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潼南大佛的历史价值
潼南大佛即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郊1.5公里的定明山下。在定明山岩北面东西二岩崖壁上,开凿有始于隋,盛于唐、宋,继于明、清,讫于民国,时间延续长达1400多年的佛、道、儒三教造像125龛928尊。年代最早为东岩的4龛隋代造像,编号为8-11号。
其中,8号龛,高0.97米,宽0.66米,深0.4米;内刻天尊,头挽高髻,覆巾,袒胸,着长裙,外穿双领通肩大衣,双手结印,结跏趺坐仰覆莲上。莲下为圆形束腰座,座两侧刻二狮,尾直竖,侧身面外。龛右壁刻一男侍;左壁刻一女侍,面露微笑,袖手立仰莲上。龛左存造像记:“大业六年(610年)三月廿日作天尊象弟子杨佛赞造敬记”(***版一)。龛外下部,线刻清信女和清信弟子像22人(***版二),幅长1.1米,宽0.8米。
11号龛,高2.28米,宽1.82米,为摩岩画像碑(***版三)。碑座浮雕二,各背负一碑。碑身中部阴刻天尊,头饰高髻,圆脸,耳下垂,袒胸***,双手结印,结跏趺坐莲台上,台周云雾缭绕。碑额由四龙盘绕成“M”形,二碑额中各浮雕一人首蛇身像。龛左侧上方存题记:“开皇十一年(591年)作”(***版四)。
从其造像题记“隋开皇十一年(591年)”,距今已有1423年的历史。这类早期的石刻造像在川渝地区不多(据相关资料显示,四川有蒲江县的鸡公树山石刻、巴中的南龛石刻等),其开凿年代比相邻大足石刻早200余年,是重庆地区最早的宗教造像,也是巴蜀地区最早的宗教造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早期道教造像之一。
特别是弥勒大佛(***版五)的开凿,据新发现的唐代“长庆四年”的纪年题记[1]“七月廿一日两人/长庆四年/十壹月十七下手三人/至十二月廿日”(***版六)内容上看,年代与具体时间准确。题记位于佛头左岩壁与眼睛平行的位置。“长庆四年”题记为研究大佛造像的开凿年代提供了珍贵的时代依据。
大佛像右手旁的正面石壁上,另有一则关于记载当时开凿佛头的南宋题记,即南宋冯楫所撰《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版七):“古来有石镌大像,自顶至鼻,不知何代开凿”。宋人称自己所看到凿于古代的半截石刻佛头像,仅仅从头顶到鼻子部分。按此说法,大佛还没有开凿好整个头部,仅雕刻了半截头像便停工了。从“长庆四年”题记与佛像眼睛大致平行来看,它的镌刻应该与半截佛面的雕刻关系较大,因此,“长庆四年”题记应该是潼南大佛像开凿的最早年代题记,即公元824年。这将大佛开凿原始于“唐咸通末年”的记载推前近半个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关于佛身的开凿与佛阁的建造,《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载:“靖康丙午池内忽生瑞莲是岁有道者王了知自潼川中江来化邑人命工展开/像身令与顶相称身高八丈耳目鼻口手足花座悉皆称是越明年丁未大水水流巨木至岩/下遂得以为大殿并虚处杰阁阁才建一层了知于乙卯年倏尔去世寺僧德修继之并依德修/舍缘道者蒲智用协力增建佛阁通为五层尽用琉璃覆护百尺像。”这不仅十分清楚记载了佛身开凿时间“靖康丙午”,还记载了佛阁的建造时间与由来,且“增建佛阁通为五层尽用琉璃覆护百尺像”。该“大像阁”经相关专家考察鉴定为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把我国使用全琉璃顶的年代向前推进了两个朝代,时间达200多年,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页。
二、潼南大佛的艺术价值
大佛弥勒坐像位于定明山崖壁中部的石龛内,编号为14号龛,龛高19米、宽12米,无龛顶,单体。弥勒坐像依山面江,脚踏江岸,通高18.43米,头长4.3米,耳长2.74米。宋碑[2]称“高八丈、号金仙”,头饰螺髻,面颊丰腴,慈眉善目,裸跣双足,结跏趺坐。比例匀称,雕琢细腻,通体饰金,光彩灿然。尤其是佛头的雕刻较佛身更为圆转,更具强调肌肉的起伏与立体感,在川渝地区石刻造像中独显其艺术特色。
弥勒坐像巍峨壮观,端庄慈祥,栩栩如生,充分展示出佛的“至上至尊”,“无为无不为”之神态。宋碑赞其“佛如金山,处于琉璃阁中,金碧争光,晃耀天际,遐迩具瞻,喊叹稀有!”“路旁石佛几百尺,巍然晃耀如金山。往来无不获瞻睹,合十指掌敬慈颜”。广大游人和各界人士考察参观之后无不感叹“看高大到乐山,看精美到潼南”。中外文物专家誉之为“世界室内第一金佛”,居“金佛之冠”。
大佛弥勒坐像虽是分为佛首和佛身两个阶段凿成,延时300多年,造像却风格一致,比例匀称,刀法圆润,雕琢细腻,工艺精湛,神态逼真,宏伟壮丽,浑然天成。它是佛、道两家共同通力合作创造出的石刻艺术精品,不愧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潼南大佛的文化价值
大佛寺现有石刻区域内保存有“八丈金仙”弥勒坐佛、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大像阁”、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版八)、全国最大的“顶天佛字”(***版九)、罕见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以及“千佛岩”(***版十、十一)、“仙女洞”、“读书台”等众多历史遗迹。其位于大像阁右侧“大佛洞”的“石磴琴声”,为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由寺僧在完整无缝的石壁间开凿而成。这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比北京天坛回音壁早建百余年。洞中明、清题刻比比皆是,触及石磴,即有悠扬婉转的琴声在洞中久久回荡,古人题为“石磴琴声”。因其中有7级石磴特别清越宏亮,又俗称“七步弹琴”。
大佛东岩峭壁上高8.85米的大“佛”字,宽7.65米,笔划粗达1.25米,占据岩面达60余平方米。字体浑厚,笔力刚劲,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定明山大佛寺的主体造像潼南大佛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内石胎通体贴金佛像,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大佛寺被历代达官显贵、宗教信众视为朝圣地,宋代敷文阁直学士冯楫、著名理学家魏了翁,清代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都曾在此留下珍贵的遗迹。
宋人冯楫在《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里评价潼南大佛:“吾蜀嘉阳(今乐山)大像名闻天下,此像亦其次矣,舍此则无有也”;南宋绍兴壬申年东陵阎禹锡在《题定明大像》(***版十二)中赞道:“汉嘉与宁川,二像遥相望。怒涛乔岳中,涌出大法王……薄宦游东方,睹此两奇绝”[3]。二人均把潼南大佛与乐山大佛相比,足见其潼南大佛在川渝地区的重要地位与极高的价值。
还值得一提的是,定明山西岩唐代千佛岩造像中出现的胡人、胡人佛陀形象(***版十三),也为研究唐代石刻外来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多年来,大佛寺摩崖造像一致受到文物专家们的备加推崇。早在抗战初期,我国著名的文物专家刘敦桢、罗哲文就曾到潼南定明山大佛寺考查,并撰文发表,加以推崇。近年来,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黄克忠教授,原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原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段文杰,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罗格斯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何恩之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罗诏教授、美籍华人潘力生等看过之后,亦无不赞其精美,叹其壮观。
注释:
[1]参见徐林:《重庆潼南大佛维修中的新发现》,载《中国文物报》2013年6月28日第5版。
[2]宋碑即南宋泸州知府冯楫所撰《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碑。
[3]南宋绍兴壬申年东陵阎禹锡《题定明大像》摩崖题刻位于大佛像左下侧3米的石壁。
作者单位:潼南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论潼南大佛的价值及其影响