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接到杭州萧山区进化镇云飞村的电话,听说故乡要建清代民族英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抗英名将葛云飞纪念馆的喜讯,不禁心潮起伏,夜不能寝,对故乡的记忆顿时像一幕幕电影镜头在我心里回放。
一条清澈的进化溪蜿蜒地流过葛氏家族聚居的平阳村和云飞村,给葛氏家族带来灌溉和舟楫之便。云飞村有座怪石嶙峋的“石山”,成为云飞村的天然屏障和制高点。“石山”虽不足百米高,但危岩高耸,巨石跌宕,像一座威武坚固的古炮台。石山下有口清水见底的古井,村民们称之为“石井头”。古井清泉汩汩,天旱也不涸竭,水以甜醇的***汁哺育了葛氏家族的繁衍,当年也哺育了民族英雄葛云飞的成长。
云飞村临河埠的葛家宗族祠堂,曾是葛云飞童年在私塾攻读的旧址,后来成为进化镇中心小学的校舍,也是我童年时代的母校,记得老师讲过葛云飞曾经在石山下刻苦练拳习武的轶事。葛云飞少年时胸怀以身报国的大志,将岳飞的名言“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他连中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恪尽职守地守卫东南海防17年之久,终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定海保卫战中,率领3000多名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击2万余名英***的进攻,而壮烈殉国。葛云飞“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英雄业绩和誓守国土、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深深地激荡着我的心弦。
每逢清明节,我和伙伴们来到石山,从岩石间采来映山红,供奉在葛云飞纪念碑前。我们以年轻朴实的情怀凭吊民族英雄葛云飞……这一切往事并非如云烟转瞬飘去,而是久久地留在我悠悠岁月里。曾听长辈说,大约20世纪20年代,云飞村里的葛家祠堂,还保存和供奉着葛云飞生前所有的衣冠和物品。每逢葛云飞为国殉难的忌日,进化镇的葛氏家族所有男女老幼,均前往葛家祠堂焚烛点香,虔诚地祭拜民族英雄葛云飞。
岁月沧桑,世事巨变,尤其在“”的十年浩劫中,云飞村仅有的一部葛氏家谱,在“破四旧”的烈火中化为灰烬。不幸中的万幸,有人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冒险抢救出一册家谱。这弥足珍贵的一册葛氏家谱,现在原件由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收藏。后来,萧山区的谱牒学家、葛云飞研究专家王炜常先生去北师大复印了一册,现在已成为萧山档案馆珍藏“葛氏家谱”的复印孤本。
如今民族英雄葛云飞的故乡,已经迈进在“奔小康”行列中。故乡的葛氏家族在忙着兴建幢幢楼房的时候,更十分重视保护好葛云飞故居――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宫保第”,即“太子少保”府第。云飞村重建了村头的葛云飞纪念亭,使其与葛云飞纪念碑相映成辉。同时将葛家宗族祠堂改建为葛云飞纪念馆。
彩旗飘飘,横幅高持,正值云飞村举行“葛云飞纪念馆”开馆仪式,我坐车到了云飞村。乡亲们像欢庆佳节那样喜悦和热闹。我眺望着村口高高耸立的“葛云飞故里表”,这民族英雄故乡的标志性建筑,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我走进葛家祠堂改建的“葛云飞纪念馆”,只见展厅正中塑着葛云飞威武雄壮的坐像。他顶戴花翎,清朝武将着装,神采奕奕而又仪表堂堂,显示出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气概。这里曾是葛云飞少年读书的旧址,故而现在题名为读书堂。读书堂上方匾额题着“忠尽可风”四个大字,这是清朝咸丰皇帝的亲笔御书。葛云飞坐像两旁的楹联是:持躬以正,待人以诚;任事唯忠,决机唯勇。这是葛云飞自撰的对联,用以自勉。
右边厅堂里陈列着葛云飞曾经英勇杀敌的两把宝刀,刀柄上分别镌刻着“昭勇”“成忠”的名字。葛云飞曾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慷慨激昂的《宝刀歌》,以此表达自己将身许国的坚定决心。葛云飞的《宝刀歌》云:“快逾风,亮夺雪,恨斩佞人头,渴饮仇人血。有时上马杀贼贼胆裂,灭此朝食气烈烈。嗟吁乎,男儿自处一片心肠热!”
这是在民族危难时期唱响反抗侵略的正气歌,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爱国歌。
左边厅堂,展出了残存的葛代家谱(复印件),上面记载葛云飞自幼文才出众,武艺超群,十分崇拜岳飞“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的名言,并以此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同时还陈列着葛云飞的著作。葛云飞是文武双全的清朝儒将,他遗存的著作有《名将录》《制械制药要言》《全浙沿海险要***说》等数十卷。这些是葛云飞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杭州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