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斌同志是我的老领导、老前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从长春一汽(包建二汽时期)到湖北二汽工作了十几个春秋,一直在饶斌同志的领导下,从饶斌等老一辈领导和同志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现在,尽管我离开汽车战线已经20多年,但仍十分留恋那段条件十分艰苦却充满奋斗激情的美好时光,仍时常回想起当年饶斌同志的音容笑貌和气度风采。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饶斌同志就是中国汽车业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代汽车人的杰出代表。
我大学毕业刚到长春一汽工作的那段时间里,还没有接触到饶斌同志,但他的高大形象早已印刻在我的心中。我想饶斌同志真了不起,他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系统干了35年,是我非常敬佩的领导和老师。
饶斌同志是我国汽车工业建设的杰出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1952年10月任命饶斌同志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他带领全厂职工拼搏奋战,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装配出第一辆国产***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以后他又踏勘、选择了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厂址,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建成了我国第二个汽车工业基地。在主持中国汽车工业工作期间,他提出了汽车工业调整改组的发展规划方案,组织引进先进技术,加速产品换型,结束汽车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的历史,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退居二线后,饶斌同志依然保持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旺盛的斗志和开拓精神,不顾年老多病,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表现出一个老汽车人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无限深情。
饶斌同志对***赤胆忠心,对事业始终不渝。在“”中,他受到了严重的***治迫害。但他始终坚信***、坚信真理,关心着二汽的建设事业。重新工作后,他又以一个老***员的宽阔胸怀,正确对待得失,不计个人恩怨,始终以事业和大局为重。当时有人劝他先在北京养病,可饶斌同志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十堰的山沟里,顽强地带领***的一班人和广大职工,排除干扰,建设二汽。
记得1975年二汽即将建成投产时,我刚30多岁,在总厂***治部主任张矛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担任总厂******、***治部副主任。当时,车箱厂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成了制约整个二汽发展的“瓶子口”。总厂***决定派我到车箱厂兼任***第一书记,组织“6·15”会战,确保全厂建成投产。为解决这个大难题、砸碎“瓶子口”,饶斌同志亲自带队,多次到现场召开领导干部会,指导和帮助我的工作;总厂领导江华、李惠民等同志也纷纷到现场,给大家以鼓励和支持。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团结奋战,我们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用4个多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保证了二汽生产线的顺利投产。
饶斌同志爱才、惜才,十分重视培养和使用人才。一汽建立之初,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当时,工程师级的老技术干部仅占技术干部总数的5%,老技工也只占工人总数的25%。普遍缺乏进行现代化汽车制造和组织大量生产的经验,不能适应现代化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要求。为此,饶斌同志先后多次选派干部、工人到苏联学习,组织群众性的互教互学,总结、推广群众中学习技术的先进经验,组织了近万名职工参加夜大学、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专业班以及各种学习活动。正如同志在回忆当年情景时所指出的,“当时的一汽集聚了全国的人才,是个培养人、锻炼人的大熔炉”。
饶斌同志还非常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十分重视在当时的大学毕业生中提拔干部。对既不参与派系斗争、积极参加生产,又肯吃苦、有能力、懂管理、富于奉献精神的年轻人,他敢压担子,从而使一批年轻干部在岗位上很快锻炼成长起来。
1958年9月,***和李富春等同志亲自到一汽视察,根据一汽实行的“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工人、技术人员、干部结合搞技术革新、质量攻关”的管理实践,再加上鞍钢“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的做法,总结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对此十分重视,亲自命名为“鞍钢宪法”,并在全国加以推广。《人民日报》还专门发表社论,称赞一汽是大企业的一面旗帜,表扬一汽的首创精神。
1961年初,饶斌同志调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主管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工作。在此期间,他经常深入企业、车间甚至班组调查研究,推进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不断总结企业的新鲜经验。到二汽之后,他对企业管理工作十分重视。
记得是1975年7月,二汽、十堰市组织赴大庆学习团,一行54人,由饶斌、黄正夏同志带队,我也是学习团的一名成员。在学习期间,他特别强调要重点学庆的先进管理经验,把二汽建设成为“大庆式的企业”。
从1979年春,我担任二汽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时,到北京参加“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后,专程到时任一机部部领导的饶斌同志家中探望。饶斌同志对“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十分重视,指示我就此专题向全厂处以上干部讲课。时任二汽总厂厂长的黄正夏同志也非常重视,还亲自主持了这次会议。在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与副厂长李惠民、副总工程师俞云焕等同志一起,重点抓了全面质量管理、均衡生产工作质量的保证体系,使全厂生产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中,饶斌同志始终保持了永不满足、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一个汽车工业领***人物的关键作用。在建设一汽时如此,在建设二汽时也是如此。他早在筹备阶段就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能够组织专业化生产、发展系列化多品种的现代化汽车基地。以当时的条件,如果没有自我加压、追赶先进的精神状态,没有科学态度和拼命精神,没有“包建、聚宝”建厂方针的贯彻实施,二汽要自己设计生产、规划年产10万辆的中型卡车,是根本不可能的。实践证明,这个方针和决策的贯彻实施,不仅强化了二汽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装备水平,也使得我国的机械工业制造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981年***同志来二汽视察后就说,二汽的设备基本上把国内先进的东西拿过来了,像大拉床、自动生产线、铸造生产线都不错,集中了先进的东西,还引进消化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说明中国的机械工业还行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饶斌同志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及时提出引进轿车技术、实行规模化生产的概念,提出通过市场定位,建设现代化轿车制造企业的市场化概念。他对汽车工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工作也十分重视,主张汽车行业应适当集中,形成集团优势。并对改革管理体制、企业结构、产品发展制度、组织生产方式及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工作也提出一系列颇具远见卓识而又切实可行的意见。所有这些,都对我国汽车工业后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