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东机械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老兵工厂,1951年改建为机械企业。
作为机械企业,江东厂可谓“先天不足”: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全都从广州、福建、成都等地购买回来;产品成型后,又得靠车辆长途运输到外地销售。“两头”在外,大大增加了生产运行成本。每年,仅运输费一项,就比同行要高出400多万元。有人因此而形象比喻:“江东、江东,只有喝碗稀粥!”
1996年,由于管理落后,设备陈旧,在群雄逐鹿的机械行业,江东厂年销售收入徘徊在2000万元左右,陷入空前低谷。
经历市场洗礼的江东人明白,市场竞争演绎的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游戏规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迅速“突围”,他们从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入手,准备大干一场。
2000年,经万州区人民***府批准,江东厂欲以1500万元的总价,将所有资产全部卖给职工,让企业从“国有”转化为“私有”,以激发职工的创业热情,扭转困境。
消息传出,厂里一片哗然。职工们忧心忡忡:万一企业破产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谁来管?于是,在职代会上,90%以上的职工不同意转制买股,改革“胎死腹中”。
改制失败,不仅给***府一次沉重的打击,也让企业领导层明白,要转变职工们的思想观念,绝非一朝一夕。
但是,旧有的体制不打破,企业只有死路一条。怎么办?企业领导层再一次挥起了改革大旗。
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次改革采取国家控股、职工自愿入股的方式进行。在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前提下,2001年11月,江东机械厂再次进行改制,职工共购买了5.8%的股份。
尽管如此,企业的发展依旧没有大的起色,2002年,销售收入勉强实现3000万元,企业随时都可能被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淹没。
2003年1月,改制后的江东机械公司整体搬迁到新厂区――万州百安坝街道辖区。能否借此搬迁机遇,扭转局面,冲出重围?公司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当年6月,万州区委、区***府对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把刚满35岁的负责营销的副总经理李永革提升为董事长、***书记。
李永革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职工开展思想***大讨论。经过充分讨论,江东人形成了共识:要在搬迁中“求生”!
当时,公司生产的热压机系列、液压机系列、塑料模具架、食品包装机械、汽车连杆等多个品种,都无骨干支柱产品。李永革利用搬迁的空隙,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果断调整了产品结构,确立了大力发展液压机械和汽车连杆两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公司在银行不贷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600多万元,购进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数控化改造,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能力。
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2003年5月,一条信息令李永革兴奋不已:中国济南铸锻研究所需要组装3台1000吨重的框架式大型液压机,正愁找不到厂家。这可是咸鱼翻身的好机会。可公司组装过的最重的液压机,也不过630吨,而且还不是框架式。怎么办?李永革带领技术人员到那家研究所洽谈。对方到万州进行了几次考察后,被李永革的信心和勇气打动,签下了订单。
接到订单后,李永革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分厂。技术设计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成千上万次模拟演示之后,技术人员深入车间同工人师傅们一起焊接。历经120多个日日夜夜,首台机械组装成功!
受此激励,当年10月,李永革又派出技术骨干到湖南参加衡阳特种变压器厂液压机生产招标会。这次招标,难度非常大,首次要求在液压机中安装计算机,实行数控化。此前,江东公司根本没有生产过这种大型数控化液压机,甚至对其工作原理都不了解。在招标会前,设计人员通过仔细分析,制作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投标方案,并壮起胆子报了价。意想不到的是,在6家竞标单位中,虽然江东公司的报价最高,但厂家却偏偏选中了江东。
一阵喜悦后,技术人员又担忧起来:从来没有制造过这种产品,能做得出来吗?
从湖南回来,公司立即组织精干力量攻关。尽管设计人员从来没有设计过这种数控化的液压机,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仅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攻关组就用了两个月。攻关组反复探讨设计原理和方案,经常加班到深夜,对设计***纸进行了无数次修改和完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攻关,数控化的大型先进液压机终于问世!实验数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接下来,李永革又带领销售人员去开拓江浙市场,他们挤大巴车每天跑五六座城市。由于水土不服,李永革病倒了,他坚持晚上打点滴,白天跑市场。一周下来,他们跑遍了浙江、江苏的50座大中城市。“没有见过这么玩命的董事长!”在老板们赞许的话语中,江浙市场打开了……
就这样,江东机械公司突出了重围,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获得“西部液压机王”和“全国轿车连杆模锻件生产排头兵”的殊荣,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挺进欧洲、非洲、北美洲和东南亚市场,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多元,连续3年保持了35%的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