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的奥秘

相对于嗅觉、听觉、视觉,人们对味觉的研究起步很晚。19世纪初期,著名生物学家贝尔才第一次发现,舌的味蕾是味觉的器官。1925年,科学家才进一步证实,人的舌面上不同部位的味蕾掌管不同的滋味,才初步揭示了味觉感受器的构造。

舌头是感受味道的主要器官。我们的舌头表面,密集着许多小的突起。这些小突起形同,医学上称为“舌”。在每个舌上面,有长着像花蕾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味觉感受器,命名为味蕾。味蕾中有许多受体,这些受体对不同的味具有特异性,比如苦味受体只接受苦味配体。当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便产生了兴奋性冲动,此冲动通过神经传入中枢神经,于是人便会感受到不同性质的味道。

味道感受器不仅仅存在于舌头,口腔的“天花板”上也有,在人的胃内可能还有鲜味的感受器,让我们在消化的时候,还能余味无穷。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鼻子能分辨味觉。专家指出,人们在食用食品时,所获得的多种多样的味道感觉,实质上是由味觉和嗅觉协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家表示,对很多味觉的感知其实来自食物的香气。当鼻子没发生堵塞时,口腔中的食物香味会通过咽喉部位进入鼻腔,从而全面感知食物味觉。鼻塞时吃饭感觉不那么香,也是同样道理。

基本味道知多少?

正如我们看到的五颜六色是由红、黄、蓝3种基本色配成的,我们尝到的各种滋味也由甜、酸、苦、成、鲜5种基本味配成的。不同的味觉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不同信号的作用:甜味是需要补充热量的信号;酸味是新陈代谢加速和食物变质的信号;咸味是帮助保持体液平衡的信号;苦味是保护人体不受有害物质危害的信号;而鲜味则是蛋白质来源的信号。

味觉对不同口味物质的感受能力也是不相同的。例如,人对苦味物质最敏感,溶液中有0.00005%的昔味物质就产生味感。这也许与原始人为了识别有毒物质而长期积累的经验有关,是出于本能的选择。甜味物质以蔗糖为例,要在溶液中达到5%才会被感知。醋酸需要达到0.0012%能感到酸味,咸味需要2%的食盐含量能感觉到。人们对味觉的感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条件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上面所说的对各种滋味的感受,是最低的浓度,如超过一定的浓度,昧感会产生变化。因此我们常有“咸得发苦”,“甜得发腻”、“鲜得发涩”等说法。

辣不是味觉

除了五味的感觉外,我们还常常会产生其他的味感,如辣感、涩感、麻感、油腻感等,这些感觉其实并不是依靠味蕾来获得的,而是借助于嗅觉、触觉来完成的。比如不少人认为,辣也一种味觉,但实际上,辣不是味的感受,而是一种痛觉。很简单的道理,甜酸苦咸只有经过味蕾才能体会,而辣则是可以通过人体的接触感知的,不仅仅是舌头,皮肤或者整个口腔甚至食道和嘴边都会有辣的感觉。辣是食物刺激口腔粘膜、鼻腔粘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热觉和咸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而这种痛觉却会给喜欢的人带来火热的刺激享受。

味道相配的原理

画家根据三原色原理来作画,烹饪师根据五种原味再加上麻辣等风味调料的组合来烹饪出美味的大餐。然而,味觉的组合可能要比颜色的组合要复杂得多,因为烹饪师从很早就发现在烹调时,食物的味道并不是几种原味的简单加合,而是表现出相乘、相抵、对比及变味等奇妙的味觉规律。

东北有道名菜“小鸡炖蘑菇”,其烹饪技巧就暗合了味觉相乘的原理。鸡肉和蘑菇中都含有鲜味物质,前者为谷氨酸,后者为鸟苷酸,但是两者混合时产生的鲜味却是两者简单加合的数十倍,因此小鸡加上蘑菇炖就显得格外鲜美。这种鲜昧相乘的现象最早也是由日本科学家提出来的,据此他们还发明了以鸟苷酸钠为主体的比味精鲜度强160多倍的强力味精。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解释了强力味精的增鲜原理,科学家们推测G蛋白上的鲜味受体(T1R1+TIR3)可以形成一种如北美食虫草一样的双叶贝状结构,鸟苷酸先与受体蛋白结合后可以产生一种紧闭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谷氨酸被结合得更稳定,因此少量鸟苷酸的存在就可以极大地增加味觉细胞对谷氨酸的鲜味感受。

喝咖啡的时候加糖以减轻苦味则是一种典型的味觉相抵现象,另外常见的还有苦药丸外包裹糖衣等。味觉相抵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味觉神经的末梢调节有关。味蕾内味觉细胞与味神经的连接特点是一根味神经纤维与多个味细胞相连,而一个味细胞又是与数根味神经纤维相连的。在一种味觉受体上产生的味觉脉冲信号除了向脑部的顺向性传递外,还可以传向相连的其他味觉受体,这种味觉刺激的横向传递称为逆行性传递。研究表明这种逆行性味觉脉冲信号可以减少味觉细胞对其他口味物质的响应强度。因此,咖啡里加糖后,由甜味产生的逆行性脉冲信号增加了味觉细胞对苦味的感受阈值,因此咖啡的苦味感觉可能由此被减轻了。

吃菠萝的时候加少量的盐可以让菠萝感觉更甜,则是味觉的对比现象。味觉对比不同于味觉相乘,它常在不同性质的口味物质相混合发生。通常来讲,一种口味物质的存在会降低另外一种物质的味感。比方说,食盐水的表观盐度在有糖存在时会被降低。然而,糖水的表观糖度在低浓度盐存在时被反常地增强了,但在高浓度盐存在时又被降低。味觉对比产生的原因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它可能与食盐和糖的味觉反应速度不同有关――味蕾对咸味的感应速度比对甜味要快得多。也许,在少量盐存在时,我们感受的甜味并不是纯粹的甜味,而是一种含咸味的混合味道,因此才有味道被增强了的感觉。

味觉与温度

炎热的夏天,让一些人依次饮用不同温度的啤酒,然后鉴别其品质。结果,6℃~8℃的那种啤酒味道最好;冬季则是10℃~12℃的啤酒最好喝。研究证实,由于温度的不同,同样的东西吃起来感觉就大不一样。比如,甜的东西在37~C左右感觉最甜,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甜度就会变淡;酸的东西在10℃~40℃之间味道基本不变;咸和苦的东西,则是温度越高味道越淡。

根据味道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可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喜凉的食品温度在10℃左右时,冷食之类温度在0℃~6℃时,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之间时,其味道最好,对人体较为适宜。

细分起来,凉开水在12℃~15℃时,冷感最好,喝起来最痛快;冰淇淋在6℃时吃起来最爽口;冷咖啡在6℃时最适宜;喝果汁的最佳温度为10℃;解暑西瓜以8℃

左右为佳,低于此温度,则既尝不出甜润清香的味道,也感觉不出咀嚼时“沙沙”的美感。热咖啡的温度在70℃右时才香甜可口;热牛奶和热茶温度在65℃左右最为好喝;有些油炸类食品,比如油炸大虾,温度应保持在70℃左右,虽然吃起来还有一些烫,但这时味道最美。

味觉记忆比视觉记忆更长久

科学家们发现,在所有感觉记忆中,气味感觉最不容易忘记。视觉记忆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可能淡化,而产生嗅觉和味觉的事物却能令人记忆长久。人对事物的记忆分散存储于大脑的各个感觉中心,并由大脑海马体进行回忆。如果一种感觉刺激令人产生某种回忆,那么由其他感觉器官所感知和记忆的场景也会随之显现。而且,这种和气味相关的记忆在大脑海马体不能起协调作用后仍能继续保存。

口味偏好具有遗传性

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婴儿的味觉是在其母亲怀孕期间养成的,孕妇妊娠期间所吃食物的味道对胎儿味觉的形成和喜好有很大影响。

法国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新科学家》周刊上。科学研究小组比较了24名新生儿的味觉反应后发现,他们对香味的喜好与其母亲对香味的爱好有密切关系。在实验中,一组孕妇在妊娠期间常吃带茴香味道的食物,她们所生婴儿一出生就被茴香味道所吸引,4天后更有喜好茴香味道的表现。另―组孕妇在妊娠期间不吃带茴香味道的食物,她们的婴儿一出生就对茴香气味表现出反感或无反应,表现反感的婴儿在4天后反应更加强烈。这个研究小组的专家认为,上述比较研究说明,孕妇妊娠期间对一些味道的好恶对胎儿味觉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在另一组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对103对年龄为4到5岁的同卵双胞胎、111对异卵双胞胎以及他们的父母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列出T77种不同种类食物的清单,然后让双胞胎的母亲们告知她们的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喜爱程度。

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完全相同,而异卵双胞胎只有一半基因相同,因此对比他们对食物的偏爱就能显示出哪些口味是遗传的,哪些口味是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科学家们根据双胞胎对食物偏爱的相似性而得出了口味具有遗传性的结论。

动物与我们感受的味道不同

对于同样的食物,人与动物感觉到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其实,不同的动物都有各自尝得出与尝不出的味道。这是因为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素不一样,依靠何种营养素获得能量也是不一样的。动物要想生存,首先必要的就是能量源。所以,当某种营养素变成了能量源,就会以“甜”的感觉输入大脑。“甜”的味觉是与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一种迫使你去吃的“奖赏”。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能量源就是糖分。所以我们会觉得糖分是“甜的”。疲劳的时候人想吃甜的东西,是因为身体需要摄取能量。而对于肉食动物的猫来说,它的能量来自于蛋白质。因此,猫对于富含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甜味很敏感。蟹肉的甜味也是来自于氨基酸的甜味。因为猫感觉不到糖分的甜味,也就无法很好地消化。猫虽然喜欢吃生奶油,但不是对糖分做出了反应,而是喜欢其中的脂肪。人类感觉到好吃的东西跟猫感觉到好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猫有猫的营养学,人类有人类的营养学,并且,只会感觉到自己需要的营养素的“美味”。

蒲晖

味觉的奥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味觉的奥秘

学习

一日三餐怎么吃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一日三餐怎么吃,内容包括一日三餐全文免费阅读,一日三餐当思来之不易全文。吃饭太快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么一日三餐究竟该怎么吃才能健康呢?早餐招数:分两步吃其实说到吃饭,要想吃慢还真不容易。一方面,人们早上没有时间吃得太慢

学习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应用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应用,内容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人体危害大吗。【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的科技设备不断的涌现,而且这些新技术与新设备都得到了广泛

学习

北岛:话说周氏兄弟

阅读(41)

画家周氏兄弟――山作与大荒,奇相也:他们肤色黧黑,目光如炬,头顶微秃,髯发飘逸。再细看去,山作内敛沉静,大荒孤傲狂放。他们身材不高,但矫健,平素身着黑衣,有如来自深山老林的武林怪杰。1988年秋我头一次来美国,在芝加哥结识了周氏兄弟。他们哥儿俩

学习

法国:高卢雄鸡自我救赎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法国:高卢雄鸡自我救赎,内容包括马拉多纳球衣上的高卢雄鸡,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高卢雄鸡。南非世界杯的丑闻让法国足球的形象跌倒了最低谷,这次欧洲杯对于高卢雄鸡来说是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从整体实力上来说,法国队虽然没有齐

学习

围产医学与保健的概述与区别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围产医学与保健的概述与区别,内容包括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围产医学中心,围产保健医学科普。作者:胡盛平刘筱娴单位:同济医科大学围产医学和围产期保健的问世只是近十几年的事,这两个概念在使用时还常常出现混淆,其实两者是有区别

学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内容包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全文阅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全文翻译。1983年出生于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戌楼村一个贫困农家的郭欣欣,2005年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为了照顾重病的妈妈和偏瘫的奶奶,她放弃了在武汉稳

学习

电影《立春》纵横谈

阅读(118)

[摘要]电影《立春》是顾长卫导演的第二部作品,该片入围第二届罗马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女主演蒋雯丽获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顾长卫与张艺谋,同为西安人,又曾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同班同学。相似的经历,反映在各自的电影作品中又各有各的精彩

学习

张宝忠的模型人生

阅读(33)

近日,天津退休教师张宝忠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模型优秀辅导员”的称号。这位现年68岁的“老模型”晚年获得此荣誉并非一日之功――别人干事情是十年磨一剑,而他铆足了劲儿,足足用了二十四年来磨这一剑。上世纪五十年代,海河上那来来

学习

公元

阅读(38)

机器时代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侨联中学初一级梁沛桥大街上,几个机器人正在扫地。它们扫干净后,又回到待定的位置变成垃圾桶,它们还能监督人们不乱丢垃圾,要是让它们看见你乱丢垃圾,会罚钱。有几个小学生坐着书包上学呢!看,书包上长腿了,学生就像坐

学习

《粤海风》杂志扩版致读者

阅读(21)

相比之下,南京的周正章先生对“新旧诗歌三人谈”溢美有加,他说此文“高谈阔论,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甚合吾意,大快人心!”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山东的李钧先生。李先生经常给编辑部来函,对当期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要加以点评。他对《粤海风》的编辑思路

学习

浅析制度建设五大要素

阅读(24)

一些管理者谈及制度建设,总是拿出一套套制度汇编展示成果,却不知制度的文本建设仅仅是制度建设工作的一小部分,再多的制度文本,若不能行之有效,也是毫无用处的。制度建设的核心要素就是要管用、可行。本文对制度建设的五大要素进行了分析。关

学习

“村”里来了年轻人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村”里来了年轻人,内容包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咱们村里来了个年轻人。德甲第27轮,霍芬海姆击败汉堡,这是“霍村”时隔近半年再一次在客场赢球,而更为关键的是,此役过后,霍村拿到了27分,以进球数优势压过法兰克福,暂时逃出了降

学习

丁彦雨航初长成

阅读(26)

丁彦雨航是中国篮球的新偶像。即便是在全明星这个享受万人欢呼的夜晚,他也不忘自己的使命,这正是一个球星应有的担当。丁彦雨航在全明星赛上也卖力打球全明星之夜,在这个群星璀璨的舞台上,丁彦雨航站在闪光灯下的中央。在这场篮球盛宴中,北方

学习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人文纪录片的符号分析

阅读(32)

【内容摘要】本文试从文化折扣、高低级语境以及文化中心论的跨文化视角,选取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故宫》以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故宫》国际精编版——《解密紫禁城》进行比较,从语言符号、画面符号以及文化符号等三个具体层面,分析中国人文

学习

论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中真实再现的创作技法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论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中真实再现的创作技法,内容包括回真向俗杂货店昆曲六百年纪录片,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片头曲。[摘要]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7年,中央电视台摄

学习

时尚与流行:探究服装流行的奥秘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时尚与流行:探究服装流行的奥秘,内容包括服装时尚流行用语,流行时尚女士服装。流行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它是社会不断发展演进的必然产物。服装是流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服装流行的传播具有规律性,它具有炫耀性、时代

学习

袋鼠尾巴的奥秘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袋鼠尾巴的奥秘等,内容包括袋鼠尾巴补肾效果好吗,袋鼠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对于生活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袋鼠来说,拥有超过20节高度发育椎骨的尾巴所能起到的作用,远远不是为身体提供支撑那么简单。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生物医

学习

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史及未来发展方向,内容包括未来中国体育纪录片,中国体育纪录片前十名观后感。体育纪录片是一种特殊题材的纪录片,旨在以社会的视角,关注体育对于人、对于社会的影响,体现媒体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帮助人们

学习

探究海洋能源奥秘 了解能源利用前景丁玉祥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探究海洋能源奥秘 了解能源利用前景丁玉祥,内容包括海洋能源如何更有效利用,海洋资源与能源。全世界海洋能的总储量,约为全球每年耗量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海洋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海洋能在造福人

学习

认识祖国宝藏 探索地球奥秘

阅读(21)

建立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技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科技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在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人才培

学习

张经纬纪录片中的真实与虚构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张经纬纪录片中的真实与虚构,内容包括张经纬的故事,张经纬的独家记忆。记录电影发展史实际上是真实与虚构之间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用真实和虚构简单地区分纪录片和故事片是肤浅的,真实与虚构不是严格的对立,虚构是接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