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相比其他绘画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审美。按照表达内容,国画艺术可以划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种;按照表现形式,它可以划分为写意和工笔两类。国画艺术着重体现的是意向性,所以国画作品的成败主要受作品中是否具有气韵所决定。在画中,为了实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通常会在布局、造型和上色等方面展现它与其他绘画种类不同的形式美。
严格来说,国画艺术创作的本质不能算是一种写实方法,也不能算是一种抽象方法,国画艺术是介于写实和抽象之间的写意方法。在国画创作过程中,画面的主要内容通常会设定多个形象,但是这些形象并不是完全按照客观形态来呈现,重点体现出客观形态中所蕴含的神韵。所以,通常使用“得意忘象”和“美以体无”来形容国画艺术中的形式美。
一、得意忘象之美
“得意忘象”最早出现在魏晋的玄学理论中,其含义就是取其内在的精神,对形态做到无视。慢慢地,这种观点被运用到艺术领域中,发展成为国画所追求的“形”与“神”。比如东晋顾恺之就是以“得以忘象”为基础观点,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创作理念;南齐谢赫主张“气韵生动”;北宋苏轼的国画创作理论就是“写物重在传神”。在创作国画时,不用刻意追求西方绘画中所提出的形式美的逻辑学理论,创作者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喜好,除旧布新,借助精巧的构***、着墨和上色等,将出神入化的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
(一)精巧的构***
在有关国画创作的著作中,对国画创作的布局设置和创作依据等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说法。在古代,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创作者的性格、喜好和审美等存在极大的不同,所以绘画的表现方式也存在极大的不同。也正是因为古代创作者各异的创作风格,才形成了多种多样、相机行事的构***形式。例如,张泽瑞所创作的《清明上河***》作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通过“鸟瞰式全景”和“散点透视法”的构***方式将北宋时期繁荣的市井场景完美地展现出来。作者这种显“纵览天下、一览无余”的构***形式,以及虚实分明的自然表现,都使该作品所创作的形象栩栩如生。《清明上河***》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名画,主要得益于“得之于象外”的构***形式,才把开封的“离形得似”完美地体现出来。
同样,得意忘象这种构***形式在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中都有所表现,其中最为明显的要数写意山水画。例如,北宋范宽创作的《溪山行旅***》,通过雄浑、冷峻的笔法和格调,将远、中、近这个三个场景完美地体现出来,远景就是雄伟挺拔的秦陇山川;中景就是山川中流淌的河流;近景就是缓缓走来的商队。通过画面可以感受到马蹄声、流水声,各种声音的交错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旋律。通过对秀丽山河的仔细分析,人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构***时采用了得意忘象的构***形式,再加上山水画常用的远中近三元构***形式,给人一种错落有序的艺术感觉。
(二)恰到好处的着墨
在一些花鸟鱼虫的写意绘画中,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将笔法看作筋骨,墨法则比喻成肌肉,这样通过笔法可以获取到形似,通过墨法可以获得神似,通过恰到好处的着墨达到栩栩如生的绘画效果;在山水画写意绘画中,描绘景色时,只有将山水的浑朴气息完美地展现出来,才能实现古A云欲雨的气象。从中不难看出,笔墨在我国国画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单单是一种创作工具,同时也是神韵得以展现的重要传统文化元素。在笔法中,所展现出来的力度、韵律等不仅考验创作者的用笔能力,同时也是实现得意忘象形式美的重要所在。这里所提到的“力度”,不仅是万物在画卷中以新生命的方式得以延续的关键,也将创作者的审美和精神完美地体现出来。国画必定存在各种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是悲壮的,也可以是欢快的,它是由点、线、面按照一定旋律形成的。在古代绘画创作中,古人发明了多种用墨方式,如积墨、泼墨、浓墨、淡墨和宿墨等,从而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在进行花鸟鱼虫写意创作中,通常使用破墨和套墨去渲染鸟儿身上的羽毛效果;在山水写意画创作中,则使用泼墨、积墨等用墨方式,展现出一种雄伟的气势。只有将笔墨多种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将国画中所蕴含的神韵展现出来,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得意忘象的形式美。
二、美以体无之美
在国画中,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得意忘象”形式美,还有一种“美以体无”形式美。美以体无就是指在绘画创作中采用“计白当黑”和“虚实相生”等手法,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达效果。
(一)计白当黑
在国画中,有墨有颜色的地方统一称之为“黑”,而没有颜色空白的地方则称之为“白”,这就是计白当黑。在国画创作中,无论是用墨上色的黑,还是空白处的白都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例如,齐白石的《莲蓬蜻蜓》,就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简单自然的感觉。该作品仅仅只有一个莲蓬和蜻蜓,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但是不会给人空洞的感觉,作者通过空白的地方让人们自己去想象。齐白石通过计白当黑的艺术处理,实现了无声胜有声、无画处依旧具有妙处的艺术效果。
(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表现的是一种意境结构特征。其中虚境就是通过实境诱发和扩展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常是借助实境来实现,实境则是通过虚境来进行加工,从而创建出这种虚实相生的独特意境结构形式。邹一贵的《小山画谱》就曾经提出这样一句话:“虚而不可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而虚者自出。”从中不难看出,在国画艺术创作中,虚实追求的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创作意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出画卷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中国画作为一个艺术系统,在世界艺术丛林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绘画独特的结构、技法、水墨关系以及用色等经过演变,发展出独有的形式美,变化多端,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而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语言之一。不管是得意忘象的形式美,还是美以体无的形式美,两者都是不能***存在的,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存在的,只有这样才能将国画艺术中的形式美完美地展现出来,使我国国画艺术能够被大众所认知。中国画在数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独特美学理论,其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张家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