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假的技术完全可以从古陶瓷的造型、纹饰等外观上来仿造,骗过人们的眼睛更不在话下。电视节目中仅凭肉眼便能下结论的状况,其实另有蹊跷。
近日,河南卫视鉴宝类节目《华豫之门》的一期节目在微博上被疯传。节目中,自称是北京某房地产老板的“干女儿”的鉴宝者所持的一块翡翠,被现场文物专家看过之后就鉴定为赝品。没过两天,该节目被指炒作、作秀。但鉴宝节目的热播,还是让人怀疑,历史悠久的文物,真的看几眼、摸几下就能判别?
现场鉴宝靠不靠谱
短短数分钟里,现场嘉宾、文物专家环绕摆放在桌面上的藏品走一圈,有的会拿起来瞧瞧、嗅嗅;有的则全凭目测,并不上手,节目最后由专家做出真假判定,主持人在观众和藏友的惊呼声中锤击假文物,这是某电视台一档鉴宝节目的场景。
人们不禁思考,这种简单依靠文物专家现场几分钟的观察,断定文物真假的方法是否科学。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延皓认为,在许多文物鉴定、交易类节目中,文物鉴定的程序往往十分简单,所谓的鉴定专家无须对文物仔细观摩、对照标本、查找资料,匆匆一瞥即可得出天文数字,让社会公众对于文物鉴定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北京古玩城文物修复中心实验室首席科技顾问关海森告诉记者,“现阶段单凭文物的‘长相’来鉴定文物真伪,难度非常大。”
关海森说,目前我国民间文物鉴定仍然停留在靠“望、闻、问、切”的感官鉴定阶段,鉴定的理论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能借助的工具也只有放大镜。以古陶瓷鉴定为例,其主要包括辨别真伪、确定窑口、断定年代、评定价值四个方面。而确定窑口、断定年代、评定价值是建立在辨别真伪的前提下。
而现代仿古与作伪已经采用三维扫描复制、精细化工配料、非金属电镀、可控电气化窑炉等现代先进的工具与技术,形成以地区为特色的各种仿古产品基地。
关海森说,现代造假的技术完全可以从古陶瓷的造型、纹饰等外观上来仿造,骗过人们的眼睛更不在话下。而仅仅从陶瓷的器型、画工、纹饰、款识的外观方面像与不像来鉴定,赝品与真品越来越难区分了。单凭陶瓷的“长相”来鉴定文物的真伪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快速鉴宝得提前做功课
面对造假者采用高科技手段仿造,关海森认为文物专家也应该用高科技“武装起来”。 在关海森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了很多高科技“武器”:多功能光谱检测平台、X射线荧光能谱仪、电子显微镜、热释光剂量仪,LIBS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分析仪等。
根据每件文物的不同特性,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手段,有时对一件文物检测要采取多种方法来综合鉴定,科技手段在文物的辨伪环节效果非常明显,而传统经验在断代环节中也十分重要,所以在鉴定文物时一定要将科学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有时一件文物的鉴定过程可能要耗时几天甚至几个月。
关于那些鉴宝类的电视节目中专家们一眼定乾坤的现象,关海森说,其实大多数节目在拍摄之前专家们一般提前做了功课,对将要上场的东西已经了如指掌,节目中给大家介绍一些文物知识就可以了。
依靠科技设备去伪存真
几年前,一件据说是乾隆时期蓝底描金粉彩转心瓶,在文物鉴定界引起巨大纷争。有人说是乾隆的真品,有人说是民国仿,也有人说是现代的,还有人说是新老组合的“插帮套”,说这些话的多数是文物鉴定界的顶级专家。面对七个专家五种结论,持宝人困惑不堪,不知该信谁的,于是想起了科技鉴定。
转心瓶被送到关海森的实验室,关海森首先是对转心瓶的坯体表面进行“皮肤测试”。用专业高倍显微镜,将转心瓶的底足放大40至200多倍,观察坯体表面是否有老化膜层或做旧痕迹。结果没有发现人为做旧的痕迹,完全是自然老化形成的。
接着,关海森对转心瓶的釉面进行“皱纹测试”,“无论新老瓷器,绝大多数的釉上彩瓷器都会有开片。但是,老的瓷器开片是长时间形成的,不规则。而仿造的瓷器开片都很规则。通过开片裂纹的颜色和形状,包括里面的附着物或者氧化程度等,我们能够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釉面裂纹的,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关海森说。通过检测,转心瓶的釉面开片是长期的自然老化形成的。
第三步,关海森对转心瓶的坯釉材料成分做“DNA测试”,他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多功能光谱平台分别对这件转心瓶的每个部分的坯体、透明釉面进行了成分检测和颜色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每部分坯体、透明釉的组成元素及含量基本上是相似的,颜色谱线也几乎完全重合。也就是说,这件转心瓶的每个部分使用的是同一批次的原料,烧成环境也完全相同,这就排除了转心瓶是用新老部件拼凑起来的可能。
鉴定文物要“中西医”结合
所有“西医”检测告一段落,转心瓶在每一步都被证实是如假包换的一个老物件,而究竟是什么年代的,还得靠“中医”的经验来确定。
转心瓶内心上还有一幅画,名字叫“马上得天下”,内容是在给满清王朝歌功颂德。因为辛亥***满清***府时的一个重要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那会儿的仿画什么都行,绝不会画这种题材的东西。这就排除了民国的仿品。结合实验室中的检测结果关海森断定,这件转心瓶整体是清代的陶瓷,从器物上的金彩工艺大面积黄色粉彩的运用来看,它是清代的一件官窑瓷器。
但对它“大清乾隆年制”的落款有怀疑。于是他又用自己发明的色谱断代法对这件转心瓶上的各种颜色进行测试,并通过多年来制作的数据库,与转心瓶成分数据做对比,确定与同治年间的数据更为接近。最终耗时数月,这件“马上得天下”蓝底描金粉彩转心瓶的身世之谜被破解。
关海森强调,除了高科技手段外,鉴定者还要对文物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知识达到耳熟能详,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鉴定文物才能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