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又被称为田园学校,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校区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包括教学楼、宿舍楼。
在入围2015年伦敦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奖(Design of the Year)的建筑名单中,OPEN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与美国建筑师 Wendell Burnette 的沙漠庭院之屋(Desert Courtyard House)、法国建筑师 Jean Nouvel 的 One Central Park 摩天大楼、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以及上海龙美术馆等 15 个项目成为过去一年世界各地新落成建筑的精彩缩影。
绿色校园的探索
2010年,OPEN建筑事务所应邀参加万科集团组织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项目的竞赛并最终拿下了设计权。这是万科代建的重点项目,同时又背负着北京四中百余年的盛名,整个项目自确定伊始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彼时,相关***府和学校负责人决定将四中新校区打造为“中国第一个三星级绿色校园”。由于首次试水三星级绿色标准,所以对设计方案和设计规范都需要一个更高标准化的要求。
为了能找到属于新校区的设计师,***府和项目负责人考察研究了国内外大量优秀的设计师作品和风格,最终确定了三位候选人: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马清运、开放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李虎和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总建筑师张雷。
最终,李虎的设计方案《田园校园》脱颖而出。
“李虎的方案有很多特别的地方:他将学校和都市农业、公园景观相结合;还设计了很多开放空间扩大孩子的社交;并且把节能的理念应用其中,生态节能。”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对李虎的设计赞不绝口。
年轻有思想的李虎一直讲究建筑的开放性和接纳性。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莱斯大学建筑系的他,于2002年建立了自己的“OPEN(开放建筑)”工作室。这间工作室大部分时间都做着与商业和市场无关的建筑,自在小楼成一统,除了维持生计,几乎不赢利,也不以赢利为目的。
李虎说,这间工作室可以使他全心沉醉于自己情有独钟的文化建筑。这个学校也是寄托了他更多关于教育文化和绿色生态的思考。他要打破樊笼,把学校做成一个灵性建筑,让学生在田园和天地之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对于李虎和他的团队而言,他们更愿意将这所学校看做是一次对教育伊甸园的探索。在设计者看来,四中校园的设计源自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入调研和反思,“当前大量的住宅区正在或需要建设,带来的是大量学校建设的需求。我们希望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研究和发展出可以应用在未来学校建筑上的一个新的学校建筑的体系,为更多的孩子们创造出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是一个“开放式结构的花园学校”,而创造更多充满自然的开放空间亦是OPEN的设计出发点。
“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设计者希望向社会还原一个绿色校园。
寓教于“园”
在校园的规划中,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像是飘浮在两个花园之中,整体的建筑形式是一个有机的、自由流动的、如根茎般的结构。其侧立面营造出半围合式的公共空间,就像中国传统的行走式园林般,这些空间同时也是学校的诸多入口。
在设计师的思考中,正如孔子“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所言,从古至今,中华传统文化都把人与自然的融合作为思想与价值取向核心,而且独善其身也不能适应社会,必须通过有形的建筑来帮助学生提高这些技能。为了能平衡自然和社会,设计师构思了一种新的体系:即在田圃和公园这两种自然形态之间,建起学校。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校园成为了教育界的“伊甸园”。 动感设计>> 宽敞的室内和室外走廊,打破传统学校笔直、漫长、枯燥的走廊形象,采用奔跑式的动感流线设计。
新校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呈根茎状的空间组织结构,所有的教室与实验室等常规教学空间均被架空于地面以上。教室等普通教学空间不同于传统做法,建成一栋栋的火柴盒形式,而是将教室排列于根茎状的空间组织结构内,这样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和日照光线等。
大体量集体活动空间被置于地下及半地下,与地面的公园巧妙地相互融合。这些空间构成了地面生态公园和花圃的起伏形态,而且还支撑并连接其顶部的传统教室。“这种表面上辅以覆土种植的地下及半地下的大空间,还能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
与常规的学校以教学空间为主的设计不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了大量社交空间,尺度不一。
比如增加了走廊的宽度,并在每个走廊里建成几个小围间,而且还涂上黄、绿等不同颜色,方便学生在课间讨论问题,聊天,设计用心且有趣。
而在整个教学楼的屋顶,OPEN创造了一个有机农业试验田,与其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相呼应。这片有机农场将为 36 个班的学生提供 36 块试验田,一方面为师生提供学习耕种接触自然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对过去这片农田留存的一份敬意。
亦考虑到了不同程度的私密性,这样的设计鼓励师生在整个建筑之中漫步、玩耍或是交流,教学空间被延展至户外,部分活动也能够被带入室内,一方面提高了空间使用率,另一方面也让校园内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富于乐趣。
上有屋顶农田,下有绿色公园,整个建筑处于中间,这也是整个校园的绿色理念。不仅如此,整个校园的地面没有浇灌的水泥,反而是直接在原始地面上全部覆盖上绿色植被。在校园里漫步,偶有的绿植山坡和石板路使得整个校园看起来更像个公园。
房山校区的校园设计还有许多有趣的、个性化的小细节。例如,窗体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以斐波拉切数列为基础,通过多种不同的模块化窗体的排列与组合来获得无限的可能性;而且整个教学楼几十个楼梯的设计风格都不同,“这也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
节能最大化
一直以来,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意味着高造价,因此四中房山校区在设计时,在预算范围内,尽可能将节能最大化。
北京万科前总经理毛大庆介绍,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是全国首个以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建造的学校。为了能充分利用建筑空间,万科设计了三大建筑空间:教学楼等普通教学空间,个性化教学空间和社会交往空间。大体量集体活动空间被置于地下及半地下,与地面的公园巧妙地相互融合。
这些空间构成了地面生态公园和花圃的起伏形态,而且还支撑并连接其顶部的传统教室;整个校园的地面没有浇灌的水泥,反而是直接在原始地面上全部覆盖上绿色植被;根茎状的教学楼、地源热泵、屋顶农田、透风砖、太阳能集热设施、中水回收、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设计结构和特色,都将能耗降低到最小。
为了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线,并减少冬天及夏天的冷热负荷,被动式节能策略几乎运用在设计的方方面面中,大到建筑的布局和几何形态,小到窗户的细部设计。
地面透水砖的铺装和屋顶绿化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三个位于地下的大型雨水回收池从操场收集宝贵的雨水灌溉农田和花园。地源热泵技术为大型公共空间提供了可持续能源,同时***控制的VRV机组服务所有单独的教学空间,确保使用的灵活性。整个项目使用了简单、自然和耐用的材料,如竹木胶合板、水刷石(一项正在消失的工艺)、石材和暴露混凝土等。
一位深耕工业化建筑的设计师评价说,新校区有太多结构设计值得借鉴,“一是学校仿佛飘浮在两个花园之中,整体的建筑形式是一个有机的、自由流动的、如根茎般的结构,二是它的侧立面营造出半围合式的公共空间,就像中国传统的行走式园林般;三是宽敞的室内和室外走廊,充分考虑到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打破传统学校笔直、漫长、枯燥的走廊形象,采用奔跑式的动感流线设计,让孩子们的课间活动变动更生动有趣”。 绿色校园>> “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设计者希望向社会还原一个绿色校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