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记者与“小岗村”30年变迁

金秋八月,瓜果飘香。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的600余亩葡萄成熟了,一串串硕果累累,一颗颗赛似明珠。经过30年改革春风秋雨的吹打,被小岗人称为“荣誉村民”的汪强也由一个当年的年轻小伙子成长为一位著名的摄影记者。

“为啥不去北京去小岗?”

去年8月,汪强到合肥接受《安徽日报》、省电视台等12家媒体的采访。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去北京采访奥运会?”汪强回答说:“三张奥运会门票和采访证在北京预留好了,但是这次不能去。因为宣传‘大包干’是今年大事。”所以8月8日去了小岗采访小岗人与奥运同行……正因为汪强心系“小岗”,把有关“大包干”的事都当作头等大事来做,所以他才30年如一日地跟踪小岗不放弃,执著追求而不悔。

3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凤阳农村的山山水水和小岗村的家家户户,优秀作品如同雨后春笋,从“大包干”发源地的肥沃地壤里破土而出。《“大包干”从这里诞生》《风雨小岗路》《当年改革带头人,如今当上总经理》等。全国唯他独有的凤阳“大包干”系列***片,曾分别在北京、合肥办过个人摄影展;在中央电视台做过《实话实说》;有近百幅作品曾获过省级以上好新闻***片奖。其中还有48幅新闻***片被中国***博物馆收藏,并入选多种大型画册和展览。

值得汪强自豪的是进京办个人影展。1990年1月,由艺术大师刘海粟和吴印咸亲笔题名的《汪强说凤阳》个人影展在北京举办。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万里、***副***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对影展给予高度评价。在京的40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宣传。当时轰动了京城,在全国也引起强烈反响。展览期间,他既当讲解员,又当接待员,忙得水都顾不上喝。

抓住机会细说小岗

伴随着电脑里发出的动听花鼓曲,汪强指着30年前小岗人住的又矮又小的破草房、讨饭归来的“花鼓女”等一组黑白***片,如数家珍地讲起了这些***片的背后故事……

汪强一点鼠标,电脑屏幕闪出一幅画面:三个农民站在地头的合影。从衣着上看,他们土得掉渣;从拍摄技巧看,只要会按快门的人都能拍出这样的照片……汪强却说:“可别小看这三位农民,他们三人就是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队长严俊昌、副队长严宏昌、会计严立学。搞包产到户‘小岗黑会’,就是他们组织召开的;会上所按的18颗手印,就是他们带头按的。‘大包干’从他们手中诞生”。此组照片摄于1979年秋,此后被收入国家博物馆,被社会广泛传播。接着,汪强如数家珍般介绍系列照片:第一年《调整承包地》《家养千斤猪》;两年后的《粮食丰收喜盈门》;三年后的《卖粮难》;四年后的《告别旧房子》;五年后的《农民意见大,白纸条子多》;六年后的《兴学重教》;八年后的《跑江湖》;十年后的《新路在何方》;十二年后《闯市场》;十四年后《渴求新的知识》……一直拍到《三世同堂看奥运》。

汪强大约用了两个小时讲解了这系列***片,唱了一台讴歌“大包干”的独角戏。唱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30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的主旋律。

照片背后的苦辣酸甜

“大包干”使汪强与小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爱小岗人胜过自己的亲人。30年来,他有10多个春节是在小岗和凤阳农村度过的。特别是1980年至1990年,这10年春节,年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他把春节的假期当作与小岗人拉家常、套近乎、拍照片的最佳良机。因为过大年才有家家户户大团圆,男女老少穿新衣,文娱活动大开展,花鼓爆竹闹新春……汪强说:“镜头随便扫到哪里,都是‘大包干’后的新气象!”这就是他为啥热衷到凤阳过年的根本原因。

1984年,皖东地区连续几年粮食大丰收,出现“卖粮难”,粮站没钱收购就向农民打“白条”。汪强在小岗拍了有关照片,率先发至全国各大报刊,呼吁有关部门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为了让“小岗鸭”打入南京市场,汪强曾两次冒着40℃的高温同车前往南京,找朋友托关系,向南京市民宣传来自“大包干”故乡的“小岗鸭”。汪强常在小岗采访,发现村小学办学条件太差,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仅有一间教室和一名教师。1997年,汪强兼任《滁州日报》的广告部主任,因他超额完成任务,报社奖励他6000元奖金。汪强分文未留,全部捐献给了小岗小学。在他带动下,经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次年10月,一所投资50万元的现代化小岗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

30年来,汪强爱小岗付出的太多了。自己吃尽辛苦不讲,胶卷和来往的路费绝大部分都是他自掏的腰包;1998年9月22日,汪强刚从小岗采访回滁州,得知有重要任务需返回小岗,他接到电话,顾不上吃午饭,又调头返回百里之外的小岗。原来是时任***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小岗村。***在小岗村前后仅有45分钟,但是他与小岗人在一起的欢乐情景,笑容举动,全都进入了汪强的镜头之中。为了全面真实地记录小岗村的变迁,汪强自费购置了一台小型采访车、一部手提电脑、两部摄像机,先后记录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名记者与“小岗村”30年变迁

学习

三宅一生服饰设计及其审美文化解析

阅读(42)

作者简介:陈娟(1984.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服饰设计与工程研究了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首先从“耻感文化”、“重实用”、“纤细悲怆”与“物哀美”等方面介绍了日本的民族文化特征,并

学习

中国央行为何突然降息

阅读(20)

对中国来说,缓慢小幅降息是可行的,如若再一次“大手笔”来救市的话,便可能重蹈欧美和日本的覆辙了。这几天最出乎意料的事件,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6月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也同时下调0.25个百

学习

数码时代的黑白照片

阅读(24)

数码时代到来,实用领域中的胶片几乎销声匿迹,不管是彩色还是黑白摄影工艺仅仅是少数专业玩家依然在使用。以黑白摄影为例,虽然黑白胶片、传统黑白工艺的照片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人们对与黑白影像的追求并没有消失,黑白影像对现实色彩的抽象表现

学习

鼎信诺:打造会计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34)

2012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事务所项目管理系统V1.2》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为指导,将事务所信息建设划分为三大平台:业务制作平台、业务运营平台、业务支撑平台。《事务所项目管理系统V1.2》

学习

基于Bing的智能查找

阅读(28)

引言在Office2016的使用中,我们若找不到所需功能,可以求助于“Tellme”,可是我们在阅读或者编辑文档时,如果遇到了不理解的词句,又该怎么办呢?Office2016提供了新功能“智能查找”,无需额外打开搜索引擎,在文档中就能即时帮助我们解决困惑,这是微

学习

永不凋谢的冬梅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永不凋谢的冬梅,内容包括冬梅花凋谢图,冬梅凋谢的照片。12008年10月24日清晨6:30。付冬梅已和吴师傅一起在民航巴士西坝河站卖票、检票。冬梅是北京昌平职业学校的一名实习生,身高一米六的她穿着宽大的外套,在瑟瑟的秋风中显得

学习

从“田汉大剧院”模式看演艺文化的发展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从“田汉大剧院”模式看演艺文化的发展,内容包括田汉大剧院和琴岛演艺什么关系,红太阳演艺集团田汉大剧院。田汉大剧院持续6年创造了“365天,天天有演出,天天爆满”的奇迹。这种现象被业内称之为“田汉大剧院现象”。这种现象

学习

《源氏物语》的现代化

阅读(27)

一千年后,现代人重新改写的《源氏物语》,赋予了这部名著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体现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千年流变一千多年前的日本“平安王朝”,诞生了人类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从年代上看,《源氏物语》比《红楼梦》早出世七百

学习

目的论视角下的餐饮品牌翻译策略

阅读(19)

本文以餐饮业类品牌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目的论下的餐饮品牌的翻译策略。目的论认为,目的原则是翻译中的首要原则。本文发现,为使译名达到区分性、美感或呼唤性的目的,译者在翻译时应灵活运用音译、直译、意译、音意译几种译法,创造出引人入胜

学习

五行音乐养生疗疾

阅读(22)

也许你听过音乐疗法,但对五行音乐就知之甚少了。听五行音乐,能改善肿瘤症状,还有许多养生治病的疗效。躺坐在按摩椅上,听着悠扬的曲子,闭目养神,周身的劳顿瞬间消失,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惬意。这是我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采访时在音疗室的亲

学习

绍兴黄酒节与古越文化

阅读(27)

2014年11月7日,立冬时节,绍兴光相桥畔,中国黄酒博物馆广场上酒香氤氲,第二十届中国绍兴黄酒节开幕式暨绍兴黄酒开酿仪式隆重举行。鼓乐声中,敬献祭品、恭请酒神、诵读祭文、上香祭拜,现场15家绍兴黄酒企业代表共庆冬酿的开始……千年酒都绍兴

学习

你那边下雪了吗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你那边下雪了吗,内容包括你那边下雪了吗歌词是什么意思,你那边下雪了吗爱情诗。请购买不方便的读者汇款到编辑部进行邮购:(450014)郑州市金水路16号《时代青年》下半月《哲思》编辑部王春地收。(月定价:5元全年价:60元)请购买不

学习

关于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的思考

阅读(43)

【摘要】世人对抽象事物的认识有相同之处,可形成普世价值观,但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千差万别,难以形成普世价值观。【关键词】普世价值;普世价值观一、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关于普世价值的含义,学界目前有两种释义。一种认为普世价值是个伪

学习

纳兰容若诗词范文精选

阅读(43)

纳兰容若诗词篇1清代笔记《能静居日记》里有一个记载,和将《红楼梦》进呈给乾隆阅览,乾隆读后说:“这本书写的就是明珠家的事。”后来在红学索隐者中,曾有很大的一个流派断言“明珠家事说”。如果按照这个说法,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明珠的长子纳

学习

神奇的物质新态与社会变迁

阅读(32)

1物质新态探秘:物质的六态与八态之说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过去,人们只知道物质有三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20世纪中期,科学家确认物质有第四态,即等离子体态(Plasma),另外,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70多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后来在l995年,被

学习

中国纪实摄影的变迁

阅读(40)

摄影术由鸦片战争时期引入中国,从那起相机就背负起“不让历史留下空白”的重任。纪实摄影就是是用相机去记录历史变迁的印记,其受到人文思想的影响,是中国人民精神的物化证据,当后人回首那个时代就自然会去追寻这些宝贵的影像资料,由于摄影直

学习

从黑人电影看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从黑人电影看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内容包括白人对黑人的偏见电影,美国对黑人有偏见的电影。[摘要]黑人影人始终凭借固有的艺术天赋和坚韧不拨的民族性格,在电影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是黑人影人不断证明自身价值

学习

北京胡同的变迁与胡同文化保护探析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胡同的变迁与胡同文化保护探析,内容包括老北京胡同慢慢消失的胡同文化,北京胡同的特点及胡同的文化内涵。北京胡同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胡同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变化,它是北京人们居住的主要聚集地,但由于基础设施

学习

浅谈“穿耳”的演变与中国传统女性地位的变迁

阅读(30)

【论文关键词】穿耳;女性地位;礼教【论文摘要】在我国,“穿耳”从产生伊始到整个封建社会的结束,无论是象征意义还是人们对其的看法,抑或是在社会中盛行的程度,都经历过了数度演变。这些演变是由于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尤其是礼教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学习

台北牯岭旧书街的历史变迁

阅读(32)

台北“牯岭街”的闻名于世得益于20年前红极一时的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屡获大奖的片子在通过个体事件呈现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台湾社会群像的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牯岭街”这个名字。除此之外,在很多台湾文化名人的访谈和回

学习

杜萍 五上“两会”的“美女记者”

阅读(26)

每年的两会都是一场“新闻盛宴”。两会期间,奔忙的记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他们中间,每年都能涌现出一批明星记者。今年的两会,我们又看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她就是被业界称为“两会”最美女记者的杜萍。杜萍已经连续五年参加“两会”报道

学习

浅析西汉时期函谷关地理位置变迁的自然地理因素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西汉时期函谷关地理位置变迁的自然地理因素,内容包括战国时期函谷关在什么地方,秦国的函谷关是西汉的哪里。【摘要】文章概述了秦建函谷关隘,汉武帝于公元前114年,“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的渊源。本文从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