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外弟又言别①
[唐]李 益
十年离乱后②,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③,称名忆旧容④。
别来沧海事⑤,语罢暮天钟⑥。
明日巴陵道⑦,秋山又几重⑧。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7),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公元769年登进士第,任县尉,后弃官游历燕赵一带,后又在华北、西北从***多年,写了不少反映***旅生活的好诗。李益的诗歌语言优美,节奏和谐,形象鲜明。
作品注释
①外弟:表弟。言别:话别。
②十年离乱:在社会大***中离别了十年。
③初见:指双方已经相互不认识,如陌生人一般。
④旧容:旧时的容颜。
⑤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⑥语罢:谈话停止。暮天钟:傍晚的钟声。
⑦巴陵道:通往巴陵郡(今湖南省岳阳市)的道路。
⑧秋山:秋日的高峰。
作品译文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叫了名字后才想起旧时的容颜。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道又隔了几重。
作品鉴赏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第一二句开篇触题,开门见山,点明兄弟相逢的背景:离别十年的重逢;***十年的重逢;容貌巨变的重逢,从而铺垫了下文。
第三四句正面描写重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双方哪里会想到,面前的陌生人竟会是自己的表弟!“初见”,可见双方的容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面呼唤着对方的名字,一面在记忆的深处努力搜寻着对方昔日的容貌。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第五六句“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于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里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同时也为次日二人分手再度各奔一方作了巧妙的铺垫。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终止了行文的欢快韵调,渲染出一片惆怅凄婉的氛围。“明日”,点出了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以朴素自然见长。诗中的情景和细节,似曾人人经历过,这就使人们读起来感觉十分亲切。诗用凝练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委婉蕴藉地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深重的***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