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这一文化品牌,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等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惟一性,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铜川在寻求转型之路时,决定打“药王”这张牌,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同时,将药王山景区打造成为融药王中医药文化体验展示、休闲观光、度假、养生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养生文化精品景区。
“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这不仅仅是铜川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也是这座城市转型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
出铜川耀州区向东不远,便是药王孙思邈故里――孙塬镇。
去镇***府,要经过一个镶着“药王故里”四个金色大字的古色古香的大牌楼,大字下面有一行小字――“万亩药用植物生态科技园”。
显然,中药种植在这里已成气候。
此时距离农历二月二还有几天时间,孙塬镇***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镇上正在忙着准备药王山庙会。距镇***府不远的贺咀村村委会办公室门前,七八个村民组成的锣鼓队正在为庙会演出排练。
农历二月二药王山庙会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用现在语言来说,即为孙思邈忌辰的纪念活动。经过不断演变,如今庙会已演变为集信仰、商贸、旅游于一体的一项民间盛会。2008年,药王山庙会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其实,除了庙会,铜川作为“药王故里”,近年来在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的成功转型,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药王”气息。
中药种植渐成气候
宝剑村村委会一间不大的办公室,挤满了听讲座的村民。中药种植技术员在为村民讲黄芩种植技术。村两委会12名成员,去年都经过了耀州区职业农民中药班的培训。
“我们种中药就是在转型。”村主任雷胜奇向记者介绍道。
雷胜奇说,原来村上有一个集体企业,生产石渣。宝剑村原名宝鉴村,因头枕宝鉴山而得名。宝鉴山一带拥有全国一流的石灰石矿,品位高,质量稳定,是生产优质水泥的最佳原料。1956年,国家“一五”期间由原民主德国援建的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在宝鉴山建有石灰石自备矿。
宝剑村有455户村民、6个村民小组。农业传统种植品种是小麦、玉米、花椒。
2012年秋,村民李孝文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村上第一个种了50亩黄芩。一年后扩大为85亩。他以前从事中药材收购,发现黄芩近年市场行情好,就断然投资药材种植。
2015年7月,耀州黄芩(简称为耀芩)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有了自己独特的身份证,受法律保护,还为原产地赢得了高知名度,吸引众多客商前来收购。
几个月后,李孝文种的黄芩到了收获期,首批出产的30多吨黄芩,在地头就被从广东来的客商拉走。
因为耀芩是地理标志产品,每公斤价格高出市场价4元。种得好的话,每亩地能收1000公斤,按地头收购价亩收入达6000元,与种粮比效益好了许多。这一年,李孝文因为种黄芩,成为“2015年铜川市十大农民增收先进户”。现在,他已作为黄芩种植技术员,被纳入村委会。
在李孝文的带动下,宝剑村村民陆续开始种起了黄芩。
在村务公示栏上,记者看到一份药材种植倡议书,提出为实现一村一品目标,将全村黄芩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在六条倡议中,特别提出给予中药种植户一定补贴,村上从区扶贫办和区中药局争取到的87.8万元的扶持资金,已全部打进种植户的粮食直补卡内。
“从2014年起,村上连续给种植户补贴,一亩地补贴840元。”雷胜奇说。
黄芩每三年才收一次,种下后有两年几乎没有收入,为鼓励村民积极种植,村上想尽办法从外界争取资金,使一亩地的补贴额度与种粮持平,以解村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宝剑村黄芩种植面e达13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三分之一,平均亩收益为1500元。
黄芩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年产几百吨,只靠药商收购就会很被动,于是,雷胜奇开始积极地跑市场。去年,他还和一家药厂初步议定,在村里办一个黄芩粗加工厂。注册“耀芩”商标,也是他最近在忙的一件大事。
耀州区小丘镇移村有一个700余亩的丹参种植园,全村810户农户有170户种植丹参,种植户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一开始,村民们对种丹参是心存疑虑的,担心市场价忽高忽低难以见效。移村***支部书记吕建文和教授专家们一起做村民的工作,先种植的人家得了实惠,不用动员农户就主动加入了。
铜川地处子午岭延伸和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条件匹配合理,是多种中药材的适生地。当地采挖出的丹参各项检测指标都在药监水平以上,药用价值很高。此外,丹参可与苹果套种,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让农户在挂果期就有收益。
中药材种植收益高,已成为铜川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陕西上和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贫困村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采取订单种植中药材”这一产业发展模式,向农民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并以保护价统一回购。目前,上和公司带动铜川市四个区县、11个乡镇、16个贫困村的265户贫困户种植2360余亩丹参,种植户每亩地净收益在2000元以上。
“宜君县的***参、耀州区的黄芩自古以来以其产地地道、品质优良闻名遐迩。宜***还被收入《本草纲目》,耀州的黄芩曾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铜川市中医药发展局副局长井小溪谈起铜川中药材滔滔不绝。
据全国第三次中药材普查统计结果,铜川市共有中草药品种683种,载入《中国药典》的有198种,质地优良、产量较大的有30多种。铜川所产黄芩、***参、丹参等品质优良,药用价值高,是道地药材。例如,经测定,铜川产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比国家药典标准高出49%;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比国家药典标准高出134%;丹参素含量比国家药典标准高出92.5%。
目前,铜川市中药材种植面积7万亩,全市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了孙塬、周陵两个产业示范园,耀州北部山区、小丘照金沿线、东部塬区、印台东部塬区、宜君县棋盘镇、西村镇等七个重点区域以及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全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16个、企业7个、专业合作社11个。除此以外,铜川市野生中药材资源也很丰富,仅野生连翘面积就在30万亩以上,山桃、山杏面积在20万亩以上。
2011年,铜川市委、市***府确立以中医药产业为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以后,为理顺中医药管理机制,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门成立了铜川市中医药发展局,正县级建制,统筹协调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各区县也陆续成立了中医药发展局,创新了中医药管理体系。同时,加大了对中药材种植、中医药企业招商、中药材加工以及中医药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铜川列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华中医药学会把铜川确定为“孙思邈学术医德养生思想传承基地”,国家卫计委、民***部把铜川确定为“医养结合”全国首批试点城市,这些都成为铜川发展中医药和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健康城市的金字招牌。
围绕药王品牌,2011年,铜川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这个文化节现已成为陕西三个冠以国字头的节庆活动之一,目前已举办三届。
2014年9月,铜川成功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来自20多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著名中医药专家、学者以及客商约300余人参会,并形成六点“铜川共识”,搭建起了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与发展的“立交桥”。
2015年11月,~川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举办了中医国际传播暨“一带一路”国家中医合作研讨会,会议共有来自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中医药专业人士参会。会议弘扬了中医药文化,提升了铜川市对外知名度,也是中医药事业参与中医药“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践。
为更好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铜川市规划建设了大唐养生园。这个集隋唐文化和药王养生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健康体验园占地4635亩,总投资52亿元,规划建设有养生主题酒店、健康养生社区、城市休闲体验区,重点发展养生保健、养护康复和中医养老。大唐养生园建设的目标,是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体验的一个样板。现已完成了养生文化广场、生态湖、一区景观等水面景观项目,以及园区产业孵化基地研发楼及其室外配套工程。
在铜川新区,有一座药王大健康产业孵化园。该孵化园总面积10000平方米,项目涵盖孵化器、加速器、企业成果展示区、大健康体验馆、养生大讲堂、养生坊等。孵化园联姻传统健康产业与互联网,打造新型健康产业创业平台,目前已有数家企业联系入驻。
2014年,铜川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孙思邈学院、孙思邈博物馆和孙思邈中医医院。2016年,孙思邈纪念馆建成开馆。
2017年3月1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正式开诊运营,这是铜川市委、市***府树立健康优先理念和优化健康服务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市校合作创新协同发展的具体成果。孙思邈医院将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一个重要支点。
“去年,国家才提出在基层卫生院设中医角,而我们的孙思邈中医堂在全市基层医院已实现了全覆盖。”铜川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井小溪说起这一点很兴奋。
2014年以来,铜川市拿出1400万元用于孙思邈中医堂的建设,全市6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统一标准建设了孙思邈中医堂,中医堂涵盖中医门诊、针灸按摩、康复理疗等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使传统的中医针灸、药蒸、推拿、按摩、理疗等特色诊疗服务得以应用,让群众体验到发展中医药带来的实惠。
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也渐渐成为铜川的一大特色。
金华老年公寓依托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在多年养老管理服务经验基础上,于2015年9月率先在全市创新开展了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实行养老、康复、诊疗、护理一站式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楼就能享受到“医养结合”模式的优质服务。
2016年3月投入使用的孙思邈老年康复中心,则是铜川首家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民营医疗机构。
上述两家医疗机构在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同时,开展特色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利用中医特有疗效,为老人们开展特色预防保健工作。
铜川“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中药材种植发展目标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两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立种子资源圃,建立连翘等中药材野生抚育区。补齐中药材流通这块短板,充分发挥铜川中药材的优势,力争对一到两个药材品种拥有定价权。完善不同主题的养生体验园区,如国医馆、养生馆、中医药膳食疗馆,力争将药王山、大唐养生园打造成为集中医药文化展览、养生、保健、康复、食疗、旅游为一体的知名养生保健体验园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科普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
铜川中医药发展局预计,到“十三五”末,铜川中医药产业产值将占铜川市GDP总量的6%。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养生旅游服务示范区,西部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中心,成为铜川人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
铜川,这个昔日煤城,正借力“药王”文化,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支点,撬动转型之重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药王故里”的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