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复习课;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的化学复习课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复习课,学生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得到升华。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成为毕业班化学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复习课都是教师单方面把知识点讲一遍,而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在复习课上,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除了重复已学的知识点外就是做练习、听讲评,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很多教师在多遍重复知识点后也讨厌上复习课。如何让复习课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两节获得好评的复习课的公开课设计作为案例,来探讨什么样的复习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节课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设计思路如下:
将碳单质比喻作“碳父”,“碳父”有两个法宝,一个是能够切割大多数物质,另一个是能够做电极或是铅笔芯,这两个法宝是何物质?(金刚石和石墨)。接着描述“碳父”还有燃烧的本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灭火,小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施毒,大小女儿分别是谁?(CO2和CO)。大女儿嫉妒小女儿的魔法比自己强大,心理不平衡,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温室效应”。于是“碳父”把大女儿的氧原子夺走一个,使其与小女儿拥有一样的魔力,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的描述,请学生将C、CO、CO2之间的关系用知识网络表示出来(即“碳三角”)。接下来由学生选择“魔法世界”编号,判断是谁施的魔法,并评价其“功”与“过”。魔法世界是由CO和CO2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组成,如主人下地窖取菜时晕厥死亡事件、碳酸饮料会喷出气体、氢氧化钙可以刷墙护壁、“干冰”可以人工降雨、“煤气”可以燃烧等事例,将这些事例编号,由学生抽出相应事例后进行解释,并对事例进行评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描述完后,请学生将碳酸、碳酸钙两种物质补充到先前总结的碳三角网络中去。
最后让全班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测试:如何鉴别CO和CO2,测试结束后宣布学生由魔法学院毕业,将这节课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案例二: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复习课。大体设计思路如下:
先指出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废液是水污染源之一,接下来由学生完成练习题:A、B两班都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废液缸中。(1)A班废液呈红色,废液中一定含什么物质?(2)B班废液pH
二、教学分析
这两节市级公开课上完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对比后可以发现,这两节复习课的设计存在很多共同点:
1.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
案例一整节课是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考虑到化学与魔法有一定的共性,并与当下热播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相结合,情境生动有趣,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案例二将生活中的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谈论并解决难题,如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浓硫酸泄露的处理方法、厨房中调料的鉴别等,使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总结归纳
■
在知识点复习模式上,两节课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过程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这在毕业班复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最后再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情境对知识点学以致用,这又是“把书由薄再读厚”的过程,从而使知识点得到升华。如案例一中先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写出C、CO、CO2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再让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三者间的转换关系,到后来再在原先网络***上再添上碳酸和碳酸钙。最终使五种物质的转换关系与涉及到的8个化学方程式,归纳为上***所示:
之后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氢氧化钙为何可以刷墙护壁、煤气为何可以燃烧等生活中例子对知识点加以应用。案例二中也是类似的,先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别酸和碱,从而复习了酸碱相关的化学性质;而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方法来总结归纳酸碱的化学通性;最后再根据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应用这些知识点,如蚊虫叮咬了要抹何种溶液、浓硫酸泄露该如何处理等。教师设计题目要注意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使学生学习感觉更有成就感,对学习更感兴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3.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复习课很多学生懒于动手和动脑,对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复习课至关重要。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尽量让所有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再由学生来纠正学生错误或是补充说明,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这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复习课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复习课能够很好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4.课件制作简明、生动
复习课的课件切忌出现大量的文字,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应尽量做到简明,文字少、重点突出,同时尽量生动、活泼。上述两个案例的课件都比较简明、生动。如案例一中课件结合“三彩”课件制作方法,在进入“魔法世界”环节中,采用魔方上九个数字对应九个不同的事例,让学生抽选1~9之间的数字,点击数字后随机链接到不同的“魔法事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节课的课件页数都非常少,且每一页的内容都很简洁。
从上述复习课模式的共同点可以看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复习课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重复。要想上好复习课,备课很重要,无论在情境创设上,还是在结构设计、相应练习题的选择上,教师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同时,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复习课才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同时提高对化学的兴趣,进而懂得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化学课,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好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潘红梅.走进新课程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J].化学教与学,2010,(06).
[3]李开祥.漫谈化学复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5,(05).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化学;复习;知识框架
一、背景
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复习方法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我们能否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知识体系的构架。对于九年级化学来说,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知识点很多、很分散,茫茫题海,无从下手。
如果教师在课堂复习时,还是机械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再重复,对学生来说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因此,在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要求学生学习速度快的条件下,化学教师复习时只有在“新”字上做文章,改进旧有的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教学理论,总结归纳出复习中的整体思路:注意抓住课本,牢牢把握课本设计的知识主线,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学化学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穿插强化知识难点、考试热点,注意这些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复习中要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二、复习方法
1.抓住课本的知识主线,构架整体知识框架
教育专家论证了在高考复习进程中要抓纲务本,回归教材,
纠正高三复习中片面追求“新、奇、怪”的现象,关注教材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再学习,强调知识的运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化学题型虽然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但涉及的基础知识都离不开课本。所以,充分重视课本的作用,复习好基础知识是根本。通过对课本知识主线的学习、体会,让学生用逻辑把课本知识串在一起,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具体来说,复习时指导学生三遍看书法:(1)看章节设计。通过每一节的题目的文字描述,回顾、重温重点知识。(2)看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往往能表明考试出题点的方向。(3)看课本上的特殊点。如插***、表格、具体例子。
同时,要改变学习化学时所具有的单一章节、单一内容的单向思维定式。通过复习可使学生把原来分课、分单元学习时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同时使学生原有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时,明确复习的准确目标或问题。让学生通过复读课本,把每单元、每课题课本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呈树状全部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
2.注意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
在初中化学复习中,我始终坚持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现象,通过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题材,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化学教学效果非常好。所以,初中化学学习应该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源泉,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对实际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3.注重复习方法的传授
复习中要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如,(1)实例法。通过实例,建立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的。例如,在复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根据它的性质认识它的用途和保存方法。同样,复习用途和保存方法时,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的原因。(2)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利用联想思维,使知识系统化。(3)归纳法。归纳是指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作为预测同类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种认知方法。将归纳法具体应用于复习实践中,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表。如金属和酸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反应产物的规律,归纳成***表。
总之,九年级化学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学生构建中学化学的知识框架。在这个基础上,对具体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最后,通过复习学习帮助学生构筑坚实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方持.刍议化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教材习题的策略.化学教学,2010(5).
[2]黄立新.中学化学复习要注重“五新”.新课程:中学,2011(10).
[3]李明亮,瞿显荣,田棋宏.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化学教育,2009(30):3.
[4]谢贞俊.探讨如何构建中学化学复习课高效课堂.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0).
[5]颜建河,高振峰.教材、习题、反思: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1(12).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篇3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较多,重难点被直观的现象瓦解掉,抽象的知识点较少,需要知记的内容较多,学生如果付出努力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更倾向于系统化、理论化,还要求能灵活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分析现实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提高,光是死记硬背、机械的做题是学不好的。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要正确对待教材与资料
新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前预习要将理解不透的内容勾画出来,做到听课有目的。有的同学总认为这一环节不重要,其实不然。首先课前预习花费不了很长时间,不像某些同学想象的那样麻烦。其次,它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积极的在课上思考更多的问题。高考题中的任一知识点的考察雏形都来源于课本,有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都直接用资料书不使用课本,这样是万万不行的。那么资料书应该怎样利用呢?阅读资料书可以解决课堂上的一些疑惑,而且课本上的习题少且简单,不能满足考试的要求,做些资料书上有价值的习题可以升华所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和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但不要搞题海战术,首先知道所学知识的难点与重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做重点题型,对于易错知识点要反复练习并且记录在错题本上。
二、注意做好课后总结
一天的学习完成之后要养成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合上课本,在脑子里把老师课上讲的内容重复一遍,以免遗忘。将需要理解的内容要整理一下思路,理顺逻辑关系。然后把一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全面并对应习题看看题目中是怎样考察这些知识点的,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高一第一章物质的量这一节,物质的量是桥梁将宏观的量如质量、体积和物质微观的量如粒子数联系起来,可以画出这样的转化***。
三、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一主要讲解了化学实验基础及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其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粗盐提纯实验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及知识的衔作用,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高考化学试卷中压轴题即为实验题,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个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并且分析实验原理、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实验的异常现象等。高考实验题都是课本实验引申出来的,来源于课本。必修一中的实验基础主要讲解了几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难度不大。后面的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重要实验有氯气的制取、铜与浓硫酸反应、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室制氨气、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铝的两性实验、氢氧化铝的三种制法,铁及其氧化物,铁盐性质实验等等,都需要用心去学习分析。
必修一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这部分内容原理性强,要着重于理解,活学活用。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先要熟记基本概念“升失氧,降得还”,然后会利用化合价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掌握其配平。掌握基本方法后还要多练习。
必修一的最后是分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之一,其知识内容多,学习时要注意以元素为轴线将化合物串起来,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去有序总结。以钠为例,先学习单质钠的性质:典型的活泼金属,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常温下被氧化成氧化钠(还要掌握钠放置在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加热时被氧化成过氧化钠、钠和盐溶液反应的实质等等。再按顺序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两者最好用比较的方法去理解记忆,首先从结构上,再从性质上作对比。之后是氢氧化钠的性质与典型的强碱。它们都具有强碱的通性,其中难点在于与少量或过量酸性氧化物的反应。最后再记忆两种钠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样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两者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这种总结方法同样适用于铁、铝、碳、硫元素的学习。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篇4
[关键词]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中***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107
一、设计理念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着手,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要求,构建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学生身心发展为起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制订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自信心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从化学课程的特点出发,在实验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提出教学内容,制订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将知识点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结合,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充实教学内容,坚持“STS”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就本节课内容明确要求:能说明、会表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并会判断置换反应,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2.教材分析
《金俚幕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通过课题1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合金概念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金属的化学性质:回顾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重点介绍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以及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3.学生分析
知识水平分析:学生已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的基础,了解常见酸的概念,已掌握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总结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认知水平分析:本课题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课题,学生处于对化学知识的初步探索阶段,虽已有上册知识打下的基础,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系统化,教师应在教授学生知识点的基础上,偏重于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回顾已学的知识,充分回忆和掌握铁、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利用置换反应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联系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掌握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及其反应原理;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3)学习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唯物主义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导课
[教师]展示漫画故事:《真金与黄铜》。
[学生]听漫画故事,产生疑问:为什么黄铜害怕遇见盐酸?
设计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2.复习
[教师]投影A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提示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且进行指导纠正。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与反应难易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实验,比较出镁、铁、铜的活动强弱:镁比铁强,镁比铜强。并完成表格(参见表1),回忆、记录、巩固知识点。
设计意***: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初步掌握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方法,并引出新课程的学习内容。
3.活动与探究
[教师]投影B组: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
[教师]演示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并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参见表2)。
[学生]观察到镁、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且反应剧烈程度不同,但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同时完成表格的填写。
[教师]根据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让学生试猜想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
[教师]投影C组: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并要求学生完成与B组实验相同的表格。
[教师]提示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巡视、指导实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学生]小组实验,完成表格。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自主探究,在操作与思考的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与学生]欣赏课本***8-12: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学生]观察***片,探究出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思考、讨论得出结论:金属可分成能与酸发生反应和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两类。
设计意***:营造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关结论。
[学生]概括出第二种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根据金属是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 课程知识体系;化学课本;空白栏;妙用
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和学习工具,科学探究是《标准》的主线,贯穿于《标准》始终。为了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逐步感悟知识,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技能,教材在相关内容的后面留有空白栏,如何巧妙的利用空白栏,挖掘教材背后中的隐含的知识,通过理解和整合,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课程知识体系。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下四点。
1 空白栏记录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化学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客观上决定了其内容的零散性和抽象性。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化学的前提,由于化学内容的零散性和抽象性,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总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或难点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善于提出这些问题,并记录于课本相应内容的空白栏处,以便在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下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讨论、查阅资料等。因此,在空白处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对于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学习的自觉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用空白栏记录教师讲授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点归纳
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习时要认真听课,特别是要带着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侧重的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的空白栏做好记录,记录的要点主要有:(1)教师讲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2)教师在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例如:九年级课本上册P35[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归纳总结;例如: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问题记录下这些内容将为课后的复习与研究、归纳和总结提供便利条件。
3 利用空白栏做好学习总结
做好总结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记忆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好空白栏做好总结工作。在进行课后复习时,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作简要总结,并把总结语言记录于空白处,便于记忆。在单元或某些章节复习时,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异同、提炼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记录于单元或章节空白栏处,便于知识的提取与运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等,把这些内容记录于某显要位置,便于今后学习参照。
4 利用空白栏补充课外资料
学习过程还要阅读适量的参考资料,以帮助消化所学的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总会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解析:(1)教材的重点和难点;(2)知识点间的联系网络;(3)学习方法;(4)典型例题解析;(5)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等。这些内容中总有一些是教材所无法包含或没有直接给出的,在阅读这些内容时,应及时把有价值的东西补充在教材相应的空白处,以便复习时总结与提高。
例如:九年级课本上册P32仅介绍“绿色化学”的概念,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之间的关系怎样?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和“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化合反应
[解析]: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至少是两种;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有且只有一种。
[答案]:D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若能做到上述四点,科学、合理的使用好课本的空白栏,课本将变成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自编教材”,为以后的复习、备考带来极大的方便。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篇6
[关键词] 中考 化学复习教学 方法与策略
中考化学复习是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搞好化学复习是全面提升中考成绩的关键。
每年中考前,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复习。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化学教师和初中应届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热点。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要提高复习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次,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采取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方可达到提升中考成绩的目的。
一、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复习,使学生的薄弱知识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并让学生学会两种本领:一是对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理解和记忆。二是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考化学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在复习时,要再一次体会《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求,因为它不仅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和中考命题的依据。同时,还要认真研究、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因为《考试大纲》是指导初中复习备考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中考考察的目标内容和能力要求。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可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要搞好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必须注重如下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一)中考复习阶段的划分与时间安排
大多数学校初三化学,在3月底之前结束了新课教学。随即进入了中考复习,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复习:课程结束到5月10日左右,计划用5周时间。
2.专项复习:从5月10日到6月初,计划用3周时间。
3.模拟训练:6月初到6月20,计划用3周时间。
(二)各阶段复习的目标任务与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具体措施:
1.全面、系统、细致复习。凡是《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复习,不能有遗漏。否则,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留下隐患,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和学生能力培养。
2.抓好“双基”教学。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是获得高分的保证,因此,加强“双基”教学,尤其是紧扣课本、吃透课本是搞好系统复习的立足点。
要求做到:首先,重视课本的阅读,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和规律。其次,深入分析课本中***片及阅读材料的化学内涵。第三,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剖析,因为例题、习题具有典型示范性和探索性。第四,让学生仔细体会化学语言的严谨、周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语言表述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课标和考试大纲,明白每个章节的要点和考点。复习时要细致准确,知识点覆盖要全,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
2.要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注意对关键知识点的总结。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尽可能自己梳理、归纳总结出来,促使他们继续看书、看笔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防止复习工作演变成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深刻挖掘其内涵、准确把握其外延,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
4.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及社会实际,创设实际问题情景,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第二阶段:专项复习、综合训练
目标任务:将课本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编,以专题形式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叠加、联系。通过对不同概念的糅合、不同类型知识的对比,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进一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具体措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进行知识重组和专题归类,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使复习做到对症下药、系统全面。在内容上要打破教材章节的界限,可以按照知识的认知顺序和认知规律重新构建成主线鲜明的知识系统,进行专题复习。专题的数量多少,每个专题内容覆盖面的大小,可因学情、考情等具体情况而定,专题内容可细可简。专题的类型有:
1.知识型专题:如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质量守恒定律等。
2.应试技能型专题:如推断题、探究型试题、知识归纳性试题、***表分析题等,是近几年中考化学的常见题型。对这些题型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训练。训练的题量不宜过多,但一定要精、要有代表性。
3.化学计算类专题: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先引导学生把各类计算所涉及到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同题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复习一遍,再精选一些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强化。
4.实验与探究专题:可分为基本实验、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及实验探究等。在进行实验探究复习时,可结合典型例题,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景做出合理的猜想,设计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并通过所学知识进行不同的探究、分析得出结论。
另外,在复习同一个专题时,还应多选几种类型的实验或习题,举一反三,让学生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面,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
在专题训练中,练习要精、要巧,突出重、难点、易错点的训练,一般在课堂上不出现难题、怪题,对最基本的知识点要过好关。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目标任务:精选中考模拟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方法与措施:通过中考模拟试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训练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要避免题海战术,强调“精练、深议、讲透”,强化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应试心理训练和应试习惯培养。在训练中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可按以下步骤实施:
1.模拟试卷强化训练:选用多套试卷,加强对解题方法、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训练。
2.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训练。
3.在讲评试卷时,主要讲易错点,强调答题的规范、用词的科学、叙述的准确、解题的格式,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4.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准备。
调试身心,为沉着应考、创造佳绩作准备。应提醒学生避免过度放松或过度紧张,帮助学生抓准自己的薄弱点和增长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认真、完整地阅读题目,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篇7
关键词:思维导***;化学教学;应用研究
化学这门学科虽然具有较强趣味性,但是对有的学生来说,增加的这门课程就成为了一种负担。因而,教师需要采用正确的方式,让学生能较快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思维导***的运用在化学学习中起到了较好效果,思维导***属于发散性思维模式,学生在思维导***帮助下能够迅速将焦点集中,对学习中的难点或者是疑问深入思考。
一、思维导***特征分析
运用思维导***能够使学生在可感知的世界里进行化学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借助思维导***可以较好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形成一种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思维导***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思维导***的展开围绕核心关键词,学生能够围绕中心思考问题;第二,主题主干作为一种分支逐渐由中点向周围分散;第三,层次不同也就存在着不同逻辑关系;第四,思维导***中***形的利用使得整个思考过程更为生动形象。
二、思维导***在九年级化学问题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思维导***进行教学目标的展示。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往往是通过教师运用语言表达或者是在黑板上板书这些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教学目标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教学流程。这种教学方式字符表述比较多,学生不易记忆,并且每个教学目标间层次性不突出,学生发散性思维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而运用思维导***,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学习任务,并且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易于学生记忆。
①案例分析。比如,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章节内容是“氧气的制取”。进行这一部分内容学习时,需要借助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个实验过程,使得学生掌握制取气体的方法,其中包括药品选取方面、仪器以及装置使用方面、实验流程、气体收集、检验方面、实验注意事项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仪器装置做好分析总结工作,促进学生更快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整个流程,为日后制取二氧化碳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表面上看是由零散知识点构成,然而其中存在着密切联系。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七连珠”思维导***,同时,需要事先做好书本预习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首先,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中间位置用彩色水笔画出一个***形并且确定好主题(氧气制取);其次,在中间***形四面再画上六个分支,在这六个分支上分别写上实验过程应当考虑的一些关键词,例如,药品选取、仪器使用、实验流程、气体收集、检验、实验注意事项等;最后,用虚线将各个环节中具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以及对比关系的***形相连。
②经验分析。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思维混乱现象时,运用思维导***能够使得学生思维得到发散,促使学生进行有序思考,进行知识体系搭建工作。其中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让学生系统学习知识。
(2)利用思维导***进行知识框架的完善。实际教学过程中,复习课的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复习课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主要做知识总结归纳工作,缺乏互动。而思维导***的运用就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过去被动转为了主动,教师作用也发生了转变,成了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交流,学生通过画***方式进行知识总结、填充,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①案例分析。比如,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个章节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此章节内容主要包含化学有关概念、性质、实验、常见的物质、离子检验与共存。在学习结束后,众多知识点、实验结果变得错综复杂,学生记忆就变得非常困难,因而,需要学生做好总结工作,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中和反应、盐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之上理解溶液的酸碱度。酸碱通常都可以同指示剂发生反应,最终使得指示剂改变颜色:酸能够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等。因而,思维导***中间位置是关键词(生活中常见的盐),在中间***形四面再画上五个分支,在五个分支上分别写上一些关键词,如,化学有关概念、性质、实验、常见的物质、离子检验与共存。最后,再用线条将存在关联的***形相连。
②经验分析。利用思维导***进行知识框架的完善旨在加深学生记忆,在思维导***完成过程中,学生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教师时刻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分别为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做好经验总结工作。
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思维导***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频率还不高,多数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麻烦。然而,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教师头脑当中都应当形成一种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思维导***正是一个能够为学习者解决难题,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梁晓康,廖锐星,杨美珠.思维导***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
究――以人教版《化学1》第一章为例[J].化学教育,2007(8).
[2]倪***.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的尝试[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08(11).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篇8
关键词:创新意识;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化学具有较强实用性,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因而,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关键期。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运用一套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以及技能。
一、创新意识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实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化学学习与实验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借助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
①案例分析。如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章节内容是“饱和与不饱和溶液”,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蔗糖、玻璃水杯、汤匙各一个。在准备实验道具过程中,学生好奇心得到了激发,因而,会主动进行书本知识点预习工作。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水中溶解蔗糖的实验情况。在学生观察阶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向教学知识点过渡,并且在适当时候引入“饱和溶液”这个概念。学生凭借生活上的经验会将饱和溶液理解为无法溶解某一种溶质的溶液。在教师对概念进行了引入之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形成饱和溶液的两个要求:一个是温度高低;一个是溶剂量多少。
②经验总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学习到知识,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借助实验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运用到的实验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化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留意到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现象。
(2)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使得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①案例分析。如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章节内容是“酸和碱”,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酸和碱。例如熟石灰、醋等。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适时引入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例如怎样处理铁生锈、水杯中水垢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深入思考后学生会想到各种解决方案,有学生认为可以利用砂纸进行打磨,有学生认为利用醋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又回到了化学基础知识中,因而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②经验总结。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利用一些生活情境,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后化学学习过程中,就会摆正学习态度,在体会到知识学习的趣味以及实用性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上升。
(3)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故事作为课堂导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教学方法在每个年级阶段中都产生了一些较好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师应搜集与化学相关的故事,进而激发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①案例分析。如在学习“钋”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介绍居里夫人事迹,“钋”在故事中有主人公纪念祖国的这个意义。又如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文章闻名中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海明威的故事,进而介绍硫酸铜有预防鲨鱼的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②经验总结。运用故事做教学导入工作能够将化学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化学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有益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围绕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运用实验验证理论。学生在生活中若是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班级中通过开展一些竞争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在竞争环境中往往将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和老师的讨论交流过程当中提高了他们的化学学习素养。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能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书本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得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迈向更高的台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应当不断创新,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将创新意识落到实处,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理论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能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上产生更大的兴趣,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婕.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时代教育,2008(2).
[2]张国权.高中化学新课改中探究实验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