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说,总会把我们带入一种纯美自然的意境当中。写乡村,山、水、树木、花果这些重要的元素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物质类的东西不会成为主角,在文学作品中,它们只能充当道具、衬景,是故事铺垫与发展的材料,是人物情感的寄托。
在这篇飘着山稔花香的小说里,主角当然是几个孩子了,他们是那样的可爱而富有性格,让你读罢小说后,脑海里仍会跳跃着他们鲜活的身影。
作者布局谋篇的方式很简单:用四个段落将两千多字的内容分开,我甚至可以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段落——采果、冲突、毁树、和好。
但,这个短短的小说留给我们的思索与回味却是弥久绵长的。小说没有制造离奇的情节和悬念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文章开头,仿佛是田园诗一般的淡淡描写,在读者的眼前铺开满山的花朵,甚至让你的鼻孔里都塞满了山稔果的果香。接下来,几个孩子依次出场了,那几段描写简练而富有张力,虽笔墨不多,女孩子的勤奋、男孩子的调皮,却让几个少年人物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
后来故事的进展多是靠对话来完成的,对话是小说写作最基本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种技巧,因为对话最能直接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来。这篇小说在运用对话语言方面做到娴熟洗练。你看,成诚与父亲的那段对白,寥寥几句,便把一个倔强得有些蛮不讲理的父亲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在结尾那段,也多用对话来把故事推向高潮,几个孩子迎着太阳把大人锄倒的果树扶起,山稔花下的这组镜头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诗一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对作品中的“山稔花”,我并不熟悉,可能是南方特有的树种,北方没有见过。我特意查了一下字典,“稔”字读“忍”音,并没有做更多的介绍。虽然有南北方的地域差异,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作品人物的理解。
读这篇小说,还有一种感受不知是否符合作者写作的初衷,是不是作品中暗含着这样一个主题,孩子间的友情也好冲突也罢,都是纯净的,是天然的,而大人们一旦介入掺乎进来,往往就会把水弄脏,把事情弄糟了。当然我们不应怀疑大人做事情的出发点,他们是要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是要解决问题的。但动机与效果往往差距甚远,盲目而为却适得其反的结局在这个故事里得到了印证。
短小说其实并不好写,需要高度地凝炼,如缺少聚焦,人物就会平分秋色。从这个角度看,我感觉这个作品多少有一些“散”。要是把笔墨集中在一个或两个人身上,再细细地刻画,或许会更好看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