并不牢固,富贵、贫贱、威武都可能“陷溺其心”,所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人有鸡鸭流失在外而知道寻找,人心丧失在外却不知去寻回,因而失却本心,做出不善之行,所以,人之为学修身,是以为求流放在外之心。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分化出的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陆王心学”一派也主张“求本心”。“心学”认为“心即是理”,君子修身之要是“求本心”。“本心”是指心之本体,为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易受到私欲的遮蔽,要“求本心”,就需“克其私,去其弊,以复其心体之同然”(王阳明《传习录》)。因而,省察自己的欲望,克制不合理的私欲,才能获致良知,保持本心。儒家修身以内省为重,内省之内容应是与儒家所期望的理想人格、理想道德境界相一致,所以,“求本心”可看作是德性内省之最终目的。

与西方文化中将内省作为一种方法或智能相比,儒学中的德性内省是一种含有丰富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因而,形成了一种与人的道德发展相一致的由低到高、由表入里的层级递进过程,从内省“己之过”“己之学”到“求诸己”“己私欲”,从内省外在的行为过错,反诸自身的道德品质,到省察内心的观念、欲望。西方文化的知性内省,强调内省对个体理性能力发展的作用,而在中国文化中的德性内省,更关注的是个体在内省中的道德上的不断超越,自我的不断更新。但是,德性内省也并非不需个体知性的参与,“省”还是一种包含着觉、忆、思、悟、责、悔、明等的内隐的认知过程。因此,德性内省在促使个体“行善行”“致知明”“正其心”“求本心”的同时,也在提升着个体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德性内省”在育德上的启示

德性内省是中国道德哲学中的核心线索,也是人们道德修炼的根本之法,对当代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作为德育之法:“省”乃“得为学之本”

现代道德教育要正确处理“学”与“省”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整体性地包含着道德知识、道德能力、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内容,道德知识的习得可以通过“学”,但对知识的内化、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能力的获得,都需要内省的参与。因而,在处理“学”与“省”时,现代德育要重视内省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学”作为“内省”的前提,引导学生通过内省将所学的知识与自我、自我的生活发生联系,避免传统道德教育中的将道德学习发展成毫无生气的阅恐学,道德内容成为法规命令,教师沦为道德知识的传声筒,而是通过内省,将道德知识鲜活地注入学生的心中,成为滋养灵魂的血液。

(二)为着德育目的:导向道德生活的道德思维能力

作为一种道德思维能力,德性内省具有层级性和辐射性的双重特点。古人修身治学要求“三省吾身”“日参省己”,善于德性内省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在道德教育中,培养个体的德性内省能力本身就是在不断地提高个体道德水平。这是因为,德性内省内在地含有个体道德成长的目标,在培养这种能力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向个体暗示道德发展的方向,并积极地促成个体理想自我的确立,由此形成道德发展的不竭动力。此外,因其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存在于个体生活过程之中,作为对生活和自我的反思,德性内省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种较高的能力品质,这就决定了这种能力能够对个体其它能力的运用产生辐射影响。

引导学生追求一种好的、道德的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作为一种道德思维能力的德性内省,是以导向道德生活作为其价值取向的。道德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人类交往的各种活动之中,德性内省是个体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对自己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作出道德性检视,以此使得个体心理归于平和,社会关系转向良性,从而恢复良好的生活状态。生活是德性内省的内容,也是德性内省实践的空间,而一种好的、道德的生活则是德性内省要回归的最终目的。个体正是在持续性的德性内省过程中,不断地趋向高品质的道德生活。

(三)还原德育样态:于“静”与“慢”中涌出“德性”清泉

人的道德成长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也要经历在特定文化环境下出现的道德正确和道德错误,循环往复不是道德教育的失败,而是个体在不断检验信念、确立价值的过程,是个体道德发展的正常状态。正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个体才能够确立自我的道德原则体系,建构出值得追求的道德生活。所以,道德教育应是一项“静”与“慢”相结合的教育活动,“静”在于德性内省往往经历了觉、忆、思、悟、责、悔、明等过程,这些过程都发生在个体的内隐认知中,需要道德教育提供个体内省的空间,让个体静静地思;“慢”在于,道德教育不应是任务式的教育活动,在某一时间段完成某些任务,而应是发展性的教育活动,随着个体的道德和心理发展,道德教育的脚步应与之保持协调,要能够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内省、领悟和转变,要能够善待个体的每一点进步。

参考文献:

[1]约斋.字源[M].上海:上海书店,1987:204.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136.

[3]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张志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2.

[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4-36.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3.

[6]何怀宏.底线伦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5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文化中的“德性内省”及其育德意义

学习

中国第一留学女博士的传奇人生

阅读(62)

日记是一个人生活的残骸。《吴宓日记》中就记载着著名学者吴宓对妻子的闺蜜毛彦文的20年苦恋。1937年,在欧洲留学的钱钟书写了一篇《吴宓先生及其诗》的书评,刻薄地调侃恩师和毛彦文,使吴宓的“罗曼蒂克爱情”彻底沦为笑柄,书评中还讽刺毛彦

学习

园林造景中上海新优品种植物的应用探究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造景中上海新优品种植物的应用探究,内容包括园林造景教程大全,绿化造景欣赏。【摘要】园林造景是城市绿化和市容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生活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充分发挥园林造景的美化作用,在植物选择

学习

世界级涂鸦艺术家DAZE个展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级涂鸦艺术家DAZE个展,内容包括最好的涂鸦画家,中国最顶尖的涂鸦艺术家。涂鸦艺术作为城市艺术,是一种年轻人广泛参与到城市功能中去的艺术形式。它开始于街头和地铁墙面,并迅速流行,拉近了艺术与公共环境的距离,并且与

学习

分析古代文学古代文学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分析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内容包括古代文学重点梳理,古代文学a和古代文学b有什么区别。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

学习

湖南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音乐特征解读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湖南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音乐特征解读,内容包括简要概括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靖州苗族传统民歌歌曲。湖南靖州苗族的多声部民歌,在其结构、和声语言、歌词处理等诸多方面看来都具有鲜明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这

学习

番仔楼里住番客

阅读(40)

骑楼是闽南重要的建筑文化。这一典型的近代商住建筑据信由华侨自南洋引进。骑楼不仅闽南有、台湾有,也见于两广、海南等南方地区的城市。广州人尤以之为城市符号,特色建筑。毕竟早年“过番”的,以闽粤移民最多。闽粤与海上而来的西方文明接

学习

半卷湘帘半掩门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半卷湘帘半掩门,内容包括半卷湘帘半掩门,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话品味起来,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和是帆,不同是船。正如帆与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与不同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和

学习

把握课堂元素,收获教学果实

阅读(33)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呈现形式,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把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该做的作业做完了,该读的课文读会了,该背的单词背了,是不是就是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了?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做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

学习

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的程序与方法(一)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的程序与方法(一),内容包括基层领导人的直接选举,选举领导干部时的条件。编者按: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全省乡(镇)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换届选举应在2006年9月底以

学习

幕后CEO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幕后CEO,内容包括ceo幕后混剪,ceo和幕后老板排位。国际金融危机后,商业结构进入剧烈变化期,颠覆成为潮流。以往,企业领导者推荐员工阅读的是拉姆・查兰的《执行》,现在换成了约翰・科特的《紧迫感》,“变革”则成了他们最常用的

学习

全球十大最昂贵美食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全球十大最昂贵美食,内容包括中国最昂贵十大名鱼美食节目,十大昂贵美食。美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和追求,无怪乎有人毕生以享受美食或者创造美食为终极目标。为了满足大家对美食的终极幻想,下面为您列出世界十大最昂贵最珍稀的美

学习

寻访陆小曼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寻访陆小曼,内容包括陆小曼的一生完整版,民国才女陆小曼全集。初夏的一个日子,小雨“哗哗”的下着,上海南昌路两旁的法桐也在沙沙作响,一片雨的世界,显得那么寂静。寻问一位老者136弄11号在何处,他指了指前方一处洇了岁月的小洋

学习

几种美丽的垂直绿化植物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几种美丽的垂直绿化植物,内容包括垂直绿化植物批发,100种园林植物谱。凌霄,又名中国凌霄、大花凌霄,紫葳科凌霄属落叶大藤本。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cm~6cm,边缘为锯齿状,光滑无毛。6~9月顶生聚伞圆锥花

学习

酒名般若汤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酒名般若汤,内容包括般若汤是什么意思,佛教里称酒为般若汤。Perfect主张: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中真味谁尽知?酒能壮胆,酒亦能乱性;酒能添力,酒亦能坏事;李白有诗云:将进酒,杯莫停,人生得意须尽欢!俗语也有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还

学习

解读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

阅读(332)

本文为您介绍解读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内容包括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观点,苏格拉底德性及知识的含义。自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即知识”这一命题至今,近两千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他开创了西方理性伦理学的先河,同时

学习

中国文化的“亲缘性”

阅读(32)

我们中国文化在古展的最重要特色是什么?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动物,人类跟别的动物不同的地方是,我们会把人群组织在一起,有意识地去做特定的工作。从春秋时代起中国人就知道,人不能跟老虎比,也不能跟飞鸟比,但人有自己的智慧,用意识来结合人群,用群体

学习

浅析中国文化之酒文化

阅读(71)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中国文化之酒文化,内容包括浅析中国酒文化论文1000字,中国酒文化趣谈之诗酒文化。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

学习

收藏高端的中国文化艺术

阅读(31)

给刘国柱贴上标签是个挺难的事,他在北京琉璃厂百年老店茹古斋任经理,经营字画生意,同时还是个收藏家,近30年来收藏了不少五花八门的古玩字画,从明清家具、字画、铜镜、墨砚、瓷器到唐卡、佛像……他说:“人们一开始追求物质奢华,之后进入更高层

学习

浅谈中国文化取向与社会互助

阅读(32)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是以儒道思想为主干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文化,其中儒家所倡导的大同思想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互助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国目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也是我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凸显期,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凭借国家

学习

《利玛窦中国札记》视域下的中国文化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利玛窦中国札记》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内容包括利玛窦中国札记全文word,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二章。摘要:利玛窦是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中的一员。虽然他来华的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为此作出了杰出

学习

中国文化软实力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文化软实力,内容包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中国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