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说拥有大量的,不同层次的读者,素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格外青睐。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小说,更是古今中外的精品。这些名篇佳作多数出自名人之手,历来脍炙人口,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的谐和与完美的统一。如何讲读小说,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了。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三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说 教学 “三读”
中***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69-01
作为文学作品主要形式之一的小说,可以运用描写、叙写等各种表现手法,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具体地、形象地充分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是其他文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在小说教学中,“教”与“学”都存在在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就教者来说,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其一,研究事物只重视所得到的结果,而忽视这种结果的推导过程。因此,学生在语文课本中读了一些小说,但人物形象在他们心中不能完整地再现出来,只是干巴巴的几条鉴定式结论。其二,在小说教学中,老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对人物,情节,环境等理解,只能是“一家之言”。
就学生来说,也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对小说的功能认识有偏颇之处。不少中学生阅读小说只追求离奇惊险的情节和跌宕曲折的故事,把娱乐,消遣视为小说的唯一功能。其二,阅读小说只为满足心态的某种需要,鉴赏活动只停留在一般的愉悦感上,没有上升为理智的满足。
小说教学的突出问题是引导阅读不得法,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三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1 通读――激发兴趣,认识阅读对象
一般来说,中学生喜欢阅读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而对纯文学作品,如入选于教材的小说,兴趣就不那么浓厚。小说教学首要“刺激”学生的阅读情致。读者的情致包括情绪,情调,兴趣等,只有“刺激”这些情致才能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自觉主动地认识阅读对象。作家创作小说讲究设计吸引读者的“兴味线”,我们讲读小说也要充分利用这种“兴味线”,刺激学生的阅读情致。如讲读《林黛玉进贾府》时,就要选择精采的艺术描写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刺激点。笔者讲这篇小说时,选择王熙凤出场时的先声夺人,对她服饰、容貌的静态描写和语言、行动的动态描写,都富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虽然学生还没有接触全篇的内容,但已被它紧紧地吸引住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通过阅读思考,寻求解决途径,阅读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此外,通读还要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作品。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个性化语言,都是围绕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中心的,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把这些要素割裂开来理解,整个作品就失去了艺术价值。通读还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看心想,一面感受,一面理解。
2 研读――问答讨论,分析理解
研读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带着阅读中发现的问题,重点阅读有关段落,经过思考,讨论,作出合乎事理的判断。研读的主要形式是在阅读中问答讨论,质疑解难,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研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一篇小说涉及内容和形式方面的问题很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把那些涉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重要问题,而思维价值和思维强度又比较大的,提出来学生讨论解答。如讲《促织》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重点讨论文章的结尾:有人认为《促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全篇笼罩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气氛,但结尾却拖了一条“光明的尾巴”,因而削弱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如果是悲剧式的结尾,则主题就更深刻了。
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老师除了正确的引导之外,还应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项链》的结尾“突兀意外”,但这种“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讲这篇小说时,就要启发学生从小说的情节发展中寻找合乎情理的因素。研读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但不可能越俎代庖。
3 精读――再现形象,评价表达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地能力。”讲读小说就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活动,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读、研读和精读都包含着对艺术形象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精读的鉴赏活动主要包括再现形象,评价和表达几个方面。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获得全部的完整的形象。小说创作有“意到笔不到”之处,即虚写的间接形象,再现这些形象就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创造。如《变色龙》主要警官奥楚涅洛夫“审”狗的丑剧,但这场丑剧的有力支持者却是未出场的”席加洛夫将***”。小说对他的外貌,言行,性格都是“一字不着”。要再现他的形象,就需要想象。讲这篇小说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奥楚涅洛夫“审”狗时的声色变化,想象他的后台――席加洛夫的形象。这种再现形象的想象有助于学生认识沙皇俄国腐朽统治的本质。
要使小说的“典型形象再现它所代表的众多同类事物的形象”,“使艺术走向生活”,更需要想象。如讲《普通劳动者》,学生从小说中的高级干部林将***,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亲密无间的普通劳动者形象,想到现实生活中像林将***那样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各级领导干部,也想到少数人,贪污受贿,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腐败现象。只有从艺术走向生活,文学作品才能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我们在小说教学中要渗透***治思想教育。
鉴赏文学作品包含着对作家中已经评价过生活的再评价。“只有经过再评价,欣赏者才能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所蕴藏的社会意义作出自己的结论,从中受到教育。”在小说教学中,让学生注意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倾向,对作品进行再评价。
通读、研读和精读是小说教学链条上的三个环节,它们彼此关联,互相渗透,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