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材料需要较高的强度来抵抗结构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其中结构恒载及地震作用都与结构自重有关,因此通过材料的强度与表观密度的比值(即比强度)来衡量材料性能的优良更为合适。
关键词:建筑材料;比强度;材料性能
一、引言
材料是构成建筑的基础,因此对建筑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如何选用一种既易得又具有足够力学性能的材料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建筑结构是通过建筑材料来抵抗各种荷载的作用,其中结构自重是其需要平衡的较大一部分荷载。因此,想要提高结构材料承受外部荷载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提高材料的强度;另一方面需要减轻材料的自重,这就对建筑材料提出轻质高强的要求。
比强度体现建筑材料轻质高强的特点,比强度是指按单位体积质量计算的材料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f /ρ)。在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工程中需要采用比强度较高的材料。轻质高强的材料是未来土木建筑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不同建筑材料的比强度
树木是自然界的建筑师,发达的根系是它的基础,围径不过半米的树干构成它的主体,支撑着高耸云天的巨冠。在古代社会混凝土未出现的情况下,木材成为匠师们的首选。本文将常用的建筑结构组成材料包括钢、砼、木、砌体等等这几大类作对比。
不同建筑材料的比强度,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木材及钢材具有较好的比强度。木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TC15A木材的力学性能可以与C30砼相媲美,甚至木材的抗拉强度较之砼更为优良。钢材的广泛应用是在18世纪欧洲的产业***之后,混凝土是在1867年由法国的园艺师莫尼哀发明的,因此木结构在古代社会成为我国建筑构成材料的首选。混凝土的使用最长寿命假使能有100年,而保护良好的木结构则有可能上达千年,比如福州的华林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主要构件为保存九百多年前的原有木构件。其惊人的耐久性和近乎完美的力学性能(同时具备良好的抗拉压强度),赢得我国古代建筑匠师们的青睐,因此其在我国古代社会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则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