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南宋陆游以诗歌著称于世,但是作为书法家的陆游却鲜为人知。本文以陆游的家世、交友、学书师承、书学思想及传世书作等方面为依据,逐步论述陆游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让大家对陆游在诗歌以外其他方面的造诣与成就有所了解。
关键词:陆游学书师承;书学思想;狂放自负;豪放不羁;浪漫与现实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佃孙。以萌补登仕郎。绍兴二十四年(1154)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为秦桧黜落。桧死,始赴宁德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通判镇江、隆兴二府,因主战免归。乾道六年(1170)起为夔州通判。范成大帅蜀, 辟为参议官。淳熙五年(1178)东还。七年,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因发粟赈灾,落职奉祠。十六年任礼部郎中,又遭劾罢。闲居十余年,嘉泰二年(1202)被召修孝、光二朝实录,次年书成,迁宝谟阁待制,致仕。工诗文,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一生的整整八十五个春秋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怀和创作的艺术作品,无疑是整个南宋时代最引人注目和最富才华与成就的。
一、学书师承及书学思想
陆游出身于书香世家。他自称远祖是“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陆通,近祖是唐代丞相陆贽,陆游家族一支乃晋唐时期吴郡朱、张、顾、大姓的陆氏一脉。自唐亡后,陆氏一家恶五代之乱,遂徙居山阴,世代务农,直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陆游的高祖陆轸才复“始以进士起家”,祖父陆佃(楚公)继之,“陆氏衣冠之盛,复如晋唐时”。父亲陆宰秉承家学,精于学术和诗文,同时又继承陆佃的富国强兵的王安石新学思想。陆氏家族虽然在当时算不上大名族,但其家藏书丰富,学术诗文气氛相当浓厚,这从宋室南渡后的绍兴十三年(1143)始建秘书省于临安(今杭州),诏求天下遗书时,首命绍兴府录直秘阁陆宰家藏书凡一万三千余卷来献的情形就可以看出。所以,陆游在青年时代曾在省试中选为第一和暮年再次进史馆修国史是不用奇怪的。陆游正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从小受到家风、家学的深刻熏染,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在思想上爱国忧民。所以曾几在论及他的高足陆游的学术诗文时,就认为是“陆子家风有自来,胸中有患却多才”。
同样陆游在书法上的起步也应得力于家庭。远的如晋人陆机、陆云,唐人陆贽等等自然不必去牵强,虽然陆轸、陆佃、陆宰在书史上未见有名,但他们却为好学多才的陆游留下了大量的先贤笔札和丰富的造化权舆。而受此风熏染的陆游一方面在这些随身携行“故纸堆”中得到丰富养料,另一方面又继续着力搜集碑拓墨迹,以至能在嘉州“取家藏前辈笔札”刻石,在建宁集“中原及吴蜀真刻”成《汉隶》十四卷。可以这样说,陆游正是在学量家藏法书的基础上“得笔法之梗概”的。
二、传世作品
陆游的传世书迹,除少量的摩崖题名和碑记外,主要是笔札和自书诗卷。这些书卷足以向我们展示一位多才多情的书家形象:以《焦山题名》和《重修智者广福寺碑记》为代表的是他在楷书艺术上的成就。前者雄强厚而近颜体,后者遒逸强健而近欧(阳询)、楮(遂良)风神;以《玉京行》和《怀成都诗卷》为代表的自书诗卷是他在行书艺术上的成就。前者学杨凝式而肖似,后者综合所学而遒劲温润;以《纸阁帖》等为代表的自书诗迹是他在草书艺术上成就,纵逸而不失洒丽,有所取法而又不失自家风神;以《野处帖》《奏记帖》等为代表的书札,虽随意而不失精妙,一下笔便不同凡响,当是他“人品”、“意致”、“学问”的综合体现;而《自书诗卷》则可以看作是他的典范佳构,其中所展现的是他一生的取法和自我情怀之抒写。本文就陆游中晚年的几件传世书迹进行考略:
1.《秋清帖》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十九行,计二百零二字。33.2×53.4厘米。现存博物院。陆游书于乾道六年(1170)七、八月间。此帖又称《与原伯帖》《致原简帖》,系陆游与曾逢书一则。故宫藏有《三希堂法帖》初拓本,每页30.7×17.5厘米,共三页零一行。释文:游惶恐再拜,上启原知府判院老兄台座:拜违言侍,遂四阅月,区区怀仰,未尝去心。即日秋清,共惟典藩雍容,神人相助,台候万福,游八月下旬方能到武昌。道中劳费百端,不自意达此。惟时时展诵送行妙语,用自开释耳。在当途见报,有禾兴之除。今窃计奉版舆西来,开府久矣。不得为使君樽前客,命也!郑推官佳士,当辱知遇。向经由时,府境颇苦僚。后来不至病岁否?伯共博士必已造朝久,舟中日听小儿辈诵《左氏博论》,殊叹仰也。未由参觐,惟万万珍护,即膺严近之拜,不宣。游惶恐再拜,上启原伯知府判院老兄台座。
2.《野廷帖》行书,信札一则。凡二十行,共二百二十字。31.7×54.5厘米。现藏博物院。陆游书于淳熙九年(1182)正月。此帖又名《仲躬侍郎》、拜违言侍帖。是为陆游写给曾逮书一则。此铁前下方有二印,上为“仪周鉴赏”白文印,下为“翰墨林书画章”朱文印,帖后下角有“无恙”鱼雁印一方。本札奉帖书法结体扁方,笔道宽厚,给人以敦厚理智之感。笔法遒丽,多东坡笔意。因帖中内容令陆游心中甚是不平,写至中部便觉郁勃雄豪之气跃然纸上,因而能够出形、出势、出神、达意,达到一种不预设“对象需是什么”的自在美的审美享受。朱熹云:“务观别纸,笔札精妙、寄意高远。”即是指陆游在这一时期笔札笔迹。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提出著名的“书如其人”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学指学识,才指才气,志兼指志向与性情。今观陆游书法,益信其言之不谬。
(1)取法对象:陆游一生的行为和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杨凝式萧散简远、天真浪漫生活的向往。甚至可能还有受陆龟蒙、梅尧臣影响的地方。而陆游对张旭草书的倾情,一方面是狂草艺术最适合他狂放的性格和激越的情怀;另一方面还在于他受李白、岑参、张旭等盛唐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熏染甚深。除此之外,陆游还旗帜鲜明地表示出他在取法前人的基础上以“无法之法”书写个人情怀的创作心态。而这一点正是当年李白和苏轼的精神,他们三人最相通的地方正是“狂放”和“浪漫”的诗家个性。如果说苏轼吸引陆游的地方是他在书法理论上所倡导的“尚意”之声,那么李白吸引陆游的地方无疑应该是他在书法上的自由酣畅的“无法之法”与博大的盛唐气象。
(2)艺术品评: 对于陆游书法艺术的评述,历代论者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了“遒劲”、“飘逸”〈36〉或类似的词语,这从前文以及元明题跋中已有所涉及,下面再引用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评述:
陆游……才气超迈,尤长于诗,书迹飘逸。
――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
观陆放翁行草古诗一首……字极矫健。
――清・王世祯《带经堂诗话》《大圣乐词》
今人钱钟书在《管锥篇》第一百零八条中有这样的论述:“书之楷与草,犹文之骈与散,诗之律与古,二体相较,均前者难作而易工,后者易作而难工尔。”而陆游在书学低迷的南宋时代,能远绍近唐,近宗苏、米,并最终选择草书一艺作为表现自家性灵的载体。但是陆游一生隐多于仕,所以并无书名。他虽自叹“老夫端可愧,头白不名家”,但却抱有深深的不平:“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虚空。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陆游是自信的,历史是公平的。陆游的聪慧好学以及用“无法之法”书写个人情怀的草书创作心态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陆游未能接续前贤,但若考虑到时代因素,其中所显现的气概和才情无疑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